APP下载

精神分析视域下塞尚《大浴女》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2024-01-04吉瑞莎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性本能左拉塞尚

吉瑞莎

精神分析学说由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创立,其主要目的在于治疗心理疾病。该学说强调人的过往对现在产生的影响,将人的心理分成了三部分并且提出了人格结构理论等观点。由于精神分析理论极具包容性,试图对世间一切作出解释,因此,从日常生活、爱情、儿童发展到宗教,都可以用精神分析理论进行阐释,人文学科随之被影响,开始深入深层审美心理,尤其体现在文艺批评领域,学者们开始利用精神分析的方法对文艺作品进行阐释,试图挖掘出审美中情欲因素的特征和复杂因素。①

弗洛伊德本人就曾利用精神分析的方法对达·芬奇的画面进行了分析,借此来勾画出达·芬奇的童年面貌,创作了《达·芬奇对童年的回忆》一书。随之愈来愈多的艺术史学家、评论家开始以精神分析的视域去探究绘画的深层含义。20世纪60年代艺术史领域的重要学者夏皮罗,运用精神分析的方法对塞尚的苹果进行了深层分析,认为塞尚的水果与欲望直接挂钩,从而对塞尚有了进一步的认知。因此,本文将从作品《大浴女》入手,运用精神分析的方法对其心灵世界的投射进行分析,即剖析女性形象所蕴含的塞尚的内心世界。

一、“本我”形象的出现

精神分析法将人的心理分为三部分,包含意识、前意识与无意识,其中强调了无意识的重要性——提出无意识是人产生动机以及实施行为的内在动力。无意识实质上是人内心深处无法察觉到的思想、感觉与记忆,虽然没有意识到,但这些想法对人的行为活动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弗洛伊德认为,无论是艺术家还是观者,他们参与到艺术过程中,实质上是应对无意识的本能式欲望的一种方式。他相信,任何形式的艺术作品中都渗透或掩饰着艺术家变了形的欲念,因而对艺术作品的符号加以解剖,最终都可以走进艺术家意识深层的内容。因此文艺作品所蕴藏的深刻内涵与无意识的本能冲动是有着密切联系的,这种本能冲动在塞尚的作品中得到了体现。

塞尚在19岁时,就已经流露出了对性的幻想,曾在写给左拉的诗中问道:“那么,伟大的上帝啊,什么时候会有一个伴侣来安慰我的不幸?”②这种对性的渴望在他的绘画作品中得到了延续。他一生中创作了大量浴女题材的作品,如早期作品《田园诗》、成熟期作品《帐篷前的女浴者》以及晚期代表作《大浴女》。浴女通常象征着净化的灵魂、完美的人体或是纯洁的爱,在塞尚的画面中,浴女则是他潜意识的投射,意味着着性冲动。除了浴女题材,在他的其他画作中都流露出了这种本能欲望,如《现代奥林匹亚》《丽达与天鹅》等。

弗洛伊德在无意识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人格结构理论,即本我、自我和超我,其中的“本我”遵循快乐原则,由先天的本能、基本欲望所组成,是无意识的结构部分,因此通过本我可以反映出人的潜意识。而艺术家内心的意象往往是通过其绘画作品表现出来的,由此笔者认为,艺术家通过习惯意识与无意识协作共同创造出的画面,具备本我人格的特征,是其内部心理的映射,所以画面中会出现“本我”形象,以此可以挖掘出艺术家的潜意识。

以《大浴女》(图1)为例,我们可以从中寻找到代表女性的三角符号——画面两边的树木均朝中间倾斜,与坚实的大地构成了三角区。这种含义的象征,在塞尚的《永恒的女性》作品中可以得到印证。《永恒的女性》(图2)画面中心有一名裸体女性,在她周围围绕着各式各样的人——有画家、演奏者、主教……这些人来自不同阶级和行业,女人头顶是三角形穹顶,犹如被供奉在佛龛之上,强调女性的社会地位,又像是在揭示男性凝视视角下的女性处境。画面中的重要信息位于右上角,有一名年轻画家正在手拿画笔临摹该女性形象,但是女性在他的画布上被表现成为犹如圣维克多山一般稳固的三角形。该画绘制于19世纪80年代,属于塞尚成熟时期的作品,此时他的画面中已经明确了三角形的特殊含义,三角形成为女性符号。而在其晚期作品《大浴女》中也可以找到该符号,这种符号成为揭露了他内心性欲的象征。

图1 塞尚《大浴女》及线稿

图2 塞尚《永恒的女性》及线稿

“本我”形象除了通过三角符号得到外露,还有便是通过画面中的浴女得到显现。画面中女性全部为赤裸状态,并且经过画家自身的想象处理,每个人物都塑造得十分丰满,犹如原始社会时期的女神形象一般,女性的乳房、臀部以及身体肌肉是表现的重点,这些被放大的特征正是女性生殖力量的体现,同样反映出塞尚潜意识中对性的渴望。

从这些“本我”形象中,可以窥探出塞尚的潜意识世界,因此其画面承载着揭露本我欲望的功能,这种潜意识在画面中得到了无限的放大,成为塞尚内心意识的映射。

二、本能力量的投射

精神分析理论中还包含了本能理论,即从本能出发解释人的行为动机的理论,弗洛伊德认为人有两种本能,一种是生存本能,一种是死亡本能,生存本能代表着爱与性,死亡本能代表着恨与破坏。弗洛伊德相信,原始本能促使人们产生出莫名其妙的,甚至不可理喻的想法,从而鼓动人们做出违背道德与理性的行为。人并不总是愿意活得正确、积极、崇高,也会流露出错误、堕落甚至肮脏的念头,尽管知道这不对,人却能够从禁忌中得到快感,而这一切都是由原始本能所驱动,人无法否定、阉割它。哪怕看起来“最正常”的人,都有点“做不正常人”的秘密渴望,更何况是一位拥有强烈情感和坎坷经历的艺术家呢?塞尚的画面受到许多形式主义美学家的分析,我们能够看到他面对画面时保留的理性,但同时,有些画面则揭露了他所隐匿的本能力量。这种本能在《大浴女》中被清晰地显现了出来——包含了性本能的压抑与破坏本能的释放。

作品中虽然出现了“本我”形象,但是通过符号以及被遮蔽三角区的女性形象得以表现出来,信息较为隐秘。画面中的女性形象,或立,或坐,或躺,前后穿插,巧妙地遮挡了其重要器官。与塞尚早期作品进行对比,可以发现画面中表现性的欲望得到了压抑。塞尚于19世纪60年代初来到巴黎,他辗转于免费的绘画工作室去学习美术,但大部分时间都在自学。此时他独自一人身处外地,又不会和女孩子打交道,因此这种情绪压抑在画面中得到了倾泻,于是这一时期他绘制了许多狂欢、暴力的画面,如《宴会》《劫掠》等作品。画作《宴会》描绘了众人欢宴的场景,人们或赤身裸体,或衣衫不整,酩酊大醉的男男女女在此刻放纵着自己,整幅画对性的描绘丝毫不做任何掩饰,接吻、拥抱、性爱与画家狂放的笔触和鲜艳的颜色互相映衬。在他早期浴女题材的作品中对女性的三角区也并未做刻意的掩饰。塞尚在1870年前后创作出了著名的三联画《田园诗》,此时他加入了印象派,这时他的绘画风格已走向成熟,画面中对性的表达也不再像早期一般赤裸。三联画之一的右上角,出现了这样的象征——倒立的树木,树干在上,树冠在下,形状犹如阳具,水面中倒映着树影,树干又刚好与瓶口相对,经部分学者分析,认为该形象的处理方式是一种隐晦的表达。从直接表现到逐渐运用隐晦符号来象征,实质上影射了塞尚内心对性本能的压抑。

此外,画面中女性的面部特征被模糊了,尤其是嘴(图3),如果说是画面的风格原因导致人物的眼睛和鼻子并未进行深入的刻画,将其隐入阴影之中,但是该原因无法解释画面中的嘴为何会消失。因此,笔者认为嘴的消失与隐蔽的性器官一样,是塞尚对于性本能欲望的隐藏与压抑,从而导致了破坏本能的出现,以此缓解内心的不快。

图3 塞尚《大浴女》中消失的嘴部及线稿

嘴与性相关。弗洛伊德提出了“力比多”,力比多指的是性本能的一种内在的、原发的动能、力量,他以为,力比多在人出生后开始发展,而在力比多发展的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身体部位或者区域成为力比多专注与兴奋的中心,可以通过吮吸、抚摸等方式来获得快感,这样的区域被称之为性感区。弗洛伊德进而提出力比多的发展阶段,提出最初阶段为“口腔期”,这时期婴幼儿通过吮吸、咀嚼、吞咽、撕咬、紧闭等来获得性满足。若满足不适当,过多或过少,人格发展可能发生固着和退缩到这一时期,具体表现为通过暴饮暴食、嚼口香糖或者抽烟来获得这种缺失的满足感,相比于同龄人,该人格更加依赖他人。也就是说,力比多集中在口唇部位,从而嘴成为性感区, 在这一时期婴儿通过嘴获得了性满足, 因此嘴与性相关。 在生活中,女性的唇部也常常被认为是性感的代表,弗洛伊德曾说:“女人丰满的玫瑰色的嘴唇让人联想到一个兴奋充血的阴唇。”这一比喻代表着人类的很强烈的集体心理暗示,是典型的男性凝视视角下的女性形象。塞尚所处的19世纪,女性在此时仍处于被动状态,是男权视角下的产物,而男性仍然是凝视的主体,“男人的存在是由他的行为构成,而女人的存在是由别人如何看待她构成”。塞尚处于这个时代,他的视角也或多或少地无法跳脱出这种思想,所以画面中的嘴也反映了他潜意识中对性的态度。因此,塞尚将嘴刻意模糊化(图4),实际是对于性所产生快感的压抑。

图4 塞尚《大浴女》中消失的嘴部及线稿

这一观点并非是推测,结合塞尚自身性格特征可以得到印证。塞尚在中学时便与左拉成为好友,两人拥有43年的友谊,最终因左拉的小说《杰作》二人从此断交。左拉是自然主义文学的创始者与领袖,自然主义文学强调真实、客观、科学。在他的自然主义文学理论《实验小说论》中,他强调真实的事实才是文学作品不可摧毁的基础,而真实感就要求如实描写现实、再现现实,而这必须建立在客观存在的基础上。并且主张要和科学家一般,客观冷静地反映自然社会,使小说成为现象的“摄影”。③左拉曾以他为原型写下了《杰作》,通过上文得知到二人的友谊深厚,同时明了了左拉的文学创作主张,因此我们可以从这部小说中领会到左拉眼中的塞尚。《杰作》中描述了塞尚对于女性的态度:“克洛德(以塞尚为原型)对女人有一种本能的不信任,什么出事故啦,火车晚点啦,马车夫粗暴对待她啦,这些在他看来全是可笑的瞎编。”“面对女人,他虚张声势,装作很有自信的样子,其实是以此来掩饰自己内心渴求的羞怯。”④小说最终,克洛德在反复描绘想象中的神秘女人的挣扎中,选择了自杀,这也导致了塞尚与左拉友谊的断裂。除了左拉小说视角下的塞尚,同时结合二人的书信也可以推测塞尚对女性的态度:“你也许会对我说:啊!我可怜的塞尚,是怎样的女魔头敲开了你的头颅。”从中能够看出塞尚对女性处于既害怕又被吸引的状态。加之他不敢直接写生裸体模特的习惯,可以得知他对于性是极度压抑的状态。这种极端压抑的状态导致了塞尚破坏本能的出现,所以将女性面庞做出了模糊的处理,在画面中通过攻击性的举动来宣泄情感,因此塞尚的画面实际上是其本能力量的投射。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得知塞尚在画面中传递的信息——克制与破坏的共存,相比于早期绘画中的性本能与情绪的宣泄,在此时性本能得到了克制,这种克制进而导致了对性本能的压抑,从而画面中产生了破坏性。虽然画面中流露出了这些消极的行为,但这并非是坏事,弗洛伊德认为,当这种负面的情绪与冲动通过文艺领域得到释放,那么结果便会转化为一种积极的防御机制,即升华,而当艺术家通过艺术品意识到自身的创伤,理解到自己的内心想法时,那么他就会得到解脱。因此塞尚的画面并非仅充斥着压抑与破坏的颓丧情绪,而是以绘画为调节机制,对该情绪进行发泄从而与内心达成和解,所以画面最终达到平衡,画面中出现了积极的情绪,即与性欲达成和解。笔者将在下文对这一观点进行详细论述。

三、自我防御机制的作用

精神分析理论提出,由于人格的构成和构成内部之间存在着矛盾冲突,因此人格会呈现出不稳定的因素,这时就需要自我预防机制来进行调节,该机制主要维持无意识的平衡,对人格起到保护作用。当防御机制不起作用时,人就会产生精神问题,因此自我防御机制的目的在于精神受干扰时用以避开干扰,保持心理平衡的状态。该机制常在无意识状态下使用,主要有如下几种方式:压抑、升华、替代、拒绝、反向形成、理智化、投射,其中升华是指通过文艺领域,将无法疏解的情感抒发出来,是防御机制中最积极的一类,塞尚则是运用这种防御机制,从而抑制了自我毁灭欲望的产生。

在《大浴女》图中,充斥着性幻想与性压抑,塞尚以绘画为调节机制来疏解对性的焦虑,通过绘画可以看出塞尚在此时心理已经达到了一种稳定、平衡的状态。画面中充斥着蓝绿色调,色彩明亮;人物动态舒展,远望村庄的少女身材健壮,近处洗衣服的几个女人仿佛与大地融为一体,人物肤色温和而又热情;背景的笔触肆意奔放、轻松自如,画面中仿佛存在流动的空气,将人、树、天合为一体,整体流露出一种轻松惬意的气氛,同时又具备塞尚特有的画面坚实稳固的特征。从画面的色调、人物形象以及气氛进行分析,可以看到画面富有朝气,对性的渴望与压抑在此时达到平衡,给人与他早期的作品《宴会》完全不同的感受。

通过艺术作品宣泄情感,实质上会受到时间与艺术家自身阅历的影响,因此弗洛伊德在分析达·芬奇画作时提到了“遮蔽性记忆”以及“时间与幻想的串联”。遮蔽性记忆指艺术作品承载着过往的痕迹,而这些痕迹经过多番扭曲,最后又以幻想的方法被替代而成作品;时间与幻想的串联则是指艺术家一生中的三个时刻——童年早期不具备任何意义的生活经验期、由前者影响产生幻想的时间和幻想表达为艺术作品的时间。⑤塞尚对性的渴望与多年后他自身对于性的了解相互融合,融入了潜意识中,从而在画面中表现了出来,因此画面中这种本我与自我、无意识与意识达到了平衡,也象征着他最终跟自己的性心理达成了和解。

弗洛伊德在后期心理治疗中逐渐重视自由联想法的运用,他认为创伤是由反复出现在心中的物件或者画面所构成,当患者理解了自身内心的想法就会得到解脱。自由联想法的最终目的在于挖掘病人压抑在潜意识内的致病情结或矛盾冲突,主要方法是将病人安置到舒适的房间内,让其进行自由联想,想讲什么讲什么,医生进行适当引导,从而发现与病情有关的心理因素。塞尚绘画的过程实际上与这一方法的本质不谋而合,他通过不断绘制浴女题材的作品,也在不断地与自己的内心世界进行交流,从而对性的态度由压抑到开放,最终得以和解。

四、结语

精神分析强调无意识,认为绘画作品蕴含了画家的内心世界,即潜意识,在《大浴女》中丰满的女性形象以及画面中心的三角符号,无不揭露着塞尚潜意识中对性的渴望,因此画面成为他的“本我”形象,但由于现实伦理的束缚,也就是“超我”的道德要求,从而画面中具有性压抑的倾向。这种对性本能的压抑激发出了破坏本能的出现,画面中因此具有了一定的破坏性,由于在画面中进行了情感宣泄,塞尚并未出现自我毁灭的欲望,这正是因为自我保护机制在起作用——塞尚将无法抒发的情感寄托于画面,通过文艺领域达到了升华。因此《大浴女》不再如早期作品的狂热,具备了惬意而又稳定的特征,使得性压抑与性幻想达到平衡,意味着塞尚与自己的性心理达成了和解。

本文通过精神分析的视域,分析了塞尚晚年浴女题材的代表作《大浴女》,从中窥探出塞尚对于性本能的认知,从而分析这种心理状态对画面产生的影响。精神分析学说本运用于心理治疗,但随着心理学家对人内心的深入探索,文艺理论家开始逐渐意识到艺术家内心世界对画面产生的影响,因此绘画分析不再仅限于绘画技巧本身,转而开始对艺术家的人生及其心理状态进行分析,以此探究其风格、画面形成的原因,因此精神分析学说为绘画分析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在对艺术作品进行个案研究时,为我们提供了新的路径与方法。

注释:

①张良丛、姜游:《李泽厚实践美学对精神分析的运用及其当代意义》,《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20年第1期,第211页。

②[美]迈耶·夏皮罗:《现代艺术:19与20世纪》,沈语冰、何海译,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2015年,第9页。

③刘艳萍:《以〈娜娜〉为例探究左拉自然主义文学创作特征》,《大众文艺》2019年第24期,第34页。

④[法]左拉:《杰作:一部关于塞尚的小说》,冷杉、冷枞译,金城出版社,2014年,第2页。

⑤王卉:《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美学理论研究》,湖北师范大学2018年硕士学位论文,第33页。

猜你喜欢

性本能左拉塞尚
牛仔男孩面试记
隐士塞尚的十八封信:我每天都在进步 尽管百般艰辛
精神分析理论视域下的美国心理影片解读
《白日焰火》的精神分析美学解读
文学作品中的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初探
现实主义对左拉文艺思想的影响
以精神分析批评方法解读施蛰存《将军底头》
左拉“贬低”塞尚
左拉与少女
爱是系在手腕上的红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