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提取融合思政”视域下《中药提取工艺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2024-01-03罗开沛胡慧玲刘芳高飞罗佳李小芳

中药与临床 2023年5期
关键词:工艺学青蒿素中药

罗开沛,胡慧玲,刘芳,高飞,罗佳,李小芳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指出:“要把做人做事的道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把实现民族复兴的理想和责任融入各类课程教学之中”[1]。2019年,教育部进一步明确了“把课程思政建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强调了高校教师要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专业教学,实现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2019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中医药在疫情防治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其中“清肺排毒汤”最为典型。汤剂是传统中药通过提取(煎煮技术)制得的产物,而提取技术则是《中药提取工艺学》这门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中药提取工艺学》是从中药学衍生出的一门新兴学科,不仅蕴含着丰富的中药传统文化,而且凝聚着中华民族优秀的哲学思想和卓越的智慧成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丰富素材。课程组前期初步剖析了《中药提取工艺学》开展“课程思政”的必要性[2],现进一步探讨“课程思政”实施的理论着眼点,同时以课程的绪论章节为例,实施具体的思政内容,最后开展问卷调查并分析教学效果,以期实现知识性和价值观的“交叉融合”,达到育才和育人的“真正统一”[3]。

1 《中药提取工艺学》“课程思政”实施的着眼点

《中药提取工艺学》具有丰富的思政素材,相应的“课程思政”可通过哲学思想、道德情操、专业自信、民族自豪、文化传承、社会责任、专业素养和工匠精神等方面着手实施[4],具体如图1所示。

图1 《中药提取工艺学》“课程思政”实施的着眼点

1.1 挖掘《中药提取工艺学》中本身蕴含的哲学思想

中药的提取涉及成千上万种中药饮片,功效不一,特点各异。在单味药或复方的煎煮过程中,往往会根据中药本身的性质选择适宜的提取条件。例如,煎药的水量应该根据药量和药质来决定;若中药的有效成分不宜煎出,宜先用水浸泡30~60分钟;对于中药有效成分不易煎出的中药,宜增加煎药次数;部分中药存在特殊煎煮法,如含毒性的附子宜“先煎”,粉末类的滑石粉宜“包煎”,气味芳香的薄荷宜“后下”。以上不同的提取方式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哲学思想。

1.2 挖掘学科知识发展过程中所蕴含的科学发展观

《中药提取工艺学》理论的形成是诸多科学家在长期临床实践和科学论证中不断总结、思考、创新和奋斗的结果。中药提取技术包括传统技术和现代技术,这正是学科发展的有力见证。在讲解理论时,可对其“前世”和“今生”进行简要介绍,使学生充分理解理论的形成过程[5],同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通过了解学科的诞生及发展,技术的传承与创新,使学生树立起坚忍不拔、顽强拼搏的高尚道德情操,以及勤于思考、勇于创新、敢于探究的科学精神。

1.3 挖掘中药提取对人类和科学发展的促进作用

由于中药成分复杂,物质基础不清晰,使得中药的发展相对迟缓,难以受到国际认可。而中药经提取所制得的提取物为中药现代化进程提供了有效途径。在授课过程中,向学生列举中药提取物的成功范例,如已批准上市的复方丹参滴丸、丹红注射液和通心络胶囊等中成药产品,以及受古籍《肘后备急方》启发而提取得到的抗疟疾药物青蒿素。这些成功的例子体现了中药提取对人类和科学发展的促进作用,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1.4 挖掘学科知识的前沿科研动态

由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迅猛,《中药提取工艺学》课本缺乏最新的知识,限制了学生的知识拓展能力。因此,授课教师应及时追踪并传授学科相关的科技前沿进展,促进学生养成跟进前沿动态的习惯。例如,在超声提取技术部分,除了讲解超声提取原理、特点和应用外,还应拓展超声提取研究的新方向,如引入表面活性剂提取技术,整合两种技术的优势,可有效提高提取效率。这种授课方式突破了传统教学的“刻板”,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而“育人”,并思考中药提取工艺未来的发展趋势而“育才”。

1.5 注重并提高教师自身的个人修养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至理名言,强调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注重并提高个人修养,为学生做好示范作用[6]。在疫情期间,《中药提取工艺学》的线下课程受到影响,教师不能因此而抱有教学松懈的心态,而是通过线上教学的方式授课,并提醒学生在特殊时期加强自我防护,给予学生贴心的关怀,所体现出的专业素养、师德师风和兢兢业业精神正是鲜活的思政教学案例。

2 思政案例的具体融入——以《中药提取工艺学》绪论章节为例

“课程思政”是专业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但对于一直仅以知识教学为主的教师而言,思政内容的挖掘和引入较为困难。此外,在课程的开始合理引入思政元素,是开启《中药提取工艺学》思政课程的关键[7]。因此,以绪论章节为例,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梳理并实施具体的思政理念,同时总结所体现的价值观(图2)。

图2 绪论章节中“思政元素”的融合及价值体现

2.1 课程导入——领悟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先生的优秀品质

西药类专业的学生对中药相关知识较为缺乏,有必要让学生更快、更直接地熟知中药,甚至了解中药提取。在导入新课之前,教师播放屠呦呦发现青蒿素的视频[8],让学生对中药及中药提取有所初步的认识,同时让学生领悟屠呦呦身上所体现的优秀思想品质。

持之以恒精神。青蒿素的发现之路并不平坦。最初研究发现,中药青蒿对疟疾抑制率仅为10%~40%。但整个团队并未就此放弃,而是继续查阅大量历史书籍和文献,最终受东晋名医葛洪《肘后备急方》的启发,拟通过降低提取温度来保证青蒿素的活性。屠呦呦便带领团队开展研究工作,在高达191次的实验次数后,终于发现青蒿素的抑制率接近100%[9]。青蒿素诞生的艰难历程体现了屠呦呦及其团队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精神。

甘于奉献精神。受七十年代中国科研条件不佳的限制,科研人员接触了大量的有毒试剂,导致部分人员身体出现疾病[10]。更值得敬意的是,临床前试验过程中,青蒿素疑似存在副作用,而只有进行后续动物试验确保药物安全后才能开展临床试验。为了赶在当年的临床观察季节,屠呦呦挺身而出,和同事用自己的身体验证了青蒿素对人体没有明显的毒副作用。日夜操劳,以身试药,这些举动无不体现了无私奉献和科学献身的伟大精神。

科研创新精神。传统观念认为,抗疟药物必须具有含氮杂环的结构,而该结构的青蒿素的发现则打破了这一理论。由于青蒿素对疟原虫抑制率接近100%,其化学结构成为研究学者关注的重点。青蒿素的化学结构是一种新型的倍半萜内酯,只含碳、氢、氧3种元素,这与以往的抗疟药物完全不同。进一步的研究发现,青蒿素的抗疟活性与倍半萜内酯中的过氧基团密切相关,这一发现是继喹啉类抗疟药后的又一次重大突破,彰显了屠呦呦及其团队的科研创新精神。

高度社会责任感。1969年,时年39岁的屠呦呦加入了疟疾药物研究项目。屠呦呦深感责任的重大和任务的艰巨,将一定不负重托,全力完成任务。屠呦呦与其同事查阅了大量药方,筛选了上百个中药化合物,进行了无数次的科研试验。最终,按《肘后备急方》中“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的思路,成功提取出举世瞩目的青蒿素。屠呦呦及其团队为社会、为人民奉献了自己的大量心血,体现出高度社会责任感。

2.2 学科的性质与任务——树立中药文化自信,勇于担当使命

《中药提取工艺学》是涉及中药化学、天然产物学、化工原理和生物学等多学科交叉的一门应用学科。尽管当时古人并没有意识到学科交叉,但却无形中运用了相关知识,充分体现了先贤智慧,这有助于我们树立中药文化自信。《中药提取工艺学》的基本任务包括中药提取物的制备工艺设计与合理性评价、制备方法及其工艺参数优化、制备新技术与新设备应用,以及制备智能化与过程质量控制等。这些任务看似简单,实则繁重,这就要求我们要勇于担当使命,努力完善和促进《中药提取工艺学》学科发展。

2.3 中药传统提取技术——传承中医药精华,弘扬中医药文化

早在公元前2140年的夏禹时期,就出现了用酒浸泡中药,据此可追踪到浸渍(传统提取技术)的痕迹。随后在不同时期,便涌现了煎煮、渗漉、水蒸气蒸馏、升华等中药传统提取技术,这些技术为中华儿女的繁衍和健康做出了重要贡献。其中,部分传统提取技术如煎煮技术(所制得汤剂)和浸渍技术(所制得药酒)沿用至今,有力证明了传统提取技术较强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可谓中医药之精华。因此,对于中药传统提取技术,我们理应传承,并弘扬中医药文化。

2.4 中药现代提取技术——创新中医药技术,推动中医药发展

中药传统提取技术通常存在提取周期长、效率低和应用范围窄等缺陷。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中药现代化的推进,中药的提取技术也得到了完善和提高。现代新兴提取技术包括超声提取技术、微波提取技术、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和半放生提取技术等[11],显著提高了中药提取效率,使中药资源得以充分利用。而现代提取技术的发展也为思政课程的实施提供了素材,提示我们不能仅停留于过去,应结合现代科技,创新中医药技术,有力推动中医药快速发展。

2.5 中药提取生产相关规范——争做科学严谨、精益求精的工作者

中药制剂的质量不仅与中药饮片有关,而且与提取工艺密切相关。因此须对中药饮片的质量和中药提取工艺严格控制,包括厂房设施、文件管理、生产管理和质量管理等。同时,对提取设备也进行了相关的规范,如尽可能降低产生污染、出现混淆的风险,建立设备使用、清洁和维修的操作规程等。还须严格把控中药提取的操作条件和参数,并制定提取质量管理规范。这一系列复杂的中药提取生产相关规范最终保证了中药提取物的安全和有效,也启发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做到科学严谨、精益求精。

3 “思政”教学效果调查与分析

3.1 问卷调查对象和方法

本调查问卷旨在掌握思政教学的真实情况和教学改革的效果,为《中药提取工艺学》及其他相关课程的改革提供依据。本研究以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2019级药物制剂和制药工程2个班级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在课程教学开始和结束时分别发放相同的问卷,其中向药物制剂专业学生发放110份,向制药工程专业学生发放104份,回收有效问卷214份。

3.2 研究结果分析

“课程思政”引入的题目(题目1,2)、“课程思政”理解的题目(题目3,4)、个人道德品质提升的题目(题目5,6,7)、相关选项和统计结果见表1,具体分析如下。

表1 《中药提取工艺学》“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调查分析表

3.2.1 关于“课程思政”引入的结果分析 课程开始之初,72.9%的学生对《中药提取工艺学》融入“课程思政”持有无所谓态度,甚至5.6%的学生较为反感,并且约70%的学生对“课程思政”不太了解。而经过一学期思政课程的学习,67.3%的学生表示非常支持课程融入思政元素,持无所谓态度的学生下降至29.9%,而68.2%的学生已经对“课程思政”较为了解,另有27.1%的学生则非常了解,这表明大部分学生对于《中药提取工艺学》课程的思政教学较为认可,但仍有较少部分学生对于思政内容没有足够的理解和重视。

3.2.2 关于“课程思政”理解的结果分析 课程开始之初,超过一半的学生对屠呦呦发现青蒿素的事迹不太了解,而35.5%的学生较为了解。对于课程中嵌入小故事背后的情怀,高达74.8%的学生有所忽略,仅有7.4%的学生有所关注。经过思政课程的学习,以上情况发生显著变化,选择“非常了解”和“较为了解”青蒿素发现史的学生超过97%,并有70.1%的学生表示不会忽略小故事背后的情怀,表明“课程思政”的学习有助于让学生留下了“思政”疤痕,体会事件背后的潜在情怀。

3.2.3 关于个人道德品质提升的结果分析 经过整个课程的学习,认为思政元素对道德品质的影响程度很大的学生占比61.7%,另有约91%的学生认为专业课程学习能够增强人文知识素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此外,思政课程的学习最重要的三个目标已从课程开始时的“专业基础知识”、“分析问题能力”和“运用专业知识”转变为结束时的“职业伦理道德”、“社会责任意识”和“分析问题能力”。以上结果共同表明,《中药提取工艺学》课程融入思政内容,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身价值及社会价值具有促进作用,并有利于加强学生社会责任感,提升学生的个人素养和思想品德[12]。

4 结语

“课程思政”的实施,是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举措,也是专业课程教学方式的重大转变。这不仅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专业拓展能力,而且能够塑造高尚道德情操和人文素养,正向引导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协同发展。本文分析了《中药提取工艺学》“课程思政”的着眼点,在此基础上以绪论章节为例,引入了思政元素,取得了较好的思政教学成果。今后,课程组还将不断探索、不断改革、不断创新,将思政内容润物细无声地贯穿于专业教学全过程,构建更加完善的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中药提取工艺学》“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为我国高等医药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猜你喜欢

工艺学青蒿素中药
脑工终结时代的来临:通用人工智能机器生产工艺学批判
新工科背景下《化工工艺学》课程改革探索
中药久煎不能代替二次煎煮
您知道吗,沉香也是一味中药
中医,不仅仅有中药
中药贴敷治疗足跟痛
藏族工艺学的历史渊源及其相关藏文伏藏文献概述
切莫盲信所谓的“青蒿素食品”
高职生物制药工艺学课程教学改革
一种新型的倍半萜内酯
——青蒿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