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回本初寻题径 思维拾级占高地

2024-01-03黄巧巧

广东教育·高中 2023年12期
关键词:丈夫诗歌情感

黄巧巧

诗歌鉴赏是高考语文的常规考点,也是复习的难点。2023年的高考语文试题体现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新理念,关联了统编教材中的学习任务;落实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改变相对固化的试题形式”的要求,使用了复合文本和多种新题型。高考试题的这一变化,要求考生从诗词的标题和字词句入手,联系生活,发挥联想与想象,理解诗歌主要内容,体现“语言建构与运用”维度。要在理解诗词内容基础上,再分析作者感情或观点,体现“思维发展与提升”和“文化传承与理解”的维度。从用词、句式、语气等方面品味诗中语言特点、风格,体现“语言建构与运用”“审美鉴赏与创造”的维度。本文将从诗歌鉴赏的思维建构角度对新高考一轮诗歌鉴赏的复习作出一些总结,期待能够对考生们有些启迪。

一、考情分析:近年高考诗歌鉴赏思维考查角度

通过对比分析、总结归纳,我们发现近几年的高考诗歌鉴赏命题变化特点:

1.古代诗歌阅读不仅侧重于单独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及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情感”,还大大加强综合性的试题,进行思维角度鉴赏和比较鉴赏,反套路化明显。

2.设问在变,设问的方式也在变。选择题:一般按照古诗词内容的顺序从词句理解、技巧、赏析、语言、情感态度等角度转而更关注内容理解来设选项。主观题:过去的试题设问,总能从题目中找出考查的方向,或形象、或炼字、或技法,然后,应对与之相应的答题套路、术语。现在命题设问更接近于“开放式”地探究问题。

二、诗歌鉴赏困境突围:求稳、求准、求变

一是要“求稳”:对课内字词进行地毯式搜查,扫清字词盲点,高考往往都在考查课内知识(见下表)。

二是要“求准”:

1.运用逻辑思维分析题干,强化和规范答题意识

(1)我们捕捉原诗和注释提供的信息,以达到读懂,会作题,能欣赏的效果。这就是我们说的逻辑思维。如2019年全国Ⅲ卷, 刘禹锡《插田歌(节选)》选择题14.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B.诗人举目眺望,能看见远处田埂在粼粼的波光中蜿蜒起伏,时隐时现。诗中“田塍”是为了保证一块田地的水平而筑设的,怎么会“起起伏伏”呢?况且也不可能“时隐时现”。原文有“白水光参差”的句子,“参差”写的该是水光闪烁,也决不会导致田埂“时隐时现”,这就不合生活常理,所以很快答案就出来了。考场很多题均在不合逻辑和不合情理上做文章,只要我们用逻辑思维分析题干,就能拿到高分。

(2)考生在考场上要会读题,读清题,读明白题。比如:2023年全国乙卷陆游《破阵子》“这首词是如何表现词人闲适心情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面对这个题干,学生一般读完之后,停留在思维领域里的重点信息可能会是“闲适心情”,如果这样去着力,那就会把题彻底答偏!首先,思考题干要让我们回答什么,其实这个题干的重心是在“如何”二字,是对方法技巧的考查与回答。其次,思考题干提出的要求是什么,无疑就是“简要分析”,结合文本写出研究过程。再者,要思考“怎么回答”,简而言之就是“要把表现词人闲适心情的手法结合文本作出简要分析”,这样一来,我们才能真正走进问题,在题干的引领下,要作出正确的回答。

2.对诗行进行圈点标注及音节停顿,并运用联想思维解题

我们不仅要读懂诗歌的“言下之意”,更要读懂其“言外之意”。这就要求我们用“咬文嚼字”的方法,仔细品味诗歌语言。考生在复习时必须转变“轻读诗、重做题”的观念,沉下心去,反復咀嚼,多加品析,做到真正理解诗歌的内容。正如朱熹所说:“读书如饮食,从容咀嚼,其味必长;大嚼大咽,终不知味也。”

当遇到稍难理解的诗词,可用断句形式帮助理解,如《秋夕/读书幽兴/献/兵部/李侍郎》,2020年全国Ⅰ卷《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如此一来,你能从中读出的信息明朗多了。另外,“情感语”如“怜”“泪”“闲”“怅”“怆”“凄”“悲”,表情态、语气的虚词,如“但”“却”“惟”“仍”“又”“只”“徒”“空”“尚”“犹”等词语圈点起来。再是推难字。如“肯”“可”“那”等。如2019年全国Ⅰ卷陈与义《题许道宁画》尾联“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中的“吟断”“不相关”是拦路虎。这时可结合上下文及题目内容穷幽探微,“此中”指许道宁的画,且“有佳句”,则“吟断”意为“不断地吟诵‘佳句”,“不相关”并非字面上的互不关联,应指“不能描述完美,不能描述准确”。

古人写诗,为了声律等的需要,有时会打破诗句正常的语序,形成错置。这就要求我们把词序错置的诗句调整还原,如“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李颀《送魏万之京》),正常的顺序应是“不堪愁里听鸿雁,况是客中过云山”,诗人将“鸿雁”和“云山”前置,突出这两个意象,渲染了一种浓浓的离愁,而且“过”跟后两联句末的“多”“跎”押韵。

古诗词讲究平仄节奏。诗歌平仄交替出现,给人节奏起伏不定的感觉,就好像作者的内心情感一样跌宕起伏。考生还可快速默读,认真把诗词读上两三遍,我们还要把省略的字词补充出来,把倒装的词序还原,或要运用推理联想还原真相。结合句意联想想象画面从而理解情感,将原本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可感。

3.回归教材,形成知识体系,运用推理思维解题

全程备考≠全程做题,课本是根本,是一科之本,忘了课本,丢了根本,回归课本,清源依本。高考不考教辅,吃透课本是关键。如《蜀相》杜甫是通过“慕英雄——寻英雄——思英雄——敬英雄——惜英雄”来作为解读诗歌的线索的。叙事诗也可同样的方法来鉴赏。如2022年深圳一模黄庭坚的《从陈季张求竹竿引水入厨》第16题:诗人“求竹竿”时充分考虑友人的心理感受以说服友人。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我们在做这题时,要聚焦题干里的重要信息——“友人心理”和“说服”。可将题意转化为以下两个问题:诗人向邻居索求竹竿,那么要考虑到友人会有什么样的想法,诗人又要采取什么说法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解题的关键就是要从诗句里获取以上两个问题的答案,我们可整理出句子“需竹竿——借竹竿——用竹竿——赞竹竿——安慰种竹人”,在总结中提升逻辑思维能力,后根据具体要求,锁定对应诗句,再组织作答。答题时应简明扼要,分条写出每一个要点,让评卷老师一目了然。碰到难题也不要一字不写,关联课本,“怒流”之“怒”,不是“愤怒”的意思,而是“猛烈、有气势”之义,如“怒涛卷霜雪”“八月风高秋怒号”等等。试题考查的都是学生对课内必备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所以在高三复习过程中,我们要把课本内容归纳整理形成体系,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是要“求变”:

1.反套路提高应变能力,打开思维通道。笔者以2022年福建厦门、南平、龙岩、宁德一模古诗鉴赏为例来谈一谈这个问题。

使东川·南秦雪[注]

帝城寒尽临寒食,骆谷春深未有春。

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

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银。

飞鸟不飞猿不动,青骢御史上南秦。

[注]:此诗是元稹被贬到四川通州之时途径骆口驿所作。

试题问:元稹诗作号为“元和体”,其诗“辞浅意哀,极为扣人心扉”,请结合本诗进行分析(6分)。现呈现以下答案样本:①“辞浅”是指语言浅显易懂,把笋石般的山峰比作上千矗立的玉石,雪比作“银白色的花”。浅显易懂。②周围都笼罩在严寒中,诗人被贬四川途中送别友人上南秦,表现送别的哀伤之情。此情此景动人心弦扣人心扉。这样的答案占比不小。参考答案为:“辞浅”是指整首诗浅显易懂,“临寒食”“未有春”“才见”“已惊”“飞鸟不飞猿不动”等,都是口语入诗,简单、朴实。(2分)“意哀”是指全诗表达了路途凶险以及自己被贬到蜀的孤独、哀愁和对前途未知的忐忑之情。(2分)“扣人心扉”是指诗人赴蜀途中恶劣的环境牵动读者,被贬的孤单寂寞让人生发同情。(2分)我们下笔前必须考虑:浅显易懂是口语化,而不是比喻后浅显易懂。而比喻就是把不易懂的景喻成易懂的景,那比喻手法当然不是你鉴赏的点了。而很多考生就认为考查修辞手法。

另外,本诗并不是仅凭“飞鸟”“猿”“帝城寒尽”“未有春”判断是送别或对时光易逝的感叹,而是四周环境恶劣,诗人被贬只有一匹骏马相伴,表达了前途未卜的忐忑以及内心的孤独、悲苦。把握诗人的情感态度,应当遵循整体大于局部、宏观大于微观的原则。不能局限于一词一句,从而误判情感。

考生在做题时应注意事理逻辑、生活逻辑、情感逻辑,打破套路明白一些情感:不是所有的“飞鸟”“猿”都是送别诗;让人生发同情的不是只有送别的不舍,还有自我的顾影自怜。当然,不是所有的送别诗都是惜别感伤,深情的文字背后也有期待、勉励和祝福。丰富鉴赏经验,打破套路,是古诗词鉴赏复习备考的不二法门。

2.迁移类似字句,打开思维通道。2023年青岛一模《读李白集》(齐已)竭云涛,刳巨鳌,搜括造化空牢牢。冥心入海海神怖,骊龙不敢为珠主。人间物象不供取,飽饮游神向悬圃。锵金铿玉千馀篇,脍吞炙嚼人口传。须知一一丈夫气,不是绮罗儿女言。结合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谈谈你对作品最后两句中“丈夫气”的理解。注意“理解”二字。很多考生都是从分析“丈夫气”这个概念开始的。细看则不然。“丈夫气”那么明显的关键词,不需要过分强调。我们要先注意的是这种提问方式可迁移到类似作文提问:你对以上材料有何认识?这一类似体现各考点的贯通性,也给我们理解题干带来了思路,打开了思维通道。当你在回答“你对以上材料有何认识?”时,你会只回答材料是什么吗?同理,对“‘丈夫气的理解”也不等于回答“什么是‘丈夫气”得2分的同学,绝大部分只回答了“自由的渴求以及蔑视权贵、不卑不屈的叛逆精神”,就是这个原因失分。那如何理解“丈夫气”?一是“丈夫气”是什么?二是怎么表现“丈夫气”的?首先要先理解古诗词中的“气”是什么。“气”就是内在精神,“丈夫气”是李白的精神,是诗歌主旨,怎么表达“丈夫气”,从内容、结构、手法、语言入手。内容上也就是意象上,意象“竭云涛,刳巨鳌,搜括造化空牢牢”“人间物象不供取,饱饮游神向悬圃”可见其“素材丰富绚丽,意境恢弘壮阔”。第四、五两句中以“怖”“不敢”写海神、骊龙的心理活动,善用夸张、想象侧面表现李白作品气象神奇脱俗。结构上第一、二联开门见山,用“云涛”“巨鳌”等意象表现李白创作时上天入海自由奔放豪迈的“丈夫气”。从“锵金铿玉千馀篇”中“锵金铿玉”这四字可见其语言、节奏上“音节响亮,诗句优美,能体现李白“丈夫气”的韵律。这些都是我们鉴赏诗歌的基本要素。此处体现了高考要求:“重基础”。最后整理出答案是:①“丈夫气”是作者评价李白作品,素材丰富绚丽,意境恢弘壮阔,语言抑扬顿挫,运用想象情感自由奔放,体现出豪迈的“大丈夫”气概。②《梦游天姥吟留别》选取了云霓、青云梯、天鸡、熊、龙、青冥、金银台、仙人等瑰丽神奇的意象,营造了雄奇壮丽的意境,语言新奇飘逸,表现对光明、自由的渴求以及蔑视权贵、不卑不屈的叛逆精神,体现了“大丈夫”气概。

责任编辑  廖宇红

猜你喜欢

丈夫诗歌情感
诗歌不除外
我丈夫是得抑郁症了吗?
丈夫做事先斩后奏为哪般?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失落的情感
情感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诗歌岛·八面来风
我爱丈夫,胜过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