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习任务群的高中语文教学
2024-01-03于刚
于刚
摘 要 以统编高中语文教材中的相关内容为案例,围绕“构建学习项目,确定方向”“创设学习情境,引领探究”“设计学习任务,落实素养”以及“补充学习资源,拓展范围”等多方面,对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的高中语文教学策略展开分析,凸显出学习任务群在整合课程资源、创建教学形式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以此强化高中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提升语文能力。
关键词 高中语文 学习任务群 教学策略
“学习任务群”这一概念的提出,意味着语文课程已经走向变革和创新的道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后文简称为《新课标》)中引出了“学习任务群”这一概念,并按照其属性、功能和作用等,将其划分为18个小类,系统地概括了语文教学的基本方向,赋予了“学习任务群”组合和呈现课程内容的职责,这足以证明其价值和意义。那么,在认识到学习任务群的作用和价值后,教师该如何运用它呢?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沿着核心素养的主线,以语文实践活动为载体,整合学习项目、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目标以及学习资源等各个要素,形成一个完善、优化和系统的课程教学体系,以此增强高中语文教学的实际效果、提升学生的认知和实践水平。在此基础上,语文课程教学模式就会焕然一新、具备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一、 构建学习项目,确定方向
基于《新课标》中的课程理念和教学建议可知,学习项目是实施学习任务群的载体和支架。为推动学习任务群的有序建构和顺利实施,教师要在设计学习任务群的前夕,构建多样化的学习项目,让学生将学习项目作为思考和探究的载体,进而把握住学习任务群的基本学习方向。而在构建学习项目时,教师要融合《新课标》中的课程理念和具体要求,明确学习任务群的属性和分类,并在此基础上明确学习项目的建构要点。[1]
统编必修上册第三单元所选的课文都为古代诗歌,它们的创作年代覆盖了东汉末年到宋代,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时代兴衰,展现了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脉络。经过对第三单元选文内容和《新课标》学习任务群的简要对比与分析,可以将第三单元归为“文学阅读与写作”这一学习任务群,并结合《新课标》中的具体内容,提取出下列信息,为构建学习项目做好准备。
(1)了解古诗词文本的语言表达风格,准确理解文本的内涵,并结合作者的生活背景、解读其创作意图。
(2)摸清、梳理古代诗歌创作的主要方法和一般规律。
(3)随时利用读书笔记、摘抄本等工具,记录下自己的阅读感受和心得体会,并积极与他人分享和交流。
(4)学习任务群中应适当地穿插写作任务。
在提取信息的基础上,教师也要客观、科学地审视学情,由此明确当前学生的总体状态:在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的学习范围内,学生初次展开高中语文古代诗歌的专题阅读活动,其理解难度、学习难度相对较高。但是在前两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对“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有所了解,也参与了数次写作活动。为此,在构建学习项目时,教师可以适当地增加项目的难度,列出项目清单,如表1所示。
表1中的学习项目清单,涵盖了三个层次的内容,融合了《新课标》中的具体要求以及课程理念,同时也指明了学习项目的考察侧重点。在学习项目的辅助下,学习任务群的设计、实施方向得以确定。
二、 创设学习情境,引领探究
《新课标》中明确提出“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创设能够引导学生广泛、深度参与的学习情境”的要求,肯定了学习情境的重要性。从实践的角度展开分析,如果将适宜的学习情境与学习项目融合起来,不仅可以让学生快速地进入到学习状态中,还可以带给学生别样的学习体验,使他们真正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为此,在构建学习项目后,教师也要随之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阅读、在情境中思考,并主动完成学习任务群中的各项学习任务。[2]
那么,教师该如何创设情境、创设怎样的情境呢?具体而言,教师应根据学习任务群的属性、具体内容以及学生的接受程度等多重要素,选择情境的类型以及创设情境的主要方法。以必修上册第三单元为例,这是一个古诗词单元,这些古诗词以及作者的生活年代,与当代高中生的生活背景有着较大的差异。所以在创设情境时,教师应着重拉近学生与学习内容之间的距离,以生活化的情境为主,引领学生展开学习和探究,这样才能消除因年代差距而导致的相关问题。详情见如下范例。
情境导语:中华文明、薪火相传,在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新时代背景下,我们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甘愿担当中华文化的使者。本校决定以高一年级为试点,开展选拔中华文明小使者系列活动,本月即将开启第一项活动——“诵读古诗词,感悟百味人生,弘扬中华文化”,请同学们踊跃参与本次活动,一同为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发展做出贡献吧!
注意事项:①结合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的古诗词篇章;②所选材料和资源务必从官方渠道搜集或下载;③应在符合主流价值观的前提下多元化地解读。
在综合考虑高中生生活体验的前提下,教师创设了生活化的情境,以校园活动为情境中的主要事件,引出了第三單元的核心任务,即“诵读古诗词,感悟百味人生,弘扬中华文化”,这对学习任务群的设计与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三、 设计学习任务,落实素养
经过构建学习项目和创设学习情境这两个环节的铺垫,学习任务群的教学准备工作已经圆满完成,学生既知晓了主要学习内容,也明确了根本学习方向。至此,教师要综合各方因素,设计优质的学习任务,构成一个完善的学习任务群,并加强学习任务群的内部层次和逻辑结构,在此基础上,于学习任务群的实施过程中落实语文学科核心素养。[3]
在设计任务时,教师要重点分析学习项目中涵盖的要点以及考察侧重点,并链接核心任务,从而衍生出多个子任务,将其一一落实在教学实践中。同时,教师也要以学习任务单为主要形式,驱动学生展开语文实践活动。以必修上册第三单元为例,教师可设计如表2所示的学习任务单,并将其投放给学生。
以上四个学习任务,融合了学习项目、核心任务等多个要素,反映了第三单元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同时,从“任务一”到“任务四”也体现了“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的具体要求。在上述学习任务的带动下,学生会在诵读的过程中梳理古诗词的内容,达到“知晓”的目标;在诵读的过程中挖掘古诗词中的审美要素,从而达到“理解”的目标;而在精读和拓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展开高阶探究,他们会综合多方资料、自身的真实体验,完成搜集信息、加工信息和输出新信息的任务,并达到“分析”“综合”的高阶目标,以此增强高阶思维。
待学生高效地完成多个学习任务后,学习任务群的教学实践工作便能取得阶段性的成果。此时,学科核心素养已经初步扎根于语文教学活动中,学生的语言、审美等各项能力也得到了提升。[4]
四、 补充学习资源,拓展范围
学习任务群的教学,不单单局限于课堂的教学和引导,它还要拓展到学生的其他生活领域中,这样的教学才是真正有深度、有广度的。为此,当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完成相关学习任务后,教师应借助社会实践项目、家庭作业等方式,为学生补充学习资源,驱动他们自觉地拓展学习范围、加强学习深度。
基于上文中提及的四个学习任务,为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古代诗歌学习范围,教师可以采用专题探究的方式,为学生补充学习资源。比如,针对《短歌行》的作者曹操,教师可以从个人传记、影视材料、史书等多个途径中,搜集和整合丰富的文字、图片或视频材料,并将其打包发送给学生,要求学生围绕“曹操”这一人物,展开人物专题探究活动,从政治、文学、军事等多个层面,辩证性地分析和评价人物。通过这样的教学和指导方式,教师可以延伸学习任务群的影响范围,能够促进语文、历史、政治等多学科的融合与共同发展,有助于构建跨学科课程体系,这也符合《新课标》的具体要求。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明确学习任务群的概念、功能和作用的基础上,教师通过构建学习项目、创设学习情境、设计学习任務以及补充学习资源等方式,引领学生确定自主学习的方向、展开深度思考与探究,不仅加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有效地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拓展学生的学习和认知范围。而在高中语文的后续教学中,教师要始终坚持与时俱进的理念、时刻关注语文教学的发展趋势,更为高效地运用学习任务群助推语文教学的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羊 琳. 学习任务群指导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分析[J]. 课外语文(上),2022(2):37-39.
[2]赵文娟,刘晓莉. 任务群视域下的高中语文项目学习实践与反思[J].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2021(6):75-77.
[3]孙楚欣. 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的实施:聚焦三个关键词[J]. 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版),2021(8):44-47.
[4]黄 慧. 生本教育视阈下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教学设计[J]. 语文教学之友,2021,40(11):18-19.
[作者通联:江苏省海门中学]
日前,教育部、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印发《关于实施2023年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奖励计划的通知》,决定实施2023年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奖励计划,计划培养奖励300位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对入选的乡村优秀青年教师进行奖励,每人一次性奖励1万元(税后)。
《通知》指出,计划实施范围包括乡村学校(含乡中心校、村庄学校)任教教师,乡中心校正职校长除外。基本条件主要有4点,一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自觉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爱国奉献精神。二是具有高尚道德情操和师德师风,弘扬和践行教育家精神,恪守教师职业行为准则、学术道德规范等职业道德规范。三是热爱乡村教育事业,在乡村学校任教5年以上且目前仍在乡村学校任教。教育教学理念先进,立德树人成效突出。四是年龄在35周岁以下(出生日期在1988年1月1日之后)。
——张 欣 《中国教育报》2023-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