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诗意 赏诗语 悟诗情
2024-01-03李小珺
李小珺
摘 要 《短诗五首》教学可从“品诗意”“赏诗语”“悟诗情”三个方面入手。首先需要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意象,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歌所呈现的画面,借助诗歌的意象引导学生体味这些意象所传达的意蕴。其次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短诗中具有对比意义的词语,以及诗中的“炼字”,以此引导学生品味诗歌的语言。最后通过助读资料,对《风雨吟》的“年轻舵手的心”、《统一》的“繁多是个谎言”和《断章》主题的多义性进行探究。
关键词 教学方法 炼字 多义性
《短诗五首》是统编初中語文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课文,在进行《短诗五首》教学时,可以依次从“诗意”“诗语”“诗情”三方面进行。在此之前,还可做一些基础工作,即引导学生进行诗歌的朗读。可以让学生在课文中做朗读标记,包括重音、停连、语气、节奏等,然后朗读。诗眼是诗中最富表现力、最能开拓诗歌意境的关键词句,可以让学生找出这首诗的诗眼,还可以让学生用一句话写下初读诗歌的感受。
一、 品诗意
意象是诗歌的基本单位,也是诗歌最重要的元素。对诗歌的品读,首先可以从意象入手,可以让学生选择五首短诗中的一首,让其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歌所呈现的画面。如《风雨吟》可以这样描绘:呼啸的狂风夹杂着暴雨卷奔而来,气势十足。风雨中的大地看起来像是波涛起伏的海面,大地上的房舍就像海面上飘摇不定的船。“我”面对如海的大地,忧思满怀,“我”愿做一名舵手,引领航船前行。
除了可以引导学生借助诗歌意象对诗歌所描绘的画面进行想象之外,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多遍的朗读,找出诗中的意象,进而细细体味这些意象所传达出的意蕴。如《月夜》中的重要意象是树,“树”象征着古老的观念,传统、根基深厚、固执而迂腐;《萧红墓畔口占》的重要意象是红山茶,可以说,“一束红山茶”寄托着对萧红的深情悼念,也象征着萧红如山茶花般热烈的生命;《断章》的重要意象是风景,在这首诗中,“风景”是寄托情感的中介;《风雨吟》中的重要意象是风和雨,在这首诗中,“风”“雨”象征着人生的坎,中国社会所承受的苦难;《统一》的重要意象是叶、花、果实,在这首诗中,叶、花、果实是众多生物存在的表象。
通过抓住意象引导学生对诗歌进行探究,不仅可以使学生对诗歌进行整体感知,还可以使学生得以体味这些意象所传达的意蕴。这种教法注重通过意象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诗歌。通过品读、分析和解读意象,学生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还能够培养对诗歌的审美从而引发情感共鸣。
二、 赏诗语
对比是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对立面并举出来加以比较,通常能增强抒情话语的表现力。为使学生充分体会对比的作用,教师可以布置这样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参照示例,在《萧红墓畔口占》中再找出一组这样的词语并分析其表达作用。
【示例】“走”和“放”:“走”六小时,表明走的时间之长,空间之远,情意之重,这是一段艰难困苦之路,可以想见诗人的身心在这一段路程中经受了极大的考验;“放”一束红山茶,动作轻,时间短,情感真挚。两个动作一重一轻,时间一长一短,情绪一紧张一温柔,形成鲜明的对比,表达了生者对逝者深切的怀念。
有的学生找到了“红”和“寂寞”这对具有比较意味的词,“红”意味着积极欢欣的情感,与“寂寞”形成对比。为了见面的短暂欢欣,诗人愿承受漫长的寂寞,真挚的情意在对比中表露无遗。有的学生则找到了“头边”和“长途”这对具有比较意味的词,空间上的“头边”,意味着亲近,与首句的“长途”形成对比。距离再远,诗人也要来到逝者身边,表达出最真切的情意。
在诗歌语言方面,除了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具有比较意味的词之外,还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凝练的语言,关注“炼字”这一写作手法。比如,可以引导学生赏析《月夜》一文里的“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这句话中“立”“靠”两字的表达效果。“我”与“树”并排“立”着,而不是“靠”着,表达出一种自强自立的意味,用一种昂然的姿态表明主观的选择,展现出追求人格独立、追求思想自由的意识。
通过对比,学生可以更清楚地体会诗人的情感和内心体验。对比所呈现的矛盾和差异,有助于读者更深入地理解诗歌中所传递的情感和意义。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对比词语,有助于培养学生对诗歌语言的敏感性和分析能力。学生通过解读对比,能够更好地理解诗歌中的隐含信息和意义。引导学生关注凝练的语言和炼字手法,有助于学生能够更好地体会诗人在语言选择和表达方式上的用心和巧妙。
三、 悟诗情
阅读诗歌,还可以联系诗人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
如让学生阅读《风雨吟》,理解其中的“年轻舵手的心”。同学们可以这样理解:在这样汹涌澎湃、到处是激流险浪的海上,诗人愿做一名舵手,引领着航船,渡过一个个难关,言外之意就是,面对多灾多难的国家,面对穷困潦倒的百姓,诗人想挺身而出,拯救万民于水火之中。因而“年轻舵手的心”指胸怀中华、心忧天下之心。
还可以让学生朗读《统一》,讨论对“繁多是个谎言”的理解。作者先写叶,然后写花,然而叶、花不论拥有怎样的姿态,它们的本质都是为了结出果实,果实的本质又是为了生命的传承。因此,“繁多”是众多生物存在的表象,“是个谎言”。
对于《断章》一诗,人们历来有多种解读,如:表达“相对”观念的哲理诗;倾诉思念的言情诗;表达生活中的个体只是互相陪衬、互相装饰关系的悲情诗。哪一种解读更有道理呢?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诗歌内容,阐述理由。
学生可以选择第1种解读,在第一节中“你”由看风景的主体转换成楼上看风景人眼中的风景这一客体;在第二节中,“你”由被明月装饰窗子的主体转换成装饰别人的梦的客体。这种主、客体的转换,表达出作者对“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相互关联的”的哲理性思考。学生可以选择第2种解读,“你站在桥上看风景”,你所看的风景并不是“楼上人”,但“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相较于你的无意,“楼上人”却是有心的。“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你再一次于无意之中闯入了“别人的梦”。这写的正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的单恋。学生还可以选择第3种解读,“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生活中的个体只是互相陪衬、互相装饰的关系,你只是别人生活中的配角,诗中传达了一种无限的无奈感。
在引导学生朗读、感受的基础上,带领学生围绕诗歌的意象,对五首短诗所描绘的画面进行分析,对诗歌的意象进行品味,学生体会到了其中的美感与意蕴。通过对对比及“炼字”进行赏析,使学生体会诗歌的语言之美。通过对诗歌中心句、关键句进行解读,从而把握诗歌的思想主题。通过对主题的讨论,使得学生领会诗歌多义性的特点,从而加深对诗歌的认识。
[作者通联:新疆克拉玛依市第五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