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漯河市文旅融合发展格局构建路径研究

2024-01-03黄伦峰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漯河旅游文化

黄伦峰

(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漯河 462000)

河南地处中国之中,河南的历史文化是中华文明的缩影,都说“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提到河南的历史文化名胜,人们首先想到的是郑州的少林寺,洛阳的龙门石窟、白马寺,开封的清明上河园、大相国寺,信阳的鸡公山,驻马店的嵖岈山,安阳的殷墟、红旗渠,等等。对于地处中原之中的漯河,其知名度却与其浑厚的历史底蕴不相符。

近一年来,笔者深入考察和实地调研了分布在漯河的历史文化古迹,如舞阳县北舞渡镇的贾湖遗址、临颍县台陈镇的陈星聚纪念馆、郾城区裴城镇的城高遗址、召陵区的召陵会盟旧址等,发现这么多的文物古迹,很多却默默无闻地沉睡在那里,有的还面临着风化、拆迁、破坏、湮没的风险。漯河,捧着金饭碗却不知做什么饭吃。对于漯河灿若星河的历史文化古迹,笔者认为要保护性开发、整体性包装、品牌化塑造、网络化宣传、产业化经营,将漯河历史文化名胜开发、宣传、建设与乡村振兴结合起来,与创新之城、幸福之城建设结合起来,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结合起来,整合漯河文旅资源,助力漯河乡村振兴。

一、政策依据

(一)中央高度重视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代表大会报告中强调,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1]。乡村振兴,不是单纯的农业振兴,而是组织、产业、人才、生态、文化“五位一体”的全面振兴,其中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根和魂。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擘画了蓝图,指明了方向。

2019年9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赴河南省信阳市新县田铺乡田铺大塆考察时指出:“发展乡村旅游不要搞大拆大建,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把传统村落改造好、保护好……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绿色生态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搞活了农村经济,是振兴乡村的好做法。”[2]总书记的讲话,为乡村振兴找准了发展定位,必将指引我们走上美丽乡村建设之路。

(二)省委大力扶持

河南省委书记楼阳生在中国共产党河南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提出,河南要以前瞻30年的眼光想问题、作决策、抓发展;提出确保高质量建设现代化河南、确保高水平实现现代化河南“两个确保”奋斗目标,作出实施“十大战略”等重大部署,绘就现代化河南建设的美好蓝图[3]。河南“十大战略”重大部署中的第五项战略就是“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塑造全域旅游主题形象”。这一战略,也为漯河市乡村振兴宏图大业指明了一条康庄大道。

(三)市委积极落实中央、省委决策部署

上有政策红利,下有发展动力。漯河市积极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大力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制定了漯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确立了“深入实施新时代漯河经济社会发展‘四三二一’工作布局,全面推进‘四城同建’城市发展定位”。其中,提出两项工作重点:一是推动文旅体融合发展。拓展“旅游+”深度广度,围绕汉字文化游、食品工业游、城市休闲度假游、红色文化游、乡村生态体验游、特色体育赛事游,实施一批重点项目,开发优质文旅体产品,全面提升业态丰富度、空间覆盖面和时间延展性。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完善产业规划和政策,激发文旅体市场主体活力。二是建设中华汉字文化名城。持续深化中华汉字文化名城特色定位……加强许慎文化园、贾湖遗址、三绝碑、受禅台、彼岸寺碑、小商桥等历史文物古迹的保护、开发、利用,建成一批汉字文化标志性工程,提高社会公众汉字应用水平,实现城市文化氛围浓厚、内涵丰富、品位高雅[4]。

漯河市委书记秦保强(时任漯河市市长)强调:“要初心不改建设幸福之城,坚持人民至上,多办民生实事,推动共同富裕,丰富人文底蕴,让全市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5]

按照中央、省委、市委决策部署,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相信漯河有信心、有能力将漯河这座幸福之城,打造成本地居民休闲好地方、周边城市生态“后花园”、全国人民旅游好去处。

二、问题现状

漯河的历史文化名人、名胜和古迹很多,几乎是村村有底蕴,姓姓出名人。近年来,各级政府在全面小康建设中帮助乡村进行村容村貌改造,鼓励发展旅游业。但是,当前漯河乡村旅游还处在“原生”状态,缺乏科学统一规划。诸多的历史文化名人、名胜和古迹没有产生应有的知名度,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没有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

(一)文物景点多,知名景点少

从文化遗产存量来看,“漯河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其分布范围广,延续时间长,文物种类多,价值巨大。根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漯河已发现各类不可移动文物点618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处9 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5 处37 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2处,县、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5处。”[6]从旅游资源开发来看,漯河市有各类文物景点200余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7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8 处30 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7 处;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5处,3A级旅游景区6处,2A级旅游景区1处。景点多,但知名度不够。

(二)景点分散,形不成集聚效应

漯河市名胜古迹主要分布在其下辖二县三区的乡镇、村庄,呈现多而不强、大而不显、散而不聚的特点。各个名胜、古迹呈点状分布,星罗棋布,就像一颗颗遗落在地上的珍珠,缺少一根红线贯穿起来,还没有形成集聚效应。

(三)客流量尤其是外地游客少

漯河游客本地人居多,外地人尤其是省外游客较少。游览景点主要集中在沙澧河风景区、神州鸟园、小商桥、南街村、许慎文化园等为数不多的几个4A级景区,其他诸如陈星聚纪念馆、三绝碑、裴城古村落等尚未形成旅游线路和“网红效应”。游客来不多、待不长、留不住、消费不多,景区效益普遍不好。

(四)文旅资源闲置

一些文旅资源丰富的地方,平日里闭馆封院,铁将军把门,既见不到管理者,也见不到游客,旅游资源和设施成了摆设。以郾城区裴城镇裴城村为例,2013 年,裴城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首批名录,人文历史底蕴特别深厚,有三千多年前的城高遗址,两千多年前的裴城遗址,一千四百年前的裴晋公祠,一千多年前的官道、石桥,四五百年前的明清古村落,一百年前的将军故居……这些都是农耕文明的精髓和中华民族的根基,是我国乡村历史、文化、自然遗产的“活化石”和“博物馆”,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然而笔者调研发现,该村所有景点都处于关闭状态。据村民讲,钥匙在村干部手里,只有上级有视察任务或者团队提前预约参观时才接待游客,平时开门怕村里的小孩子搞破坏。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和裴城村一起入选“中国传统村落”首批名录的一些村落,如安徽省黄山市黟县宏村镇宏村、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北留镇皇城村等,旅游搞得红红火火,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推动了村民的共同富裕。

三、构建全域旅游格局,打造闭环旅游线路

漯河有着得天独厚的文旅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如何将这种优势转化为助力乡村振兴宏图大业的胜势,值得我们思考、探索。漯河市文旅工作者要直面问题,正视差距,聚焦优势,找准发力点,在“四城同建”和创新之城、幸福之城建设的基础上,围绕“古”色历史文化、红色革命文化、绿色生态文化、“醉美”美食文化“三色一味”,形成“东文、西祖、南水、北武、中美食”的旅游格局,打造鲜明的全域旅游主题形象和完整的闭环旅游线路。漯河市全域旅游闭环线路构想如表1所示。

表1 漯河市全域旅游闭环线路构想

(一)东文——传统文化主题旅游区

依托地处漯河东部的许慎文化园,打造以许慎文化为龙头,包含付庄遗址、王拱璧纪念馆、周彦生艺术研究院、豫剧沙河调等在内的汉字文化、历史文化、艺术文化等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旅游区。

(二)西祖——祖根文化主题旅游区

依托地处漯河西部的贾湖遗址,打造以贾湖文化为龙头,包含舞阳侯樊哙、舞阳侯司马懿、前蜀皇帝王建故里、太尉丁鸿、宰相裴度、将军狄青等名人在内的“老家河南·根在贾湖”祖根文化、姓氏文化主题旅游区。

(三)南水——生态水文化主题旅游区

依托地处漯河南部的沙澧河风景区和横贯全境的沙澧河航道,打造沙澧河水上剧院、水上餐厅、水上客栈、水上画舫、水上画廊、水上夜游等独具水文化特色的“智者乐水·乐在沙澧”亲水休闲旅游项目;打造并传承一年一度的沙河龙舟赛、环沙澧河马拉松赛等体育赛事。

(四)北武——尚武报国主题旅游区

依托地处漯河北部的小商桥景区和陈星聚纪念馆等,打造郾城大捷、杨再兴身陷小商桥、陈星聚台北保卫战、蒋先云北伐战等沉浸式旅游项目,弘扬爱国主义和尚武精神。

(五)中美食——食品名城文化旅游区

依托漯河食品名城,打造双汇工业游、卫龙工业园、南街村、贾湖酒文化园、布衣巷美食街、北舞渡胡辣汤等“一汤一酒一火腿”美食文化旅游项目。

畅想一下:第一天,游客早上从迎宾馆起床后,乘公交旅游专线到北舞渡喝上一碗胡辣汤,然后参观贾湖遗址、山陕会馆、王建故里等景点;中午在贾湖酒文化园参观并小酌数杯贾湖酒;下午乘渡船沿沙河航道返回漯河,欣赏两岸美景;晚上逛一逛河上街,在布衣巷品尝美食,返回迎宾馆休息。第二天,上午北上小商桥景区、陈星聚纪念馆;中午在南街村品尝南街村美食;下午畅游许慎文化园,参观付庄遗址、王拱璧纪念馆、周彦生艺术研究院;晚上聆听几曲豫剧沙河调如《三打雷音寺》《白莲花》《寇准背靴》《黄鹤楼》《破洪州》《南阳关》《沙河店》等,然后返回迎宾馆休息。如果游客愿意的话,第三天,还可以安排裴城古村落游、现代农村游、绿色生态游等。如此以来,“东文、西祖、南水、北武、中美食”的旅游格局就打通了漯河旅游的“任督二脉”,漯河旅游资源得到整合,游客乐意来、留得住、游得欢、消费多,最后满意而归,漯河旅游形成口碑和品牌,进入良性循环。

四、厚植文化积淀,塑造文旅品牌

(一)形成识别度高、彰显力强的城市精神

“城市精神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是一种文明素养和道德理想的综合反映。”[7]2015年,在广泛征集、专家研讨以及投票评审的基础上,经漯河市委常委会讨论和市人大常委会有关会议审议通过,漯河市确立了“崇文尚德 务本图强”的城市精神。“崇文尚德”取“文以载道、厚德载物”之意,即传承历史文化,弘扬先进思想,是代代漯河人薪火相传的不懈追求;“务本”代表了漯河精神的价值取向,“图强”代表了漯河精神的品格目标[8]。这八字城市精神涵盖了文化自信、价值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内容全面,内涵深刻。但当前的漯河城市精神不足之处在于识别度低、彰显力不够,放之四海而皆准。山东省菏泽市的城市精神“崇文尚德、务实图强”,与漯河城市精神只有一字之差。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各城市中,以“崇文尚德”为城市精神的有河北霸州、江苏扬州、江苏新沂、广东恩平、广东南雄、江西吉安、甘肃武威等,这7 个城市城市精神的前半句与漯河精神完全一样[7]。雷同或相近的城市精神无法凸显城市的特色和亮点,千篇一律、千城一面,城市精神也就失去了意义。所以,站在全域旅游主题形象的高度,漯河需要重新凝练识别度高、精准、贴切的城市精神,既契合漯河人文历史,又立足现实经济社会发展,还能寄望未来发展定位,让城市精神成为漯河的靓丽名片。

(二)塑造独一无二的文化地标

城市因文化而扬名,文化因城市而滋生。城市的灵魂在文化。一座城市给人留下的最深印记,往往不是它的名字,而是城市文化地标。它们展示着各自城市的独特历史和不同风貌,成为一座城市最具特色的名片。近年来,漯河兴建了诸如沙澧公园、许慎文化园、玉兰大厦、双汇大厦、河上街、城市展示馆等一批标志性景点、建筑,但从整体看,这些景点、建筑还无法达到代表漯河城市文化地标的高度,与新时代建设豫中南区域性中心城市、中原生态水城、中国食品名城、中华汉字文化名城的内在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尚不能包容、代表漯河整体文化形象。为塑造全域旅游主题形象,要规划先行,尽快编制规划纲要,建成建好漯河文化地标。

(三)设置精悍的广告语和统一的文化标识

要让漯河名片撒遍全省、让漯河底色映染中原、让漯河味道香飘全国、让漯河符号写满全球,需要借助精悍的广告宣传语和统一的文化标识(LOGO)的力量。城市的宣传,往往因一句话、一个标识而提升知名度和美誉度。如一句“晋善晋美”广告语,让人们记住了山西的善和美;一句“有福之州”,让人们记住了福州的宜居;“老家河南”体现的是河南的根亲文化;“好客山东欢迎您”体现的是山东和山东人的好客品质。

漯河旅游同样需要易辨识、有亲和力、有冲击力的广告语和统一的图文文化标识(LOGO),把“东文、西祖、南水、北武、中美食”的元素充分融入城市规划建设中,将文化内涵物化为城市名片,投放到互联网、高速公路、各地市报纸、高铁站、地铁站、省级甚至是国家级电视台。

(四)增强“互联网+”思维

古语讲“酒香不怕巷子深”,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更加注重“眼球经济”,酒香也怕巷子深。近几年来,以抖音、快手为代表的短视频带红了一批“网红城市”,如上海、重庆、成都、长沙等。2018 年,“抖音、头条指数与清华大学国家形象传播研究中心城市品牌研究室联合发布《短视频与城市形象研究白皮书》,用2 万字分析、45 组数据维度、27 个核心问题的深入研究,解读平台上热门城市的形象建设。”[9]在短视频的风口期,城市形象的短视频传播成为最新蓝海,通过短视频打造城市形象,已经成为领先城市文化输出的战略方向。传统城市吸引游客,依靠的是多年的口碑积累。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后,特别是随着短视频网站的兴起,一些小城市、小景点可能因为一条视频的传播而迅速走红。2023年火爆的“进淄赶烤”就是一个最为典型的例子。

借鉴淄博城市经营理念,漯河城市宣传推介既需要通过制作精美短视频、网络发力等非常规操作、多渠道发力,让漯河成为家喻户晓的、有底蕴的“网红城市”;更需要加强文化内涵建设,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让城市精神得到塑造和弘扬。如制作多姿多彩的“城市文化菜单”,建设“半小时文化服务圈”,扶持文化创意产业,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文化辐射力,使之成为弘扬、传承中华文化的高地[10]。

近年来,在漯河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漯河文旅产业越来越发展壮大,文旅品牌越来越响,文旅经济收益越来越高。2023年春节假日期间,漯河市共接待游客132.33万人次,较2022年增长26.29%;旅游收入3928.72 万元,较2022 年增长28.1%[11]。2023 年五一期间,漯河市“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1],通过一系列文化、旅游、美食等主题活动,积极展示漯河这座现代化食品名城、幸福之城、创新之城的开放形象和文化底蕴,打造“在者舒心、来者倾心、闻者动心”的食品文化旅游目的地。全市共接待游客410.66 万人次,较2019年增长337.24%;旅游收入20.71亿元,较2019年增长366.39%[12]。

笔者相信,有了科学宏观的顶层设计和全面推进的大手笔,漯河一定会成为河南乃至全国一颗耀眼的旅游明珠;漯河打造全域旅游主题形象也必将助力乡村振兴宏图大业,为加快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漯河旅游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谁远谁近?
漯河:依法履职的坚定足印
漯河地区林下植物应用探讨
旅游
你仍未娶 我仍未嫁——漯河女孩苦等40年 63岁终和去台湾的初恋情人结婚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