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力资本视域下高素质农民培育研究与策略

2024-01-03孙培旺王明海

文教资料 2023年17期
关键词:高素质培育农民

孙培旺 王明海

(金陵科技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江苏 南京 210038)

人力资本又称非物质资本,涵盖了知识、技能和健康等价值的投资形成的个体内在价值。它是劳动者身上凝聚的劳动能力,能够持续为使用者创造收入。在当前发展阶段,加强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成为推进农民培育提质增效、培养适应产业发展和乡村建设的高素质农民队伍的重要举措。

据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和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发布的《2022 年全国高素质农民发展报告》,2022 年的高素质农民发展指数为0.5076。虽然相比2021 年略有下降,但仍高于前两年的发展指数,反映了高素质农民在知识、技能和健康教育方面取得全面进步。构建农民教育新发展格局、培养高素质农民队伍、不断提升新农人的人力资本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的重要途径。

一、本研究的意义

(一)对于政府和农民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人力资本理论认为,基础教育、培训和医疗保障等方式可以提高劳动者的收入水平。[1]政府出台的政策措施也主要从这些方面入手。通过分析劳动者能力对收入的影响,以及认知和非认知能力的形成过程,可以为政府提升低收入群体的“能力”提供更好的政策建议。此外,通过研究教育的私人收益率,人力资本理论认为教育是一项高回报的人力资本投资。[2]通过提高高素质农民的人力资本水平,可以更好地帮助农民适应农村发展的需要,增强他们的竞争力,进而提高生活水平,在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对于涉农教育体制改革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涉农教育对高素质农民培育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教育在提升农村劳动者素质和能力方面至关重要,应优先关注教育质量和资源配置。其次,培育应注重实用性导向,将实际农业生产技能与专业知识相结合,培养农民的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再次,综合培养农民素质,培养其综合能力、创新意识和领导力。最后,教育与农村产业融合,能够提供实践机会和就业渠道。

综上所述,高素质农民培育对于涉农教育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提示我们在教育的关键性、实用性导向、综合培养和教育与产业融合等方面进行改革,以促进农村劳动者素质的全面提升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对于农民个体及子女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对于个体而言,高素质农民的培育可以提高农民个体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增加收入、提升社会地位,同时也能提高生活质量和幸福感。[3]对于农民子女的发展而言,高素质农民的培育也具有重要的榜样作用。首先,高素质农民能够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和家庭环境,为子女的学习和成长提供更好的条件和支持。其次,高素质农民也能够为子女树立良好的榜样,引导子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子女的全面发展和成长。

(四)对于乡村振兴战略有着重大的贡献意义

人力资本视域下,高素质农民不仅具备丰富的农业知识和技能,还具备创新能力、管理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等多方面的素质,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和农业发展趋势,推动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高素质农民的培育既能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村社会进步,又能解决农村人才短缺问题、建设美丽乡村、促进城乡融合发展。这些贡献将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提供重要支撑和保障。

二、人力资本理论和高素质农民培育的理论衔接

(一)人力资本理论概述

人力资本理论由经济学家格里高利·马歇尔斯和西奥多·舒尔茨等人提出,它强调人力资本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人力资本指的是个体通过教育、培训和工作经验等方式所积累的知识、技能和能力。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对人力资本理论的概述,可以更好地理解人力资本。

(1)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人力资本被认为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通过提高人力资本的投资,个体能够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个体生产效率和创新能力,促进经济持续增长。

(2)教育与人力资本。教育是培养和积累人力资本的主要途径。接受教育可以提高人们的技能水平、知识储备和问题解决能力,使他们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经济需求和科技发展。

(3)培训与经验积累。除了正式教育,培训和工作经验也是积累人力资本的重要方式。通过参与培训和实践工作,个体能够获得特定领域的专业技能和实际经验,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生产能力。

(4)人力资本的回报。人力资本的投资通常会带来回报。高素质的人力资本使个体更有竞争力,能够获得更好的工作机会和收入水平。同时,人力资本还能够提高个体的社会地位和生活质量。

(5)政策启示。人力资本理论对政策制定具有启示意义。政府可以通过加大对教育和培训的投资,为个体提供激励机制,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鼓励个体积极投资于人力资本的培养。这有助于提升人力资本水平,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人力资本理论强调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和发展的重要作用,教育、培训和经验积累是培养和积累人力资本的主要途径。

(二)人力资本理论和高素质农民培育的关联

人力资本理论和高素质农民培育之间存在紧密的理论衔接。人力资本理论强调个体的教育、培训和技能提升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将个体的知识、技能和能力视为一种可投资的资本。高素质农民培育旨在提高农民的知识水平、技能素质和创新能力,使其成为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首先,人力资本理论强调教育对人力资本积累的重要性。高素质农民培育通过加强农村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的教育水平,使其获取更广泛的知识和技能,从而提升其人力资本素质。其次,人力资本理论注重技能培养与发展。高素质农民培育关注农业技能的提升,包括农业生产技术、农业管理和农业创新等方面的培养,以提高农民的生产效率和创新能力,促进农业现代化。此外,高素质农民培育致力于培养农民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鼓励他们在农业领域寻找新的发展机会和创新路径,推动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人力资本理论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方法论,将高素质农民培育与个体教育、技能培养和创新创业紧密结合起来。加强农村教育培训、推动现代农业技术的普及与应用,以及培养农民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可以有效提升农民的人力资本素质。

三、高素质农民培育的现状

(一)定位偏差,培训对象与内容不全面,效果不尽如人意

目前,高素质农民培育的定位不够精准,培训对象也不全面。一些地方只注重培养技术型农民,而忽视了管理型、经营型、创新型农民的培养,同时在培训内容上缺乏创新力度,持续跟踪过程中手段单一。

(1)培训对象偏窄,受训对象不全面。我国农民的文化水平大专以上的仅有1.2%,亟须提升现有农民的文化水平,让其能够达到现代农业生产的各方面要求。[4]涉农院校应与当地政府合作,制定适合当地农村产业结构的人才培养计划,使文化水平和农业技术同时提升,培养真正的新型农民,真正让教育与农业生产相结合,将教育培训落到实处,培养出有知识、懂管理、懂技术的实干型人才,所学即所用,让乡村发展人才辈出。

(2)培训内容单一,缺乏实践性。目前,部分培育高素质农民的培训机构的培训内容单一,缺乏实践性。培训内容主要集中在技术方面,缺乏管理、经营、市场营销等方面。同时,部分培训机构的培训方式也比较单一,缺乏实践性,难以满足农民的实际需求。

(3)缺乏长期跟踪服务。高素质农民培育需要长期的跟踪服务,但目前一些培训机构缺乏这方面的服务,部分农民在培训结束后缺乏后续的指导和支持,难以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同时,培训机构也缺乏对农民的长期跟踪评估,难以了解培训效果和农民的实际需求。

(二)宣传不广泛,力度不深入,培训影响力有限

在高素质农民培育过程中,培训宣传不广泛且力度不深入是一个重要的挑战。有效的培训和宣传是提高农民技能和知识水平的关键手段,但在实践中存在一些限制和不足。

(1)培训宣传的覆盖范围有限。高素质农民培训宣传覆盖面狭窄,仅限于一些特定的渠道和媒体,无法达到全面传播的效果。特别是在偏远地区和边远农村,培训宣传的覆盖面更小,导致很多农民错失了接受培训的机会。

(2)培训宣传的力度不够深入。未能将高素质农民培训的重要性、价值和成果充分传达给农民,导致很多农民对培训缺乏认知和兴趣。

这种宣传不广泛、力度不深入的现状给高素质农民培育带来了挑战。宣传不广泛导致许多潜在的高素质农民无法得知培训的机会和益处,从而错失了提升自身技能和素质的机会。宣传力度不深入使得一些农民对培训持怀疑态度或缺乏动力参与,影响了培训的有效实施和成果。

(三)效果不达预期,质量不可控,培训结果难以衡量

目前,我国农民接受农业培训率不高且培训质量较差,培训效果不如预期,无法满足乡村发展的多元需求。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农民的学习兴趣不高。农村人口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加上农村的居住比较分散,交通、信息、生活方面都有一定的制约,加之受一些固有思想和生活习惯影响,在意识和思想上,农民对接受培训有一定排斥。许多农民缺乏基本的文化知识和终身学习的意识,这限制了他们获取先进农业知识和技术的能力。

(2)农民的创新意识不强。在现代农业发展中,创新是推动农业增长和农村经济转型的关键因素。然而,农民的创新意识相对不强,缺乏对新技术和新模式的接受和应用能力。[5]他们习惯于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对于市场需求的变化和新兴机遇的把握存在困难。

(3)开设的课程针对性不强。目前农业培训开设的课程针对性不强,甚至培训内容超出农民的接受范围,一些农民虽然接受了培训,但不能完全理解,培训质量大打折扣。除此之外,大多数农民都有家庭负担,他们在培训项目选择上往往倾向于中短期就能收益的,对中长期项目往往积极性不高。

(4)绩效管理水平不高。在当前情况下,高素质农民培育的绩效管理存在不足之处。一些培训机构和相关部门在评估和监测培训效果方面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无法准确评估培训的成效。导致难以了解农民的实际需求和培训效果,无法针对问题进行及时调整改进。

四、人力资本理论视域下高素质农民培育策略

高素质农民培育是提高农村劳动者技能水平和知识水平的重要举措,通过“五位一体”的对策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培育高素质农民的综合人力资本(见图1)。

图1 “五位一体”的高素质农民人力资本提升路径

(一)通过优势宣传,点燃求知激情

一是宣传优势,通过宣传高素质农民的优势,激发他们对学习的热情和追求。可以强调高素质农民在农业生产、创业创新、市场营销等方面的优势,以及在农业领域中所能获得的更高回报和更好的发展前景。二是宣传高素质农民培育的优惠政策和体系。将政策宣传到位,让农民真正体会到他们自己是培训的受益者,让他们亲身体会到其中的好处,从而产生积极的激励作用。[6]三是案例分享,分享一些成功的高素质农民案例,激发他们对农业生产的兴趣和信心。可以邀请一些成功的高素质农民现身说法,分享他们的经验和故事,让其他人看到高素质农民的成就和价值。

(二)利用信息技术,构筑培训体系

一是建立学员受训数据库。学员受训管理库是指对参加培训的学员进行信息管理的系统,包括学员的基本信息、培训课程信息、培训成绩、培训证书、跟踪服务等。设立学员受训管理库便于对学员进行全面的管理和跟踪,及时了解学员的培训情况和成果,为高素质农民的人才培养和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同时,学员受训管理库也可以为学员提供个性化的培训服务,根据学员的培训需求和兴趣爱好为其推荐合适的培训课程和方案,提高学员的学习效果和满意度。二是构建全方位数字化教学平台。利用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通过搭建平台、建设在线课程、提供互动学习平台和数字资源库等方式,扩大学员教育资源的获取渠道,推动互动和个性化的学习体验。

(三)严格绩效规范,增值人力资本

深化培训改革,建立健全评价机制,科学制定质量督导。为了应对新型职业农民混合式教学的实践性、过程性和差异性特点,需要建立一个多元化评价体系,多种评价方式并存。

首先,评价标准应多元化。综合评价农民学习者时,不仅要考虑其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水平,还要关注他们学习方法的运用、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其次,评价形式应多元化。在线课程可以利用学情反馈来分析农民学习者的自学进度、自测成绩和个人学习计划;而线下课程可以通过观察小组学习的全过程,评估农民学习者的课堂参与度、发现问题与解决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最后,评价主体应多元化。传统评价体系仅有教师一种评价主体,评价结果容易带有主观色彩。而在多元化评价体系中,除了教师评价外,还包括学员自评和学员互评,充分发挥农民学习者的主体作用,补充教师容易忽视的其他方面,使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和全面。同时,通过自评和互评,农民学习者可以有效监控自己的学习过程,并在与他人的交流互动中提高人际交往能力。这有助于提升农民学习者的绩效水平和价值,推动农业领域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7]

(四)推动培训拓展,彰显品牌效应

在高素质农民培育过程中,通过多样化的培训模式和战略,建立和彰显培训的品牌效应,提升培训的影响力和认可度。

首先,拓宽培训模式的范围和形式,提供多元化的学习途径和体验,以满足不同农民的学习需求。传统的课堂培训固然重要,但同时也需要引入实践培训、导师制度、合作学习、在线学习、产业融合、合作社等多种培训模式。这些模式可以更好地满足农民的实际需求,使培训更加贴近实际工作和生活情境,提高学习的效果和参与度。其次,建立和宣传培训的品牌形象,树立良好的口碑和声誉,吸引更多农民参与培训,提升培训的认可度和影响力。建立培训品牌需要注重培训内容的质量和专业性、培训师资的素质和能力以及培训机构的声誉和服务水平。同时,可利用媒体、社交平台、宣传材料等方式传递培训的价值和成果,有效的宣传和推广策略能够吸引更多农民关注和参与。培训拓展和品牌效应的结合可以产生良性互动循环。

(五)加强政策帮扶,完善保障体系

人力资本的取得需要消耗一定量的金钱和其他稀缺资源,即需要投资才能够形成。[8]政策帮扶是助力人力资本发展的重要手段。

一是加强财政投入。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农业作为基础产业对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和工业化进程起着重要作用。国家应加大对农业产业的财政投入,并确保其他产业能及时有效地支持农业发展,促进农业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为农业农村全面振兴提供有力支持。二是落实扶持政策。需要确保现有的扶持政策真正惠及每位高素质农民,产生积极激励作用,推动更多人加入高素质农民队伍。三是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建立健全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体系是必要的,高素质农民应享有与城镇职工相同的社会保障待遇,这有助于消除高素质农民长期发展的后顾之忧,提升他们的成就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政策扶持的重要性在于通过相应政策保障力度解决高素质农民的后顾之忧。

五、结语

党的二十大强调,乡村产业振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至关重要的一环。要实现乡村产业振兴,必须注重人才培养,我国乡村经济发展需要不断加大力度投资于人力资本的提升,以实现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只有加强农民培育工作,并通过综合性措施促进农民学习和发展,才能实现农村全面振兴和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高素质培育农民
基于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有机化学教学改革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全国高素质农民超1700万人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创新德法兼修高素质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
也来应对农民征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