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勤积累,活运用
——小学语文“日积月累”有效性教学策略

2024-01-03王盼盼韩雄飞

文教资料 2023年17期
关键词:日积月累古诗词教材

王盼盼 韩雄飞

(湖州师范学院 教师教育学院,浙江 湖州 313000)

“日积月累”在《中国成语大辞典》(1987 版)中的解释为:“一天天一月月长久坚持做下去,一点点地积累起来。”语文学习过程中所积累的知识,是载体而非目的,“日积月累”的学习是一个动态的、将积累的知识进行理解并运用于实践的过程。

一、统编版小学语文“日积月累”板块设置意义

(一)完善教材知识体系

从小学语文教材内容来看,低年级课文以识字为主,中高年级的课文以传授学生阅读和写作方法为主,在语文素材积累方面略显不足,因此,“日积月累”板块恰好弥补了语文教科书在此方面的缺失。[1]

部编版教材中“日积月累”的内容与单元主题紧密相关。在学习完单元课文之后,“日积月累”帮助学生加深对于单元主题的理解,使学生积累更多相关的语文素材。“日积月累”多为古诗词、诸子经典等内容,能够引领学生增加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同时让学生体悟艺术之美。与当下我国教育对于培养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要求相契合。

(二)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中明确了语文课程的性质,即从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等四个方面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日积月累”板块在这四个方面都起着正向作用。从文化方面看,“日积月累”中收录的古诗词、百家经典、四字词语等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能让学生获得深刻感受并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从语言方面看,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主要的目标之一就是语言字词的积累,而“日积月累”板块的设置正好有助于学生奠定语文学习基础。从审美方面看,在“双减”政策出台后,学校及教师也更加关注对学生审美及文化自信的培养。“日积月累”部分的古诗词、四字词语都能让学生感受到文字的魅力。搭配的水墨插画,也能使学生感受到古诗文所营造的氛围,欣赏中国传统文学之美。

二、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日积月累”现状

(一)教材现状

“日积月累”属于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语文园地”中的一个常规板块,共83 篇。该板块选取的中华经典传统文化内容,是丰富语言积累的好素材。内容以古诗词为主,还包括谚语、歇后语、成语、名人名言、诸子经典以及中国传统生活常识等。现将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日积月累”板块内容形式与分布统计呈现如表1 所示

表1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日积月累”栏目的内容形式与分布统计(单位:条)

从表1 中可以看出,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日积月累”板块选文形式与分布情况:古诗词占比最多,约占总篇数的53.01%;其次是诸子经典,约占总篇数的12.05%;谚语歇后语以及成语和词语,各约占总篇数的9.64%;名人名言,约占总篇数的8.43%;最后是生活常识,约占总篇数的7.23%。从表1 中可以看出,随着年级的增长,古诗词的篇数相对减少,而其他形式的内容相对增多,且每册的篇数较为均等。

由以上分析可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日积月累”的主要内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以学习经典为重点,以吸收传统为导向。并且,随着年级的升高,“日积月累”板块选材形式逐渐丰富,学生的知识面也会更加开阔。这对增加语文课程的趣味性和丰富性具有极强的现实价值。

从表1 中还可以发现,从三年级开始,每册教材中“日积月累”总数有所减少,从8 篇减少至7 篇。这是由于从三年级开始,每册教材中一个单元的“日积月累”转为“习作训练”,给学生们展示习作例文,而五年级下册中有两个单元的“日积月累”被替换为“习作例文”和“综合性学习”,更加强调学生对于所积累知识的应用,由此可以反映“语用”的重要性。

(二)教学现状

1. 被遗忘——教学地位边缘化

“日积月累”属于“语文园地”中的一小部分内容,在考试中也仅占极小一部分。实际教学时,教师出于提升学生成绩的考虑,将更多精力放在课文教学,而对“日积月累”则不太重视,草草带过。

“日积月累”板块的内容基本都来自我国传统文化经典作品,但学校很少为教师提供拓展有关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渠道,主要依靠教师自己摸索学习,这样会使教师动力不足,打击教师的学习积极性,也无法引起教师对于“日积月累”板块传统文化教学的重视。而教师的动力不足会直接影响学生,使学生也对此不重视,导致无法很好地融入传统文化教育。

2. 被窄化——内容局限于教材

不少教师在讲解“日积月累”部分的古诗时只是简单地解释每句诗词的意思,接着让学生背诵默写;在学习成语时,只是让学生反复读、抄,教师简单讲解各个词语的意思,这样的教学过于表面,学生的理解也不够到位,更别说加以运用。学生将内容背得滚瓜烂熟,可到了考试,遇到要求根据语境进行选择填空的题目时却仍摸不着头脑,导致错误率极高。教师只要求学生背诵默写,却没有创设语境让学生能够理解、运用。这样的“日积月累”教学是呆板的,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一门人文学和工具性的学科,应该更加重视学生语言实践能力和迁移运用能力的发展,为未来的学习奠定基础。

3. 被机械化——教学方式单一

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应该尊重儿童,使一切教育和教学符合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满足其兴趣发展的需要。”[2]因此,在“日积月累”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用兴趣激发学生向上生长。

反观当下,不少教师的课件、教学方法都较为老旧和呆板。在讲解“日积月累”时,绝大多数教师乐于选用最常规的讲授法,教师讲,学生记,教学过程单调乏味,学生缺乏输出的机会,课堂成了教师自己的课堂,这不利于学生自主思索。中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知识积累和自主学习能力,可以通过小组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三、统编版小学语文“日积月累”教学策略

(一)联:整合教学,整体推进

1. 园地各栏目内部整合,营建“情境式”教学

胡适曾说:“情感者文学之灵魂,文学无灵魂,如人之无灵魂,木偶而已。”通过情感教育、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达到情感共鸣。[3]

李吉林提出,情境教学是通过创设优化情境激发儿童强烈的情绪,把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其内容包括:择美构境、境美生情、以情启智,把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相结合,引导儿童在境中学、做、思、治的儿童情境学习范式,使其学得快乐且高效。[4]通过营造相应氛围,使学生浸入作者创设的情感、氛围中,与自身的生活经验、情感体验相结合,大胆想象,与作品、作者对话,使语文学习具象化、场景化、可感化。因此,情境成为知识的附着带,使得枯燥的知识学习产生了丰沛情感和灵活语用的附着点。[5]

在情境中学习,能够让学生真正经历思维的过程,学生的认知、情感、方法和能力都会在情境中迁移进来,通过碰撞、同化、重构,一系列高级别的思维运动会随之产生。[6]参照“ADDIE”模型实施,即分析(Analysis)、设计(Design)、开发(Development)、实施(Implement)、评价(Evaluation)。以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为例,分析学习者特性和教学内容,制定目标。在有趣的视频中,以“野外探险”的主题情境把学生引入“语文园地”的学习中。如图1 所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但体会了表演、朗诵等富有感性体验的活动,还接触了归纳特点、阅读理解等理性参与的活动。这种“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的结合”是儿童高效学习的最好方式。

图1 “野外探险”主题情境

2. 园地与单元选文内容整合,搭建“浸润式”教学

“浸润式”教学能使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接受文化知识的熏陶,使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审美情趣得到提升、人格品行得到升华。

在教学“日积月累”之前,教师先得整体关照并深入了解每单元、每一课的内容。“日积月累”栏目选编以古诗词、谚语、成语为主,这样的设置并不是随意的,在“语文园地”各栏目中,“日积月累”栏目最适合与课文教学相结合。[7]“浸润式”教学方法最能适配“日积月累”板块,能够让学生在无意识下,获得文化审美的提升和思想情感的丰润。以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材中第二单元课文为例,该单元以“赞扬革命精神”为主题,在“日积月累”栏目中选编了“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等与革命精神有关的名言。因此在教学本单元课文时,教师可以将课文与“日积月累”中的名言相结合,从而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和对情感的把握。

(二)品:情感升华,着眼文化内涵

“日积月累”部分约53%都是古诗词,古诗词是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也是中华优秀文化传承与弘扬的主要载体,它包括诗、词、散曲等。

古诗词的最大特点是意象。意象是诗的关键,是诗的灵魂,但认识和理解文化意象对于小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屈光先生认为,古诗词作者思维创造的过程即诗文之意脉,是串联文本的一种情感,教学中可以从意象的组合形式入手,循着“意脉”进入文本情境中。[8]教师可以以理性思维关照文本,在感性体悟的基础上,采用文化浸入的方式进行教授,创设文化情境,深入品析文字背后的意蕴,使学生拥有全新的感官体验,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神韵,进而深入感知古诗词表露的情感、志向。诚如叶圣陶先生所说:“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不同文章都有其独特的情境设定,学生倘若能身临其境,就能更好理解文中人物。[9]例如,教学《蜂》时,这个“蜂”只是普普通通的蜜蜂吗?它究竟体现了怎样的文化意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在我们现实社会中,有没有哪些人是像蜜蜂一样,总在辛勤劳动呢,进而带领学生对诗人的写作背景加以了解。这样循序渐进地引导,使学生更能透析古诗的深层内涵。

(三)用——重视语用实践,发展思维能力

语用的内核是语言思维,“人之立言”,就其心理特征上讲是个“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的思维过程。[10]

马林诺夫斯基说:“孤立的词语实际上不过是臆造的语言事实”“真正的语言事实是实际语言环境中的完整话语”。个人语言系统的建构需要在丰富的语言实践情境中才能实现,只有这样才能转化为实际的语言运用能力。[11]

“日积月累”要求学生对谚语、成语、俗语、古诗进行诵读和识记,但“光背不用等于零”,只有将这些饱含民族文化精髓的优质语言置于学生的日常言语中,不断根据语境进行调用,不断适配学生当下的心境,不断对应学生要表达的观点,它们才能真正根植于学生言语结构的深处,完善其语言图式。[12]

在“日积月累”的教学设计中,教师要为学生搭建一个从语言知识到语言应用的平台,培养学生语用能力。以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日积月累”为例,教师为学生搭建支架,帮助学生进行“语用实践”。第一步,“重塑”生活场景。教师:“读读这些词,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让抽象的词语还原为灵动的真实场景。第二步,“组合”相似场景。这组词中有意思相近的词,如漏网之鱼和害群之马、如虎添翼和如鱼得水、惊弓之鸟和胆小如鼠等,教师利用给出语境并挖空填词的方式让学生区别不同词语的意思。第三步,“自主”描绘场景。学生可以任意选择一个词语,营造合适的场景进行描写。教师利用语用支架,让学生在不同情境中多次进行语用实践,进一步深刻理解词语内涵,丰富词语的“语言活性”。形成习惯后,当学生面对适配的场景时就能跃然纸上、曲尽其妙,内化为“语用惯性”。

四、结语

日积月累,水滴石穿。积累是小学生提升语文素养的必要途径,“日积月累”作为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帮助学生积累语文知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此部分的教学不能仅停留在单纯地抄、背层次上,而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从整个单元的视角出发进行语用积累,帮助学生养成主动积累、主动运用的习惯,进而内化所学,达到语文课程有效教学的目标。

猜你喜欢

日积月累古诗词教材
踏青古诗词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行走在积累与运用之间
古诗词中的新年
乐巧妙三招解日积月累教学之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