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的精神成长需求及其引导
2024-01-02侯军英
[摘 要]青年是时代的财富,青年是国家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在大力推进职业教育的过程中,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的精神成长需要得到充分的重视。当前“大思政课”进行得如火如荼,在高职教育改革的大环境下,高校教师要积极围绕课程教学、校本课程以及对应的活动,引领大學生接触丰富的优秀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的素材和文化食粮,引导他们更好地成长,从身心协调、职业生涯规划到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助力青年大学生的精神成长。
[关键词]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精神成长;需求和引导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23) 12-0042-05
在教育领域中,当前的高等职业教育已经具备一定的影响力,并且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人数和人才培养规格已经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从改革开放至今,各类高职院校已经为国家培养了不计其数的综合性人才,但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进程中,一方面,学生要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容易受到异国文化的侵蚀;另一方面,学生需要积极应对整个劳动力市场对复合型人才素质教育的考核。面对这两个难题,作为职业教育领路人,首先应该考量的是如何在思想道德教育引领上将职业院校的学生与学术本科学校的学生拉到同一层次,而不是让他们变成普通教育的附属品。规模大并不是质量就低人一等,客观上讲,应该将国家推崇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课程思政和大思政活动结合起来,更好地引导新时代的高职院校青年大学生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引导他们适应社会建设管理、服务一线所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要求。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常规管理中发现:职业院校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并不占有一定的优势,主要问题是很多用人单位潜意识下认为这些学生的思想修养不够,尤其是思想价值观念存在不足,无法适应岗位工作。因此,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教育工作需要得到进一步的重视,尤其是要使相关教育工作者从原有的思想教育的统领者变成领路人和导向者,引导学生参与各种丰富的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的活动,让他们在思想修养上与学术本科学校的学生处于同一个层次,引导他们成为新时代社会和谐发展的领路人。
一、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的精神成长需求解读
新时代大学生要具有一定的奋斗精神,要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社会责任与担当。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接班人和时代新人,奋斗精神是新时代大学生引以为傲的精神力量。在当前的职业教育中,虽然做到了开齐开全思政课,思政课教学也循序渐进,但是整体上大学生的奋斗意识和对于新时代社会的责任引领意识依然存在一定的缺位,他们专注于专业技术方面的训练和就业能力的发展,但是在职业规划和职业愿景上缺乏一定的斗志和竞争力,尤其是在新时代的主流价值观认同方面存在一定的缺失。因此,作为高校,要明确新时代大学生精神需求的内涵和需求的具体方面,只有掌握这些内容,结合思政课程与校园环境、社会环境协同的教育活动的构建,才能引导青年大学生从中汲取强大的精神力量,塑造他们的奋斗精神和担当者的角色。但是,就高等职业技术院校而言,针对新时代大学生的精神成长需求包含哪些具体的内容,还需要做更为深入的探究。
(一)自我价值感
自我价值感是决定个体实践能力和潜力的核心要素。如果一个个体失去自我价值感,他就无法在常规的学习、工作和职业生涯中展现最优秀的自我。考取高等职业院校的大学生在高考这一环节多数落后于考取本科院校的大学生,因此,首先,精神成长方面,高等职业院校的大学生最为迫切的需求就是自我价值感的获得,作为高职院校,要通过介绍国家的发展历史和职业教育的光明前景来引导他们树立职业自信,提升专业化发展的意识,让学生提早发现真正的自我,在自我的不断剖析与努力中找到价值感,引领他们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不懈努力,这一点是大思政课和常规的大学生思想教育中必须得到重视的问题。
(二)个体归属感
从社会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个体必须找到集体,成为集体的一分子,才能具有归属感。个体与集体融合成一个整体并得到归属感,是体现个体具有较强的社交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的关键。当前,很多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因为就业不理想、专业化发展不顺利、职业生涯规划迷茫等,加之缺乏与他人沟通的能力,渐渐地成为被社会遗弃和脱离社会集体的可怜人。这就需要高校积极地引导学生树立自信,要引领学生找到与社会沟通的契机,努力寻找个体归属感,具备融入社会集体的能力。
(三)职业工匠精神
中国自古就有民间的工匠、民间的艺人,他们都是职业工匠,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许多国之重器的研发者及相关工作者都是国家的高级职业技师、专业的领军人物,这些人身上体现着民族担当、承载着民族责任,他们对待工作精益求精,这样的一种精神应该作为范本融入高职院校学生的常规思想教育中,让他们对待职业和工作都有敬仰精神,让他们能够积极地将每一件小事做好,做到极致,这样的精神就是职业工匠精神。尤其对于职业教育而言,高校要通过各种渠道将职业工匠精神渗透到学生的思想认知中,增强他们对职业领域的探索意识。
(四)融入社会的需求
高职院校的大学生毕业后需要融入社会找到合适的岗位,并在岗位上发挥自己的作用。但是在进入岗位之前,他们需要明确自己在社会中的预期定位以及他们今后要面临的职业挑战,他们需要与领导、与同事之间进行特定的沟通与协作,例如,团队精神、两难选择的思想抉择、意想不到的岗位困境等,这些都是学生将来要面对的问题。要想让学生正确认识这些问题,需要高校教师积极开展各种以职业规划为引导的教育大会,通过课程中的案例分析和议题探究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个性和发展优势,找到融入社会的途径,为他们尽早进入理想的岗位和担当社会责任做好铺垫,打好基础。
二、高职院校青年大学生精神成长需求供给与引领的教育模型图
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的精神成长关系到职业教育的发展前途,对于大学生而言,他们肩负着国家未来发展的使命和责任,因此他们的思想修养、道德认知水平以及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等都是他们精神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因此高职院校青年大学生精神成长需求事关为国育才、为党育人使命达成。此外,高校要明确青年大学生精神成长需求供给和引领不仅是思政课教师的任务,也是整个院校的共同责任,因此在常规的高职院校教学中,思政课教师要协同其他学科教师积极推动青年大学生的精神文明成长,具体的课程教学可以按照图1的模型图来构建,主要是突出精神食粮补给、精神引领的教育环境的构建、大思政课教学体系的优化和跨学科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教育的实践。
从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精神成长需求供给模型图中可以看到:可以从五大方面入手来构建“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精神成长需求供给”的教学思路图。模块一是课程思政的专业引领,这一部分主要是站在“思政教师教学的角度”来构建的,强调思政课教师需要结合高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特点来优化课程体系,将他们迫切需要的课程活动构建出来,通过课程思政的引领来填补学生在思想修养和思想品格发展方面的需求;模块二是社团活动的生活引导,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民族精神、职业工匠精神等渗透于社团实践活动,强调引导学生通过学做结合的方式来完成精神食粮的摄取;模块三主要是围绕“跨学科”来进行青年大学生的精神思想教育,结合不同学科的特点渗透积极优秀的思想养分,丰富青年大学生的内心世界,提高其精神境界;模块四的构想非常符合实际,大学思想政治辅导员是高校常规班级管理中的核心力量,学生的常规班级学习、一定层次的德育以及学生的班级文化建设等都是大学思想政治辅导员主要的工作职责,借助这个优势,大学思想政治辅导员可以设计构建丰富多彩的思想品德教育和实践活动,满足青年大学生精神成长的需求;模块五的应用价值很强,当前优秀的文化社区、红色革命园区以及大学生党建示范基地、党校的优秀党建观摩展厅等都是非常宝贵的精神成长食粮的供给所,因此可以积极利用。
三、新时代高职院校青年大学生精神成长引导策略
高职院校青年大学生精神成长是社会的大事,当前高职院校在大学生精神成长需求供给方面还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需要进一步去落实,下面将结合教育模型中涉及的五个角度,构建切实可行的引领策略,满足大学生精神成长的需求。
(一)基于高职课程思政精品课,构建青年大学生精神成长的优质课程
对于高职院校的大学生而言,他们的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品格教育上要有别于其他普通大学的学生,他们往往渴望能够被社会认可,可以成为职业领域的精英,尤其是要树立职业幸福感和自我价值认同感。鉴于此,高职思政课教师可以从课程思政精品课入手,积极打造可以满足青年大学生精神成长需要的课程平台,例如,思政教师可以利用思政课中的社会经济发展篇章、人与社会关系篇章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建设者主体所需要具备的职业品格和社会责任担当的议题来优化课程体系,在每堂课中融入职业人才发展过程中需要的精神食粮,吸引他们自信学习、认可自我,让他们从课程中体会到职业技能人才的价值和美好的发展前景。
(二)基于高职社团活动引导,打造学做结合的特色精神教育
动态引领的大学生实践社团教育形式颇受学生的欢迎,在这样的社团实践活动中,积极渗透红色文化、家国文化和工匠品格教育,从而让高职社团活动的精神引领价值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具体的设计是:学校主管社团活动的领导可以协同思政教师和辅导员打造职业生涯模拟大赛和职业技能创新社团,并邀请“双师型”教师作为指导,引导他们从职业生产劳动和职业文化创新产品的打造上激发大学生的创新精神,让大学生体会到职业人才对社会的贡献和自豪感,从而满足大学生在个性化发展上的精神需求。此外,高职社团还可以在高职院校创新性技术人才团队的引领下,引入社会上的广告设计、民间艺术创作以及与学生就业相关的企业技能的展示项目,为学生打造每周一次的个性化技能比赛。通过这样的社团活动,让学生了解到社会发展中职业人才的价值,从而达成学做结合的目标。
(三)基于职业教育跨学科项目,全面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是国家对高等教育的要求。因此,在推进职业教育发展的过程中,高职院校要时刻关注每个青年大学生的精神需求,这些精神需求的满足不仅要依靠思政课堂,而且要结合专业技术、课程学习和常规的校企融合中的企业模拟实习,要积极渗透社会主義核心价值观,让他们的精神富足起来,使他们对未来充满希望,具有一定的时代精神和时代发展自信,具体的设计为:在课程创新以及课程育人的基础上,将STEM教育理念融入高职院校当中。高职学生不论专业,都可以将专业性课程与思政课程相融合,基于每个专业的特点,围绕案例的建设,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其中。通过小组案例分析、社会调研和项目任务的探究等方式,每周为学生设计对应的任务,他们需要结合学校调研和企业中的岗位实习来完成这些任务,并将成果提交给学校。学校以此进行资料的优化整理,成为职业教育跨学科的精品实验项目。还需要引领企业参与常规课程的评价,突出职业品格评价,通过职业创新文化和工匠精神来激发学生优秀的职业品格,让他们坚持在专业学习中精益求精,找到人生的坐标和定位,满足他们个性发展的需求,成为未来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接班人,这样就可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落到实处。
(四)基于辅导员引导和社会调研,全方位构建学生精神成长新长城
高校的学生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学习和各种科研实践,他们的生活和个性化发展都离不开辅导员的引导和督查。而在常规教学以外,青年大学生还需要不断获得精神食粮的补给,外出研学的机会是必备的,因此开展常规教育与管理的过程中应注重以下两个方面:首先,高校辅导员需要定期结合学校的发展,捕捉职业院校特色发展的一些潮流信息,经过优化后融入班级的活动中。例如,每周开展一次大学生精神信仰辩论赛,将优秀的职业文化、职业达人的事迹和他们的人生规划作为榜样进行渗透,引领高职青年大学生朝着积极乐观的方向发展。其次,辅导员还可以为学生申请外出研学的机会,让他们去参观当地的红色历史博物馆、红色革命基地,或者带领他们进入民间艺人作坊,去探究职业领域创新发展的价值和意义,让他们对自己的职业规划充满信心,促使他们能够结合自身发展,围绕专业特长,不断地协调和变通自己的学习方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职业领域的优秀品格融入自己的心理认知中,让他们无悔人生选择,树立远大的家国抱负,提高思想修养。
四、结语
新时代青年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建设的核心动力和人才资源的核心,但是如果大学生的精神需求无法得到满足,他们的身心协调发展出现问题,后续的职业发展和个人的职业人生规划必然会出现问题,论文基于职业院校的特点,从五大领域出发,构建高职院校青年大学生精神成长引导策略,为今后高职院校大学生的精神成长教育提供了力量之源。
参考文献:
[1]刘琲.论五四精神在新时代青年大学生责任感培育中的引导作用[J].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6) :50-56.
[2]张楠,崔若瑜.大学生精神需求的状态分析及引领对策[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21(4):60-69.
[3]谢群.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的培养与践行[J].教育评论,2021(6):60-67.
[4]王立新.新时代大学生爱国奋斗精神的培育[J].林区教学,2021(4):70-78.
[5]赵微微.新时代大学生担当精神培育研究[J].决策探索,2021(7):90-98.
[6]邓喜英,谭小雄.新时代青年大学生对“明翰精神”的承传[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1(3):50-56.
[7]张禹石,孙军.新时代雷锋精神融入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局限与破局——基于辽宁省大学生志愿服务状况的研究[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1(3):50-59.
[8]周晔. 在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运用青年榜样的研究——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发展系列之五[J]. 广西教育,2022(24):69-72.
(责任编辑:刘洁)
基金项目:海南省教育科學规划2022年度课题:“精准思政”理念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提升研究(QJY 20221048)。
作者简介:侯军英(1982—),女,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The Spiritual Growth Needs of Young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New Era and Its Guidance
Hou Junying
(School of Marxism,Hainan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Abstract: Youth is the wealth of the times, and the backbone force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country. In the process of vigorously promoting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 spiritual growth of young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new era needs to be fully valued. Currently, "Dasi Zheng" is in full swing. In the context of the reform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university teachers should actively guide college students to access rich and excellent socialist core values-oriented materials and cultural nourishment through curriculum teaching, school- based courses, and corresponding activities, to guide them to grow better. From physical and mental coordination to career planning and the cultivation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all efforts should be made. The spiritual growth of current young college students faces the dilemma of unclear personal awareness, weak systematicity of education curriculum, and lack of practice. In the face of this situation, this article will combine the needs of the spiritual growth of college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with their specific guiding strategies for research.
Key words: New era; Young college students; Spiritual growth; Needs and guid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