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核心素养 彰显文化魅力

2024-01-02徐静

新校园 2023年12期
关键词:诗歌情境情感

徐静

中国古代诗歌是我国优秀的文化瑰宝,凝练的文字和丰富的情感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化底蕴。近年来,语文教师虽然在不断探索着诗歌教学的有效策略,但是囿于传统诗歌教学的单调模式,无法让学生真正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产生情感的共鸣,获得精神的熏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阐述课程理念时提出:“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即教师在课程实施时要善于创设真实而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凸显语文学习的实践性。因此,笔者在诗歌教学中注重创设情境、强化实践,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从而达成以诗育人的目标。

一、整合主题,感受文化

1.游目骋怀,乐观向上

大自然以它广阔的天地和丰富的自然景观,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的驻足,他们有的于征战途中停留,有的于漂泊之中休憩,有的于赴任沿途观赏,有的于任职期间游玩,有的于被贬之后遣怀……他们跋山涉水,热衷于观察大自然中的山川河流、日月星辰、花草树木、虫鱼鸟兽,而且常常触景生情、移情于物,借助眼前景物表达自己热爱生活、积极乐观的精神。这一类的诗歌,如曹操的《观沧海》、王湾的《次北固山下》、刘禹锡的《秋词(其一)》、苏轼的《定风波》等。这些诗歌的作者无论身处顺境还是逆境,都能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游目骋怀,表现他们积极向上的情怀。特别是当人生处于低谷之時,保持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更加难能可贵,充分利用好这些诗歌中的人文内涵,一定能给当代初中生以人生的启示,帮助他们在逆境中砥砺前行。

2.思乡怀人,诚挚友爱

怀乡思亲、珍视友情,为人诚恳、待人友善,一直以来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些真挚的情感在诗歌中随处可见。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岑参的《逢入京使》、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崔颢的《黄鹤楼》、杜甫的《月夜忆舍弟》、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这些诗歌中包含的对家乡、对亲人、对友人的真挚情怀,给生活中那些常常以自我为中心而缺少故乡情结、缺少关怀他人情感的中学生以人情的浸染,培养他们眷恋故乡、感恩亲人、真诚待人的美好品质。

3.心忧天下,精忠报国

自古以来,爱国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选入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的诗歌中,表现文人心系天下、关心民生的诗篇数量最多,体现了历史上各个时代的文人忧国忧民的情感。在动荡的年代,许多文人能够深切体察百姓疾苦,拥有悲天悯人的情怀。当战火频仍,他们更拥有忠贞不屈的爱国精神和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让人心生敬佩。这一类诗歌的代表作有:杜甫的《春望》、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文天祥的《过零丁洋》等。这些诗歌中蕴含的浓烈的爱国之情,无不撼人心魄,使人深受感动。学习这些诗歌,能够在学生的心田播下爱国的种子,让其生根萌芽,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激发他们关注国家、关注社会的责任意识以及对苦难人民的悲悯情怀。

二、创设情境,体悟情怀

1.展开想象,调动情感活动

诗歌的语言讲究简单凝练,一字一词皆富含情感,教师在教学诗歌时应着眼于这些字词,让学生展开想象之翼,感受诗歌的意境之美,深入体会字词背后蕴含的情感。让学生在诗歌描绘的景象中,调动情感活动,使学生在想象体验中吸收、内化丰富的情感养料与精神养分,进而转化为自身的价值取向,促进学生生命意义的提升。

比如在学习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这首诗的时候,作者对景象的描述可谓独具匠心:“暖树”“早莺”“乱花”“春泥”“浅草”等,展现了早春的生机盎然。教师让学生扣住这些词,发挥想象,调动不同感官,将诗人眼前的景象描绘出来。学生描述说:“春风和煦,温暖的阳光洒向树木,给树梢镀上了一层金色。早春还夹带着一丝丝寒意,黄莺儿你争我赶地飞向暖树。辛勤的燕子翩翩飞舞,正口衔春泥忙碌地筑巢。远处花儿星星点点、色彩斑斓,散发着阵阵清幽的香味,在微风中晃得人眼花缭乱。地上的小草冲破土壤,萌发着绿意,但是仅仅没过马蹄,还未长得秀颀而茂盛。”学生在想象中调动视、听、嗅等感觉器官,感受细腻,在钱塘湖早春美景中体会到了诗人流连自然、热爱生活的闲情雅致。

2.营造氛围,引发情感共鸣

诗歌教学的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穿越时间与空间,与古人进行思想的交流碰撞,达到产生共鸣的效果。钱理群先生认为,诗歌教学应打破时空的界限,与作者进行精神对话,心灵的交流与撞击。因此,诗歌教学应通过营造氛围,带领学生穿越时空,走进诗歌的世界,在作者的人生经历和情感体验中感受文化氛围,产生情感共鸣,获得精神启迪。

余映潮老师在执教《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就是通过设置与词作相关的场景,来营造课堂的情感氛围。余老师首先让学生齐读苏轼的简介,再读词的创作背景。待学生读完之后,余老师补充道:“作者自请外任,因政见不合,不得志、不得意,所以要到地方去做官;弟弟也在山东做官,六七年未见,于是醉后抒情、赋词放歌。”看似平淡的话语,却另有深意。中秋之夜,本是阖家团圆之时,苏轼却只能醉酒遣愁、赋词抒怀。余老师为学生学习这首词创设了情境,营造了文化氛围,让学生在此情境中更能体会家人离别、渴求团圆的强烈思亲之情。随后,余老师让学生关注小序中的“醉”字,思考“醉”字的含义和作用。学生自然而然便会理解为是诗人浓郁的思亲愁绪无法排遣时的举动,即借酒浇愁。余老师循循善诱,引导学生深入体味这个字背后的隐含信息。有了前面诗人仕途失意的情境铺垫,学生很快品味出了诗人的“政治的失意与苦闷”“苦闷无处倾诉,醉意之中把酒问月”的愁绪。学生在中秋传统节日的文化背景下,反而更能理解苏轼的这种无处诉说的愁闷。余老师又趁机引导学生关注词下片的“月”意象。“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中秋之夜,皓月当空,月光转移,暗示了时间的流逝,月西斜,夜已深,醉却无眠,思乡怀人之切可见一斑。“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趁着酒醉,埋怨月亮偏在人分别时格外圆亮,更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词人内心的忧伤。“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苏轼情到深处的恍然顿悟。人生中的悲欢离合和月亮的阴晴圆缺一样,从对月亮的理解中看出作者乐观旷达的性格。

三、关注生活,强化实践

1.延伸课外,深化文化认同

学生作为人,在生活中的经历和体验是间接经验转化为个体精神财富的中介和加速器,是理性与非理性的結晶,离开实践中的对话、交往和情境,离开了学生现实生活,体验就无法生成。因此,诗歌教学必须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教师要树立诗歌教学与时代融合的课程意识,从而使课内的知识体系延伸至课外的实践活动,在现实生活中找到认识与体验的联系点,架起古今文化认同的桥梁。

教师可以结合诗歌内容,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实践活动来落实传统文化教育,比如校内外开展不同主题的诗歌朗读比赛,可以是“真挚友情”主题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峨眉山月歌》《送友人》等;可以是“思亲怀乡”主题的:《水调歌头》《月夜忆舍弟》《天净沙·秋思》《春夜洛城闻笛》《黄鹤楼》《渡荆门送别》等;可以是“忠贞爱国”主题的:《过零丁洋》《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泊秦淮》等;可以是“积极乐观”主题的:《观沧海》《望岳》《登飞来峰》《龟虽寿》《行路难》等。诵读后能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分享读后感,深化文化认同,感动于古今不变的挚爱友情、家国情怀,以及无论顺境还是逆境都能保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除此之外,还可以围绕诗歌中的人文内涵来开展演讲活动,如“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家国文化;“仁爱宽容,讲信修睦”的道德观和行为规范;“自强不息,积极乐观”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修身养性,淡泊名利”的雅趣文化;等等,以此呼吁在实践中深化文化认同,落实传统美德,夯实文化底蕴。

2.以文化人,弘扬文化精神

教育的文化功能,究其目的不仅是认识价值,而且在于发展价值,培养价值形成力;不仅是传递文化,而且在于形成文化创造力。对于诗歌教学来说,其目的不能仅停留在文化认识和文化传递上,而应该是促进文化的发展,形成文化的创造力,让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渗入学生的基因,自觉做文化的传承者和创造者。

每逢我国传统节日,学校、社区、政府可以举办一些与诗歌中的传统节日相关的文化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真切地感受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例如,清明时节,既可以组织学生扫墓祭祖,以此缅怀先辈,表达哀思,珍惜如今的美好生活,又可以组织学生踏青郊游,欣赏春光,陶冶性情。中秋佳节,可以组织学生赏月、吃月饼、玩花灯、赏桂花,或以“月”“团圆”为主题进行诗词创作,让学生切身体会游子的羁旅乡愁,从而倍加珍惜与家人共处的时光,学会表达感恩之情;端午节,可以组织学生赛龙舟、包粽子,了解端午节日的缘由,体会节日里蕴含的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倡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观我国的历史博物馆、名人故居等地,牢记英雄人物的英勇事迹,如陆游、岳飞、辛弃疾等人保家卫国的壮举,学习他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也可以带领学生游览名胜古迹,如参观杜甫草堂,学习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那推己及人、广济天下的博大情怀;登临碣石山,领略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自信、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游览西湖,观赏“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秀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总之,教师要善于启发和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开发多种渠道、开展各类活动,让学生切身体会我国的传统文化,并在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下成长为具有文化精神的新时代初中生。

从诗歌的教学内容和以文化人的育人目标出发,通过整合诗歌文化、创设学习情境,强化生活实践等途径,带领学生真正走进诗歌,探秘诗歌情感内核,以此达到以诗育人的目标。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诗歌的海洋中畅游,真正获得文化的熏陶和精神的启迪。

(作者单位:江苏省昆山市兵希中学)

责任编辑:庄 源

猜你喜欢

诗歌情境情感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诗歌不除外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失落的情感
情感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诗歌岛·八面来风
护患情境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