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城投债发行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2024-01-02唐艾茱
唐艾茱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0070)
一、文献综述
笔者通过梳理文献发现,目前的文献中较少研究地方城投债务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对于城投债务的研究在2010年后才有了更为深入的研究,这是由于较为全面真实可靠的数据在2011年前后才由国家统计署进行了科学的统计。2008年金融危机后,我国为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发展,中央政府财政放权,地方融资平台快速发展,国内学者倾向于地方城投债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刺激经济并产生正向影响。邓晓兰等[1]认为合理的地方债务水平是有效发挥财政赤字刺激经济的重要保证,并且两者之间存在最优的关系。朱文蔚、陈勇[2]基于审计署数据,发现地方城投债务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政府债务对促进经济增长起到积极作用。但随着负债率上升,区域经济增长速度呈收敛态势。吕健[3]将国内省份划分为高、低债务省份,研究发现,低债务省份的地方债务在短期和长期均对经济增长产生促进作用,高债务省份在短期内对经济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但在长期内负向影响经济增长。杨云[4]则研究了地方债务的实际利率与GDP增长率之间的相对大小关系以及资金用途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发现将政府债务投资于公共基建领域将会显著促进经济增长。
在产业结构转型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领域,学者进行了较长时间的时间序列分析。凌文昌、邓伟根[5]将我国改革开放后至2002年以前划分为四个时间区间,通过产业转型系数及三次产业转型数据发现产业转型的速度对GDP增速有明显的正向影响。干春晖等[6]认为产业结构转型对经济有促进作用,从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方向研究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渠慎宁等[7]则根据1978年~2013年我国的产业结构变迁过程,将产业结构转型的驱动力总结为投资和外贸这两个因素。韩英、马立平[8]分析服务业成本和结构性减速现象的形成机制,从综合要素视角通过TFP层面测算产业的生产效率,深入探究产业结构变迁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朱民、张龙梅等[9]考虑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三部门之间及其内部的结构转型,对未来十年不同情况下我国经济增长率进行了多角度预测。
对于地方城投债务与产业结构关联性,国内外研究存在着较大的学术空白。李猛[10]从产业结构的角度进行研究,发现当前经济服务化即第三产业在国内外产业结构中占比越来越大。在当前我国第三产业迅猛发展的同时,劳动力却从高生产率部门向低生产率部门转移,从而使得经济盈余不断减少,政府债务负担不断加重。
综上,虽然文献中对地方城投债务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研究较多,但鲜有关于地方城投债务与产业结构之间关系的研究。因此,本文研究的对象是地方城投债务与产业结构的关系以及进一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填补文献中的相对空白。
二、数据来源与变量选择
本文的数据来源主要是WIND数据库、国泰安数据库、国家统计年鉴和中国城市统计年鉴,数据由2009年~2022年中国337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组成。被解释变量为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比值(second_ind)、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值(third_ind)、第三产业占比/第二产业占比(third_second_ratio)、第二产业占比/第三产业占比(second_third_ratio),以上四个解释变量分别作为产业结构转型的衡量指标。主要解释变量选用各地级市新增发行城投债券数额作为地方城投债务(Govdebt)发展规模的衡量指标。此外,过往研究地方城投债务的文献多采用省级层面,本文中为了细化数据结构,将研究范围扩展到地级市层面。主要解释变量城投债发行的数据来自WIND数据库。由于影响产业结构转型的因素较多,我们选择了相对重要的宏观经济控制变量,包括GDP、人口、消费、财政预算收入/支出、外商投资。被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2009年~2022年对应的数据均来自国泰安数据库。
三、实证模型与实证分析
(一)固定效应面板回归模型设定
本文主要研究的问题为地方城投债务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对这一问题首先我们建立以下固定效应面板模型:
(二)地方城投债务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回归结果如表1所示,地方城投债务会降低第三产业占比,即地方举债对第三产业占比产生负向影响,得到1%水平上显著的数据结果。若地方城投债发行数额增加1%,则第三产业占比减少0.476%。此外,人口、零售消费、政府财政预算支出均在1%水平上显著。零售消费、房地产投资和财政预算支出都对第三产业占比起着促进作用。地方城投债务会提高第二产业占比(1%水平上显著),即地方发债对第二产业有着促进作用。如果地方城投债发行数额增加1%,则第三产业占比增加0.391%。GDP水平、人口规模和外商投资在1%水平上显著正向影响第二产业结构,政府财政预算收入在5%水平上显著负向影响第二产业占比。此外,房地产投资和财政预算支出这两个控制变量对于产业结构的影响有着显著影响,说明对于土地投资和政策因素对于产业结构转型也起着重要作用。
表1 固定效应面板数据回归结果
(三)地方城投债务、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
为了使得前文所做的实证结果更加的具有说服力,于是我们做了如下城投债与产业结构交互项回归。
(2)式中,因变量为G D P 增长水平(G D P growth),主要解释变量为城投债与产业结构交互项、产业结构占比、地方城投债务水平,还有其余上文提到的宏观经济因素组成的控制变量以及时间固定效应变量和城市固定效应变量。由(2)式合并有关地方城投债务的变量后得到(3)式。
可以看出城投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来自系数,其中产业结构则是城投债对经济增长作用效果的决定因素。
根据回归结果,我们发现第三产业占比的增加会使得地方城投债务对经济增长的正向影响逐渐增强(交互项回归系数为正),而第二产业占比的增加则会使得地方城投债务对经济增长的负向作用增强(交互项回归系数为负)。结合前文中地方城投债务对产业结构的影响结果,地方融资平台举债行为越多,会促进第二产业比重不断增加,由此进一步导致城投债对经济增长的负向作用效果增强,因而进入到经济的恶性循环中,不利于经济发展。
四、结论与政策性建议
本文通过2009年~2022年间中国各地级市城投债和宏观经济变量数据,运用实证研究分析总结了地方城投债务对产业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地方城投债务对第二产业占比有促进作用,地方城投发债越多,第二产业占比越多,而对第三产业占比却有着负向作用。结合交互项回归结果我们又可以得到,地方城投债务越多,第二产业占比越多,第三产业占比越少,然而第二产业占比的增多会进一步导致地方发债对经济增长的负向影响,此时城投平台的发债行为就会陷入恶性循环中。
因此,基于以上的结论,笔者提出如下建议:第一,相关监督检查部门要加强对城投平台债券发行的监管力度,严格审核,增强地方城投债务数据在一定程度的公开透明,避免发债过高的情况出现,因地制宜发挥地方融资作用,运用到合适的产业中去。第二,各地级市地方政府应当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政策,适当性缩小各地区的产业不均衡现象,对于各地区主导产业应当加强政策性扶持,以此促进经济不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