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规模奶牛场卫生保健和疾病防治状况调研

2024-01-02祝文琪王礞礞董晓霞

中国兽医杂志 2023年12期
关键词:干奶封闭剂奶牛场

王 晶,韩 萌,祝文琪,王礞礞,彭 华,董晓霞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北京 海淀 100081)

做好奶牛疾病防控对于保障奶业健康发展和奶类供给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我国奶牛养殖技术迅速发展,奶牛场不断改善奶牛养殖福利,健全防疫制度,强化卫生保健和疾病防治的技术和物资储备,落实强制免疫、清洁消毒和疾病保健等相关措施,加强“防、查、治”的全面结合,使疾病综合防控能力得到了明显提升。但是,部分疾病仍然频发,加之多种外部风险因素相互交织,奶牛疾病防治形势依然复杂严峻,防治工作不容松懈马虎。如不及时、全面地了解奶牛场疾病防治的详细情况,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地采取针对性措施,将直接影响奶牛单产水平和牛群的健康状况,从而严重影响奶牛场的经济效益。《中国乳业》杂志课题组于2022年6—10月对我国22个省(市)320个规模奶牛养殖场开展了卫生保健和疾病防治状况的调研,对现阶段我国奶牛的发病特点、发病规律、防治措施和理念进行了系统调查和分析,以期为奶牛场分病种、分阶段制定差异化防治策略、为科研单位和研发企业在疫苗、兽药、快速诊断技术上加快产品研发应用、为管理部门指导基层风险防范和综合防治能力建设提供数据支持。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研对象 本调研在2022年6—10月进行,共对我国22个省(直辖市、自治区)320个规模奶牛场进行了调查。

1.2 调研方法 主要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并对部分奶牛场进行了电话回访。

1.3 调研内容

1.3.1 五大类疾病对奶牛场收益的影响 根据奶牛场普遍情况,将奶牛常见病分为乳房炎、肢蹄病、繁殖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和代谢性疾病五大类。为了评判不同类型疾病的影响程度,本课题组让奶牛场负责人对以上五大类疾病按照对本场影响程度的大小进行排序,排在第1、2、3、4、5位分别计4、3、2、1、0分,并依据各排名样本数在总样本数中的占比按公式(1)计算总影响程度得分(Y)。

(1)

式中,R为排名得分,i为排名,M为总样本数,X为疾病排名样本数。

1.3.2 奶牛场年死淘率分析 根据奶牛的健康状况及其使用价值对奶牛进行合理淘汰是奶牛场更新牛群、提高效益的重要方式之一。为了解所调查奶牛场中成母牛的年死淘率,划分了“<10%、10%(含)~20%、20%(含)~30%、≥30%”4个区间范围,对每个区间范围的奶牛数量占比进行统计,并对导致死淘的主要疾病原因,如乳房炎、繁殖疾病、消化系统疾病、代谢性疾病、肢蹄病和其他物理损伤等进行调查分析。

1.3.3 主要疾病月发病率分析 在奶牛场常见疾病中,依据近几年的疾病发病趋势和对奶牛场的影响,本调研选择乳房炎(临床型乳房炎、隐性乳房炎)、肢蹄病、繁殖疾病(子宫炎、胎衣不下)、代谢性疾病(酮病、产后瘫痪、真胃变位)、消化系统疾病(犊牛腹泻)和其他疾病(犊牛呼吸道疾病)共10个常见病种和问题,对其月发病率和发病规律进行统计分析,按照正态分布将月发病率分为“<1%、1%(含)~3%、3%(含)~6%、≥6%”4个等级,分别代表了优秀、良好、一般、较差水平,并咨询相关工作人员了解其致病原因。

1.3.4 常见传染病的分布和免疫 为进一步掌握奶牛场常见的传染病及其免疫情况,对奶牛场涉及的非A类传染病和疫苗免疫的主要类型进行了调查。调查的非A类传染病包括牛病毒性腹泻、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副结核病、梭菌病、轮状病毒病、冠状病毒病、沙门菌病、球虫病和隐孢子虫病。调查的免疫疫苗类型包括牛梭菌疫苗、牛结节性皮肤病疫苗、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疫苗、炭疽疫苗、牛口蹄疫疫苗、巴氏杆菌病疫苗、布氏杆菌病疫苗和牛病毒性腹泻疫苗。

1.3.5 干奶药和乳头封闭剂的使用分析 鉴于乳房炎是影响奶牛场最普遍、最严重的疾病,本调研对奶牛场的干奶管理措施进行了调查,比较分析干奶药和乳头封闭剂的使用情况及其使用范围,使用范围包括全群使用、特定牛群使用或从不使用。

1.3.6 不同种类药品的预算分析 奶牛场每年的药品预算用于购买疫苗、抗生素、激素、非甾体抗炎药、驱虫药和营养药(电解质、钙)等。本调研对奶牛场使用药品的年度总预算情况进行了解,划分了“≤200元/头、201~400元/头、401~600元/头、601~800元/头、801~1 000元/头、>1 001元/头”6个区间范围进行统计。

2 结果

2.1 调研奶牛场基本情况 分析调研奶牛场的分布情况,在地域上,华北地区(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北京、天津)141个,西北地区(新疆、甘肃、陕西、宁夏)75个,东北地区(内蒙古、黑龙江、辽宁)62个,南方地区(江苏、湖南、广东、四川、福建、云南、上海、重庆、贵州)42个。在规模上,调研奶牛场的养殖规模以1 001~3 000头居多,占比36.6%(117/320);其次是501~1 000头和3 001头以上,分别占25.6%(82/320)和21.6%(69/320),500头及以下占比最少,为16.3%(52/320)。

2.2 五大类疾病对奶牛场收益的影响 结果显示,五大类疾病对奶牛场收益的影响按从重到轻排序依次为乳房炎、肢蹄病、繁殖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和代谢性疾病(表1)。

表1 五大类疾病对奶牛场收益的影响程度分析Table 1 Analysis of the impact of five commonly diseases on dairy farm profitability

2.3 奶牛场年死淘率及常见诱发因素分析 结果如表2所示,年死淘率为20%(含)~30%的奶牛场占比最高,为39.44%(112/284)。

表2 调研奶牛场的年死淘率分析Table 2 Analysis of annual death and culling rates in surveyed dairy farms

对奶牛场反馈的导致高死淘率的主要疾病诱发因素进行分析,排在前3位的疾病分别为繁殖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和代谢性疾病,分别有50.52%、46.05%和39.86%的奶牛场将其列为主要因素之一;较少原因为物理损伤,只有19.24%的奶牛场反映其为引起该场高死淘率的主要因素之一(图1)。

图1 造成高死淘率的主要疾病诱发因素分析Fig.1 Analysis of the main disease-inducing factors causing high death and culling rates

2.4 主要疾病月发病率分析

2.4.1 乳房炎 根据临床症状,乳房炎可分为临床型乳房炎和隐性乳房炎两大类[1,2]。奶牛场中这两大类乳房炎的月发病率调研结果如表3所示,在临床型乳房炎上,有10.82%的奶牛场能将月发病率控制在1%以内;70.52%的奶牛场能将月发病率控制在3%以内,表明近3/4的奶牛场能把临床型乳房炎的风险控制较好;只有9.70%的奶牛场月发病率达到6%及以上。在隐性乳房炎上,能将月发病率控制在3%以内的奶牛场数量占调查牛场总数的44.66%,月发病率在3%(含)~6%和6%及以上的奶牛场比例较临床型乳房炎高,占比都超过了1/4。针对隐性乳房炎的高发现象,咨询相关奶牛场,发现其对隐性乳房炎检测相对偏少,有些奶牛场只在干奶前检测,有些奶牛场并非全群检测,这导致患有隐性乳房炎的奶牛并没有全部及时被发现。

表3 临床型乳房炎和隐性乳房炎的月发病率Table 3 Monthly incidence of clinical mastitis and subclinical mastitis

对乳房炎高发月份进行统计,结果显示,临床型乳房炎常见于7~9月份,隐性乳房炎发生较早,常见于6~9月份(图2),这与夏季热应激下奶牛消化机能减退和代谢紊乱,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各种微生物感染使奶牛患病风险增大有关[3]。

图2 临床型乳房炎和隐性乳房炎的高发月份统计Fig.2 Statistics of high incidence months of clinical mastitis and subclinical mastitis

2.4.2 肢蹄病 奶牛场中肢蹄病的月发病率调查结果如表4所示,60.30%的奶牛场能将肢蹄病月发病率控制在3%以内,控制在优秀和较差水平的奶牛场,即月发病率在1%以内和6%及以上的奶牛场,分别占比20.99%和14.89%。

表4 肢蹄病的月发病率Table 4 Monthly incidence of limb and hoof diseases

2.4.3 繁殖疾病 繁殖疾病主要有子宫炎、胎衣不下、卵巢囊肿、子宫脱出和不孕症等,其中子宫炎和胎衣不下最常见[4]。奶牛场中子宫炎和胎衣不下的月发病率调查结果如表5所示,将奶牛子宫炎的月发病率控制在3%(含)~6%的奶牛场占比最高,为31.76%;将胎衣不下的月发病率控制在1%(含)~3%的奶牛场占比最高,为34.51%;这2种疾病月发病率为6%及以上的高发病率的奶牛场占比均超过22%,说明繁殖疾病高发的现象较为常见。另外,根据奶牛场负责人的普遍调查结果,繁殖疾病常发于新产牛,全年四季多发,尤以春夏季为主。

表5 子宫炎和胎衣不下的月发病率Table 5 Monthly incidence of metritis and retained placenta

2.4.4 代谢性疾病 临床酮病、亚临床酮病、产后瘫痪和真胃变位等都是常见的奶牛代谢病。奶牛场中不同种类代谢性疾病的月发病率调查结果如表6所示,产后瘫痪和真胃变位的控制较好,月发病率低于3%的奶牛场占比都超过了80%,并且月发病率较高的奶牛场占比较少;其次是临床酮病,月发病率低于3%的奶牛场占比为70.92%;亚临床酮病获得的样本数量较少,部分奶牛场的数据记录不全,月发病率低于3%的奶牛场占比为56.78%,月发病率为6%及以上的奶牛场占比相较于其他代谢病也高。

表6 几种常见代谢病的月发病率Table 6 Monthly incidence of several common metabolic diseases

2.4.5 犊牛腹泻 奶牛场中犊牛腹泻的月发病率调查结果如表7所示,较多奶牛场发生了犊牛腹泻现象,且高发病率的奶牛场占比逐渐增多;只有10.44%的奶牛场能将月发病率控制在优秀水平,月发病率为6%及以上的奶牛场占比为40.56%,说明在调研所涉及的奶牛场各种常见疾病中,犊牛腹泻的防控形势相对严峻。

表7 犊牛腹泻的月发生率Table 7 Monthly incidence of calf diarrhea

2.4.6 犊牛呼吸道疾病 奶牛场中犊牛呼吸道疾病的月发病率调研结果如表8所示,月发病率低于3%的奶牛场数量占调查奶牛场总数的约2/3;控制在优秀和较差水平,即月发病率小于1%和6%及以上的奶牛场,分别占比25.42%和15.82%。

表8 犊牛呼吸道疾病的月发病率Table 8 Monthly incidence of calf respiratory diseases

2.5 常见传染病的分布和免疫 在调查的奶牛场中,前3位常见的非A类传染病分别是牛病毒性腹泻、梭菌病和牛传染性鼻气管炎(表9)。常用的免疫疫苗中,接种较普遍的分别是牛口蹄疫疫苗、牛结节性皮肤病疫苗、布氏杆菌病疫苗和牛梭菌疫苗(表10)。

表9 常见非A类传染病的奶牛场分布Table 9 Distribution of common non-Class A infectious diseases in dairy farms

表10 常用免疫疫苗的奶牛场分布Table 10 Distribution of dairy farms immunized with common vaccines

2.6 干奶药和乳头封闭剂的使用分析 调查结果如图3所示,78.16%的奶牛场对全群使用了干奶药(图3),18.04%的奶牛场只对特定牛群尤其是高风险的牛群使用干奶药,说明绝大多数奶牛场都实施了有效的干奶管理措施;而乳头封闭剂的使用概念则没有干奶药普及,30.23%的奶牛场对全群使用了乳头封闭剂,23.26%的奶牛场对特定牛群使用了乳头封闭剂,而多数(140/301)奶牛场几乎不使用。

2.7 不同种类药品的预算分析 结果如表11所示,33.72%的奶牛场药品预算为201~400元/头,21.32%的奶牛场药品预算低于200元/头,还有24.42%的奶牛场药品预算超过601元/头,可见药品支出是奶牛场的主要成本支出之一。

表11 不同种类药品的预算Table 11 Budgets for different types of medications

3 结论

3.1 乳房炎依旧是影响奶牛场收益最严重的疾病 本调研的奶牛场负责人普遍认为乳房炎和肢蹄病对奶牛健康福利和收益均损害较大,其中乳房炎依旧是影响最大且最久的疾病。但与2012年本课题组曾开展的产业调研结果[5]相比,10年后在本调研中将乳房炎排在第1位的奶牛场占比降低了28个百分点。选择典型牧场向其负责人了解情况,主要因为近10年来随着标准化和智能化发展,规模奶牛场的饲养管理、挤奶规范和疾病控制方面的能力都有所增强,所以乳房炎对奶牛场收益的影响程度正逐渐得以改善。

3.2 繁殖疾病是导致高死淘率的主要原因 随着规模化程度的提高,奶牛场更加注重高效发展,对产奶少、质量差和达不到边际饲养利润的奶牛加大了淘汰率[6,7]。根据本调研结果,50.52%的调查奶牛场反馈本场高淘汰率的主要疾病因素有繁殖疾病,46.05%的调查奶牛场反馈主要疾病因素有消化系统疾病,说明奶牛场加大了繁殖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引发的淘汰力度,以实现节本增效。尤其在饲养成本增高、生鲜乳价格下行的情况下,某奶牛场负责人表示,现阶段加大死淘率对于提升单产水平、提升饲养效益的作用较为明显。

3.3 多数常见病的月发病率控制在较好范围内 根据本调研结果,奶牛场的常见病原监测检疫和常用疫苗免疫等相关措施普遍能落实到位。多数奶牛场能将临床型乳房炎、肢蹄病、临床酮病、产后瘫痪、真胃变位和犊牛呼吸道疾病的月发病率控制在良好范围内,超过3/5的奶牛场均能将月发病率控制在3%以内。但隐性乳房炎、子宫炎、胎衣不下、亚临床酮病和犊牛腹泻的月发病率相对较高,特别是对亚临床酮病、犊牛腹泻和牛呼吸道疾病的重视程度和控制效果还有待提高,亚临床酮病可降低产奶量[8],犊牛腹泻可阻碍犊牛健康生长甚至导致死亡[9],犊牛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10],这3种疾病都会对奶牛场的收益造成很大影响。

3.4 对干奶期奶牛已经实施了有效的乳房管理措施 乳头管角蛋白栓的形成能抵挡致病菌的入侵,但角蛋白栓容易形成异常,特别是高产奶牛[11]。国外很多国家从乳房健康的角度,倡导选择性干奶疗法配合使用乳头封闭剂,对预防奶牛乳房炎起到了积极的作用[12,13]。针对干奶期的乳房健康管理,目前国内一些奶牛场尝试“选择性干奶+乳头封闭剂”方法。本调查结果显示,干奶药的使用十分普及,96.20%的调研奶牛场使用了干奶药,而乳头封闭剂的使用尚不普遍,只有53.49%的调研奶牛场使用了乳头封闭剂。

4 建议

4.1 不断科学认知和实践关于奶牛乳房炎诊断和治疗方案的新理念和新技术 近10年来,我国奶牛场的乳房炎综合防控能力显著提高,对乳房炎的认识和治疗方案也逐渐和国际接轨。但国内奶牛场总体对乳房炎的发生机理、致病菌和挤奶设备与疾病控制的关联性、干奶期乳区感染风险和如何制定有效且个性化的乳房炎健康管理方案等方面的认知还存在一定的滞后,需要进一步加强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不断推进将防控的落脚点向前端延伸,以控制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和干奶期新发感染的风险[14,15]。

4.2 提高奶牛健康和福利水平以延伸奶牛的利用胎次 在现代化和集约化的奶牛养殖场中,奶牛的淘汰主要由于肢蹄病、繁殖、消化道、代谢性等疾病以及乳房健康状况差等问题[16],这些引起淘汰的主要因素通常是动物福利差的信号。奶牛场应重视与遗传育种、繁殖管理、营养、疾病防控相关的各方面奶牛福利水平,实施科学的饲养管理技术,注重细节管理,通过多种途径提高高产奶牛的利用年限和终身产奶量,降低奶牛场的整体被动淘汰率,以减少经济损失。

4.3 疫病监测和疾病防控理念和技术仍需进一步增强 我国奶牛场病原复杂,外源性传染病病原菌传入风险持续存在[17],从本调研结果也可以看出,不同产区、不同规模的奶牛场对各类疾病的控制程度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奶牛场要进一步把奶牛健康保健的重点从“治”转向“防”,奶牛场管理者和兽医工作者应提早部署多元化的疫病防控和疾病防治措施,包括严格实行国家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制度,建立本场奶牛疫病监测预警制度、疫病净化制度和多种常见病的综合治疗方案等,降低因疾病产生的治疗费用和难度,助力奶牛场健康、高效、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干奶封闭剂奶牛场
规范化奶牛场日常管理措施
高产奶牛适宜干奶期长度研究进展
奶牛场卫生防疫工作要点
规模化奶牛场投入品的管理
材料和实施条件对窝沟封闭剂保留率的影响
奶牛干奶的意义和技术要点
不同牙面处理方法对第一恒磨牙窝沟封闭脱落率的影响
扬大康源乳业牧业示范基地干奶流程与操作
4种树脂型窝沟封闭剂预防儿童龋病的效果观察
2012年上海市规模奶牛场生产管理状况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