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专利质量提升工程研究

2024-01-02周肇峰陈志燕周艳枚姚大奎

大众科技 2023年9期
关键词:专利知识产权质量

周肇峰 刘 鸿 陈志燕 周艳枚 黄 瑗 姚大奎 李 斌 

企业专利质量提升工程研究

周肇峰1刘 鸿1陈志燕1周艳枚1黄 瑗1姚大奎2李 斌3

(1.广西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广西 南宁 530001;2.广州业新知识产权咨询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630;3.北京八月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北京 100070)

文章通过分析国家出台《专利质量提升工程实施方案》的背景,探讨了阻碍企业专利质量提升的外部政策环境、内部企业认知、市场回馈等问题,总结出产生专利质量问题的根源在于企业专利工作偏离了市场经济活动,并对此提出了企业专利质量提升工程改进措施以及内外环境的制度完善建议。

专利质量;企业创新;专利回归

引言

自1984年国家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以下简称《专利法》)以来,经过近40年的发展,我国跨入了知识产权大国行列,2016年国内发明专利拥有量首次突破100万件[1],自此确立专利大国地位。然而,我国在半导体、医学等高新技术领域的专利质量,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不小差距,知识产权强国之路还很漫长。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一项技术创新成果成为市场认可的专利技术需要经历申请、审查、运用等各个环节,因此,专利技术的进步性、专利权的稳定性、专利运用的经济性将决定专利质量的高低。知识产权强企策略是知识产权强国战略的基石。为全面提升专利质量,2015年12月国家发布了《国务院关于新形势下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实施专利质量提升工程,培育一批核心专利”,《“十三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也将“专利质量提升工程”作为四大工程之一,作出了更加具体的部署安排[2]。

2016年底,国家知识产权局出台《专利质量提升工程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3],明确提出了“全力做好核心专利培育”的概念,对如何全面提升专利质量指明了基本路径。《方案》围绕专利申请、专利代理、专利审查、专利保护运用提出了“四大重点工程”,其中,基于专利申请的“发明创造与专利申请质量提升工程”是基础;基于保护运用的“严格保护和高效运用促进专利质量提升工程”是重点。这两项提升工程都与技术创新主体——企业密切相关,需要激发企业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落实推进《方案》的实施。

专利质量提升是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知识产权大国向知识产权强国迈进的必然选择,企业是国家创新战略落地的重要创新主体。为贯彻国家提出的创新发展理念,激发企业的创新动能,激活企业的专利潜能,需要针对制约企业专利质量提升工程的各个方面,全面设计、科学谋划、多策并举、重点突破,培育和布局高价值的核心专利,提升企业专利资产质量,促进企业应对国内外行业挑战的专利抗衡能力,实现企业专利创造、保护和运用的高质量发展。

1 企业专利质量提升工程存在的障碍

专利和专利制度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产物。在欧美,专利从其产生到运用都和产业、市场有机结合,专利工作基本按照正常轨迹运转,企业追求专利质量是很自然的事情;探讨和研究专利质量提升,更多的是完善专利制度和相关程序,营造有利于专利转化的外部环境,激发专利权人的创新动能,更好地发挥专利制度的价值和作用,因此,很少有关于企业专利质量提升的研究[4]。

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引进和建立了专利制度,专利是个“舶来品”,由于专利制度所处文化、经济和环境的不同,进入21世纪后,在国家经济转型、地方财政资助专利申请,甚至一些地方以专利拥有量为考核指标引导的背景下,出现了追求数量而轻视质量的现象,导致了专利质量问题的产生。随着国家明确提出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战略,专利工作开始回归到促进创新质量、保护创新成果、实现创新价值的层级,专利质量问题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全面提升企业专利质量成为实现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选择和共识。

专利质量提升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发明(人)、代理(人)、审查(员)等多个相关体和环节,具体到市场创新活动的主体企业而言,专利质量提升又会受到来自企业内部的因素影响,如企业战略定位、企业创新文化等;以及企业外在的因素影响,如产业竞争环境、国家专利法律法规等。因此,剖析企业专利质量提升工程存在的问题并“对症下药”,才能改变企业专利重数量、轻质量的现状,激活企业专利高质量产出之源,从根本上解决国内企业专利质量提升的难题。

1.1 引导政策制度的落实障碍

专利制度是为了保护企业在参与市场竞争过程中提升其技术竞争力的特殊安排,因此企业所处的行业竞争态势、产业政策环境、地方出台的政策及其执行等因素都会影响到企业的专利工作。

在完善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方面,国家知识产权局修改发布《关于规范专利申请行为的若干规定》,打击和惩治与专利质量提升工程背道而驰的非正常专利申请行为。然而,由于各省市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地区的产业结构不同,加上以往地方以专利数量和人均专利数为评价标准的长期影响,弱化了专利质量提升工程的政策执行效果,即使出台了一些引导政策,但没有具体的可执行和评价的标准。另外,配套鼓励企业重视专利质量提升的政策没有及时出台,或出台的政策受限于地方省市管理能力的不足,致使政策落实不到位,政策落实偏离初衷。对于没有资金支持的地方政策项目,企业积极性也很难提高。

企业专利工作是一个自主行为,申报专利是企业在具体的产业竞争环境中的自主选择。因此,在专利申请和授权没有财政补贴的大环境下,如果企业所处的产业竞争环境不能让其重新认识到专利的价值,一些企业必然会选择减少专利的申报,甚至出现不申报专利的情况。

各级引导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应该从企业角度去思考如何让企业专利工作回归促进创新、保护创新、实现价值的轨道上,不仅是让真正重视专利工作的企业借助新的引导政策加速企业对高价值专利的挖掘、培育,实现企业的创新保护目的,成为行业的专利标杆,还要让更多的原本不重视专利工作、甚至错误认知专利作用的企业重回专利的申请和质量提高的正轨。因此,各省市政策制定部门应该统筹协调,结合地方产业结构和企业专利工作的实际情况,研究分析企业的行业特点、产业竞争状况,从产业引导、创新激励、成果保护、企业信用、财税政策等多方面,系统性出台协同配套的政策措施,从企业专利工作的产业和市场大环境入手,部署引导政策,构建有利于企业重视专利工作、提升专利质量的外部环境,并为觉醒的企业提供快速发展的机遇。在引导政策的制定上,应该避免过去的政策单一、缺乏系统性、没有针对性的制度误区,让企业置身于回归市场竞争、崇尚创新、追求卓越、实现价值的专利大潮,只有这样才能清除企业专利质量提升的制度障碍,引导政策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1.2 企业创新创造主体的认知障碍

没有高质量的发明创造作为基础,很难产生高质量的专利[5]。近年来我国创新主体专利意识在不断提升,然而尽管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研发和技术创新,受企业所在行业市场竞争强度等因素的影响,一些企业申报专利动机不纯、认知存在偏颇,严重影响了企业的专利工作,导致低质量专利的产生。例如,一些企业为申报高新技术企业以取得专利证书为目标,没有认知到保护创新、发挥技术竞争优势、取得丰厚的市场回报是专利工作的本源。一些企业身处市场竞争不是很激烈的行业,因此缺乏挖掘创新成果、实施专利保护的热情。另外,一些企业申请专利单纯是为了应付申请课题需要、符合项目结题验收需要,按照这种模式产生的专利质量不高,甚至还会给申报企业带来技术泄密的风险。

一些企业尽管认识到了专利保护的重要性,但是缺少高价值专利的发现和识别能力,对发明专利认知有“恐高”心理,抑制了企业专利挖掘的范围,影响了高价值专利的产生,这一现象在一些传统行业尤为明显。例如,化工行业的一些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针对一些产品生产问题进行技术改进并取得了实用性强的技术成果,应用效果也很好,但是在专利挖掘之初就自我否定了,直到看到同行申报了类似专利,才悔悟而错失了申报机会。这种专利认知在国内传统行业中非常普遍,限制了企业专利工作,也会导致技术的流失。

因此,要改变创新创造主体的认知障碍,就需要分析企业存在的专利认知障碍的类型,通过开展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专利知识讲座、专利挖掘方法等专题培训,清除错误的专利认知,帮助企业建立与其自身发展水平、产业发展需求、科技创新能力和知识产权保护能力相匹配的专利工作机制,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专利质量问题,推动高水平创新成果的专利化。

2 市场价值回报的反馈障碍

解决了企业专利认知问题,也产出了高质量的专利,但是如果专利不能在市场层面得到应有回报,就会降低企业专利申请和保护专利的积极性。企业专利工作包括专利申请、管理、保护和运用四个方面,最终需要通过专利运用释放专利工作的价值,专利工作形成了一个有市场回馈的闭环,才能够激发企业投入更多的资源到专利工作中,企业专利工作才能够越做越好。

但是,和企业对专利质量的认知不同,市场价值回报更为复杂,企业若没有高价值的专利为基础,也无法获得该有的市场价值回报,而且市场价值回报还涉及到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无法保障企业创新权益的竞争环境,势必打击企业的技术创新热情,压制企业专利保护的积极性,垃圾专利也就无法根除。

因此,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的“专利质量提升工程”四大工程之一就是强调“严格保护和高效运用促进专利质量提升工程”[3],加快构建严格的知识产权大保护体系,各地纷纷建立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维护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然而,消除无形的地方保护主义的思想束缚任重道远,需要地方政策制定和执法部门拿出大智慧,落实执行相关方案。

3 企业专利质量提升工程改进的措施

在国内“放管服”的大环境下,专利工作对于企业而言,是企业的一种自主行为和独立活动,只有企业从上到下充分认识到专利工作的重要性,才能从根本上提升专利质量,实现最终的专利创新保护价值。

3.1 普及以权利为导向的专利保护维权意识

普及以权利为导向的专利保护维权意识,有助于全社会建立崇尚创新、尊重知识、保护创新的文化环境,培植企业专利质量提升的土壤,创造企业乐于提升专利质量的市场环境。

专利是权利人将其创新成果共享于社会并从中得到承认、得到国家法律层面保护的一种智力劳动的资产,属于企业无形资产的保护范畴。因此,授权的专利也被称为“专利权”,任何未经权利人许可,擅自使用“专利权”的行为都是一种侵犯行为。如果创新主体没有“专利权”的思维认知,就不会愿意将其创新成果共享于社会;如果“专利权”受到侵犯,维权无门或维权成本高,创新主体也会丧失取得“专利权”的积极性。因此,在一个崇尚创新的社会,普及以权利为导向的专利保护维权意识尤为重要,只有营造社会大众都认识到尊重创新、维护专利重要性的创新文化氛围,创新主体企业才会愿意投入资源开展技术创新活动,才会愿意将技术成果以专利方式贡献于社会。

在普及以权利为导向的专利保护维权工作方面,国家知识产权局将每年的4月26日定为“中国知识产权宣传日”。2010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在知识产权宣传日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活动范围,将活动时间延长至一周。其主要目的是加强知识产权的宣传、教育和培训,提高全社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创新能力,向全社会广泛宣传专利保护的重要性,普及专利知识,唤醒全社会的专利保护意识,传达国家法律维护专利权人合法权益的决心。从创新主体企业来说,需要结合自身的研发和技改活动,普及专利知识,提升全员专利保护的能力和水平,并在企业内部部门之间将专利侵权的监控、维权工作以职能分工、流程标准的形式落实到位,让每一位员工都有专利维权的意识,为企业维权构建有力的保护网。

3.2 强化市场调研分析与应用转化为导向的专利检索能力

强化市场调研分析与应用转化为导向的专利检索能力,有利于创新主体作出能满足市场需求的高质量的发明创造,加速核心技术的专利挖掘和布局,构建企业提升专利质量的内部环境。

专利是创新主体智力活动成果“专利权”的表现形式,高价值、高质量的发明专利一定是创新主体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对其创新劳动的“智力结晶”。专利申请在确权过程中,需要通过专利审查部门的创新性审核,经受社会公众对其发明创造性的质疑,在后期维权过程还要经受同行企业的无限挑战。因此,企业应以市场调研分析与应用转化为导向,紧跟市场动态,开发满足某种市场需求产品的同时,还需要关注同行的专利申请动态,在科研项目立项之时、新产品开发之初,就需要开展关键技术或目标技术的专利信息检索,确定技术研发方案和策略,发现同类竞品,避免重复研究和低效开发工作。另外,在开发过程还需要跟踪检索分析,发现潜在的专利侵权风险,及时调整研发策略以规避产品上市的法律纠纷,因此,在产品开发成功后进行的专利挖掘,其专利质量不仅能够得到有效保障,而且这样产生的专利对于企业而言更具战略意义[4],有效保护企业的技术成果的同时,专利权的稳定性更高,技术的市场价值得到更有效保障。

因此,立足于市场需求、强化专利检索分析、提高专利质量,能够获得稳定性好、可带来强劲竞争力的专利技术,以此依托的专利产品的持续赢利能力也会更强,也更容易给企业带来竞争优势,实现企业的市场效益目标。

3.3 以价值为导向实施专利分类分级管理

以价值为导向实施专利分类分级管理,有利于创新主体根据市场需求和企业战略,持续关注高价值发明创造,优化专利组合,避免专利价值低估,形成企业持续提升专利质量的决策机制。

随着企业创新活动的不断加强,专利产出在不断累积,而产品的升级更新、市场的不断变化也会对企业的专利管理带来挑战。一方面,持续增加的专利对于企业来说是财富;另一方面,过时的产品和技术所涉及的历史专利随着其价值的持续下降又成为一种成本负担。因此,以价值为导向对专利进行分类分级管理,随业务板块和商业模式的调整、变化,从战略发展角度对专利资产进行维护,主动放弃低价值、负价值专利,节省成本,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企业可以从技术领域、产品分类、技术先进性、产业发展趋势和竞争态势等多个维度综合考量,对专利进行分级分类,实施分级分类管理,提升专利管理水平,识别出和维护好具有不可替代的核心专利技术,并通过积极的应用和转化提升企业在产业竞争中的地位,保持市场竞争优势。

4 企业专利质量提升工程制度的完善

为了提高企业专利质量,笔者从政府层面和企业层面两个方面提出了制度的完善。

4.1 政府层面的制度完善

(1)加大对高质量专利的政策支持。政府应当制定相关政策,对高质量专利给予更多的奖励和支持。这可以通过税收优惠、资金扶持等方式实现,以鼓励企业提高专利质量。

(2)完善专利信息服务体系。政府应推动专利信息服务体系的建设,提高信息服务质量和水平。这包括升级专利数据库检索功能、提供专利分析报告等,以帮助企业更好地利用专利信息。

(3)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政府应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为企业创新提供有力保障。这包括加大对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提高侵权成本,从而激励企业投入更多资源进行研发和创新。

(4)鼓励企业参与国际专利竞争。政府应通过制定政策,鼓励企业参与国际专利竞争,以提高企业专利质量。例如,政府可以设立专利奖励基金,对取得国际专利的企业给予奖励。此外,政府还可以提供专利申请和维护的资金支持,降低企业的负担。

4.2 企业层面的制度完善

(1)加强专利信息的利用。企业应充分利用专利信息、科技论文信息、产业发展现状、竞争对手情况、市场需求情况等各类信息资源。这将有助于企业了解技术发展趋势,提高研发决策的科学性。

(2)优化创新激励制度。企业应优化创新激励制度,以提高专利质量。《专利法》第十五条提到了单位对发明人应该进行授权奖励和实施奖励。此外,还提到了股权、期权、分红等多种可以考虑的奖励方式。基于此,企业应改变传统的只有授权奖励的做法,增加运用转化的奖励,并提高运用转化奖励的奖励标准。

(3)建立专利质量评价体系。企业应建立专利质量评价体系,以确保专利质量的持续提升。这可以包括邀请企业技术骨干、行业专家、专利代理师等参与评审,设立专利质量奖,制定专利质量奖的相关评选及奖励规则。例如,每年或每三年评奖一次,对于获得省级专利奖、国家级专利奖的专利,企业可以对发明人进行额外的奖励;通过对比分析已授权专利与市场需求、技术前沿等因素,以及参考国家级、省级专利奖评选标准,有助于企业发现专利质量不足之处,及时调整研发策略。

(4)加强与外部专家合作。企业可以通过与外部专家合作,获取更多关于专利申请、技术发展和市场需求的信息。例如,企业可以邀请专利代理师、行业专家和市场研究人员等为企业提供专利咨询和技术评估服务,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提高专利的实用性和竞争力。

(5)利用专利信息分析进行战略决策。企业应充分利用专利信息分析,为战略决策提供有力支持。这包括分析竞争对手的专利布局,了解市场动态和技术发展趋势等,从而为企业在研发和市场竞争中制定有效的策略。

(6)强化企业内部培训和知识分享。企业应注重提升员工的知识技能水平,定期开展相关培训和知识分享活动。通过分享专利撰写经验、行业动态和技术发展趋势等,有助于员工提高对专利质量的认识和关注。

总之,提高企业专利质量是一个多方面的工程,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政府应制定有利于企业创新的政策,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企业则应优化创新激励制度,加强内部培训和与外部专家的合作,以确保专利质量的持续提升。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利用专利信息分析,可以为企业提供有力的战略支持。

5 结论

《专利质量提升工程实施方案》是国家为落实创新驱动国策而出台的专利提质政策,方案的执行需要系统性思考企业专利工作的本源,解决阻碍企业专利质量提升的外部政策环境、内部企业认知、市场回馈等方面的因素。此外,还需要引导企业进行高质量的技术创新,使企业专利工作重新回到市场经济活动的正轨。

各级地方主管部门应统筹协调、通力协作、出台、落实产业引导政策,让创新主体认知到企业技术创新、申报高价值专利的重要性,强化企业内部的专利工作的运行机制,同时激发专利发明人的创新热情,让发明人愿意投入做出高质量的发明,只有企业的创新活动、专利申报能够在市场上获得应有的价值回报,企业专利质量提升工程才能收获应有的成效,从而从根本上净化劣质专利的土壤。

[1] 2016年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破百万高价值核心专利和原始专利将成培育重点[EB/OL]. (2017-4-25) [2022-11-28]. https://www.gov.cn/xinwen/2017-04/25/ content_5188813.htm.

[2] 知识产权局: 实施专利质量提升工程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国[EB/OL]. (2017-6-9)[2022-11-28]. http: //www.gov.cn/ xinwen/2017-06/09/content_5201134.htm.

[3] 实施专利质量提升工程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国[EB/OL]. (2017-11-29)[2022-11-28]. https://www.cnipa. gov.cn/art/ 2017/11/29/art_503_41409.html.

[4] 杨宝杰. 专利质量存在的问题及提升路径分析[J]. 教育教学论坛,2019(21): 5-6.

[5] 吴艳. 提升专利质量夯实知识产权强国之基[N]. 中国知识产权报,2017-3-1(1).

Research on Enterprise Patent Quality Improvement Projects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background of the national Implementation Plan for Patent Quality Improvement Projects, explores the external policy environment, internal corporate cognition, market feedback, and other issues that hinder the improvement of enterprise patent quality. It concludes that the root cause of patent quality problems lies in the deviation of enterprise patent work from market economic activities, and proposes improvement measures for enterprise patent quality improvement projects and suggestions for institutional improvement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environments.

patent quality; enterprise innovation; patent regression

G306

A

1008-1151(2023)09-0197-04

2023-06-05

广西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科技计划项目“高价值专利培育挖掘试点研究”(GXZYCX2019G001)。

周肇峰(1973-),广西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正高级知识产权师,高级工程师,硕士,从事企业科研和知识产权管理工作。

姚大奎(1985-),广州业新知识产权咨询有限公司知识产权咨询师,硕士,从事知识产权管理咨询工作;李斌(1979-),北京八月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硕士,从事知识产权运营、成果转化工作。

猜你喜欢

专利知识产权质量
专利
“质量”知识巩固
质量守恒定律考什么
做梦导致睡眠质量差吗
发明与专利
重庆五大举措打造知识产权强市
关于知识产权损害赔偿的几点思考
质量投诉超六成
知识产权
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