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药治疗肛瘘术后并发症研究进展

2024-01-02唐泽彬孙平良韦龙祥朱智仁司林光

大众科技 2023年9期
关键词:挂线肛瘘熏洗

唐泽彬 孙平良, 韦龙祥 朱智仁 于 璇 高 丹 司林光 

中医药治疗肛瘘术后并发症研究进展

唐泽彬1孙平良1,2韦龙祥2朱智仁1于 璇1高 丹1司林光1

(1.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 南宁 530001;2.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 南宁 530022)

肛瘘术后疼痛、创面难以愈合、尿潴留等并发症是影响肛漏患者术后恢复的重要因素。中医药有着诸多方法防治其术后并发症,包括内治法(中药内服)、外治法(挂线疗法、中药熏洗、中药油膏外敷、中药掺药外敷、针灸疗法)和其他疗法(穴位贴敷、垫棉法)。文章将系统地总结中医药治疗肛瘘术后并发症的相关文献,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肛漏术后;并发症;挂线疗法;中药熏洗;中药外敷;针灸疗法;穴位贴敷;垫棉法

引言

肛瘘是肛管、直肠与肛门周围皮肤相通的一种异常管道,主要表现为肛周反复流脓、疼痛、瘙痒,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对经常出现抑郁或焦虑症状的患者的心理状态也会产生负面影响。一般来说,如果没有治疗干预,肛漏是难以治愈的。手术治疗是治疗肛漏的主要方法。而术后因位置特殊,且创面较深较大,术后创面易出现感染、渗血、分泌物多、疼痛强烈等并发症,是影响疾病恢复的重要因素[1]。中医药在促进创面愈合、缓解疼痛等方面有独到之处,治疗方法包括内服中药、中药熏洗、中药外敷、针灸等。

1 内治法

中医学认为,肛漏多因肛痈脓破溃后,脓毒瘀滞,而致气血难行,郁久又成湿热之邪,湿热脓毒导致创口久不愈合,久而成漏[1]。吴剑萧等[2]将肛瘘术后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予常规换药,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口服加味薏苡附子败酱散,结果发现治疗组创面分泌物、疼痛、创面肉芽组织生长评分以及创面面积等情况均优于对照组,认为加味薏苡附子败酱散有扶正祛邪、去腐生肌排脓之效。杨东泽[3]认为治疗肛瘘术后应以清热利湿、祛腐生肌、消肿散瘀为原则,发现内服萆薢渗湿汤配合康复新液外用,不仅能促进创面愈合,而且还可改善术后创面肿胀、疼痛、渗出等并发症。李文等[4]对低位单纯性湿热下注型肛瘘术后患者服用自拟双花黄芪汤(蒲公英、金银花、连翘、茯苓、生黄芪、白术、全当归、丹参、太子参、桔梗、白芷、炒皂角刺),发现治疗组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外治法

2.1 挂线疗法

挂线疗法作为中医治疗肛漏的特色疗法之一,是通过利用结扎线(药线、橡皮筋、丝线等)紧缚所产生的机械切割作用,缓慢切开管道达到治疗目的[5]。我国明代早有“上用草探一孔,引线系肠外,坠铅锤悬,取速效,药线日下,肠肌随长,僻处既补,水逐线流,未穿疮孔,鹅管内消”的记载[6]。结扎线一方面可以起到伤口引流的作用,减轻术后感染概率;另一方面其通过缓慢的切割作用,防止括约肌突然断裂引起大便失禁,保护肛门功能[7]。吴许雄等[8]观察复杂性肛瘘患者术后3个月的复发情况,及克利夫兰肛门失禁评分、肛门直肠压力测定指标等情况,发现采取挂线疗法治疗的复杂性肛瘘患者总体复发率为6.67%,显著低于非挂线组(22.7%)。郭明浩等[9]将高位肛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实挂线疗法,观察组采用虚实结合挂线疗法,结果发现二者治疗高位肛瘘的临床效果无明显差异,但虚实结合挂线疗法对于术后肛门疼痛及肛门功能保护有着更好的疗效。何之光等[10]通过对比研究括约肌间入路挂线术和肛瘘切除术治疗湿热下注型经括约肌型肛瘘的疗效,发现括约肌间入路挂线术相比于肛瘘切除术可有效减轻术后肛门疼痛,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减少肛门括约肌的损伤。谭金枝等[11]通过比较松紧结合挂线和传统挂线疗法对高位肛瘘患者术后肛门功能的影响,认为与传统挂线疗法比较,松紧结合挂线能更好地保护高位肛瘘患者术后肛门功能,降低肛门失禁的发生率。仲超祥等[12]认为虚实结合挂线疗法对于高位肛瘘术后患者肛门功能的保护及术后疼痛有着明显作用。

2.2 中药熏洗

中药熏洗法是将煎煮好的中药以适宜的温度熏洗肛门,使热力及药效直接作用于患处,达到降低肛门括约肌紧张度,扩张肛周血管改善血液循环,促进创口愈合的目的[13]。梁彪等[14]通过对肛瘘术后中医熏洗处方的用药性味归经、组方规律、药物核心组合等进行分析,认为中药熏洗防治肛瘘术后并发症以清热燥湿、消肿止痛、活血化瘀、敛疮生肌为主要原则。李祯祥等[15]选用活血化瘀之经典方——桃红四物汤加减进行熏洗,发现可以明显改善术后肛缘水肿及疼痛,促进创面愈合。王新杰[16]通过自拟方(七叶一枝花、生大黄、芒硝、明矾、苦参等)熏洗肛漏术后创面,认为中药熏洗能减轻患者伤口疼痛,促进CD68、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缩短炎症反应期,加速创面愈合。唐国伟等[17]通过对比肛洗1号(蒲公英、川椒、芒硝、地榆炭、赤芍、金银花、五倍子、生侧柏、苦参、苍术、防风、生甘草、黄柏)与聚维酮碘溶液对肛瘘术后患者的疗效,发现肛洗1号可以提高临床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尚威等[18]对行低位切开高位挂线术后患者采用黄柏苦参汤坐浴熏洗,结果发现采用中药熏洗坐浴的术后患者的肛管及直肠静息压等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创面最大纵经、创面最大横经也均小于对照组,认为肛瘘挂线术后采用黄柏苦参汤坐浴可以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疼痛、瘙痒等并发症,促进患者术后创面愈合。吴成成等[19]通过建立肛瘘大鼠模型,发现肛门洗剂可以降低其创面中前列腺素E2、白介素-2、白介素-1β的表达,提高促血管生成素-Ⅰ、促血管生成素-Ⅱ、血管生长因子的表达来加速愈合,且认为肛门洗剂可能通过AMPK/mTOR/Akt信号通路达到抑制炎症及促进血管再生。

2.3 中药外敷

2.3.1 油膏

中药膏剂外敷是中医外治法的一种,是指将中药和油类煎熬或捣匀成膏剂外涂于患处的一种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应用方便、患者容易接受等优点[20]。刘磊等[21]通过比较生肌玉红膏与凡士林换药疗效,发现生肌玉红膏可促进肉芽组织及上皮组织生长,减少创面的分泌物,从而促进伤口愈合。凌水莲等[22]应用综合法构建肛瘘术后创面大鼠模型,把30只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模型组,实验组予橡皮生肌膏外敷,比较创面动态血流值及VEGF、TNF-α、IL-6蛋白表达。结果发现橡皮生肌膏可能是通过促进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抑制创面组织相关促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来改善创面局部血运,促进创面愈合。刘玉珠等[23]通过对比红油膏纱条换药和凡士林纱条换药,发现红油膏可以减少肛瘘术后患者创面分泌物,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有拔毒提脓、收湿敛疮、祛腐生新之效。王招标等[24]将低位单纯性肛瘘术后患者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治疗组予九华膏换药,对照组予温水坐浴及凡士林换药,结果发现九华膏较凡士林可以明显促进术后创面肉芽组织生长,减轻术后创面水肿及出血,从而促进创面愈合。陈凯迪等[25]通过阐释卫气营血理论在肛瘘术后中的发生以及发展,认为象皮生肌膏可基于卫气营血理论调和气血来促进创面愈合。

2.3.2 掺药

将各种不同的药物配伍成方后研成粉末,用时掺放于膏药中心或油膏中,贴在疮疡或穴位上;或直接掺布于疮面,或粘附于药线插入疮口内,谓之掺药,古称散剂,现称粉剂[26]。杜美萱等[27]通过收集筛选数据发现外用祛腐生肌类中药可以促进肛瘘术后患者创面愈合。张宏等[28]通过对比白竭散与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肛瘘术后创面换药,发现白竭散可提高创面愈合率,减少术后瘢痕形成。王静等[29]通过对比祛腐生肌散(熟石膏、制炉甘石、滑石、赤石脂、白及、五倍子、血竭、轻粉、朱砂、冰片)外敷换药与复合溶葡萄球菌酶杀菌纱布换药,结果发现祛腐生肌散外敷换药在术后分泌物评分、腐肉脱落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及术后疼痛方面均优于复合溶葡萄球菌酶杀菌纱布换药。刘霞等[30]采用自制生肌散(炉甘石、轻粉、朱砂、冰片)对低位单纯性肛瘘术后患者进行治疗,发现生肌散可以显著促进创面愈合,减轻患者疼痛。盛尹菁[31]通过比较敛痔散外敷(观察组)与呋喃西林纱布湿敷(对照组)对肛瘘术后患者的疗效,认为敛痔散外敷可减少肛瘘术后创面渗液,促进创面愈合,减轻患者痛苦。王洁等[32]对肛瘘术后患者使用皮粘散换药,认为皮粘散的清热解毒消肿、活血散瘀止痛功效可促进术后患者切口愈合。司中华[33]认为中药外敷可以减少肛瘘术后患者的创面液体渗出,促进创面愈合,发挥生肌敛疮的作用。

2.4 针灸疗法

2.4.1 针刺

针刺通过将毫针刺入相应腧穴,配合行针手法产生得气感,达到治疗效果[34]。杨帏勋等[35]将肛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通过对比单一镇痛泵治疗和联合针刺穴位疗法(长强穴、足三里穴、三阴交穴),发现联合针刺疗法在缓解肛瘘术后患者肛门疼痛和缩短镇痛泵使用时间方面效果显著。曹荣芳[36]通过观察中药熏洗联合针刺疗法对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影响,发现中药熏洗联合针刺治疗组对比常规换药组可有效抑制肛瘘术后患者创面渗出物和水肿发生,促进创面愈合,减少疼痛。华小兰等[37]通过针刺充盈膀胱的上界与肾、胃、脾、肝经及任脉五经相交的穴位,认为针刺五经腧穴可降低肛肠疾病术后的导尿率,提前首次排尿时间,增加排尿总量。

2.4.2 灸法

现代医学认为肛瘘术后尿潴留是麻醉因素导致膀胱肌肉收缩无力和尿道括约肌痉挛、支配膀胱的神经受损、术后疼痛使患者精神紧张等原因造成[38]。

尹春方等[39]认为肛漏术后尿潴留的中医病机为局部气血阻滞经脉,气机运行不畅导致膀胱气化不利,治疗组选取具有疏通经络、解痉利尿功效的气海、关元、中极穴三个穴位进行灸法治疗,对照组给予诱导排尿,新斯的明注射或保留导尿处理,发现观察组排尿通畅率和导尿率均优于对照组。张靖等[40]通过对比腹部热敷与腹部艾灸(神阙、中级、关元、气海),认为艾灸治疗肛瘘术后尿潴留疗效显著,可以增强膀胱逼尿肌的收缩能力,修复损伤的神经,在促进排尿的同时提高机体的抵抗力。肛瘘术后,经络运行不畅,阴阳失衡。王晓燕[41]将肛瘘术后病人分为穴位灸+创面灸组、穴位灸组、创面灸组和空白组,穴位灸+创面灸组术后在常规处理的基础上予穴位及创面灸治疗,穴位灸组术后在常规处理的基础上予穴位灸治疗,创面灸组术后在常规处理的基础上后予创面灸治疗,结果表明艾灸治疗可以加速创面肉芽组织生长,促进肛瘘术后患者创面的愈合,改善术后瘢痕情况。陈冬妹等[42]通过研究发现,肛瘘术后患者予艾灸及中药熏洗治疗可以缓解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术后疼痛,降低炎症因子TNF-α、IL-6水平,提高创面肉芽组织生长质量,减少创面渗液,促进创面愈合。刘燕等[43]通过艾灸肛肠术后患者的气海、关元、中极、三阴交四穴,认为艾灸可行气通络,放松泌尿系括约肌,减轻术后尿潴留。

3 其他疗法

3.1 穴位贴敷

穴位贴敷是指将药物研成粉末用各种液体调成糊状,然后贴敷于腧穴上的疗法,除药物的作用外,贴敷还可刺激穴位达到治疗目的[44]。谢丽萍[45]通过肛漏术后尿潴留患者给予五苓散穴位贴敷,再选取中极、气海、神阙、关元等具有温阳化气、行水利湿、消肿镇痛的穴位,结果发现观察组术后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谢薄等[46]通过对肛瘘术后患者采用畅泉乳膏穴位贴敷贴于气海、中极、关元联合集束化护理预防术后尿潴留,结果表明观察组术后尿潴留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认为畅泉乳膏穴位贴敷可以温通经脉、调畅气机,促进膀胱功能恢复。张晓等[47]通过黄龙散穴位贴敷(大肠俞、天枢、支沟、神阙、足三里、上巨虚)治疗肛瘘术后排便困难患者,发现中药穴位贴敷可以促进肛瘘术后排便。

3.2 垫棉法

垫棉法是通过棉垫或纱布折叠成块以加压衬垫疮部的一种疗法[48]。它是借着加压的力量,使溃疡的脓液不致坠留成袋脓,同时可使溃疡的空腔皮肤与新肉得以黏合而促进创面愈合[49]。沈晓等[50]将肛漏术后患者分为观察组A、观察组B和对照组,术后10~14 d撤除拖线,换药后予以纱布和棉垫加压固定,观察组A嘱坐硬座或沙袋适当加压4 h/d,观察组B坐压8 h/d,对照组予自然压迫,发现垫棉疗法可以有效促进漏管创面的快速闭合,促进术后创面愈合,改善术后瘢痕情况。陈焕波[51]将行对口引流的保留相关皮桥术的复杂性肛瘘患者分为两组,参照组予常规垫棉法,实验组予早期垫棉法,发现早期垫棉法可以促进术后患者皮桥尽快愈合,缩短患者的术后恢复时间。石鹏等[52]将行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的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术后常规治疗及换药,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予垫棉法,认为垫棉法联合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可以促进皮桥粘连,促进创面愈合。关蕾等[53]通过对比悬浮挂线联合垫棉法和瘘管切开疗法,结果发现观察组术后第一天和第七天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肛门功能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认为两者联合在促进创面愈合、减轻术后疼痛及保护肛门功能方面疗效明显。

3.3 联合疗法

通过联合多种中医药疗法来治疗肛瘘术后并发症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疗效。陈瑜等[54]采用联合五倍子汤中药熏洗及挂线方式治疗,发现相较于联合高锰酸钾坐浴,前者可以缩短愈合时间,减轻术后水肿及疼痛,减少渗液。王立波等[55]发现中药内服联合中药熏洗可以降低肛瘘术后患者血液中的超敏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及淀粉样蛋白A,减轻炎症反应,达到促进愈合的作用。黄橙紫等[56]通过联合电针及穴位埋线治疗肛瘘切开术后患者,两者取穴均为长强、承山,发现电针镇痛效果显著,但持续时间较短;穴位埋线虽起效较慢,但作用时间长。两者联合,对于肛瘘术后疼痛患者可起到相互协同增强作用。高永金[57]认为耳穴埋籽联合穴位贴敷可通过调和阴阳、行气通腑达到缓解肛肠疾病术后疼痛的作用。赵景文等[58]将中药熏洗和温和灸两者联合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术后患者,发现两者联合可通过上调血清表皮生长因子来促进创面愈合。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祖国医学对于肛漏的认识及治疗由来已久,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且便捷易行,对于治疗肛瘘术后并发症有着显著疗效。挂线疗法可以保护肛漏患者术后的肛门,促进其术后恢复,降低术后复发率;中药内服、中药熏洗、中药外敷以及垫棉疗法可以促进术后患者创面的愈合;针灸疗法可以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穴位贴敷可以预防术后尿潴留。

但其中大部分是单中心研究,患者数量较少,且缺乏深入研究。因此,今后还需要开展由随访时间更长的患者组成的多中心高质量研究,深入地了解其作用机制,为中医药治疗肛漏术后并发症提供更好的研究证据。

[1] 孙林梅,张永丽,刘丹,等. 肛瘘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思路[J]. 现代中医药,2017,37(5): 117-119,122.

[2] 吴剑箫,鲍虎豹,白建乐,等. 加味薏苡附子败酱散对复杂性肛瘘术后愈合影响研究[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1,30(7): 705-708,729.

[3] 杨东泽. 萆薢渗湿汤口服配合康复新液湿敷促进肛瘘术后创面愈合临床研究[J]. 实用中医药杂志,2020,36(11): 1397-1398.

[4] 李文,侯宗华,于庆生. 手术联合双花黄芪汤治疗肛瘘临床研究[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8,24(4): 515-517.

[5] 吴许雄. 中医挂线疗法治疗肛瘘浅析[J]. 江西中医药,2019,50(7): 15-17.

[6] 吴佐周. 挂线疗法的历史沿革[J]. 江苏中医药,2006(8): 3-4.

[7] 陶琦,陈利民. 肛瘘挂线技术的研究进展[J]. 中国医学创新,2021,18(13): 175-180.

[8] 吴许雄,石荣,黄娟,等. 复杂性肛瘘挂线术后肛门功能评估的前瞻性队列分析研究[J]. 中医药临床杂志,2021,33(12): 2397-2400.

[9] 郭明浩,乌达美,唐国伟. 虚实结合挂线与实挂线治疗高位肛瘘的临床效果分析[J]. 结直肠肛门外科,2021,27(S2): 5-6.

[10] 何之光,任伟涛,高献明,等. 括约肌间入路挂线术与肛瘘切除术治疗经括约肌型肛瘘的对比研究[J]. 福建中医药,2021,52(6): 6-8.

[11] 谭金枝,肖婉晴,詹本龙,等. 松紧结合挂线法治疗高位肛瘘对肛门功能的影响[J].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21,27(2): 301-305.

[12] 仲超祥,张琼,韩晶,等. 虚实结合挂线法治疗高位肛瘘的临床疗效分析[J].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20,26(6): 1150-1154.

[13] 石荣,舒郁平,黄娟. 中医促进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研究进展[J]. 北京中医药,2017,36(4): 379-381.

[14] 梁彪,徐朝辉,高家治,等. 中药熏洗防治肛瘘术后并发症的用药规律[J]. 中成药,2021,43(11): 3132-3135.

[15] 李祯祥,张春霞,姜涛,等. 中药熏洗坐浴改善肛瘘术后疼痛及伤口愈合疗效分析[J]. 四川中医,2020,38(7): 140-142.

[16] 王新杰. 中药熏洗对复杂性肛瘘术后创面愈合和相关因子的影响[J]. 河南中医,2018,38(11): 1731-1734.

[17] 唐国伟,郭明浩,乌达美. 切开挂线术联合肛洗1号熏洗治疗高位肛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 结直肠肛门外科,2021,27(S1): 1.

[18] 尚威,雍雅慧,郭志伟,等. 挂线疗法联合黄柏苦参汤坐浴熏洗对肛瘘患者术后创面愈合的效果观察[J]. 结直肠肛门外科,2020,26(S1): 3-4.

[19] 吴成成,谢昌营,罗文兵,等. 基于AMPK/mTOR/Akt途径探究肛门洗剂促进肛瘘大鼠术后创面愈合的机制[J]. 实用医学杂志,2021,37(14): 1784-1788.

[20] 李晓博,王建民. 中药外用治疗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研究进展[J]. 中医药临床杂志,2014,26(12): 1331-1333.

[21] 刘磊,邓迎杰. 生肌玉红膏促进低位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效果研究[J]. 重庆医学,2020,49(16): 2715-2718.

[22] 凌水莲,张昊悦,王业皇. 橡皮生肌膏对大鼠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影响及机制研究[J]. 世界中医药,2020,15(10): 1406-1409.

[23] 刘玉珠,张全辉,胡晓阳. 红油膏促进肛瘘术后创面愈合临床观察[J].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27(1): 43-44.

[24] 王招标,曹晖. 九华膏对低位单纯性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疗效观察[J]. 山西中医,2021,37(8): 46-47.

[25] 陈凯迪,严建,曹晖,等. 基于“卫气营血”理论探讨象皮生肌膏在肛瘘术后创面中的应用[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21,27(12): 1978-1980,1994.

[26] 何秀娟,刘青武,陈佳,等. 掺药治疗皮肤溃疡研究进展[J]. 北京中医药,2020,39(6): 647-651.

[27] 杜美萱,丁康,谭妍妍,等. 祛腐生肌中药外用治疗肛瘘术后的Meta分析[J]. 中医临床研究,2021,13(26): 123-127.

[28] 张宏,吴松,王建民. 白竭散对肛瘘术后创面愈合及瘢痕形成的影响观察[J]. 中国肛肠病杂志,2019,39(9): 24-26.

[29] 王静,黄峰. 祛腐生肌散促进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观察[J]. 河北中医,2017,39(1): 36-39.

[30] 刘霞,王建民. 生肌散用于肛瘘术后治疗的临床观察[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7(1): 16-17.

[31] 盛尹菁. 敛痔散外敷促进低位单纯性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疗效观察[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6(10): 1098-1100.

[32] 王洁,杨顺,何涛宏,等. 皮粘散治疗肛瘘术后切口缓慢愈合的临床疗效观察[J]. 内蒙古中医药,2015,34(1): 21-22.

[33] 司中华. 中药外敷对括约肌间型肛瘘术后伤口愈合的疗效观察[J]. 中医外治杂志,2021,30(5): 34-35.

[34] 廖红,郑曼,朱娟,等. 针刺治疗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研究进展[J]. 河南中医,2020,40(2): 321-324.

[35] 杨帏勋,曹荣芳,郑晓婷,等. 针刺疗法对缩短肛瘘术后疼痛镇痛泵使用时间的观察[J]. 名医,2020(12): 84-85.

[36] 曹荣芳. 中药熏洗联合针刺疗法对单纯性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影响[J].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0,20(1): 149-150.

[37] 华小兰,赵雨,左怀润,等. 针刺五经腧穴治疗肛肠病术后尿潴留临床疗效观察[J]. 亚太传统医药,2021,17(9): 61-63.

[38] 张振勇. 从解剖学联系论肛肠术后尿潴留发病机制及事防治[J]. 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4,2(1): 63-64.

[39] 尹春方,李志远. 穴位艾灸防治高位肛瘘术后尿潴留60例[J]. 中国肛肠病杂志,2020,40(9): 58.

[40] 张靖,安永康. 艾灸治疗肛瘘术后尿潴留临床研究[J]. 河南中医,2017,37(9): 1654-1656.

[41] 王晓燕. 艾灸法对低位肛瘘术后创面愈合干预作用的临床研究[D]. 长沙: 湖南中医药大学,2015.

[42] 陈冬妹,王建民,李明,等. 艾灸联合中药熏洗对高位复杂性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影响[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1,30(16): 1737-1740,1754.

[43] 刘燕,姚玉乔. 艾灸治疗肛肠病术后尿潴留40例[J]. 江西中医药,2018,49(12): 59-60.

[44] 吕虹,王军省. 中医预防肛门疾病术后尿潴留的研究进展[J]. 新疆中医药,2022,40(2): 87-89.

[45] 谢莉萍. 穴位贴敷辅助治疗肛瘘患者术后尿潴留效果观察[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0,13(4): 68-70.

[46] 谢薄,李晟玮,郑燕. 穴位贴敷联合集束化护理预防肛瘘术后尿潴留的临床观察[J]. 中国肛肠病杂志,2019,39(9): 62-64.

[47] 张晓. 黄龙散穴位贴敷对肛瘘术后排便的疗效观察[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97): 151-152.

[48] 黄斓,张少军. 垫棉法溯源[J]. 中医文献杂志,2021,39(2): 35-37.

[49] 常树勋,申辰,位乐乐. 对口切开旷置垫棉法结合松挂线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效果[J]. 中国肛肠病杂志,2019,39(5): 20-21.

[50] 沈晓,曹永清,姚一博,等. 垫棉压迫法治疗低位复杂性肛瘘术后创腔闭合的临床研究[J]. 世界中医药,2019,14(12): 3228-3232.

[51] 陈焕波. 早期垫棉法在复杂性肛瘘治疗中的应用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18,16(18): 152-153.

[52] 石鹏,柴小琴,雷彪,等. 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联合垫棉法治疗复杂性肛瘘临床研究[J]. 中国肛肠病杂志,2018,38(9): 27-29.

[53] 关蕾,谢祖俭. 悬浮挂线联合垫棉加压法治疗复杂性肛瘘35例疗效观察[J]. 中国肛肠病杂志,2020,40(3): 37-38.

[54] 陈瑜,袁志强,王冬琴,等. 挂线疗法联合五倍子汤加减坐浴治疗复杂高位性肛瘘临床研究[J]. 山东中医杂志,2021,40(8): 822-827.

[55] 王立波,郭旭琴,刘翠珠,等. 萆薢渗湿汤加减联合中药熏洗促进湿热下注型低位单纯性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效果及其对血清hs-CRP、SAA、PCT水平的影响[J]. 结直肠肛门外科,2022,28(2): 143-147

[56] 黄橙紫,李亚玲,蓝小林,等. 电针联合穴位埋线对肛瘘切开术后患者疼痛程度的影响[J]. 针刺研究,2021,46(5): 421-425.

[57] 高永金. 耳穴埋籽联合穴位贴敷在缓解肛肠疾病患者术后疼痛中的应用[J]. 中医临床研究,2021,13(36): 117-119.

[58] 赵景文,毛刚. 加味苦参汤联合温和灸对高位复杂性肛瘘术后创面疼痛和愈合的影响及机制研究[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29(28): 3151-3155.

Research Progress in the Treatment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of Anal Fistula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ostoperative pain, difficult wound healing, urinary retention and other complications are important factors affecting postoperative recovery of anal fistula patient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as many methods to prevent and cure its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including internal treatment (oral administr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external treatment (thread hanging therapy, fumigation and washing of Chinese medicine, external applic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ointment, external applic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mixed with medicine,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and moxibustion) and other treatments (acupoint application, padding method). This article will systematically summarize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on the treatment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of anal fistula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oviding reference for clinical treatment.

postoperative of anal fistula; complications; thread hanging therapy; fumigating and washing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external applic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cupuncture therapy; acupoint application; padding method

R266

A

1008-1151(2023)09-0077-04

2022-08-04

唐泽彬(1997-),男,湖南长沙人,广西中医药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肛肠疾病的诊治。

猜你喜欢

挂线肛瘘熏洗
高位肛周脓肿给予切开挂线引流术的治疗效果
当心特殊肠癌的“幕后黑手”——肛瘘
磁共振成像不同扫描序列诊断肛瘘诊断价值
中药熏洗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8例
直肠腔内超声和MRI在复杂性肛瘘诊断中的对比分析
肛瘘挂线术后中药熏洗护理的疗效观察
挂线疗法在肛肠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退黄熏洗方药浴预防新生儿黄疸60例
混合痔术后熏洗方坐浴与中医护理
中药熏洗治疗透析致皮肤瘙痒30例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