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问题及对策

2024-01-02牛晓山余黎峰

中原工学院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国有资产仪器设备管理人员

牛晓山,余黎峰

(1.中原工学院 财务处,河南 郑州 450007; 2.中原工学院 国有资产管理处,河南 郑州 450007)

随着时代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总量不断增加。2022年10月28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七次会议上发布的《国务院关于2021年度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综合报告》指出:2021年,全国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总额为54.4万亿元,其中,事业单位资产总额为35.4万 亿元,占比达65.07%。面对如此高额的资产总量,我们必须重视并规范对国有资产的管理。2021年4月1日,国务院出台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条例》。该条例是我国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的第一部行政法规,将保障行政单位履行职能和事业单位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纳入法治轨道,加强管理和监督,以促进国有资产管理的法治化、规范化、科学化。高校是重要的公益类事业单位,随着我国对教育的重视和投入的增多,根据政策要求,不断改善和提升自身国有资产管理水平是应有之义。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水平是影响高校办学质量以及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高校应不断创新国有资产管理模式,更新观念,提高国有资产管理的水平,优化配置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提升高校国有资产的使用效果,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增强国有资产利用的计划性和合理性,防止国有资产闲置或损失情况的发生,夯实高校高质量发展的基础[1]。

本文将结合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实际状况,系统梳理当前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结合高校实际情况,找到优化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突破点,以便从根本上改善和解决现存问题,促进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1 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中的问题

长期以来,一方面,国有资产“重采购、轻管理”的管理模式,导致我国部分高校的国有资产利用率较低、重复采购现象时有发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滞留、浪费甚至流失[2];另一方面,由于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体制机制不健全,一些管理工作流于形式,存在一定的监管不到位、违规操作问题,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流失与浪费。

1.1 管理体系不够健全

为适应体系化管理要求,我国大部分高校已在近几年陆续单独设置了国有资产管理机构,明确了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和相关人员的职责,出台了相应的国有资产管理办法与实施细则,并将资产的采购管理、账务管理与实物管理相分离,以期提高管理效能。但一些高校的国有资产管理人员对相关政策法规学习不够,未从所在高校的实际情况出发,而是机械地套用其他高校的制度、模式,导致管理过程的精细化程度不高、机构设置简单化、仅重视账务管理而不重视实物管理等问题。同时,由于不重视分析所制定管理办法和流程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因此管理体系得不到及时补充和完善,导致了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中实际操作的困难局面。

1.2 内控措施不力

通常,高校的国有资产多由资产管理机构、后勤管理机构、各院系、科研机构进行多头管理,存在产权不明晰、运行机制不顺畅、管理权分散等问题。多头管理容易造成产权责任主体的缺位,而无法有效控制和约束各职能机构的管理行为。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措施不力,所制定岗位职责不明确,工作流程不清晰,相应的监管工作不到位或者效率低、质量差,就很难解决国有资产流失问题。一些高校未将资产管理机构的“管物”与财务管理机构的“管账”工作进行有效衔接,仅在资产负债表中设置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项,而没有对固定资产的使用、折旧、报废等信息进行有效的分析与反馈,缺乏对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造成国有资产账面核算数据与实际管理数据的较大差异。也有一些高校在国有资产的申购、使用、处置、报废等环节,缺乏审计和纪检监察等机构的有效监督,即使参与了采购环节,也未能及时发现和处理资产使用过程可能出现的相关问题,存在高校国有资产流失和闲置的一定隐患[3]。

1.3 管理队伍相对薄弱

随着高校发展速度加快、规模增大,高校国有资产的量越来越大,资产结构也越来越复杂。在这一背景下,管理队伍建设成了影响国有资产管理质量的重要因素。然而,许多高校的国有资产管理队伍不够强,所配置管理人员的数量与高校国有资产的规模不匹配,专职管理人员岗位设置不足,管理队伍建设与现阶段高校资产总价值快速增长的需求之间存在差距。大部分高校对资产管理人员业务能力提升培训不够重视,所提供对外交流学习的机会不多,缺少成熟的激励机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制约了管理能力的提升。一些高校的资产使用机构未设置专职岗位,而仅安排办公室行政岗位人员兼职管理国有资产,在管理人员流动性大的情况下很难保证相应管理工作的持续性。此外,兼职管理人员需占用大量时间处理办公室行政事务,工作任务相对繁重,根本没有精力通过管理软件对资产数据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分析与应用,涉及资产管理的工作内容只是在管理软件上录入资产信息、查询对应资产等。尽管目前大部分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已实现信息化管理,可以实时更新相关数据,但资产信息的变更如存放地点变更、资产使用人员变动等,需由资产管理员主动完成,若遇到教师岗位变动或退休情况,就很容易出现未及时更新信息系统的问题,导致国有资产信息系统中存在资产存放地点与使用人信息不准确、不对应的情况,而影响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4]。

1.4 管理信息化程度偏低

国有资产的管理离不开各机构的密切配合。新形势下,国家和社会对管理过程涉及机构之间的交流协作更加重视,而这些交流协作需要更高层次的管理手段作支撑。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平台能为资产管理工作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但实际操作中,许多高校对信息化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信息化建设的统一规划,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不足,对各种信息技术的融合不够,导致高校内各机构的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管理信息化程度偏低、国有资产的监管效率低下。有关调研发现,多数高校并没有将财务会计核算系统、资产管理系统、政府采购系统结合起来,各系统的联系并不紧密甚至是相互独立的。资产管理人员在进行资产验收、登记、入库时,只能将资产信息录入特定系统,资源数据无法实现有效共享,“信息孤岛”现象较为普遍[5]。财务核算机构在办理资产入账时需要进行二次复核,而高校资产数据的量较为庞大,相关数据的变更和分析整理几乎全部依靠人工,浪费了很多的人力和物力。

1.5 保值增值机制欠缺

随着时代发展与科技的进步,高校在改扩建的同时,经费投入逐年增长;国有资产的量也快速增加,成为了教学科研的重要支撑。大型仪器设备是高校履行教学和科研职能的物质基础,拥有重要的教学、科研价值。但现阶段,高校的大型仪器设备多是供校内使用的,面向社会开放的程度不高,高校国有资产资源未得到共享,其价值并未充分发挥出来。即使是高校内部,因部分设备的采购审批权被下放到了二级机构,一些二级机构只从内部需要出发来申请采购经费、添置仪器设备,各二级机构的仪器设备也未得到共享,存在盲目申购、重复申购现象,造成了国有资产的资源浪费。此外,一些高校的国有资产成本控制力不足,缺少精细化成本控制的方法。以大型仪器设备的日常维护及检修为例,因国有资产的管理机制和检修制度不完善,大型仪器设备在出现故障时未能及时发现而容易发展成较大的设备故障,会增加不必要的检修成本。尽管在共享理念下很多高校开始开发并使用大型仪器设备的开放共享平台,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部分大型仪器设备的利用率低、重复采购问题,但共享理念仍未完全与实际管理工作相融合,部分大型仪器设备的管理人员认为这些仪器设备是用本机构的下拨经费或科研经费采购的,使用权只应归属本机构或科研团队,甚至认为加入共享平台会增加本机构设备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因此导致其共享所拥有大型仪器设备的积极性不高。上述认识加上相应奖励机制的缺乏,造成了大型仪器设备拥有机构逐渐形成的独占独享观念,导致了高校国有资产使用效率的低下。

2 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优化策略

高校本身具有很强的公益属性,高校的国有资产大都是使用国家财政资金购进的。高校往往比较重视教学科研的发展,但很少关注国有资产的具体使用状况。国有资产的采购过程离不开相关机构的分析论证,但购买后资产的使用过程往往是疏于管理的。新形势下,为适应高校发展要求,应根据国务院出台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条例》,不断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优化管理过程,采取可行措施,提升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率。

2.1 更新观念,提升国有资产精细化管理的意识和手段

新形势下,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要围绕高标准、高质量、高要求来进行,按照国家相关政策法规,不断强化相关人员的精细化管理意识,逐步实现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精细化、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第一,增强规范化意识。为了解决现阶段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体系不健全、规范性不强的问题,相关高校领导应转变“重采购、轻管理”的传统观念,积极组织学习国有资产管理相关法规,完善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制度;相关的二级机构和管理人员要转变“重教学科研,轻资产管理”的观念,树立规范化管理意识,及时发现并解决国有资产管理中的问题,严格执行国有资产的核算制度、清查盘点制度、维修采购制度和处置报废制度等。

第二,增强成本控制意识。高校在国有资产管理过程中会发生一定的成本性支出。相关的资产管理机构和人员应树立成本控制理念,采取有效的成本控制方式,不断提高成本控制的水平和能力。

第三,增强效益优先意识。高校在国有资产处置过程中要遵循效益优先原则。同时需要注意,对于不同的国有资产,所坚持的效益优先原则也应有所区别。具体来说:对于非经营性资产,要以社会效益为主、经济效益为辅;对于经营性资产,则正好相反。通过梳理现存管理问题、优化管理流程、解决管理问题,不断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让高校国有资产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2 强化监管,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管理的内控制度

“十三五”期间,我国的专业化、体系化、法治化监管水平显著提高,在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完善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国资监管体制已经成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6]。在新形势下,高校应顺应国有资产管理的发展趋势,创新国有资产监管的体制机制,不断强化国资监管职能,优化国资监管的规章制度。在采购申请评估时,相关机构和管理人员应重视对各具体环节的管理,在多方联合评估后出具采购意见,供审批机构参考,以确保决策过程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规避采购风险;应采取外部审计与内部审计协同联动模式,建立健全监管机制,提高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整改成效。

高校要重视国有资产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优化内部控制流程和人员配置,切实解决国有资产管理过程存在的问题,不断增强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和相关人员的内部控制意识;要着力调动国有资产管理人员参与内控工作的积极性,重视培养全体教职工的风险意识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意识;要不断优化内部控制环境,强化管理机构的主导地位,可设立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充分发挥其管理职能,明确使用机构、核算机构、审计机构之间的权责关系;同时,可采取设置不相容岗位的分离控制措施,根据管理形势与管理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内部控制的相关要求[5]。为了做好国有资产管理工作,高校应设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充分发挥监管机构和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可及时在相关网站上公示有关信息,并严格按照国家相关管理规定,制定处罚国有资产管理违规行为的措施,从制度层面提升高校的国有资产管理水平。

2.3 以人促强,打造国有资产管理的人才队伍

高校在保证国有资产管理体系健全、内控制度完善合理、监督审计到位的前提下,必须加强资产管理队伍建设。

首先,注重人才引进。高校应按照资产体量确定专职的资产管理岗位数量,明确岗位职责并确定岗位竞聘条件,建立公平公正的人才引进机制;高校在引进资产管理人才的过程中,需将资产管理经验和能力作为重要标准,使先进的管理理念能融入现有的高校资产管理队伍中,从整体上实现人才队伍的优化;二级机构也需按照所管理资产的种类和数量,设置专职或专兼职相结合的资产管理岗位。

其次,注重岗位培训。高校应定期开展与国有资产管理相关的岗位培训,结合实际情况,邀请专家、学者来校内开设论坛和讲座,以提升资产管理的工作效率、管理人员的能力和素养;要鼓励资产管理人员参与各种形式的资产管理座谈会、经验交流会,学习和掌握最新的管理理念、经验和方法,以提高其知识水平和必要的管理能力;应长期开展资产管理人员的工作作风建设,以增强所有管理人员的责任心。

最后,完善考评机制。高校需建立完善的薪资提升制度与考评机制,让薪资待遇与绩效考核结果相挂钩;应不断优化人才晋升机制,制定具体的资产管理人才发展规划,将资产管理人才的成长、发展与高校发展关联在一起,从而有效提升资产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2.4 技术为用,提升国有资产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搭建信息化管理平台也是加强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手段。目前,信息化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高校的各项事业中,高校应抓住这一发展机遇,全面实现国有资产的信息化管理。具体来说,可在搭建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平台后,将高校各二级机构的资产信息上传到平台上,通过资产管理系统、采购系统、后勤服务系统的统一,实现不同机构之间资产信息的共享;通过搭建统一的资产管理信息平台,将财务系统、资产管理系统、审计监管系统结合起来,对高校国有资产进行实物信息化管理。例如,可利用射频技术,通过嵌入条形码对所有资产设置一物一码进行管理,将资产名称、购买日期、购置金额、折旧方式等相关信息嵌入条形码,并将条形码粘贴于对应资产实物的醒目位置。通过扫码可链接资产管理系统,提交更改资产管理人及存放地的相关申请,以便使用机构的日常管理,并为日后的资产清查工作提供技术支持[7]。

通过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平台,能够对不同时期国有资产的处置方式、处置过程、处置结果等进行动态监管与追溯,从最大程度上保障国有资产管理的规范性;也可对高校内闲置和待报废的国有资产进行最优化的应用、调拨与处置,从而最大化发挥国有资产的效能,克服重复购置问题;还可对高校国有资产进行及时统计与分析,根据需要形成具体的财务报告,为后续的资产购置经费预算提供重要参考,以有效提升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科学性。

2.5 分类施策,引入共享和市场机制

大型仪器设备作为国有资产的重要部分,是高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基础。但是,通常其专业性较强,利用率较低。为了提升大型仪器设备的利用率,降低国有资产的采购成本,不少高校已根据《国务院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意见》[8],建立多个涉及各学科领域的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形成了一定的资源共享机制,通过资源共享为高校和研究院所的科研人员提供了很多科研资源。但目前的共享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应继续强化对大型仪器设备的统筹管理,实行社会化运营,不断挖掘大型仪器设备的潜能;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大型仪器设备的共享服务管理中心,完善各项管理办法,并形成跨机构、跨地域的网络化服务体系;要完善并落实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的奖惩制度,鼓励相关的管理机构和科研人员积极参与到开放共享的管理和服务中来,在提升设备管理人员理论和操作水平的同时,充分发挥广大科研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断提升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率。

3 结语

国有资产管理是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只有充分认识资产管理的重要性,了解管理过程存在的主要问题,理清管理思路,从强化管理意识、加强管理队伍建设、完善信息化平台和共享机制等方面,优化国有资产管理策略,提升国有资产管理水平,才能在新形势下实现高校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目标。

猜你喜欢

国有资产仪器设备管理人员
高校仪器设备维修管理工作探讨
关于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思考
上海航征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浅析新形势下的国有资产管理
关于国有资产资本化改革
关于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的建议
基于能力培养自制实验仪器设备
北京近4万台仪器设备向社会开放共享
高校教学管理人员专业化探讨
5年前的选择决定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