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体育改革践行体教融合的现实困境分析与对策研究

2024-01-02

中原工学院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体教育人理念

李 科

(河南工业大学 体育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2020年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了体教融合的发展思路,推动了学校体育工作改革进程。体教融合立足于促进学生身心一体健康成长的目标,通过以体育与教育协同合作为基础,全面整合优势育人资源,构建多方协同的育人新格局,更好发挥体育在学生综合素养培育中的优势作用与价值功能,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了保障。本文对以往与体教融合、体育素养等研究主题相关的论文、报告及课题成果进行汇总和分析研究后,认为在推动体育教学高质量发展进程中,要结合体育教学的客观要求、学情及校情等,充分发挥体教融合对学生参与体育教学的积极优势,持续探索高校体育改革进程中践行体教融合的优化路径。本文研究的内容具体包括:研究目前高校体育改革教学的发展趋势;分析造成高校体育改革进程中践行体教融合现实困境的具体因素;提出以体教融合理念为指引创新高校体育改革的具体建议[1]。在推动高校体育改革进程中,为真正、有效践行体教融合理念,需要强抓体教融合的政策机遇,积极把握育体、育人两个目标维度,统筹教学、家庭与社会等多元育人资源,将健康为本理念贯穿于高校学生学习、成长的全过程,始终以体育服务教育理念指引体育教学改革,最终真正实现德体一体、育体育品的育人目标。

1 研究方法

1.1 文献研究法

查阅和收集有关高校体育改革进程中体教融合理念应用实践的有关论文资料及研究报告。主要研究方法为:使用中国知网(CNKI)以体育教学改革、体教融合、体育素养为关键词进行检索,查阅了相关度较高的研究论文60余篇。通过理论汇总、意见收集来完善理论基础。

1.2 问卷调查法

本文使用问卷调查法对案例进行研究的主要步骤如下:第一,选择问卷调查样本,即以某高校大一年级、大二年级学生为调查对象,在各年级分别随机抽取100名学生作为样本,且其中男生、女生各抽取50名;第二,编制《高校体育改革进程中体教融合的践行现状、问题及建议问卷》;第三,对发放的问卷进行回收,对数据选择状况、建议进行收集汇总,通过效度检验为后续研究提供建议。

1.3 行动研究法

为丰富本文研究内容,将行动与研究紧密结合起来,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论述成因并提出应对策略。以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为载体,探索高校体育改革进程中践行体教融合的现实困境及优化建议,通过持续优化课题研究方案,确保课题研究的完整性与严谨度。

2 体教融合存在的问题

2.1 教育观念存在偏差,体育与教育分离

目前部分高校开展体教融合的出发点在于,响应教育国家号召、回应相关政策要求,但多数高校并未落实好体教融合的政策,对体教融合的内涵、价值及实施要求的认知并不全面,“轻体育”的现象相对严重,对于“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落实不到位,意识不到体育的重要性,还未从本质上改变传统的体育教学理念,导致高校体育的地位被边缘化[2]。“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的观念不仅在于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更重要的是对学生体育行为的培养。当代大学生的身体健康现状说明高校的体育教学理念相对滞后,未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落实不到位,教育观念存在问题是;体育与教育相分离的客观现状仍未得到改善,部分学生仍然对体育学习的价值与必要性不够重视,只认为文化课重要,从而影响了学生运动习惯的培养。此外,在高校体育改革进程中,偏重“育体”而忽略“育人”,缺乏对学生运动能力的提升和体育品德的培育,影响了德体一体育人目标的有效达成。

2.2 体育课程设置不合理,育人功能单一

为保障高校体育课程的有序开展,高校体育教育管理者应依据国家体育部门对高校体育教学的要求科学设定体育课程的课程标准和课程安排。就高校体育课程的现状而言,课程主要针对的是篮球、排球、足球等传统体育项目,存在较为严重的同质化问题,课程设置相对陈旧。对于学生多样化的运动技能培养只能依赖课堂教学时间而无法形成系统的培养模式,目前的体育课程设置情况难以满足高校学生多样化运动技能的需求,育人功能单一[3]。推动高校体育体教融合的发展驱动力尚不充足,为实现体教融合目标,需要统筹多方力量,尤其要充分发挥家庭、社会的一体化育人优势,通过丰富育人形态来提升育人价值。在高校学生培养过程中,由于对体育健身的理解与认知仍存在误区,体教融合过于依赖课堂与学校,缺少家庭、社会等其他环境的一体融合,使体育教学缺少良好的“生活”属性,未能实现体育回归生活的育人目标。

2.3 协同育人机制分散,体育、教育部门之间存在壁垒

高校体育体教融合的协同育人机制建设相对滞后,协同育人要素缺失。由于体育教学形式单一、教学素材过于单调,体育教学与学生成长的实际匹配度不高,未能将最新智慧穿戴技术与育人方法、技巧融入体育教学,影响了体育教学的实际成效。高校在推进体教融合进程中,各学科、各类教学资源的界限划分过于清晰,缺少相互渗透、优势资源共享的发展理念,直接影响了学生体育学习的获得感。

从体制上看,我国高校体育已形成纵向以“中央-省市-区县-学校”的四级组织管理框架,横向以教育部门为主,体育部门为辅,其他部门协同的组织管理框架[4]。国家体育、教育行政部门对高校体育均具有一定的管理职责,虽然以上的管理特点为体教融合奠定了基础,但也突出了体育、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之间思想与体制的壁垒。体育、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在校园赛事组织、体育人才的培养等方面存在交叉,在沟通协调方面缺乏有效的机制,在政策制定与实施、体育资源配置等方面限制了高校体育的发展。体育、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在体制和思想上的壁垒制约着两个部门的融合,某种程度上限制了高校体育的高质量发展。

2.4 高校教师素质不一,教学资源保障不足

高校体育师资数目相对不足,师资素质参差不齐,影响了体教融合的稳步推进。目前高校与社会俱乐部之间未形成常态化的优质师资共享、教学训练经验交流机制,学生缺少参与体育学习、训练的专业指导力量,高校体育教师专业素质不一,绝大多数的高校体育教师虽然精通传统的体育项目,但对攀岩、搏击等新颖的体育项目知之甚少,因此难以胜任相关的技能教学。体育教学资源是对学生进行体育的物质条件,我国高校以开设篮球场、田径场、足球场等传统体育项目场地为主,但针对学生猎奇的心理和多样化的运动需求,现有的运动项目是难以满足学生需求的。室外场地受季节性天气因素影响较大,特殊天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体育运动。就目前高校建设的体育场地和设施在数目上与学生人数不匹配,教学资源保障不足,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生的运动兴趣和热情。

3 体育改革践行体教融合的重要意义

3.1 体教融合是全新育人理念的重要体现

体教融合是基于学生全新培养要求的有效途径,也是推动体育回归教育本质的客观体现。首先,体育学科是践行体教融合的主路径,体育课程建设的质量直接关系和影响着学生的身心素质,影响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效果。从传统“体育”走向新的“育人”的体育教学不再是简单地追求学生体育知识学习和体能训练过程,而是通过关注学生的协作精神与创新理念,使体育教学回归育人本质[5]。其次,体教融合理念直接引领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过程。高校要真正践行好、应用好体教融合理念,需要从传统的政策回应走向新的思想引领层面,将体教融合与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培育有机融合起来,不断优化教学理念、重构教学评价体系,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优势基础。最后,在体教融合理念指引下,推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旨在引导、激励学生探索优质体育学习方法,实现校内体育课程改革与学生全面成长的一体化衔接。

3.2 体教融合是一体育人理念的直接展现

体教融合是体育与教育融为一体的生动呈现,是基于学生身心健康培养目标的有机尝试。第一,面对体育学科的价值特征与内在规律,要以新的多维融合育人目标代替传统的单一育人目标,通过统筹体育教学与课下训练、比赛等多方资源,推动体育课堂教学与学生培育工作的有效衔接,塑造覆盖学生学习成长全过程的体育“生态圈”。第二,在深化体教融合进程中,通过增添趣味、游戏属性,突出教学的个性化特征,使体育教学能较好地覆盖全体学生,真正实现体育课程改革与校内体育文化熏陶、人才培养实践的一体化融合[6]。第三,体育与教育需要以合作共赢、共同发力理念为基础,通过突出一体化育人理念,打破体教协作不足的客观现状,为学生营造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

3.3 体教融合是健康育人理念的生动显现

体教融合是突出全面育人、融合育人诉求的重要实践,能以资源共享、协同育人理念为基础,汇集优质体育教学资源,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完善的体育学习支持机制。一方面,依托体教融合的政策指引优势,为创新体育教学、训练及赛事机制提供了良好依据,也为推广体育项目、培育学生健康素养提供了良好空间[7]。另一方面,体教融合十分符合学生的成长发育规律,能根据学生体育基础和成长状态来制定科学、合理的体育教学方案,打破了传统“以考试为导向”的体育教学范式,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了现实可能。

4 对体育改革践行体教融合的建议

4.1 明确价值,推动体育回归教育

为有效破解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进程中的体教融合难题,需要坚持从学生健康成长的实际诉求出发,通过发挥政策引导优势,围绕学生健康成长的现实需求,构建内容多元、形态丰富的体教融合体系[8]。一要以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为逻辑起点,推动体育教学回归育人,有效破解融合困境;要围绕学生身心健康、体育学习及成长需求,拓宽体育教学的路径,使健康促进价值理念深入学生成长全过程。二要以回应学生体育学习的多元化诉求为关键支点,通过引入社会机构,加强赛事运作,为学生提供包含体育消费、运动休闲的多元化需求,全面拓宽学生的体育学习空间。

4.2 智慧管理,推动体教智慧融合

在人工智能环境下,做好体教融合工作,需要强化体育教学与智慧技术的融合衔接,通过构建包含学生健康状况检测、体能状态评估和体育学习成长轨迹等多种内容的智能化教学平台,助力体教智慧融合。一方面,要发挥大数据平台优势,对学生的体育学习状况进行持续收集,并形成科学、全面的研究建议,为学生提供精准化、匹配度高的高校体育教学服务;要将智慧教学与体教融合深度融合起来,通过充分关注学生的动态成长特征,及时调整干预方案,为学生预留充足的学习成长空间,实现体教智慧融合[9]。另一方面,要依托智慧技术,将体育教学与训练指导融入学生体育学习的全过程,使体育课程学习、自我锻炼监督和体育健康状况追踪等多元功能相融合,让学生能够随时随地获取专业体育指导,助力学生的健康成长。

4.3 重塑生态,推动体育回归生活

以体教融合理念为核心,推动高校体育改革,需要重视为学生创造健康锻炼环境,通过优化学生的学习、锻炼氛围,提高学生自主参与体育运动的频率和主动性。首先,要重塑教学生态,引导学生反思体育学习、锻炼过程中存在的不足。通过引导学生发现体育学习蕴含的人文精神与教育意义,实现“以体育人”的理想成效。其次,要重构教学模式,构建“学生为本,生活取材”的体育教学形态。通过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日常生活中选择教学素材,丰富学生对体育教学内容的理解,打通体育教学与日常生活融合的壁垒[10]。最后,要创设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环境,通过提炼、凝聚校内体育精神,营造体育人文气息,借助不同传统媒介传递体育文化,助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

5 结语

本文针对践行体教融合理念深化高校体育改革进程中存在的现实困境,通过研究高校体育改革进程中践行体教融合的实际应用状况,使高校学生身心健康素质得到一定改善,多数学生基本掌握了至少两种运动技能。目前,深化体教融合进程相对缓慢,尤其是仍存在体教分离的错误认知;体育课堂内外联系尚不紧密,未能真正践行“健康为本”的育人理念。践行体教融合时仍面临以下难题:育人认识相对狭隘,对体教融合理解深度不足,体育技能教育与人文精神教育相互脱节;育人体系缺乏联动,体育健康与心理健康、营养学等健康相关知识之间融合不足;育人理念“固化”,体育课堂教学地位“边缘化”;长效体系缺失,体育教学未能有效转化为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影响了高校体育改革的稳步推进。具体来看,引发高校体育实践中体教融合困境的根源在于:认知偏差,大多盲目、简单以政策内容为依据,忽略了学情与校情的有机融入,无法为有效实施体教融合提供支持。对此,高校教育工作者需要明确价值、进行智慧管理、重塑生态、加快体教融合和回归生活。

猜你喜欢

体教育人理念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中国特色体教融合发展思考——对《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意见》的诠释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体育运动学校如何落实体教结合办学模式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
体教结合的完美典范——英国拉夫堡大学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