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之内蕴探微

2024-01-02李保全

关键词:科学态度时代化中国化

李保全

(1.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6;2.中国浦东干部学院 科研部,上海 201204)

习近平总书记是以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先行者、忠诚信仰者和坚定实践者。《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作为中国共产党以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新时代纲领性文件,集中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高度理论自觉和实践主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举马克思主义理论旗帜,以实事求是、守正创新的实践态度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的伟大辉煌。习近平总书记以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将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事业推进到更为理性和自觉的发展阶段。本研究结合《决议》精神,从学理层面探究习近平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蕴涵,以期为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飞跃规律,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等提供启示。

一、习近平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之逻辑起点

时代新问题呼唤时代新理论,时代新理论指导时代新实践。理论是否科学,既依赖于理论能否正确回应现实问题,又取决于理论能否精准指导具体实践。回应问题与指导实践作为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构成马克思主义行和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行的内在特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的根本问题为抓手,全面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改革,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了全新动力。“问题倒逼改革”是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引领新时代中国实践的鲜明特征,它构成习近平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之逻辑起点。

问题是时代的“听诊器”和实践的“着眼点”,把握根本问题、实质问题才能真正认清社会前进方向。习近平总书记以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目标指向,运用世界历史宏阔视域审视国情变化,从基本问题探查到重大问题探究,从理论问题探索到时代课题摸索,对党和国家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战略思考,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指明了方向。问题意识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法宝,构成《决议》诠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主题的叙事主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立足于时代去解决特定的时代问题,才能推动这个时代的社会进步。”[1]235紧迫的时代问题是什么? 棘手的时代问题有哪些? 习近平总书记坚持系统观念和大历史观,从“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的问题源头,创新性提出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富有全局性、战略性和根本性的问题,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面临的重大时代课题进行了精准统筹,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持续推进明确了问题指向[2]25-26。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2]37。“改革”作为《决议》话语体系的高频词汇,贯穿于《决议》具体叙事的过程始终,构成《决议》阐释逻辑的鲜亮标识。中国共产党砥砺奋进的百年历程已经证明:改革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业,务必要保持定力、精心谋划和科学施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尤其需要依靠深化改革来提供前进动力。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挑战。习近平总书记统筹谋划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治国方略,从新的视角为改革事业持续深化所遭遇的时代困境提供了破局之策。这条以改革为主导的破局之路,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指导。习近平总书记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发展历程,探索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客观规律,创造性提出并实施了“两个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既为我国谋划新时代改革事业破局之路提供了理论支撑,又为创新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有效提升国家治理水平提供了行动指南。

在创立马克思主义之初,马克思、恩格斯曾指出,马克思主义提供给人类的仅仅是解决问题所需的带有普遍性特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绝不是特定时代问题的具体实践策略。这意味着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继承者,不能对马克思主义原理进行机械式的照抄照搬,脱离实际固守经典中的教条本本。《决议》指出,马克思主义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真理”[2]63。对待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应在深刻理解关键性立场、观点和方法的前提下,结合社会发展实际对理论进行创新,以解决改革中遭遇的现实难题。“马克思列宁主义是科学”[3]800,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能局限于理论知晓、经典熟读、书本记录和口头传诵,而应在掌握其内涵精髓的基础之上推进其实现中国化时代化,这是对待马克思主义应有的科学态度。《决议》对中国共产党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之关键内涵进行了揭示,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2]66-67。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守正创新,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这为中国共产党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注入了新的态度内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和守正创新,构成中国共产党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之关键内涵的历史演变逻辑。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改革是问题的倒逼。习近平总书记以强烈的问题意识审视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新征程,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继承创新马克思主义,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注入全新理论活力。“问题倒逼改革”成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以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逻辑起点。习近平总书记在“问题倒逼改革”的科学实践中,既把握了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飞跃的客观规律,又丰富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化改革的理论内涵,为揭示中国共产党以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内在本质做了实践准备。

二、习近平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之内在本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为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引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科学理论,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实现飞跃的理论必然,又是中国共产党以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实践使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的一脉相承特性,决定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实质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行动指引。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民族复兴提供新时代道路指引,构成习近平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之内在本质。

自十月革命给我国送来马克思列宁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就逐渐成为鲜明主线贯穿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的过程之中。《决议》强调:“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强国的根本指导思想。”[2]66中国共产党能够取得百年奋斗辉煌,能够带领中华民族推进复兴伟业,重要原因在于始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飞跃不懈怠,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止步。中国共产党运用大历史观,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实践中找到了马克思主义能够适用于中国的科学方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这是中国共产党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态度构成。《决议》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系统回顾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推进伟大复兴的百年征程,正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核心态度的鲜明彰显。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证明,马克思主义在任何时候都不能被丢掉,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进程在任何时候都不能被阻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飞跃历程,创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科学行动指南。

道路问题是根本问题,道路自信离不开理论自信。中国共产党以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归根结底在于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寻找正确道路。《决议》指出:“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2]68实现共产主义既是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远大理想,又是中国共产党以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艰巨使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必由之路。在领导中国人民砥砺奋进的百年征程中,中国共产党从我国具体国情出发,探索出了契合中国实际、带有民族风格的科学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决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2]6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将民族复兴命运掌握在中国人民自己手中的科学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这条道路以科学社会主义为原则遵循,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为理论动力,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实践指南。

在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无论是发挥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作用,还是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最终都要运用好马克思主义这个关键性理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4]20习近平总书记以守正创新的科学态度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建构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间的有机关联。具体而言,“守正”,即守马克思主义之正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正;“创新”即创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之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之新。“守正”与“创新”结合起来,就是赓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血脉,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内涵,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理论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牢记为人民谋幸福和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运用世界历史发展的辩证战略思维,以守正创新的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战略性谋划“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等。这些治国理政的战略举措,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的理论彰显,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拓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民族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持之以恒的奋斗目标,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指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不是其他什么道路,只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不是其他什么理论,只能是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习近平总书记以民族复兴的时代担当,秉持守正创新的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持续创新,为坚定不移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习近平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之具体维度

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引人类社会走向自由王国的系统性真理,其文本表达的浩瀚性、内涵意蕴的丰富性、结构体系的复杂性和时代价值的启发性,决定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存在多个维度。理想信念、理论方法、旗帜道路与行动指南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内涵的主要架构,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就要依据不同层面架构采取不同态度。习近平总书记站在马克思主义者的理论自觉高度,从四个层面为中国共产党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树立了时代典范。

(一)理想信念层面

理想信念是无产阶级不懈斗争的思想支柱,是百年大党砥砺奋进的精神源泉。《决议》指出:“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2]31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作为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坚守的理想信念,是任何时候都不能被丢掉的政治准则。习近平总书记对理想信念层面马克思主义核心意蕴的精准概括,为回答好“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的根本问题指明了方向。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全党牢记党的宗旨,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4]65以科学态度对待理想信念层面的马克思主义,就要把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熔铸为中国共产党领导民族复兴伟业的意识自觉和实践主动,统一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价值指向中。

《决议》指出:“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共产党人如果没有理想信念,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2]31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修身之根本和立命之关键。如若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发生动摇,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将会削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会有误入歧途的危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有遭遇阻滞的可能。对此,《决议》指出,共产党人丧失理想信念,会导致“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2]31。党员干部身上出现的理想信念不坚问题,归根结底是没有以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必然。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理想信念问题,针对党内存在的理想信念动摇现象,在强调理想信念重要性的同时,积极开展了不同主题的理想信念教育活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到“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再到党史学习教育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集中凸显出将马克思主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科学态度。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能够取得历史性成就,重要经验之一就是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的常态化。

(二)理论方法层面

恩格斯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5]664马克思、恩格斯从未将自己创立的理论进行文本禁锢,而是始终保持着对待理论的客观、谦逊和谨慎态度。理论方法层面的马克思主义,诠释的是万事万物变化发展的客观规律,阐发的是人类社会变化发展的本质联系,实质上提供的是观察世界、分析问题和化解矛盾的思想方法。《决议》指出:“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2]72-73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要运用其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决中国的问题,而不是要背诵和重复其具体结论和词句,更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当成一成不变的教条。”[4]17蕴含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之中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中国共产党引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认知工具。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工具理性,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要回归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文本之中,纵深挖掘工具理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善用马克思主义工具理性的程度,取决于马克思主义者对理论的理解程度,换言之,依赖于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的领悟能力和认知水平,这是以科学态度对待理论方法层面马克思主义的客观要求。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对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的阅读和掌握,曾指出:“要反复读,用心读,要把马克思主义原著‘厚的读薄,薄的读厚’。”[6]马克思主义原著的阅读和领悟要遵循一定的原则,首要是熟读、记诵不同历史时期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真经”,读“真经”不能浮于文字表面,驻足浅层表达,而要用心细读、品味“真经”的深层内涵。“真经”的阅读既要泛,更要精。泛读是拓展视野的必要手段,精读是引发深思的关键路径,两者都是对待马克思主义必不可少的正确态度。“真经”要读哪些,习近平总书记曾做过精心谋划,既要读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撰写的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又要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理论成果文本。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没读过或读得少,就故弄玄虚、长篇大论发表意见,根本上有悖于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三)旗帜道路层面

旗帜引领方向,道路塑造方向,旗帜道路的价值功能是方向指引。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7]12中国共产党在带领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百年征程中,能够把准前进的方向不偏移,除了中国共产党自身的强大定力外,马克思主义的灵魂和旗帜功能发挥着重要作用。旗帜道路层面的马克思主义,既通过科学揭示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的内在本质,为人类社会发展确立“指向标”,又通过探查总结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的客观规律,为人类社会进步确立“灯塔仪”。“指向标”与“灯塔仪”共同彰显的是旗帜道路层面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特征及重大作用。具体而言,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指向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指向标”,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灯塔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灯塔仪”,它们共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方向保驾护航。习近平总书记从世界历史的宏大视域出发,开创性提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两个大局”概念,目的是从世界历史发展整体进程中,把握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指向标”和“灯塔仪”作用,确保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沿着既定方向和道路持续前行。

坚守马克思主义旗帜道路,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要走与西方国家完全不同的现代化道路。西方现代化是资本逻辑主导的现代化,存在诸多的弊病和矛盾,会造成人的发展的异化。旗帜道路层面的马克思主义提供的是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原则和方向。每个国家的实际情况不同,特别是在历史条件、发展水平等方面存在差异,决定了现代化模式和道路理应具有特殊性和具体性,应该结合自身实际,选择或创造适合自己的现代化模式和道路。《决议》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24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了此观点。中国式现代化统领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既是指引中国人民不断开创科学社会主义发展新局面的正确道路,也是谋求社会主义现代化、增进民生福祉的强国之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拓展了人类社会走向现代化的全新路径,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基于中国模式、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和中国文化而产生出来的,是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于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的双重视野,以辩证发展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推进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实现中国化时代化而做出的原创性贡献。

(四)行动指南层面

行动指南即实践指导,理论是否有用,有多大用,最终要从实践中检验出来。行动指南作为科学理论的重要功能,它是理论存在和发展的实践基础。《决议》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必须随着实践发展而发展。”[2]66马克思主义因实践而生,因实践而新,因实践而久,实践性构成行动指南层面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特征。行动指南层面的马克思主义,既包含马克思主义为人类实践活动所提供的原则、目标、准则、限度等内容,又涵盖马克思主义为人类实践成效所提供的检验标准、效果准绳、价值尺度等内涵。行动指南层面的马克思主义提供的是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需要遵循的原则性实践概念范畴,它们的具体内涵及适用情形跟随时代发展而发生变化。《决议》在总结党的百年历史经验时所阐释的“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理论创新”“坚持独立自主”“坚持中国道路”“坚持胸怀天下”“坚持开拓创新”“坚持敢于斗争”“坚持统一战线”“坚持自我革命”等,实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科学社会主义实践原则的中国化时代化探索与创新,是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中国社会发展实际,将行动指南层面的马克思主义原则性内涵进行具体化的体现。

行动指南层面的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为马克思主义者指明了应该做什么和应该如何做两大根本性问题。从唯物辩证法的视角,马克思主义在明确了“做什么”和“如何做”的同时,也明确了什么不能做的问题。《决议》强调:“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不依附别人,不掠夺别人,永远不称霸。”[2]68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8]211在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时代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知晓哪些可做、能做和哪些不可做、不能做,真正将行动指南层面的马克思主义落实、落细。

四、习近平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之当代价值

以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既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进的优良传统,又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论动力。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于民族复兴的时代伟业,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飞跃规律,为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提供了新时代典范。《决议》蕴含的中国共产党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的百年经验总结,还是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实践探索。这些实践态度彰显出习近平总书记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自觉和历史主动,对于纵深理解马克思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等意义重大。

(一)利于理解马克思主义行与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行

中国共产党能够领导中华民族在伟大复兴征程中取得接续胜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够在科学社会主义轨道上保持旺盛生命力,马克思主义行、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行起着重要作用。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根本上在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即真理特性,实践上在于马克思主义者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真理特性作为一种客观性存在,其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发挥作用并不是主动完成的,而是要借助于主体性的实践载体。中国共产党成功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性真理转化为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这是坚持以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必然,也是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行的重要依托。中国共产党作为能动的奋斗主体,掌握了马克思主义这个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超级武器,依靠的正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习近平总书记以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贯通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和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的逻辑关联,为新时代正确领悟和把握中国共产党能、马克思主义行和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行提供了全新视角。

(二)利于保障新时代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正确方向不偏移

《决议》强调:“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指引中国发展繁荣的正确道路。”[2]23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顺利完成,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成功开启,离不开中国共产党对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贯彻和深化。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深入推进改革创新,坚定不移扩大开放。”[4]27改革开放的历程表明,它既是破解我国发展所面临各种困难和挑战的有效方法,又是抓好和用好国内国际战略机遇与契机的强大手段。搞好新时代的改革开放事业,深入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切实提升我国现代化治理能力与水平,首要任务是确保改革开放事业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发生偏移。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作为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理论指南,其重要作用是保障我国改革开放事业保持正确的道路方向。习近平总书记以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在理论上为我国改革开放事业提供了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旗帜方向,在实践上为我国改革开放事业提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战略遵循。理论与实践的双重统筹,确保了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三)利于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飞跃的实践理性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实现复兴的过程,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断发展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能够实现成功飞跃,是中国共产党以实践理性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逻辑必然。从哲学视角而言,理论的创新发展通常有两种路径:一是以文本为中心的视域融合范式发挥作用的结果;二是以实践为中心的视域融合范式发挥作用的结果。对于以文本为中心的视域融合范式而言,解构和建构理论带来的往往是本本主义与教条主义,而不是理论体系的真正创新。对于以实践为中心的视域融合范式而言,解构和建构理论带来的是理论体系的拓展与丰富。理论创新与发展的实践理性是实践中心的视域融合范式,而不是文本中心的视域融合范式。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中国具体实际,运用唯物辩证的大历史观,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域、西方先进文化视域和马克思主义视域进行有机融合,建构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为中心的融合范式,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实现新的飞跃。习近平总书记以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视域融合实践理性,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飞跃提供了保障。

(四)利于捍卫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决议》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2]44党的二十大报告也明确提出:“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4]43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而特殊,它是全党全国共同奋斗的思想堡垒,关涉党的前途、国家命运和民族未来。马克思主义是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必须守牢的战略阵地,是实现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的政治保障。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工作攸关国家生死,任何时候都要放在战略高度和政治高度来对待。当今世界,马克思主义同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潮斗争愈加激烈,我国意识形态工作领域存在诸多挑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的战略高度统筹谋划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工作,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和话语权,同非马克思主义思潮进行了坚决而彻底的斗争,我国意识形态工作迎来全新发展局面。习近平总书记以敏锐的政治意识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强调在全社会弘扬马克思主义,“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4]44,守好守牢马克思主义舆论的“红色阵地”,为马克思主义赢得了更多斗争空间。正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在意识形态领域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对于新时代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开展好意识形态工作至关重要。

《决议》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题叙事逻辑,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以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理性,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自觉。在迈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时代背景下,唯有继续坚持和继承习近平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才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勇毅前行,才能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加美好幸福的生活,才能真正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猜你喜欢

科学态度时代化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不断推动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
——评《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
再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三个维度①
科学态度与责任在八省适应性物理考试中的体现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科学态度与责任核心素养在物理教学中的实施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若干问题
试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
“时代化”视角下的毛泽东思想——兼论“国际时代”与“国内时代”及其关系
论艾思奇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