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革命传统教育内容分析及教学建议

2024-01-02林会琪王海福

林区教学 2023年10期
关键词:革命课文精神

林会琪,王海福

(喀什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新疆 喀什 844000)

引言

革命传统是广大人民群众及革命志士在建党百年的光辉历程中、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形成的政治觉悟、革命斗争精神、优良作风和高尚精神品格。革命传统不仅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同时也是需要传承的红色基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革命传统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既注重知识灌输,又加强情感培育,使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1]。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革命传统教育要从娃娃抓起的重要指示和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教育部印发的《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出:“对中小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植入红色基因,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2]《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也着重提出:“继承和弘扬革命文化,增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与认识,全面提升核心素养。”[3]语文教学承载着传承主流价值观的使命,小学语文教材是传承革命传统精神的重要载体,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出发点,精心编排了革命传统教育题材选文,蕴含着丰富的革命传统教育元素。

一、革命传统教育内容在教材中的体现

据统计,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革命传统教育题材选文有40余篇[4],主要包括爱国主义情怀、革命斗争精神、革命领袖事迹、革命圣地探寻和重大革命事件五大主题。

1.爱国主义情怀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5]。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6]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选取了1个入学教育单元、1篇识字韵文《升国旗》、4篇经典文章(《梅兰芳蓄须》《少年中国说》《圆明园的毁灭》《小岛》)。学生初次翻开小学语文课本,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庄严神圣的天安门城楼,鲜艳的五星红旗,还有身着各民族服饰的小学生背着书包展开笑颜的插图,插图右上方配有“我是中国人”的汉字。这是入学第一课,也是小学生接受人生洗礼的第一课,爱国主义以具体的有象征意义的事物呈现出来,让青少年牢记“我是中国人”,初步形成国家的概念,培养其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通过爱国主义情怀课文的学习,达到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2.革命斗争精神

革命斗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奋斗历程中,培育形成的一系列崇高精神品质和人格风范,是中国共产党性质、宗旨和中国共产党人思想品德、英雄气概的具体体现[2]。今天的美好生活是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儿女用生命换来的。《指南》指出:“要引导学生学习共产党人无私奉献的高尚品德和英勇顽强的英雄气概,使革命斗争精神代代相传。”[2]教材主要通过革命英雄事迹呈现革命斗争精神,所选取的革命英雄人物事迹按照时间线索可划分为: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年),共选取2篇文章,分别为《清贫》和《金色的鱼钩》;抗日战争时期(1931—1945年),共选取4篇文章,分别为《狼牙山五壮士》《手术台就是阵地》《小英雄雨来》《冀中的地道战》;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至今),共选取4篇文章,分别为《我的战友邱少云》《黄继光》《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桥》。在学习这类课文时,学生能深刻地感受到革命先烈们视死如归、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和舍生忘死的英雄气概。

3.革命领袖事迹

在中国革命历程中出现了一批又一批为实现民族解放、国家富强而奉献终生的卓越革命领袖,因此革命领袖题材类选文是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所选取的革命领袖都是走在中华民族进步潮流前列的伟大人物,着力展现了他们的革命理想和革命精神,选文具体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领袖人物自己撰写或创作的作品,如毛泽东的两篇作品,分别为《为人民服务》和《七律·长征》。另一种是以革命领袖事迹为题材撰写或创作的作品,如:《不懂就要问》记述孙中山小时候上私塾明知可能挨打还要向老师提问的故事;《吃水不忘挖井人》讲述革命领袖毛泽东在江西革命的时候,带着战士和乡亲们一起挖井的故事;《青山处处埋忠骨》讲述毛泽东得知毛岸英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后是否将其遗体归葬的抉择过程,表现了毛泽东无私的伟人胸怀;《十六年前的回忆》回忆革命先驱李大钊同志被捕前、被捕时、被害后的情形,表达作者对父亲的怀念之情;《朱德的扁担》讲述朱德为和普通官兵一起劳动,重新做了一根扁担的故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讲述少年时代的周恩来立志为振兴中华而读书的励志故事;《难忘的泼水节》讲述周恩来和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欢乐时光;《邓小平爷爷植树》记述了1987年邓小平在天坛公园种下一棵树苗的故事。革命领袖事迹的文章不仅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重要课文,也是学生领略伟人风采,学习领袖革命理想、革命精神的重要途径,更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4.革命圣地探寻

革命圣地是革命历史和革命精神的重要载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延安是革命圣地。延安时期是我们党领导的中国革命事业从低潮走向高潮、实现历史性转折的时期。”[7]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选取了《延安,我把你追寻》一文,通过对这篇短诗的学习,使学生初步领悟“延安精神”,体会中国人民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学习与时俱进的新时代“延安精神”。

5.重大革命事件

在重大革命事件上,部编版小学语文课本选取了《开国大典》这篇经典课文。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1949年的开国大典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通过对《开国大典》的学习,进一步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

二、革命传统教育在教材中的呈现方式

对革命传统选文的梳理和剖析发现,革命传统教育在教材中主要通过“历史还原”“借人抒情”“寓意于物”三种方式来呈现。

1.历史还原:重现真实革命战争岁月与革命艰辛历程,凝聚爱国力量

革命传统教育中的“历史还原”是指通过重现真实革命场景,重温峥嵘岁月,凝聚爱国力量,激发学生对革命精神的认同。重大历史事件对国家的发展意义非凡。《开国大典》这一课再现了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宣布新中国成立时的盛大场面。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的伟大成就令世人瞩目。通过时代对比学习,激发学生身为中国人的民族使命感和自豪感。《金色的鱼钩》带领同学们重走红军长征路,感受在风雨如晦的长征路途中,坚定的理想信念是激励红军战士们勇往直前的不竭动力。

革命史实照进现实,写进教材,是最生动的爱国教育。通过今昔对比让学生看到今天的中国是何等的繁荣昌盛,激励当代青少年努力奋斗、勇于拼搏。

2.借人抒情:通过颂扬革命英雄人物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革命传统教育中“借人抒情”是指选取革命英雄人物事迹来树立革命者的光辉形象,发挥榜样示范作用。习近平强调:“面对党和人民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要永远铭记那些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作出不朽贡献的革命先烈。”[8]选文《黄继光》讲述的是发生在“抗美援朝”时期的真实故事。1952年上甘岭战役中为取得阵地,黄继光舍命堵枪眼,牺牲时年仅21岁。通过对“特级英雄”黄继光同志英勇无畏、舍生忘死精神的学习,让学生将革命信念和革命斗争精神传承下去。

“你有光明璀璨之明日,自然是有人将身赴死以换取”。革命烈士奋不顾身,以身殉国,但他们的精神不死,如革命火种般永不熄灭。他们是国家功臣、人民英雄,也是学生励志的榜样。革命传统教育以教材为载体,让学生与先烈们进行思想的碰撞、精神的对话。通过学习革命题材选文,使学生领悟革命先烈的精神品质与理想追求,学习他们不畏艰险、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

3.寓意于物:了解革命历史文化遗产培养革命传统情感

革命传统教育中的“寓意于物”主要是指借助革命历史文化遗产来呈现革命传统教育,它包括革命文物、革命根据地等,在了解文化遗产中培养学生革命传统情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党时的每件文物都十分珍贵、每个情景都耐人寻味,我们要经常回忆、深入思考,从中解读我们党的初心。”[9]革命文化遗产是重要的教育资源,以革命文物为活教材、挖掘其蕴含的文化价值、教育价值和历史价值,有利于增强学生对革命传统的深入理解与价值认同。以《朱德的扁担》一课为例,课文讲述了朱德与红军战士挑粮的故事,课文主旨讲述了老一辈革命家不搞特殊化、艰苦奋斗的高尚品德。这一革命文物现存于井冈山博物馆内,以“扁担”这一革命文物为依托,让学生走进文本,学习朱德的高尚品质。《吃水不忘挖井人》讲述的是毛泽东在瑞金沙洲坝时,为乡亲们挖了一口井,乡亲们为感恩毛主席,在井边立碑并刻下了“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几个大字。文章表达了毛泽东对老百姓的关怀以及百姓对毛主席的感恩与热爱之情。现在“红井”已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也是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更是人们饮水思源的纪念地。

“寓意于物”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呈现方式。革命历史文化遗产是炽热信仰和坚定信念的现实体现,看得见,摸得着,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地领会中华民族历久弥新的革命精神,赓续红色血脉,传承革命基因,最终达到革命传统教育的目的。

三、革命传统教育的教学建议

梳理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革命传统教育题材的体现与呈现方式,不难发现语文教学不仅教授有关革命传统教育知识,更加关注革命传统教育的精神价值。革命传统教育题材课文的学习,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在教学中由于年代久远,学生缺少足够的共情能力,可能会出现游离文本之外、教学过程缺少足够实际活动支持、脱离教学目标等情况。教师在教学时可能陷于各种误区之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着重把握以下几点:

1.缩小时空距离,感悟革命精神

语文教材所选取的革命传统类课文讲述的内容年代久远,对学生来说充满了距离感与陌生感。在新时代背景下,革命传统教育文本传递的价值观念和必备品格是隐性的,无法直接传递给学生[10]。这可能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游离于文本之外,难以产生共鸣[11]。

教师在进行文本解读时,最重要的是缩小错位时空的距离感。应从学情出发,补充课本相应背景知识,将语文文字转化为真实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拉进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让学生真正走进课堂、鉴赏文本、对话人物。学生在创设的历史情境中重温光辉的革命岁月,学习革命思想,感悟革命精神。

如《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为李大钊人物形象及其崇高品格的解读。为此,教师可在课前组织学生观看主旋律革命剧《觉醒年代》作为背景补充,使学生了解1915—1921年间中国发生了哪些重大革命事件。以优秀展播剧代替晦涩难懂的大篇幅文字补充,通过影像形式让革命领袖李大钊的形象在学生眼中鲜活起来,有利于后续的学习。在背景资料的补充下,教师可以创设具体情境“大钊先生,我想对您说”,展开一场学生与伟人跨越时空的对话。这种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年代给学生带来的距离感,使其更好地领悟课文所传达的革命精神。同时也起到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拓展学生思维、与文本深入对话的作用。背景资料补充得越丰富,课文所展示的人物形象越立体鲜活,越能缩小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但课堂时间有限,教师要将有关的背景资料进行仔细挑选筛查,选择与课文密切相关的部分,立足文本,契合学生情况。需要注意的是,背景资料的补充不能“喧宾夺主”,不能占用课堂过多时间。

2.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将革命认知转化为切实行动

师生在学习过程中,共同获得精神的启迪,并将课文所传递的革命精神转化为“自身行动”[12]。历史实践中淬炼生成的革命传统在理想信念、道德践履、创新奋斗方面的影响力经久不息,这种力量依赖于精神培育的广度和深度,也依赖于实践活动的养成[13]。

首先,教师在处理革命传统教育题材类课文时,自身要内化教材所富含的丰富思想价值。不仅要学习理论知识,还要努力联系学生实际生活,带领学生将课文渗透的革命精神落实到具体的实践活动中,让革命传统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避免知识的灌输与革命精神表层的学习。其次,教师在立足文本的基础上,要充分利用社会文化资源,带领学生开展体验性活动,丰富实践活动内容。最后,中小学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应遵循从物质条件到精神追求、从知识传授到实践活动的路径,探索和完善知行合一理念下的革命文化教育体系[14]。

例如,带领学生参观当地革命历史陈列馆、清明节为烈士扫墓、探寻革命发源地等实践活动。在讲授《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一课时,教师可以创设教学情境带领学生寻找雷锋叔叔的足迹,探索无私奉献的“雷锋精神”。利用校内校外资源,开展“争做新时代的小雷锋,今日我做了哪些好事”等实践活动,让“雷锋精神”深入学生生活。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仿照课文2、3小节的段落格式说一说“今天我或他做了哪些好事”,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与运用能力。恰当的教学活动配合语文知识的学习,再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体会“雷锋精神”,践行“雷锋精神”。将认知转化为行动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需要教师不断实践、反思、优化教学活动设计,进而将革命传统教育落到实处。

3.聚焦教学目标,实现“文道统一”

教师在处理革命传统教育题材类课文时要贯彻“文道统一”原则,既要突出语文课的学科特点,又要充分发挥语文课在立德树人方面所具有的特殊功能,并实现二者有机结合[15]。教师在进行革命传统教育题材类教学时,必须明确教学目标,体现语文学科特点。在理解内容、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人物形象,实现情感熏陶和思想浸润[16]。

首先,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结合课文所渗透的价值观确定合适的“三维目标”,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其次,教师在教学中应围绕语文学科素养,以语言文字为抓手,聚焦单元语文要素,结合革命传统教育课文的文本特征,挖掘课文所承载的精神力量,有效实现“文道统一”。最后,教师应引导学生紧扣课文主题进行学习,通过反复咀嚼、对比重点字词句,感受语言文字所蕴含的强大力量,激发学生的价值认同,使其获得情感体验。

例如,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单元要素是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以《军神》一课为例,教师要让学生抓住“手背青筋暴起”“勉励一笑”等一系列刘伯承在手术过程中的动作、外貌、神态描写。教师根据课文内容创设剧情,让学生大胆想象,勇敢表演,使其理解沃克医生所说的“你堪称军神”这句话的含义,并深刻体会主人公在手术过程中承受的巨大痛苦,感悟“军神”钢铁般的意志。体会人物内心情感,使刘伯承“军神”形象变得丰满立体。革命传统教育担负着传承革命精神的重要使命,教师要掌握好教学尺度,牢牢把握住文本的价值取向,结合语文学科特点,实现“文道统一”。

结语

革命传统类课文是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传承革命精神的重要使命。教师在开展革命传统类课文的教学时,要从这一类课文的时代背景和创作意图出发,准确把握课文价值导向,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同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创设历史情境,活用课程资源,落实语文要素,实现“文道统一”,发挥语文教学的育人价值。

猜你喜欢

革命课文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拿出精神
油改水革命谁主沉浮
背课文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