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性大学新增哲学专业的必要性探析
——以河南科技大学为例

2024-01-02苑国华

林区教学 2023年10期
关键词:社会科学哲学学科

苑国华

(河南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洛阳 471023)

引言

众所周知,立德树人是大学教育之根本。这一指导思想对于大学专业的设置以及大学教育功能的发挥,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当前,对于各类理工科院校,尤其是综合性院校而言,如何从学科设置入手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无疑成为一个热门话题。为此,本研究考察、分析了人文学科中最重要的一门学科——哲学的学科性质,并以此为基础,详细论证了河南科技大学这样一所以理工科为主体的综合性大学新增哲学专业的必要性。

一、哲学学科性质探析

1.就学科分化与发展而言,哲学是所有学科之母体

在西方哲学史上,哲学家对哲学学科性质的探讨由来已久。大体而言,他们分别从研究对象、研究领域以及哲学与科学、与具体分支学科的关系来进行界定。从以上几个视角出发分析问题,不仅确定了哲学的学科性质,而且凸显了哲学对于大学教育的价值和意义。

首先,就研究对象而言,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康德曾指出:“有两种东西,我们愈经常愈持久地加以思索,它们就愈使心灵充满日新月异、有加无已的景仰和敬畏:在我之上的星空和居我心中的道德法则。”[1]康德作出的论断极为重要,他不仅指出了哲学的两大研究对象,而且阐明了西方哲学的两大研究主题——灿烂星空(自然世界)和道德律令(人文世界)。其次,就哲学的研究领域而言,康德晚年在《逻辑学讲义》中指出:“哲学领域提出了下列问题:(1)我能知道什么?(2)我应当做什么?(3)我可以期待什么?(4)人是什么?”[2]正是基于对上述四个领域的划分,康德认为哲学涵盖了形而上学、伦理学、宗教学与人类学。“但是从根本说来,可以把这一切都归结为人类学。”[2]康德对哲学学科性质的上述分析,鞭辟入里,因而在哲学史上产生了极为重大、深远的影响。最后,就哲学与科学以及与具体分支学科的关系而言,相关研究涉及到诸多哲学家、科学家,而且他们提出的观点极为深刻。限于篇幅,我们在此仅列举三位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他们分别是:德国哲学家、新康德主义的创始人文德尔班;德裔英国科学家、历史学家约翰·梅尔茨;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三位思想家都在德国大学的教育下接受过严格的学术训练,更为重要的是,他们的思想都涉及到一个共同的主题——在分析哲学、科学的学科性质的基础上,把哲学作为人类知识统一的母体,努力探究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交流、融合的可能性。

对于哲学与科学的关系,文德尔班曾有过深入的探讨。他指出:哲学“指的恰恰是德语‘Wissenschaft’(科学)”,而“这个众所周知的概念比英语、法语的‘science’,范围广泛得多。”因此,“哲学和科学思想是一个东西,而自然科学不是科学的全体”[3]。文德尔班认为,尽管哲学的含义“变化多端”,但非常明确的是,哲学总是“表现为总体科学”,是“综合的宇宙知识”[3]。与文德尔班同时代的英国科学家梅尔茨,基于对科学认识的自觉性,对哲学、科学的含义进行了界定,而且深刻阐明了二者的关系,其观点与文德尔班可谓不谋而合。梅尔茨首先重点论述了德国的大学教育制度和“德国的科学精神”。他指出,德国人一贯认为,“大学是一种训练研究的学校。……大学制度不仅教授知识,而且首先教授研究。……德国大学制度代表着广泛散布但又密切联系的理智工作者共同体,它以其大学和高等学校的网络而覆盖欧洲使用德语的国家。这个共同体在其影响最大的时期里发展了它自己的特殊理想,并用一个专门语词即“Wissenschaft”来表达这个理想”[4]。与德国的这种观念不同,“法国和英国精心制定和命名的‘科学’在德国称为‘精密科学’(Exact Science);但是,这种看法是同德国科学理想相对立的:精密方法是唯一称得上科学方法的方法。”[4]在这种具有德国特色的科学观念的影响下,“德国科学家又是哲学家。不管他对具体的哲学学说可能多么厌恶,他一般总是处于某个哲学学派的影响之下,希望或者坚持由这个学派来教导,或者反对它。”[4]从上述分析不难看出,德国的科学观念具有独特的哲学精神。它与英、法的不同之处在于将科学理解为哲学,是综合的知识体系,由此摆脱了狭义的自然科学的限制,转而强调科学的总体性特征。无独有偶,作为一位科学家同时也是哲学家的爱因斯坦,同样通过分析哲学与科学的关系来探究哲学的学科性质。他在1932年指出:“哲学如同母亲,她生养了其他一切科学。因此我们不该嘲讽哲学的贫穷和赤裸。我们应该希望,她那堂·吉诃德式的理想会有一部分在她的后代身上永存,这样后者就不至于流于庸俗。”[5]爱因斯坦的这一观点表明,从学科的动态生成来看,哲学最初就是科学的母体。同时,哲学和科学不仅在内容上具有同构性,而且具有各种交汇与融合的关系。

从以上三个视角,结合三位思想家的相关论述不难看出,与各门特殊的具体学科不同,哲学是关于最一般、最普遍问题的知识体系,其本质是一种形而上学。它是知识的母体,为具体的各类知识提供本源、根基。由此,哲学摆脱了具体学科的局限与束缚,完成了一种超越,通过构建一种一般性、普遍性的体系而成为包罗万象的科学知识总体,最终以一种形而上学体系统摄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在此,我们借用文德尔班简洁而精当的概括加以阐明:“所谓哲学,按照现有习惯的理解,是对宇宙观和人生观一般问题的科学论述。”[3]

2.从人类社会历史变迁来看,哲学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

哲学的发展与社会变迁、历史变革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黑格尔曾指出:“哲学的任务在于理解存在的东西,因为存在的东西就是理性。就个人来说,每个人都是他那时代的产儿。哲学也是这样,它是被把握在思想中的它的时代。妄想一种哲学可以超出它那个时代,这与妄想个人可以跳出他的时代,跳出罗陀斯岛,是同样愚蠢的。”[6]马克思同样指出,哲学“不是在世界之外,就如同人脑虽然不在胃里,但也不在人体之外一样。……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因此,必然会出现这样的时代:那时哲学不仅在内部通过自己的内容,而且在外部通过自己的表现,同自己时代的现实世界接触并相互作用。那时,哲学不再是同其他各特定体系相对的特定体系,而变成面对世界的一般哲学,变成当代世界哲学”。由此,哲学已经成为“文化的活的灵魂”。而哲学家“并不像蘑菇那样是从地里冒出来的,他们是自己的时代、自己的人民的产物,人民的最美好、最珍贵、最隐蔽的精髓都汇集在哲学思想里。”[7]受马克思的影响,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列斐伏尔对此同样有深刻的见解。在《马克思的社会学》中他提出了若干命题。其中,在关于“哲学的真理”中,列斐伏尔通过哲学与政治的互动对哲学和现实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究。他指出:“哲学的真理——哲学实际上是什么——是在政治中被揭示的。哲学的观念——哲学家们阐述的对世界、社会和人的看法——总是与特定的政治问题和目标相关。无论哲学家们是支持或是反对现存的权力,都是这样的。”[8]

就社会存在而言,当代中国正经历着一场剧烈的社会变革,这是一场由全球现代化浪潮推动的巨大的社会变迁。中国社会正在迅速完成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农村社会向工业社会、从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的转型和发展。其中,不仅有整体的、全面的社会结构的变革,而且包括了体制转型,即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伴随着这场规模宏大的社会变迁,社会整体面貌焕然一新,社会运行呈现出良性态势。但与此同时,我们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风险也表现出新的特征与症候。如经济发展带来的消费膨胀;社会领域中矛盾与冲突的激增;文化领域中因规范的缺乏与不健全而导致的道德失范现象的增加;异质文化作用的增强与价值观的冲突;生态环境领域中各种风险因素的进一步凸显。总之,随着社会变迁的加速,我们时时都面临新的挑战。

另一方面,就社会意识而言,在全球化背景下,西方各种社会思潮蜂拥而至,并不断渗透乃至侵蚀国内主流价值观。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新自由主义、后现代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对此,我们唯有在思想上保持高度警惕,才能捍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而为政治团结、社会稳定和经济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文化的保障力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5月17日《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5·17讲话”)中所指出:“如何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迫切需要哲学社会科学更好发挥作用。”[9]当前,在急剧的社会变迁、中西方思想与意识形态纷纭激荡的历史背景下,需要人文社会科学尤其是哲学彰显其学科优势,发挥其作用与功能。同时,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理应采取具体的措施,通过合理的途径来解决问题。在这方面,“5·17讲话”已经给我们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总之,不论就社会存在还是社会意识而言,为了深入理解并把握当代中国的社会历史发展现状,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引,在澄清哲学与时代互动关系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哲学的理论指导性作用与功能。唯有如此,才能在存在与意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中真正做到实事求是,深入实践并解决现实问题。就此而言,增设哲学本科专业,培养大学生的哲学思维,让新一代社会主义接班人真正做到学哲学、用哲学,可谓势在必行,任重道远。

3.从文化建设来看,哲学是文化繁荣、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众所周知,文化是与自然相对的一个概念,它是指人类通过各种能动性活动创造出来的成果总和。人类社会的存在是一种文化的存在,文化始终以各种各样的具体形式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呈现出来。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前者具体表现为各种产品、工具、器物等物质形态;后者则体现为科学、知识、观念、信仰、道德、艺术、规范、风俗和价值观,以及个人在后天的社会生存中所获得的行动能力和行为习惯。文化嵌入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对于一个国家、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就文化与哲学的关系而言,尽管哲学仅仅是文化的一种形态,但它却是一种能够发挥独特功能、具有特殊意义的文化形态。黑格尔在谈到形而上学在当时的衰落与崩溃时,曾把哲学比喻为“庙里的神”。他指出:“当一个民族失去了它的形而上学,当从事于探讨自己的纯粹本质的精神,已经在民族中不再真实存在时,这至少也同样是很可怜的。……一个有文化的民族竟没有形而上学——就像一座庙,其他各方面都装饰得富丽堂皇,却没有至圣的神那样。”[10]不难看出,哲学不是一般形态的文化,而是文化的精髓和灵魂。

当前,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文化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对于培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重要性。“治国之要,首在于人”,而培育各行各业合格的人才就需要文化,尤其需要充分发挥大学的优势,发挥大学传承文化的作用与功能,通过文化建设、文化繁荣最终实现文化强国。正如习近平同志在“5·17讲话”中所指出:“我们要善于融通古今中外各种资源,特别是要把握好三方面资源。一是马克思主义的资源……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三是国外哲学社会科学的资源”[9]。以上三者其实就是古今中外优秀文化的结晶,而其核心与精髓正是哲学。因此,实现文化繁荣并最终实现文化强国,哲学可谓意义重大。

4.就大学的使命、学科建制与综合发展而言,哲学为各门学科提供了最坚实的基础

首先,从大学的使命来看。尽管康德从研究领域的角度把哲学分为形而上学、伦理学和宗教学,但他更是把以上三个学科涉及的问题归结为一个核心主题:“人是什么。”德国大学制度一贯主张,人文素质的培育是大学教育的核心和最终目标。对此,哲学家列斐伏尔在谈及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时曾明确指出:“对知识而言,历史是件根本性的事情:人的科学。……历史仅仅是人类现实的科学。”[8]对于这门“人的科学”,列斐伏尔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概念“实践”的解读,探讨了康德所提出的“人是什么”这一重大问题。他认为,“实践首先并且首要的是行动,是人和自然、意识和事物间的辩证关系。”[8]为深入探究这一问题,列斐伏尔引入了一系列的概念和术语:需要、欲望、享受;主体、活动、工作、制造、创造、目标;艺术和文化等等。概括而言,人以需要为基础,通过付出行动,在具体的工作和劳动中创造出艺术和文化,最终实现了人的解放。无疑,列斐伏尔的这种思想极具启发意义。它旨在表明,人性的解放在一定程度上是通过大学的神圣使命而得以完成的。具体而言,一方面,人如何实现自我呢?首要的任务就是通过具体的学科接受教育;另一方面,人的本质属性在实践中得以彰显,大学的人文素质教育必然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而展开。因此,培育一代代有素质的公民,必须在教育与实践的完美结合中得以实现。

其次,从大学建制与专业设置的角度来看。哲学因其与人文社会科学的密切关系,从而为大学学院设立、系别设置提供了理论支撑。就大学学院设立而言,哲学几乎为所有人文科学领域内的学院提供了学理基础,如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文学院、历史学院、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院、管理学院、商学院、法学院、政府管理学院、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教育学院、艺术学院等。而就具体系别设置而言,则包括:哲学系、历史系、宗教系、语言学系、中国语言文学系、外国语言文学系、经济系、法学系、政治系、社会学系、公共管理系、教育系、心理学系、艺术系等。

最后,从大学的综合发展来看。当今大学学科设置所确定的文、理、工、农、医、经、管、法等诸多学科有明确的界限划分。一方面,这种划分是必要的,而且是非常合理的;另一方面,这种划分仅仅在有限的范围内才有一定的意义。这些具体学科包括:伦理学、宗教学、美学、语言学、历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民族学、教育学、心理学、人口学、新闻学、艺术学等。从本源上讲,它们都是从哲学这一“女王”的母体分化出来而最终诞生的。哲学是当今大学所有学科的始基。作为人类所有知识的本源,哲学构成了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最根本的理论基石,为大学的综合发展提供了最坚实的基础。

二、河南科技大学增设哲学本科专业的必要性

众所周知,河南作为全国人口大省,相比其他省份,其高等教育资源十分匮乏。因此,合理安排与设置大学学科,进一步优化大学内部学科结构,促进省内高校的协调发展,最终适应社会发展之需要,是一项紧迫而繁重的任务。2002年,时任河南省省长的李克强同志,在洛阳市三所高校合并组建河南科技大学时指出,组建河南科技大学,是省委、省政府实施“科教兴豫”战略的重大举措。作为省内一所综合性大学,为了突出并发挥哲学对文、理、工等学科的奠基性作用与功能,在河南科技大学增设哲学本科专业实属急需。

首先,从哲学学科性质来看。基于前文对哲学学科性质及其与时代、文化、大学理念密切关系的分析我们看到,在当今社会急剧变迁的时代,人文社会科学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哲学由于其特殊的学科性质,对于建设和繁荣人文社会科学尤为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在“5·17讲话”中提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9];“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9]。该讲话不仅强调了建设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体系的可行性与紧迫性,也为今后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重视、发展并繁荣哲学学科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大学尤其是综合性大学一定要重视哲学学科的建设,发挥其独特的学科优势。

其次,从哲学对综合性大学的作用与功能来看。哲学学科对于一所综合性大学的存在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面对当代社会历史的重大变革,为适应时代发展之趋势,作为承担教育使命、发挥文化传承之功能的大学,首要的任务就在于澄清哲学与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内在逻辑关系,在此基础上完成学科建制,合理、有效地安排与设置各门具体学科。唯有如此,才能在凸显哲学作为所有学科之根基的基础上,促进大学以及学科发展,最终发挥大学的教育职能,培养具有人文素养的合格公民。

最后,从河南科技大学学科建设、学科设置与教书育人来看。河南科技大学工科优势突出,是一所拥有理、工、农、医、经、管、文、法、史等学科门类的教学研究型综合性大学。遗憾的是,作为省重点建设的三所高校之一,相比郑州大学与河南大学早已设有哲学专业,河南科技大学在这方面至今未能如愿。哲学专业的缺失显然与其在省内的大学名声、地位,尤其与其综合性大学的身份不匹配。这种局面不利于大学的长远发展。从学科建设来看,增设哲学专业可以弥补河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之不足;从育人的角度看,哲学有益于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从而最终培育出一代又一代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结语

众所周知,人类的所有知识、文化,总体而言归属于如下三种文化体系: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在当前的各类理工科院校,尤其是综合性院校内部,大学学科设置及其育人导向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最为典型的是:对哲学等人文学科重视不足而导致人文学科教育面临严峻的挑战。然而,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大学教书育人的根本主旨和重要使命。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哲学不仅是所有学科之母,是时代发展之急需,而且是文化繁荣、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为大学学科建制与综合发展提供最坚实的基础。因此,对河南科技大学这样一所综合性大学来说,为强化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增设哲学本科专业势在必行。

猜你喜欢

社会科学哲学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云南社会科学》征稿征订启事
《河北农业大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喜报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菱的哲学
“超学科”来啦
大健康观的哲学思考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数学在社会科学中的应用
社会科学总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