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好莱坞魔幻电影的异质空间特征探讨

2024-01-02

景德镇学院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异托邦福柯魔幻

黄 晟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 福州 350000)

在1967 年发表的 《关于异质空间》 的演讲中,福柯首次提出了“异质空间”这一概念。 这一概念对传统的空间观念进行了反拨, 为文艺研究中的空间视角提供了独特思路。 在福柯的阐释下, 异质空间是存在于社会文化领域的具有差异性、异质性、颠覆性的空间。 在异质空间理论视角的关照下, 研究者面前所呈现的往往是非主流的、另类的、被有意无意忽视的空间和社会关系。

一、福柯的异质空间与好莱坞魔幻电影

福柯提出,异质空间呈现若干特征[1]:第一,任何文化都参与异质空间的构建, 但异质空间没有统一的形式。 第二,每个异质空间具有精确而特定的功能和价值,并随文化的改变而变化。第三,异质空间具有矛盾性。 第四,进入异质空间有时必须经由特定的文化仪式或具备群体的共识。 第五,异质空间相对于其它空间有两个极端:幻觉性的和补偿性的。 对于已经进入工业化的当代中国, 这种福柯的异质空间的适用语境已经生成。 而且,我们发现好莱坞魔幻电影的现实性与虚幻性相结合的特殊空间形态与实践中能够找到以上症候, 在它们的影像空间里面能找到非常多的异质空间书写。

根据福柯的异质空间理论,我们可以将好莱坞魔幻电影中的异质空间表现形态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异托邦”空间,福柯认为,“异托邦”是一个在真实场所中被有效实现了的乌托邦,属于社会中真实存在的一种异质空间, 它需要借助想象来理解。 好莱坞魔幻电影构建的异域世界具有“异托邦”空间特征,一方面,它营造的世界是一个想象性世界,另一方面,这个想象性世界又与真实世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第二种是“乌托邦”空间,作为一种没有真实位置的场所,福柯认为,异质空间来源于乌托邦,属于“后现代的乌托邦”。好莱坞魔幻电影构建的影像叙事空间中, 因为场景的虚幻性以及故事结局的完美性,从而使其空间具有乌托邦属性。 在好莱坞魔幻电影文本中, 创作者就是通过采用这两种异质空间表现形式, 构建一个异于现实空间的异域世界, 从而来参与当代社会的精神建构与心理重建。

二、 异质空间下好莱坞魔幻电影中的异托邦表征

(一)现实性与虚幻性共存的空间

福柯认为“异托邦”,是空间的两极:虚幻的空间与现实的空间。 这种现实性与虚幻性兼有的特征,也就是空间社会理论家索哈所说的“第三空间” 的属性。 索哈认为,“第一空间是现实的,实存的空间,第二空间是虚幻的、虚构的空间,介于前二者之间的“第三空间”,则是代表着现实与虚幻的交织混合状态的空间”。 这种现实与虚幻交织的空间与《魔戒》的作者约翰·托尔金所谓的“第二世界”有着天然的耦合性。 托尔金把我们现实的世界视为第一世界, 而魔幻电影、 科幻电影等艺术形式创造出来的想象世界视为第二世界,在第二世界里,所有的一切都是以“真实”的形象构建出来的架空世界。[2]在这个架空的世界,不但充满了魔幻和想象,他们也拥有着与第一世界同样的情感与三观; 有着第一世界中无可避免的争斗与欲望的自我至涉。 在电影《指环王》中,导演构建了一个真实感极强的中土世界。 在这个异域世界里,有着现实世界的影子, 例如在场景设置上效仿了现实中的建筑,霍比特人的家园夏尔,与英国的乡村景象相仿,具有绿色田园风格;索伦的老巢魔多的建筑风格类似于法西斯建筑, 笼罩着威严肃穆的气息。 同样,作为片中人物的三观也与现实中的我们一样,魔戒作为欲望的象征,咕噜、弗罗多等人或被它所困而沉沦, 或摆脱了它的诱惑而自由,这与现实世界中,我们面对欲望时的反应或堕落、或奋起是一样的。

(二)边缘性与特殊性共存空间

由福柯的论述可知, 异托邦本身就是一个“另类空间”,这个空间与现实的主流是不同的,属于那些被社会主流秩序所压抑、 排挤和损害的人群的空间,属于“相对弱势者的社会实践在主流社会的宏大叙事所建构的空间中造就的空间断裂带”。[3]可以说,某种程度上“异托邦”空间属于一种非主流空间, 这刚好跟好莱坞魔幻电影具有的青年亚文化属性有共通之处。 学者默克罗比认为青年亚文化:“不是传统的中产阶级文化,与父辈文化也不紧密相连。 这是一个被工人阶级年轻人的经验所统治的文化空间, 是他们的语言、 他们的创造力首先创造出了这个亚文化”。[4]这里,我们看到青年亚文化在呈现出对主流文化的颠覆、抵抗与疏离,而好莱坞魔幻电影构建的一个充满着虚拟性的、怪异性的、娱乐性的虚构世界及异域世界, 这与青年亚文化的非主流和另类的空间世界具有天然的耦合性,也契合了青年摆脱束缚, 排解压力以及获得想象性的自我认同感的想法与实践。

以《霍比特人》系列电影为例,该部电影构筑了一个神奇而又陌生的中土世界, 有宏伟矮人王国埃尔波尔、 阴郁神秘的幽暗密林与宛如世外桃源般的夏尔, 在叙事上电影融合了古希腊神话、骑士精神等中世纪的文化元素,还融合了玄幻和网络游戏的视觉效果, 这使它成为具有青年亚文化的“大杂烩”。 影片上映后,深受青年群体的欢迎,在商业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全球总票房达30 亿美元。 同时, 电影周边产品,例如,T 恤、手机壳、原版小说等也深受年轻人的喜欢。 新西兰邮政通过其在天猫国际上打造的新西兰本土品牌直邮店 “新西篮海外旗舰店”,大力主推有关“中土概念”的电影周边产品。 其中,影片中使用的甘道夫的围巾、 帽子等原版经典服饰,未经大规模宣传,就已经销售了近一半的库存。 在年轻人为主体的百度贴吧里,以《霍比特人》 为主题的百度贴吧关注人数为55368,帖子数量高达508087,多数为讨论、介绍剧情发展或在原作基础上写作的网文。

(三)封闭性与开放性共存的空间

福柯认为有些“异托邦”空间具有开放性和封闭性并存的特征, 这些空间表面上看去是开放的,人人都可以进去,人们也相信自己能够进去,其实这只是一种幻觉。 因为这些空间具有神圣性与禁忌性的特征, 对于经过特定的文化仪式或具备群体的共识的人,它具有开放性,对于另一部分人则是封闭的。 它表面看去对每个人都是开放的,实际上,因为它包含着强烈的西方文化特征, 对于一部分对西方文化不了解的观众而言,是有排斥性。 好莱坞魔幻电影在来源上我们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神话、 巫术文化和基督教文明等。 如《哈利·波特》系列电影中的猫头鹰、三头狗、独角兽等奇幻生物都是从古希腊文明中获得的灵感。 在《指环王3:王者回来》上映前夕, 北京电影学院电影研究所针对影片的观众群,做过一次问卷调查,当时收到中文有效问卷1071 份, 结果显示: 在观众的年龄段上,16岁~35 岁的观众群占比88.7%; 在观众的职业上,学生、行政职员、创意工作人员、专业人员与经营管理人员占比72.5%。[5]从这份问卷调查我们看到, 有较高知识水平的青少年群体是好莱坞魔幻电影观影的主力, 这部分人受教育程度较高, 对古希腊—罗马文明等西方文化及外来事物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能够欣赏和喜欢这一类型的电影。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好莱坞魔幻电影的影像叙事,像有些异质空间一样具有“往往表面上似乎完全开放, 实际上也隐藏着挥之不去的排他性……倾向于只对一部分人敞开,而另外一部分人则被排斥”的特点。[3]

三、 异质空间下的好莱坞魔幻电影中的乌托邦表征

作为好莱坞电影的一部分,对于魔幻电影的批评, 与作为文化产业好莱坞电影受到的批判是一致的, 这种批评一方面批评作为商业电影的好莱坞电影为了商业,牺牲艺术性;另一方面由于“在文化工业中,其生产方式的标准化使个性成为一种幻觉。 个性只有与普遍性完全一致时才是可以容忍的”,[6]因此评论家批判好莱坞电影缺乏个性,大团圆结局的模式化叙事;还有批评家批判好莱坞电影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结合, 传播美式价值观, 从而使人越来越单向度化。 但是,并不意味着,好莱坞电影一无是处,更不意味着好莱坞魔幻电影一无是处,当我们以抗拒式姿态深入好莱坞魔幻电影的空间文本,我们仍然能找到其文本中蕴藏的乌托邦精神空间。

首先,凭借着强大的计算机数字技术,好莱坞电影几乎可以将任何能够想象的东西用真实的方式加以描绘,达到了一种以假乱真的“视觉奇观”效果,从而使观众“不再可能将计算机生成的(或数字处理的)图像与传统胶片图像进行光学区分”。[6]好莱坞魔幻电影善于制造视觉奇观,一方面,通过展现自在美好的,诗意寄居的异域世界, 满足了观众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迷恋。 另一方面,好莱坞魔幻电影也通过对充满着危情、毁灭的异域世界的构建,传递出对邪恶世界的拷问与批判, 从而表现出对理想世界的追求。 以好莱坞魔幻电影《最后的巫师猎人》为例,影片的开头就构建了一个邪恶的乌托邦世界,大地没有一丝生气,猎人们打着火把,进入女巫的老巢——欧洲中世纪的黑暗森林,女巫及其众多僵尸般的仆从对闯进来的猎人们开始了疯狂的杀戮。 在片中这种直观的视觉冲击下和音响效果的作用下,黑暗森林这一空间场景,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心理震撼, 他们在感受片中猎人所经受的恐怖体验的同时, 也警醒他们要更加珍惜当下的美好。

其次,完美的故事结局一直以来是好莱坞电影的标准化叙事的一部分, 一方面, 这种标准化、模式化的封闭叙事,能够很好的服务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从而维护现有制度的合法性。 正如电影理论家安德烈·巴赞在 《论作者策略》中所写,“美国电影已经能够通过一种完全适当的方式来展现美国社会, 就像它想见到的自身一般。 ”另一方面,我们知道完美的故事结局带有乌托邦色彩, 因为这与历史真实大相径庭和与生活逻辑仟格不入, 但这种故事结局恰恰使那些对现状感到不满的观众,获得心理上的补偿。于是, 我们看到包括好莱坞魔幻电影的好莱坞电影都有一个善恶有报和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理想结局。

四、 好莱坞魔幻电影中的非异质空间表征

如前所述,好莱坞魔幻电影非常契合福柯提出的异质空间的特征, 但是好莱坞魔幻电影并不具备理想的异质空间所有特征。

首先,在福柯的异质空间理论中,异质空间创造的幻想空间,可以揭露所有的真实空间,但如果我们对好莱坞魔幻电影的文本进行解读,往往会发现存在着虚拟性的空间显然不足以揭露全部真实的现象。 一方面, 作为一种准类型片, 好莱坞魔幻电影利用数字计算机技术营造的空间是一个不同寻常的空间, 这个空间在现实世界里是不存在的,空间中充满虚拟性,和我们现实世界很难符合, 当然也就不足以完整揭露真实空间;另一方面,在对一些好莱坞魔幻电影的文本内容进行读解时, 我们也往往能找到虚幻与真实之间的裂缝,例如,电影《白雪公主之魔镜魔镜》的结尾创造了一个其乐融融的,无阶级差别的婚礼空间, 但这并没揭露全部的真相,即对于小矮人们来说,他们其实什么也没有改变。 总之,好莱坞魔幻电影创造的虚幻空间为观众提供了对真实空间的镜像观照, 但这种镜像世界是充满断裂性与片面性的, 并且不足以表现全部真实性。

其次,在福柯阐释中,异质空间对于其他空间所具有的一个功能有两个极端:幻觉性的和补偿性的,在这两个极端的中间存在一种不断发生变动的“漂浮的异质空间”。福柯看来这种漂浮的异质空间是 “一个找不到自己合适位置的地方(place without a place),它孤独地存在着,自我封闭着,而且与此同时,还放任自己漫游于大海的无限(infinity) 之中”。[7]因此这种不停重组和漂移的异质空间并不契合所有的好莱坞魔幻电影的空间,但是在像《指环王》《霍比特人》这一类具有漂泊母题的好莱坞魔幻电影的空间里却能找到相应的对接空间。 在这一类电影中,主人公为了某个目的,离开了温馨的家,一路跋山涉水,克服艰难险阻,在不断变换着的异域世界里遭遇新的事物与矛盾,因此,这一类电影中的异域世界具有“漂浮的异质空间”的特征。

五、结语

总之,好莱坞魔幻电影的影像空间特征与福柯的异质空间理论有很多相似之处, 但是并不是完全吻合。 今天的异质空间理论已经与(后)现代性、地理空间学、叙述学及社会学等一系列的理论相结合了,形成了一个庞杂、宽泛与开放的理论体系。 因此,对于中国魔幻电影来说,探寻符合中国人审美心理的叙事方式显得尤为重要,在这一方面,好莱坞魔幻电影中异质空间叙事的经验与教训对我们的魔幻电影创作有着深刻的启发与借鉴意义。

猜你喜欢

异托邦福柯魔幻
马奈与福柯:“物-画”与再现危机——跨媒介视域中的图像叙事解读
雍措“凹村”的魔幻与诗
魔幻与死亡之海
白煮蛋的魔幻变身
主体的黄昏:福柯视觉理论中的镜子与画
乌托邦·恶托邦·异托邦:《头号玩家》的叙事空间与文化想象
异托邦中的异托邦:当代美国医生书写中的空间叙事
开放、解放与希望的“异托邦”
“魔幻”的迷惘
“福柯与法律”研究中的两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