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笺
——“以诗鉴史”之四
2024-01-02余轩宇
余轩宇
(景德镇学院, 江西 景德镇 333400)
现代的《古代文学》研究成果,多为论文形式,此类论文的引用多有不便。 笔者在长期从事古代文学的教学过程中, 认为中国古代文学的论述还是用中国的传统文论更为合适, 遂有意效仿先贤,先后完成《先秦诗笺》《秦汉诗笺》《六朝诗笺》,以诗作论,以诗鉴史。
隋唐五代文学,指公元581 年隋朝建立到公元979 年宋朝统一中国这将近三百年间的文学。隋唐五代时期, 文学进入了一个全面繁荣的新阶段,尤其是唐代诗歌,百花齐放,蔚为奇观。 下面将按照文学史的编排惯例分为初唐文学、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盛唐边塞诗派、李白、杜甫、中唐文学、新乐府运动、晚唐文学等几个部分,论述唐代时期各阶段诗歌的基本形式和基本特点,以及主要流派、主要作家的创作特点及其代表作品。
一、初唐文学
中宫御笔尚摛藻,卢骆王杨初逞才。 高蹈国朝何所待? 还须金骨立金台。
初唐文学(618 年-712 年),指唐代开国至唐玄宗先天元年之间的文学。 初唐文学时间长,人物众多,作品也多,是唐文学的开拓时期。 这个时期,出新人,作新诗,立新论,完成了盛唐文学所需要的一切历史性工作。
初唐,尤其是太宗时期,宫廷文人极盛,他们身居高位,以诗娱君,作品内容多为应制颂美,风格绮错婉媚。 他们的主要成就在于发展了声律说,使律诗走向定型。 代表人物有上官仪、“沈宋”“文章四友”等。 卢骆王杨,指卢照邻、骆宾王、王勃和杨烔,他们主要活动于唐朝高宗、武后时期,以文诗齐名,并称为“初唐四杰”。 四杰的诗文虽未全脱齐梁以来的绮丽余习, 但他们在内容、风格等方面对宫体诗有较大突破,已初步扭转文学风气。 所以说:“中宫御笔尚摛藻,卢骆王杨初逞才。 ”
金骨指陈子昂, 他是唐诗革新的先驱者,他的诗歌有充实的思想内容, 有质朴刚健的语言风格,被誉为“诗骨”。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中极赞其功:“论功若准平吴例, 合著黄金铸子昂。 ”金台,又称黄金台,幽州台,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而建。 陈子昂代表作《登幽州台歌》吊古伤今, 表现了诗人孤独遗世、 独立苍茫的落寞情怀。 韩愈《荐士》中说:“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 ”他认为唐代诗歌繁荣兴旺是从陈子昂开始的。 “高蹈国朝何所待? 还须金骨立金台。 ”意指时代正在等待陈子昂的登场。
二、盛唐山水田园诗派
堆秀长安城阙烟,缘何王孟在林泉? 山清水淡田园乐,盛世有容别调弹。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盛唐诗歌的主要流派之一,指唐代开元、天宝年间形成的一个以山水田园诗见长的诗歌创作流派。 代表人物有王维、孟浩然,以及储光羲、常建、祖咏、裴迪等。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又称“王孟诗派”。 王孟诗派以描绘山光水色、乡村景物为主,句里行间隐含着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在艺术上,他们讲究声韵对仗,强调语言清丽自然。 王孟诗派表现了不同流俗的清高,以及追求隐逸、消极遁世的思想。
晚唐杜牧 《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初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 风烟望五津。 ”“堆秀长安城阙烟”,此句极写大唐盛世的繁华与壮阔。 “缘何王孟在林泉”,紧接上句,也点明了王孟诗派寄情于山林与泉石的特点。
盛唐, 是后世对唐王朝的赞颂之词。 文学上的盛唐指的是从开元元年到天宝十四年。 盛唐之盛,表现为国家统一、政治开明、经济繁荣、文化发达,交流频繁、明贤辈出。 唐代,整个社会充满自信,唯其自信方能包容,因为包容方有其大。 所以说:“山清水淡田园乐,盛世有容别调弹。 ”
三、盛唐边塞诗派
且奇且丽梨花雪,尚质尚深苦乐歌。 莫问探边缘底事,壮怀自是照关河。
盛唐边塞诗派, 盛唐诗歌的主要流派之一,以描绘边塞风光、反映戍边将士生活为主。 代表人物有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以及王之涣、王翰、崔颢等,又称“高岑诗派”。
“且奇且丽梨花雪”这句写岑参。 他前后两次赴边,在边塞生活了六年,代表作有《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体现了雄奇瑰丽的浪漫色彩,这也正是他边塞诗的主要风格。
“尚质尚深苦乐歌”这句写高适。 高适的代表作有《燕歌行》等。 高适边塞诗的最大特色和最高成就在于思想深刻, 触及深层次的社会内容,现实意义比岑参强烈和深刻。 例如他的《燕歌行》既歌颂了战士们奋勇报国、建功立业,又描绘了从军生活的出生入死、浴血搏杀,还谴责了将领骄傲轻敌、荒淫失职。
诗人们纷纷前往边塞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种: 开边拓国, 战争频繁;军功取士,觅官封侯;异域风情,探险猎奇。这是促使边塞诗兴盛的原因。 边塞诗人们大多都具有豪侠气概,他们动辄以公侯卿相自许,虽然只有高适一人在“安史之乱”后因功封侯,其余诸人多为微末官吏,但他们情辞慷慨、气氛浓郁、意境雄浑,唱响了大唐盛世的最强音,抒发出了大唐盛世所特有的气势。 所以说,“莫问探边缘底事,壮怀自是照关河。 ”
四、盛唐李白
侠融儒道鲁连心,对月对鹏对酒身。 白也无敌诗万首,清真豪放两相存。
鲁连,即鲁仲连,战国时人,他胸藏甲兵、腹有奇谋,他一介布衣却力折公候,他功成而身退不要任何封赏。 鲁仲连是李白的超级偶像,是他诗中出现频次最高的人物,如“谁道泰山高,下却鲁连节。谁云秦军众,摧却鲁连舌”“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等等。“侠融儒道鲁连心”,指李白思想驳杂,既有儒家的济苍生、安社稷、治国家、平天下,又有道家的浮云富贵、粪土王侯、隐逸求仙、绝对自由,还有侠客的豪爽狂放、任性使气。 他一心想成为鲁仲连那样的人,其实是儒道侠思想的综合体现。
“对月对鹏对酒身”,意指月、鹏、酒,是李白诗歌中的最常见意象,如“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大鹏一日同风起, 扶摇直上九万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这些意象的出现频率如此之高,和李白传奇的经历有莫大关系。 现代诗人余光中《寻李白》中说:“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可谓精练传神。
“白也无敌诗万首,清真豪放两相存。 ”意思是说李白创作了大量的诗歌作品,他的诗作不同凡俗,无人能敌,他诗歌的主要特征是清真与豪放。 李白论诗,以“清真”为贵,如《古风》:“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圣代复远古,垂衣贵清真。 ”他反对装饰雕琢,主张纯美自然,而且他的作品也践行了自己的美学主张。李白诗歌的主要特征是豪放。这和他的思想性格、才情遭际相关,也和他的艺术表现手法相关。他的歌行体打破了诗歌创作的固有格式,笔法多端,变幻莫测;他的绝句自然明快,飘逸潇洒,能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出无尽情思;他借助想象,超越时空,把自然界、人类社会、梦境、仙境等交织一起。
五、盛唐杜甫
拾取人间疾苦声,作成年谱作图经。 偶书清丽磅礴句,终是浏漓顿挫行。
“拾取人间疾苦声”, 指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 其诗全方位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 表达了崇高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
江盈科《雪涛诗评》:“兵戈乱离,饥寒老病,皆其实历,而所阅苦楚,都诗中写出。 故读少陵诗,即当得少陵年谱看。 ”意思是说杜甫在诗中详尽叙述了自己在万方多难中的种种经历和感受。 不仅如此,苏轼还评价杜诗说“杜诗似太史公书”,因为他的这些具有自传性质的诗总是把自己的命运和整个国家与社会紧紧联系在一起。 图经,有地图、有文字的地方知识汇编。 林亦之《奉寄云安安抚宝文少卿林黄中栗》:“夔子城头开幕府,杜陵诗卷作图经。 ”意思是说杜甫的夔州诗可当作图经来使用。 “作成年谱作图经”,年谱,图经,正是因为这时间与空间上的清晰准确, 再加上仁爱精神和忧患意识下的对民间疾苦、世上疮痍的关注,使得杜甫的诗被誉为“诗史”,他被称为“诗圣”。
杜诗的风格其实是多样的,如《江村》的清丽、《望岳》 的磅礴、《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的真率、《凤凰台》的浪漫,所以杜甫也“偶书清丽磅礴句”。 但是,杜甫更欣赏的还是这种在诗文、绘画、书法、舞蹈等艺术中呈现出来的跌宕起伏、回旋抑扬,例如他的《进雕赋表》:“至于沉郁顿挫,随时敏捷,而扬雄、枚皋之徒,庶可跂及也。 ”又《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中有“观公孙氏,舞剑器浑脱,浏漓顿挫,独出冠时”。 可见,这原是杜甫的美学观, 再加上其颠沛流离曲折坎坷的经历和上忧其国下忧其民的思想, 沉郁顿挫遂成为杜诗最重要的风格,所以才有“终是浏漓顿挫行”。
六、中唐文学
乱丝密网路艰难,家国不幸幸文坛。 大历诗人歌异调,元白韩柳谱新篇。
中唐文学(766 年-820 年)指唐代宗大历元年至唐宪宗元和十五年这一段时间内的文学。关于中唐文学的起讫时间,说法不一。 我们取严羽《沧浪诗话》“唐初体(唐初犹袭陈隋之体)、盛唐体(景云以后,开元天宝诸公之诗)、大历体(大历十才子之诗)、元和体(元白诸公)、晚唐体”之意,将大历及元和诗歌合为中唐诗歌,并拓展为中唐文学。 就实际情况而言,中唐文学可前后拓展为756 年安史之变到835 年甘露之变。
“乱丝密网路艰难”,指安史之乱对大唐造成的灾难性后果。 其后,藩镇割据、宦官专权、边疆危机以及财政困难等诸多问题, 贯穿了整个中晚唐,成为大唐帝国的沉疴。 但是,就总体而言,中唐一直在改革状态,还偶有中兴。
赵翼《题遗山诗》:“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 ”意思是说国家处在动乱时代是不幸的, 可是这样的时代却往往更能激发诗人的激情。 中唐便是如此,“家国不幸幸文坛”。 中唐时期,诗人最多,大约五百七十人;诗歌数量最多,约一万九千余首;诗歌流派也最多;这一时期体裁也最丰富,除诗歌以外,散文、小说和词都各有成就。 高棅《唐诗品汇·总叙》称中唐为“中唐之再盛”,是非常有道理的。
大历前后,诗人众多,我们笼统称之为大历诗人。 大历十才子相互唱和,以歌颂升平、吟咏山水为主题,以风格清秀、艺术精工为特色;韦应物、 刘长卿及稍后的柳宗元以山水田园诗见长,诗歌明朗温润、情高韵远;李益的边塞诗则较多继承了盛唐之风,悲凉豪放;诗豪刘禹锡、诗鬼李贺,不以派称,却颇有个性。 “大历诗人歌异调”意思是说这一批诗人,有追盛唐之心,终囿于时代之衰,而有中唐之变,朱庭珍《筱园诗话》评价说:“大历以降,风调渐佳,气格渐损。 ”
“元白韩柳谱新篇”,意指以白居易、元稹、顾况、张籍、王建等人为核心的“元白诗派”,以浅近通俗为主要特色,他们倡导了新乐府运动。以韩愈、孟郊、贾岛、姚合、刘叉、卢全等为代表“韩孟诗派”,以险怪奇特为主要特色。 韩愈更是和柳宗元一起,发起了影响广泛的古文运动。
七、新乐府运动
风起先秦唐却无,新题乐府上征途。 比兴美刺济时难,辞质言直达妇孺。
新乐府运动, 唐代诗歌革新运动, 由白居易、元稹等所倡导,主张恢复古代的采诗制度,发扬《诗经》和汉魏乐府讽喻时事的传统,强调以自创的新的乐府题目咏写时事,故名。
乐府之名正式创立于汉代,然《诗经》中的风早就具备了乐府诗的特色。 这种体现现实主义精神的入乐诗歌在六朝时以娱乐声色为务,已偏离其最初的宗旨。 唐代时更是连乐府这个机构都没有了,乐府诗也不再入乐。 但是,自杜甫“即事名篇,无复依傍”开始,乐府诗却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经元结、顾况的过渡,由白居易、元稹、张籍、王建等人倡导了新乐府运动。 所以说:“风起先秦唐却无,新题乐府上征途。 ”
白居易《与元九书》:“自拾遗来,凡所遇所感,关于美刺兴比者,又自武德迄元和,因事立题, 题为新乐府者, 共一百五十首, 谓之讽谕诗。 ”济时难,语出元结《漫酬贾沔州》:“往年壮心在,尝欲济时难。 ”这是新乐府诗歌创作的政治目的。 “比兴美刺济时难”,体现了儒家文论中重道的传统,也即白居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宗旨。
“辞质言直达妇孺” 是对诗歌语言通俗性、流畅性的强调。 白居易《新乐府序》:“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诗》三百之义也。 其辞质而径,欲见之者易谕也。 其言直而切, 欲闻之者深诫也。 其事核而实,使采之者传信也。 其体顺而肆,可以播于乐章歌曲也。 总而言之,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 ”这段文字虽然是出于政治的需要、功利的考虑,然而,还是很有见地的。
八、晚唐文学
寒月笼烟笼淖沙,各持烛矩赏残花。 纵然末世唯余响,亦有小文别一家。
晚唐文学(836 年-907 年),指唐文宗开成元年至唐朝灭亡这一段时间内的文学。 晚唐的整体状况是感伤气息浓重,雕琢风气盛行。 也有一批注重反映社会民生的作家, 但总体艺术成就不高。
“寒月笼烟笼淖沙”本句用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诗意及诗句。 杜牧擅写咏史诗,《泊秦淮》 中借陈后主因追求荒淫享乐而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了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 本句意指晚唐时候国家命运如淖沙一般,摇摇欲坠。
“各持烛矩赏残花”本句用李商隐《花下醉》“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诗句,并引申其诗意。 其意指晚唐末世,或直指时弊,或悯时伤乱,或隐逸林泉,或沉湎声色,人们有着各种不同的政治选择、人生态度以及艺术追求。
李商隐和杜牧两人,并称为“小李杜”,他们以比较充实的内容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让晚唐文坛不那么清冷寂寞, 但也只是大唐的余响而已。 倒是中唐新乐府运动和古文运动的写实讽喻和文以载道的精神,影响着皮日休、陆龟蒙、罗隐等人创作出了讽时刺世的小品文,鲁迅《小品文的危机》中赞叹说“是一塌糊涂的泥塘的光彩和锋芒”。 所以说“纵然末世唯余响,亦有小文别一家。 ”
综上, 本文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李道英主编的《中国文学史》为母本,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和总结出来的诗化的唐代诗歌史。将此成果连缀成篇,以就教于方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