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征出发地”于都县红色文化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分析

2024-01-02曹志瑜

景德镇学院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于都县长征革命

曹志瑜,黄 真

(1.景德镇学院, 江西 景德镇 333400;2.江西理工大学, 江西 赣州 341000)

红色文化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创造的,表现出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一种先进文化, 蕴含着丰富的革命奋斗精神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红色文化的育人功能。 红色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与中国共产党人实践历程的精神凝结, 通过革命人物和革命事迹彰显出深厚的家国情怀与人民情怀。 红色文化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和“风向标”,有助于提升其针对性与实效性, 解决好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

于都县红色文化集中表现为长征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伟大长征精神, 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 坚定革命的理想信念, 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 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 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1]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创造的革命精神,是中华民族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 是保证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 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革命时期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 应当看到,“‘红色文化’作为我国特有的、薪火相传的文化资源,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间存在天然的耦合性”。[2]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将地方红色文化有机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其独特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值得我们重视和思考。

一、引言

新时代背景下, 伴随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网络信息技术普及化与社会思潮多元化, 大学生的思想状况主流是积极向上、健康文明的,但仍然有部分大学生受历史虚无主义、 文化虚无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错误思潮的误导,抛弃明辨是非、吃苦耐劳的优良作风,出现理想信念淡漠、 道德品质滑坡以及心理意志脆弱等症候,更是不乏“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而缺失时代担当精神和社会责任意识。 学界普遍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地方红色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现 “立德树人”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红色文化是高校育人的重要教育资源,具有溯本清源、固本强基、铸魂育人的功能。 ”[3]红色文化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丰富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并为其思想上“补钙”,亦有助于舒缓学业压力与就业压力, 引导其正确处理个人、 集体和社会之间的关系, 理性看待利弊权衡、生活磨砺甚或人生挫败。

当前,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教学内容枯燥、校园文化育人氛围不浓、教育对象直观感受不足以及实践教学效果不佳等。 “大学生缺乏对红色文化知识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被动灌输的教育极易产生对红色文化价值和功能的偏见和误解。 ”[4]保证红色基因代代传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 弘扬和传承红色文化是新时代赋予高等教育的神圣使命。 鉴于此,要造就堪当时代重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就必须用好红色文化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更好发挥地方红色文化所特有的地域亲和优势。

二、“长征出发地” 于都县的革命历史与红色文化

于都,地处江西南部,建县始于西汉高祖六年 (公元前201 年)。 于都县是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 南方三年游击战争起源地和长征精神发源地, 具有丰富的红色文化与悠久的革命历史,被称为长征源。 “80 年前,8.6 万中央红军渡过于都河,开始了著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不朽的盛名, 铸就了彪炳史册的历史地位。 ”[5]据不完全统计,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于都县参加红军的人数逾67000 人,超过当时全县总人口的1/4,牺牲的有姓名记载的革命烈士逾16000 人,诞生了16 位共和国将军。于都县现有中央红军长征八大渡口、 毛泽东旧居——何屋、 红四军军部旧址——葛氏宗祠、于都县工农兵革命委员会旧址——昭忠祠、中央后方保管处旧址——竹篙寨等革命旧址、 旧居、革命遗址和革命纪念设施97 处。 其中, 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园、 于都县革命烈士纪念馆被列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于都县的这片红色土地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和革命意志。 于都县作为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已成为全国红色旅游大课堂,是江西乃至全国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 近年来, 除大力保护红色文化物质遗产外, 于都县还深入挖掘地方红色文化的精神遗产,充分挖掘革命历史,打好“长征”品牌,传承长征精神。 2019 年5 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于都县探寻“初心”的源头,赋予于都县红色文化新的历史使命。 如今,于都县红色文化正以红色旅游等多种方式融入市民休闲活动和精神文明建设。 于都县还组织编写了地方红色文化教材《红色于都:新时代 新长征》,通过新华书店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发放, 并开设相关课程。 可见,学习长征精神、将于都县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有助于大学生树立崇高理想信念,磨砺坚强意志,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爱国主义精神。

三、 于都县红色文化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1.丰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态度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理论性比较强,理论知识较为抽象晦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容易理解吃透,容易产生倦怠心理。 课堂讲授是教学活动的最基本、 最重要且最稳定的主阵地, 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授课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因此,一方面,有必要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 对教材进行适当补充并穿插运用,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升教学质量。 另一方面,应当结合实际,不断创新发展红色文化的传播方式。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红色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有助于发挥红色文化的思想教育与价值引领的时代功能。 由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利用于都县红色文化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克服单向灌输弊端。 有条件的高校还可以编写有关于都县红色文化的校本教材,通过通识课、选修课、 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运用于人才培养实践, 从而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并赋予其生动鲜活的学习体验。

于都县红色文化主要围绕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展开, 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契合性较高。 具体而言,第一,于都县的革命历史是中国共产党历史的一部分, 是毛泽东思想特别是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实践基础之一。 于都县的革命根据地建设可以丰富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 版)的教材内容,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和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等问题, 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形成的理论成果。 第二,于都县的革命历史在中国近现代史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可以丰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 版)的教材内容,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历史地位, 准确把握中国共产党人面对反动派的血腥屠杀,经过艰难探索,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第三,于都县红色文化特别是革命先烈的感人事迹, 对于长征历史和长征精神具有特殊意义,可以丰富《思想道德与法治》(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 版)的教材内容,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担当复兴大任,成就时代新人”“继承优良传统,弘扬中国精神”等问题,准确把握“大学生应当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做忠诚的爱国者和时代的奋进者, 用实际行动展现中国精神的青春风采”等内容。

2.开展红色文化主题教育,营造校园文化育人氛围

文化育人是一种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隐性教育。 红色文化具有思想教育与价值引领的时代功能,尤其是对于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具有重要价值, 并对其思想素质和行为习惯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红色文化融入校园的主旨在于创设一种红色氛围, 涵养大学生的高尚品德、坚强意志与积极心态。 近年来,于都县立足“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这一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紧扣时代主题,开展了一系列红色文化进校园活动。 与之相应,有关高校应当激活和焕发于都县红色文化的生命力与塑造力,使其有机融入入学教育、运动会、毕业典礼等重大活动,成为校园文化底色,营造校园文化育人氛围。 同时,还要遵循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丰富校园文化活动类型,遴选校园文化原创精品,从而打造校园红色文化品牌。 最后, 有关高校应当通过制度规范保障和促成于都县红色文化融入校园, 引导和鼓励广大师生共同参与校园文化建设, 从而促进师德师风与教风学风建设, 并强化高校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意识。

有关高校可以结合自身实际,开展各种于都县红色文化主题教育。 首先,可以设置以于都县红色文化为内容的宣传栏、展览板、读书角、校刊主题、 红色文化纪念厅, 还可以利用校园广播、网络自媒体(如微信公众号、微博、移动客户端等) 加大于都县的革命历史与红色文化的宣传力度。 其次,有关高校还要重视校园网站主题教育板块的内容设计, 突出于都县红色文化的地方特色。 再次,还可以组织学生诵读红色经典文章、观看红色影视作品(如《长征》)与欣赏红色曲目(如《红军渡 长征源》),强化主题教育的直观感受。 有条件的高校还可以组织教研人员通过走访老红军、红军亲属,查阅县志史料,对于都县的革命历史特别是革命人物、 革命事迹进行深入挖掘和整理,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厘清革命历史谱系, 不断扩大于都县红色文化的影响力与辐射面。 近年来,赣南师范大学坚持把本土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优质校园文化资源,成效突出。 该校将于都县红色文化融入学生管理工作和日常教研工作, 打造了一批以苏区地名命名的“于都班”等模范班集体,开展了一系列红色文化主题学生活动, 还创办了全国首家红色文化研究校刊《红色文化学刊》。

3.加强红色文化实践教学,提升文化育人实效性

红色文化的育人功能, 不仅在于知识传授,更要体现于实践教学。 因此,在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高校应当遵循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加强红色文化的实践教学,促使学生将红色文化的思想教育与价值引领的时代功能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有关高校可以通过园校合作、馆校合作(如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园、于都县革命烈士纪念馆)等方式设立红色教育基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升红色文化育人的实效性。目前,有关高校的尝试和经验值得借鉴。例如:2020 年5 月, 河北传媒学院在于都县设立“红色教育实践基地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21年4 月,赣州职业技术学院在于都县设立“红色文化校外实践教学基地”;2022 年5 月, 赣南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在于都县设立“红色文化教育实践基地暨思政课教师实践研修基地”;2022 年6月,江西应用科技学院设立“于都县文化馆教育实践基地”等等。同时,有条件的高校可以运用大数据、虚拟现实、3D 影像等现代化、立体化的教学方式实现于都县红色文化的再现化、 具象化,改变传统枯燥的红色文化的表现形式和学习方式,通过数字技术给予学生沉浸式、多维感官化和角色代入性的学习体验,从而实现于都县红色文化的情感价值与知识价值的统一。

有关高校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参观于都县的革命旧址、旧居、革命遗址和革命纪念设施,这些地方红色文化的物质载体既是党和人民的红色基因库,又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富矿”。继而,这些物质载体能够促使学生亲身接触革命文物、革命先烈和革命事迹,重温革命战争岁月,体会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理解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而更加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高校还可以通过召开主题班会、组织撰写心得体会、党员实践活动以及学生社团活动等形式, 促使学生以知促行、以行促知,做到“知行合一”。此外,有关高校可以在寒暑假期间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志愿者服务活动,主动对接于都县的有关纪念园、 纪念馆等单位,安排学生担任义务讲解员、义务卫生员等,让学生在同红色文化近距离接触的过程中服务大众,在社会实践中实现自我价值。

四、结语

2019 年5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调研时强调:“江西是一片充满红色记忆的红土地。在南昌,我们党发动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在井冈山,我们党创建了革命根据地,逐步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实际的正确革命道路。 在瑞金,我们党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开启了红色政权建设的探索。 井冈山精神和苏区精神,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铸就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革命精神。 ”[6]江西是一块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红土地。 如果问:江西最壮丽的颜色是什么? 答案一定是红色。

研究以于都县红色文化为代表的地方红色文化, 能够丰富和拓展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对象,使之不再局限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从而更加关注形势和时事,更加关注红色文化和意识形态工作的国家政策。 同时,研究以于都县红色文化为代表的地方红色文化还能够丰富和拓展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载体,不再局限于围绕教材的课堂教学,努力构建理论教学、 校园文化与实践教学的 “三位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当然,梳理、总结于都县红色文化的意义不止于此, 于都县红色文化的内涵和意义更是彰显江西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与永不褪色的“精神标识”。

猜你喜欢

于都县长征革命
我们为参加“七大”走了一次“小长征”
于都县潭头村:推动乡风文明 打造幸福新农村
于都县中小学武术开展状况调查研究
启航
赣州市于都县第二中学课外体育锻炼的现状与分析
油改水革命谁主沉浮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长征五号首飞成功
“翱翔之星”搭长征七号顺利入轨
粉红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