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文双语同刊出版的创新思路与实践
2024-01-01马军花刘闯石瑞香
马军花 刘闯 石瑞香
[摘要]中英文双语同刊出版能够促进学术成果的国际传播,扩大期刊的国际影响力,提高期刊的国际竞争力。文章通过对2017—2022年《全球变化数据学报(中英文)》发表的400多篇论文中的审编校问题进行分析,总结中英文双语同刊出版的期刊审编校的特点,对双语出版中的文章页码对应、篇幅对应、文章要素对应、专业术语对应、图表公式对应等问题进行探讨,并结合中英文双语同刊出版的常见问题,提出处理上述问题的思路。同时,文章探讨作者在投稿和编辑在稿件加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相應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科技期刊;中英文;双语同刊;期刊影响力
学术期刊的重要宗旨之一是提升学术作品和期刊的国内外影响力,而学术期刊的语种是影响学术作品和期刊国内外影响力的重要因素。当前,我国科技实力不断提升,国际学术交流显著增加,但学术期刊的发展明显滞后,如何让我国学术期刊走向国际舞台是值得学界思考和研究的问题。翻译国外优秀科研成果,采用英文长摘要,创办英文期刊,在线出版等都是学术期刊提升期刊国际影响力的做法[1-6]。近年来出现的中英文双语同刊这一出版形式为学术期刊创办新期刊,增强已有期刊的活力提供了新思路。
中英文双语同刊出版能够提高期刊的国际竞争力,促进学术成果的国际传播,扩大期刊国际影响力。这一出版形式不同于以往期刊同时包含中英文论文的“混合”出版形式[7]。中英文双语同刊不是两本不同语种的姐妹期刊[8-9],也不是类似于“中文精品学术期刊外文版数字出版工程”的出版方式[10],而是用于出版国内作者的中文投稿,可接收国际投稿的中英文双语期刊。中英文双语同刊出版能够保证期刊所有文章都进行中英文同步出版,使作品及时在国内外传播。一篇文章、两个语种、同步出版,既可以有效地保护作品的知识产权,又可以避免重复出版等学术不端现象。
中英文双语同刊出版对作者和编辑来说都是新的挑战,如何有效地发现这一出版形式存在的问题并给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是期刊工作者值得关注和思考的问题。《全球变化数据学报(中英文)》创刊于2017年,采用中英文双语同刊出版的形式。文章对该学报2017—2022年发表的400多篇论文中的审编校问题进行分析,对中英文双语同刊在投稿、编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探讨,并结合案例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中英文双语同刊出版的优势与挑战
(一)中英文双语同刊出版的优势
目前,我国科技期刊超过5000种,其中,中文科技期刊占比较高,英文科技期刊无论是数量还是办刊规模均低于中文科技期刊[11]。近年来,我国英文科技期刊数量增长显著,其大多与国外出版机构合作,这对提升出版质量、增强宣传推广力度、扩大期刊影响力具有重要作用。然而,作为拥有庞大读者群体的中文科技期刊,仍然是我国期刊发展的重要办刊形式。
中英文双语同刊出版为科技期刊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我国科技期刊采用中英文双语同刊出版有五点优势:第一,充分发挥国内学者用母语创作的优势;第二,有效利用原有的中文办刊资源,发挥中文办刊的优势;第三,有助于科技成果的迅速传播;第四,有利于扩大作者群和读者群;第五,有利于提升期刊的国际影响力。
(二)中英文双语同刊出版的挑战
尽管中英文双语同刊出版具有诸多优势,但是对作者、编辑、审稿专家以及编辑部提出了新的挑战。
1.作者的挑战:中英文双语写作的压力
作者面临的主要挑战是进行中英文双语写作,这要求作者投入较多的时间和精力。中英文双语同刊出版要求作者将已经审定的中文稿翻译成英文稿,一篇稿件需要用两种语言书写并同刊出版,写作量明显大于单语种出版。此外,在稿件修改过程中,通常是中文稿修改后要同步进行英文稿的修改,这对作者的写作能力和耐心也是一个考验。
2.编辑的挑战:中英文双语编校的压力
编辑的挑战主要来自双语编校过程中的诸多不确定因素。编辑需要跟进中英文双语同刊出版的各个环节,特别是编校过程中的双语对照编校,这对编辑的专业能力和外语能力均有较高的要求。
3.审稿专家的挑战:专业内容评审与中英文双语写作评审
审稿专家的挑战主要集中在不仅要对文章的专业内容进行评审,而且要对文章的英文稿的写作水平进行评审,英文稿中科学问题阐述的准确性、表达是否通顺与流畅,都需要审稿专家给予中肯的评审意见。
4.编辑部的挑战:打造国际化的出版平台
中英文双语同刊出版对编辑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英文双语同刊出版的重要目的是更好地传播学术成果,提高期刊国际影响力,因此,编辑部需要打造国际化的出版平台,开展多方面的合作,从而促进期刊的国际化。
尽管中英文双语同刊出版面临诸多挑战,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种出版形式对提升科技期刊的影响力,广泛传播学术成果具有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
二、中英文双语同刊出版的文章要素对应
在中英文双语同刊出版过程中,除了存在编校方面的常见问题,还涉及一些特殊问题,如中英文表达与篇幅的相关问题,中英文图表排列与排版的相关问题,如何处理这些问题,保证作品完整、科学、准确表达,是期刊工作者必须解决的问题。
(一)中英文双语同刊的文章组成要素与对应
在中英文双语同刊出版过程中,文章各组成要素对应,能够保证文章只是语言表达方式不同,但就内容而言仍是同一部作品。笔者对这些要素进行分解研究,将需要对应的要素分为形式要素和内容要素。
1.形式要素对应一致
在中英文双语同刊出版过程中,文章的形式要素对应主要指一篇论文尽管中英文语言表达不同,但仍是同一部学术作品。以《全球变化数据学报(中英文)》为例,其中英文双语同刊出版要求中英文文稿的作者、作者顺序、作者单位一致,基金资助项目一致,DOI注册号一致,论文页码一致。
2.内容要素对应一致
中英文双语同刊出版的文章内容要素对应一致指论文内容一致,包括图、表、公式及其在文中的顺序一致,论文内容的表述一致,著录信息一致,即参考文献及标注位置一致。但由于中英文语法存在差异,英文翻译后的论文的篇幅通常较长,如何准确地进行中英文内容对应,是中英文双语同刊出版的难点之一。这不仅要求作者有较高的语言驾驭能力,对期刊编辑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中英文双语同刊出版的封面处理
中英文双语同刊出版除了对文章内容的语言表达有诸多要求,还对期刊封面设计有相应的要求,如需要体现双语同刊出版的特色。以《全球变化数据学报(中英文)》为例[12],其采用了中英文双封面设计,在设计表达中既体现双语同刊出版的特色,又使读者能够无语言障碍地进行流畅阅读。
三、中英文双语同刊出版中的常见问题及处理方式
在中英文双语同刊出版过程中,一些在期刊传统出版过程中从未出现的问题也随之产生。在中英双语同刊出版过程中,如何在保证作品完整性的同时,使作品表达准确,是期刊工作者面临的问题。
(一)中英文双语同刊出版中的常见问题
目前,我国诸多科技期刊编辑部的经费有限,编辑往往身兼数职,集采、编、校等工作于一体。而在中英文双语同刊出版过程中,编辑的工作量相对较大,文章要素对应的相关问题在编辑阶段必须解决,而在校对阶段编辑必须进一步检查中英文文章要素对应情况,进而再完成“校异同”和“校是非”的工作。
以《全球变化数据学报(中英文)》为例,中英文双语同刊出版在审稿、编辑、校对过程中常见问题主要包括(如表1所示):第一,作者数量和顺序不一致;第二,基金标注不一致;第三,图丢失或内容不一致;第四,表丢失或内容不一致;第五,公式表述不一致;第六,参考文献顺序和数量不一致,标注位置不一致;第七,部分小节内容缺失或表述不一致;第八,英文稿篇幅长,需要调整页码。
由表1可知,在中英文双语同刊出版文章要素对应相关问题中,英文稿篇幅长,需要调整页码的稿件占总篇数的45.07%。对英文稿页码多于中文稿页码的问题,编辑可以通过调整版面解决或对英文稿进行文字精简后压缩篇幅,使中英文稿页码一致。调整文章页码使中英文文章内容一致是中英文双语同刊出版中的难点,这对审稿专家和编辑的学术水平、语言文字能力和英语表达水平都有较高的要求。对部分小节内容缺失或表述不一致的问题,主要依靠编辑在稿件初审阶段向作者提出修改意见,要求作者完善内容。
出现作者、基金项目、图表标注不一致的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作者对双语同刊出版的流程不熟悉。这些问题相对比较明显,编辑很容易发现并解决。在中英文双语同刊出版过程中,有些问题较为隐蔽,编辑可能在校对阶段才发现并解决,导致出版效率降低。因此,在中英文双语同刊出版过程中,编辑必须对图、表、公式等内容的中英文的一致性进行检查。这会增加中英文双语同刊出版的编校难度和工作量。
(二)中英文双语同刊出版中摘要、关键词、标题的处理
在中英文双语同刊出版过程中不需要保持一致的内容是摘要和关键词。摘要是对论文内容不加注释的简短陈述,是对论文内容的高度概括,在中英文双语同刊出版过程中,论文的中英文摘要不要求表达上严格一致。为了方便检索,中英文论文关键词不要求在数量上严格对应,对有的学术术语或专有名词,中文稿可以适当增加有关英文表述的关键词。
《全球变化数据学报(中英文)》目前要求中英文稿三级以上的标题一一对应。在中英文双语同刊出版过程中,主要标题的对应有利于论文思想的表达及读者的理解,而三级以下的标题不要求严格对应,则是考虑到中英文两种语言在表达上存在差异,给作者和编辑一些处理两种语言差异的空间。
(三)中英文双语同刊出版中编校处理技巧
1.中英文语言处理技巧
因为中英文语法存在差异,所以经过翻译后的英文稿的篇幅通常要长于中文稿,编辑需要花费较多时间处理两种不同语言表达的科学内容的对应问题,以保证中英文稿页码一致,这是双语同刊出版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对论文内容的翻译,编辑一般遵守以下两条原则[13-14]。第一,忠实与准确原则,即翻译应忠于原文,选词要准确,概念表达要正确,保证译文的规范性,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第二,统一与流畅原则,这要求编辑遵循慣例,使中英文稿译名、概念、术语等保持统一,英文翻译要保证行文流畅。论文翻译要求语言上的忠实,指科学表述做到整体上忠实,不要求逐字逐句的忠实,必要时编辑要突破原文的结构框架,适当采用直译、意译、分译、合译和增词、减词、词序、句序变换等翻译技巧。
2.中英文图表处理技巧
中英文双语同刊出版要求中英文图表的内容完全一致。因此,在保证图表美观、清晰和不影响读者理解文章内容的前提下,在有限的版面空间内,编辑必须对图表的大小进行一定的调整。《全球变化数据学报(中英文)》会适当缩小部分英文稿的图表尺寸,以保证中英文稿的篇幅对应,使中英文稿页码一致。
3.中英文稿页码处理技巧
在调节中英文稿页码时编辑遵循的原则为:第一,无论是文字压缩还是图表调整,不能改变文章的内容,这是调整中英文稿页码使其保持一致的基本前提;第二,调节中英文稿页码后对读者的阅读没有影响,这是调整中英文稿页码使其保持一致的基本操作要领;第三, 三级以上标题需要对应,不能删除整节文字,图表和公式内容必须一致。
在调节中英文稿页码时编辑可采取以下方式:第一,先确定中文稿版面及页码后,再调节英文稿页码;第二,先进行行距、字间距等的调整,适当压缩英文稿篇幅;第三,当应用上述方法还不能将中英文稿页码调整一致时,需要对英文稿内容进行适当压缩(缩译),这要求编辑在充分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将英语表达删繁就简;第四,当稿件篇幅较长时(英文稿页码超过8页),编辑需要及时与作者沟通,要求作者删减文章内容,优化翻译。
在中英文双语同刊出版过程中,对一些细节的处理,如标点符号、数字、单位等,编辑也要按照相关出版标准进行处理,而《全球变化数据学报(中英文)》的做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如表2所示)。
四、结语
中英文双语同刊出版是我国科技期刊转型发展的新尝试。这种出版形式能够促进学术成果的国际传播,扩大期刊的国际影响力,提高期刊的国际竞争力。然而,在中英文双语同刊出版过程中,作者和编辑都面临新的挑战。相较于单一语言的出版,中英文双语同刊出版的工作量和难度明显增加,但随着期刊主办单位加强对中英文双语同刊出版的投入,编辑业务能力的不断提高,这种新的出版形式让作者的学术成果获得更广泛的传播,也为期刊的国际影响力提升提供了新的路径。
[参考文献]
[1]周平,党顺行,郭茜,等.中国科技期刊中英双语出版状况调查与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9(04):432-439.
[2]张伟伟,刘佼,赵文义.借力英文化实现中文学术期刊国际化出版[J].科技与出版,2018(07):10-15.
[3]芮海田,张伟伟,赵文义.中文学术期刊双语出版的发展困境与解决路径[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8(10):971-976.
[4]黄锋,黄雅意,辛亮.中英文双语出版对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化的启示[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6(11):1128-1132.
[5]师瑞萍,刘燕珍,陈皓侃,等.中英文双语科技期刊的文章微观分析及发展提升策略研究[J].传播与版权,2020(03):69-72.
[6]刘森.对大力推进中国科技期刊双语出版的分析与思考[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22(04):433-438.
[7]阮雯,纪炜炜,徐亚岩,等.我国中文科技期刊提升国际传播能力的“英文长摘要出版”模式路径探析:以《海洋渔业》为例[J].学报编辑论丛,2022(00):671-675.
[8]邵世云,张静蓉,王晓飞,等.环境学科中文期刊优质稿源外流情况及应对策略[J].学报编辑论丛,2022(00):47-50.
[9]张晶.中文科技期刊双语出版模式及其稳定开展和优势发挥的策略:《中华消化杂志》的实践与启示[J].编辑学报,2023(02):183-186.
[10]肖宏.“雙循环”战略视野下的科技期刊双语出版[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20(09):973-979.
[11]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0)[M].北京:科学出版社,2020.
[12]马军花,刘闯,石瑞香.《全球变化数据学报》中英文双语同刊封面设计研究[J].全球变化数据学报(中英文),2019(01):10-18.
[13]沈晓晶.浅析科技期刊双语出版工作中的编辑加工重点[J].传播与版权,2019(10):88-90.
[14]申艳,马军花,刘闯,等.中、英文双语同刊期刊编校质量控制研究:以《全球变化数据学报(中英文)》为例[J].编辑学报,2019(S2):4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