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杭州市芦笋夜蛾类害虫发生规律及防治要点

2024-01-01俞可欣赵国良朱奇云翁越峰高伟丰张旭娟

南方农业 2023年20期
关键词:嫩茎斜纹芦笋

俞可欣,赵国良,朱奇云,翁越峰,高伟丰,张旭娟*

(1.杭州佳惠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浙江杭州 311228;2.杭州萧山舒兰农业有限公司,浙江杭州 311228;3.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浙江杭州 310020)

芦笋,又名石刁柏(Asparagus officinalisL.),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属天门冬科天门冬属。芦笋在我国南方以设施栽培为主,多采用二次母茎留养模式种植,一年内采收期集中在2—10 月,夏秋季节保留母茎采收嫩茎。然而,夏季高温加上叶面积指数高导致该时期芦笋田虫害严重,特别是甜菜夜蛾和斜纹夜蛾等夜蛾类害虫。此类害虫幼虫体型较大,且具有暴食习性,每年5—10 月高发,造成嫩笋嫩茎残缺、笋头弯曲,导致芦笋失去商品性;危害严重时,母茎外皮被啃食殆尽,失去同化功能,不能积蓄养分,嫩茎无收获,减产十分明显。近年来,浙江省杭州市大棚芦笋夜蛾类害虫发生频繁,防治难度大。

1 夜蛾类危害特征

1.1 甜菜夜蛾

芦笋种植过程中以甜菜夜蛾发生较普遍且危害较重。甜菜夜蛾是鳞翅目夜蛾科灰翅夜蛾属的一种虫类。卵成块状,每块10 余粒,单层或多层重叠,上有白色绒毛。老熟幼虫长20~30 mm,体色多变,有绿色、暗绿色、黄褐色、褐色及黑褐色,腹部气门下线为明显的黄白色纵带,气门上各有一白点,中胸气门位于前胸后缘,明显外突。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甜菜夜蛾每年发生5~7 代,大约30 d 发生1 代,各代重叠发生,6—9 月危害最为严重,蛹和卵可在土壤中越冬。成虫夜间活动,有趋光性和趋化性,交配后在芦笋枝条或拟叶上产卵,卵期2~6 d。幼虫5~6 龄,初孵时群集为害,3 龄后分散为害,食量大增,以啃食芦笋嫩茎和老茎皮层为主,为害严重时,导致芦笋地上部分只剩下干枯的光秆,失去同化功能,不能积累营养,造成严重减产[1]。

1.2 斜纹夜蛾

斜纹夜蛾是鳞翅目夜蛾科斜纹夜蛾属的一种农业害虫。斜纹夜蛾昼伏夜出,白天隐蔽在枝叶草丛中,黄昏傍晚时外出取食。4 龄及以上的幼虫具有暴食性,能够啃食芦笋的茎秆表皮、拟叶等,严重时会造成芦笋出现“光杆司令”的现象。此外,斜纹夜蛾还会啃食嫩茎及笋头,造成芦笋产量下降。斜纹夜蛾的暴发通常在夏秋季节,此时避雨设施内高温且植物生长茂盛,为斜纹夜蛾的虫卵孵化和生长提供了极有利的环境[2]。

2 夜蛾类害虫发生规律

近年来,杭州市的天气状况表现为极显著的增温趋势;特别是萧山区,极端低温显著缓解。年降水量有所增加,年平均相对湿度和日照时间呈现极显著的减少趋势。受气候变化影响,甜菜夜蛾和斜纹夜蛾的危害情况也在悄然发生改变。

2.1 年极端低温显著缓解,越冬蛹和卵大量存活

甜菜夜蛾和斜纹夜蛾的蛹和卵较耐低温,甜菜夜蛾幼虫期18 d 左右,老熟幼虫入土0.5~3.0 cm 作室化蛹,卵经短时间-20 ℃低温后死亡率仅为40%,但幼虫在2 ℃下经数日即大量死亡,成虫在0 ℃下经数小时至数天死亡。研究发现冬季气温上升会导致甜菜夜蛾越冬区北界向北偏移,降水主要影响甜菜夜蛾在越冬区和常年发生区内的适合度[3]。此外,王丹等通过对甜菜夜蛾的田间越冬数据调查发现,甜菜夜蛾在浙江省平湖市可以越冬,棚内越冬率平均为30.67%,棚外为7.33%[4]。萧山区年极端低温特征显著缓解,加上早春的保温措施,导致田块积温和作物生长期长度均有所增加,大量的蛹和卵留在土层中安稳过冬,春暖花开后破蛹而出,开始大量繁殖。

2.2 极端高温有逐渐加剧的趋势,幼虫危害多样化,防治难度加大

甜菜夜蛾和斜纹夜蛾幼虫食量大,主要啃食芦笋嫩茎、老茎皮层及拟叶。根据气温变化,在5 月至6 月初,幼虫主要啃食芦笋嫩茎、老茎皮层及拟叶;7—8 月,由于极端高温,幼虫啃食部位转移至嫩茎基部或中部。例如,杭州市萧山区2022 年8 月夜间平均最低温度28 ℃,幼虫昼伏夜出,白天隐蔽在土层下,黄昏傍晚时外出取食,由于温度过高,幼虫多在离地面较近的位置取食,甚至直接躲在浅表土层取食。如图1 所示,对于10 cm 以上的芦笋嫩茎,主要为害部位是嫩茎基部,或者钻入嫩茎中部,掏空肉质;扒开薄土,可见刚刚萌发的芽头已遭啃食。这一时期,由于幼虫经常躲避在土层下,采用常规均匀喷施茎叶的防治方式,效果并不明显。进入9 月,幼虫为害部位开始朝嫩茎顶部、老茎顶尖及拟叶转移。

图1 夜蛾类害虫为害芦笋的田间照

2.3 高温防治难度大,幼虫未得到及时防治,影响芦笋品质

研究表明,4 龄以下的幼虫对药剂比较敏感,4 龄及以上的幼虫对药剂具有较强的抗性。由于高温气候条件下幼虫长期躲在土层下,常规均匀喷施茎叶的防治方式,不能及时有效控制4 龄以下虫害;待长到4龄及以上,害虫对药剂的抗性增强,形成难控的情况。因此,种植户会加大药量和施药次数,不仅增加了农药、人工成本,还会影响芦笋上市品质。夜蛾类大龄虫如图2 所示。

图2 夜蛾类大龄虫的田间照

2.4 极端气候导致田间作业难度加大

设施芦笋属于劳动密集型作物,机械化生产很难实现,普遍采用人工种植和管理。由于温度过高,田间工作环境恶劣,加之劳动力成本居高不下,从业人员老龄化等因素,芦笋精细化管理越来越难以实现。疏于管理,杂草丛生,为害虫滋生创造了良好条件,增加了害虫基数。加之化学防治不当,幼虫数量未得到及时控制,长成成虫,便会周而复始,形成恶性循环。

3 综合防治措施

根据上述夜蛾类害虫发生特性及规律,建议在生产管理中采取以下5 个措施进行综合防治。

3.1 增设防虫网

芦笋多采用设施化种植管理,可根据自身经济条件提高设施化水平,增设防虫网,阻隔外部虫害进入设施种植大棚。

3.2 人工清除田间杂草和虫卵

清除田间路边杂草,破坏害虫滋生环境,减少害虫基数[5]。如图3 所示,夜蛾类害虫产卵较为集中,可形成较大卵块。因此,可在田间搜寻卵块及低龄幼虫聚集处,人工摘除枝条,将其清出田间。对于耐药性较强的老熟幼虫,也可采用捕捉的方法防治。

图3 夜蛾类虫卵的田间照及放大图

3.3 充分冻垡

冬季清园后,对土面喷施夜蛾类防治药剂,可杀死部分虫卵和蛹,同时收起棚膜充分冻垡,降低越冬虫蛹和卵的数量,从而减少害虫基数。

3.4 悬挂性诱捕器

可采用性诱捕器诱杀夜蛾类害虫。5—10 月为夜蛾类害虫高发时期,在棚内和棚口同时悬挂性诱捕器,内置甜菜夜蛾和斜纹夜蛾诱芯,30 d 更换1~2 次。性诱剂能较好地吸引并杀死成虫,降低田间产卵量。同时,可以参考诱捕器中诱捕到的成虫数量,预测田间害虫的发生高峰,及时进行化学防治。

3.5 化学防治重时机,勿单一

在幼虫孵化盛期至3 龄(约4~10 mm)选用持效期久的生物农药或低毒农药防治,并注意混合或交替使用不同种类农药,切勿长期使用一种农药[6]。推荐药剂有15%茚虫威悬浮剂3 000 倍液、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1 800 倍液、34%乙多·甲氧虫悬浮剂1 000 倍液、100 g·L-1溴虫氟苯双酰胺3 000 倍液、5%定虫隆1 000~2 000 倍液、300 亿PIB·g-1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9 000 倍液及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液剂1 000~1 500 倍液。施药器械选择马力足、穿透力强的设备,同时注意喷施过程面面俱到,茎秆上下及地面均须喷施均匀。高温期间,尽量选择傍晚至夜间喷施,重点喷施地面及离地面较近区域,效果更佳。

猜你喜欢

嫩茎斜纹芦笋
绿芦笋结出“绿笋情”
欧洲“芦笋季”
新衣软又暖
斜纹软呢新姿
波罗蜜叶绿素缺失突变体嫩茎转录组分析
文冠果组培快繁体系的建立
无公害芦笋栽培技术
不同贮存方法对沅江荻芦嫩茎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沅江:俏芦笋撑起大产业
EcR-RNAi和印楝素处理斜纹夜蛾幼虫诱导腹足发育受阻表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