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量化生活

2024-01-01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23年46期
关键词:云卷云舒人生时代

话题导入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数字化生活理念开始被许多人接受。有人用时间追踪软件做学习记录,有人用电子秤计算每日摄入的食物热量,还有人在朋友圈中记录每日阅读目标……凡此种种,不一而足。量化人生目标,精确时间管理可以让人生具有目标感、掌控感,跟上时代的步伐。但把生活数据化,这种做法也引起人们的思考:难道生活中的一切均可量化?无法量化的人生是否是虚度人生?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佳作展示一

坐看云卷云舒,拒绝数字绑架

◎查梦洁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也越来越贴近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时间要精确到分秒,每日吃的食物要严格控制热量,运动要达到规定的步数和强度……这种精确管理达成目标的方式让人生具有目标感、掌控感。但是我认为,量化人生并不可取,生活不应由冰冷的数字构成,其本应该是一首诗,需要我们用心去领悟。

量化生活并非一无是处,它能让不那么自律的人坚持为目标奋斗。但是,许多人就这样落入了数字化的深渊,努力奋斗的初衷变了味,最终沦为“为了达成而达成”的机械式奋斗。有人每天都规定读书量,一年下来成果颇丰,自己感到十分自豪。然而,自己当初为什么要读书呢?读书收获了什么?没有答案。这样的人仅仅是为了读书而读书,因达成目标而自豪,实际上却一无所获。

生活是一首诗,我们不能将视野只局限于数字,也应将情感注入其中。拒绝量化生活,并不是要放弃设立目标,终日漫无目的地活着,而是要在确定目标的同时,去享受拼搏的过程,去体会收获的喜悦。

才女武亦姝腹有诗书气自华,出口成章,卓尔不群。若非她深深热爱中华古典诗词,她那五千多首诗词的积累量从何而来?科学家颜宁被称为“反卷型学霸”,在求学时就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后来她辞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教授一职,转而去深圳开拓新领域,她自己称之为“人生的第三阶段,自找麻烦”。张桂梅校长多年来把两千多名大山女孩送入大学,看着孩子们追求梦想、实现梦想是她最大的幸福。这些人在践行自己的目标时,无一不是把最真挚的情感投入进去,最后收获了更好的人生。

我们也是时候该好好坐下来,沐浴在阳光中,去欣赏那天空中的云卷云舒了。生活像鞭子,不断抽打着身为陀螺的我们,让我们在茫茫人海中迷失自我、虚度人生,甚至忘却了自己的本心。每当此时,我们就该寻找自己的初心,摆脱被数字绑架的生活,任云卷云舒,我心不改。

拒绝量化人生,重拾所想,重遇所爱。让我们在目标灯塔的指引下砥砺前行,终有一天,会如莎士比亚所说:“与时代相遇,正如时代寻觅我们。”

佳作展示二

生活自有本味

◎方 瑜

人生必须量化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理解以真实为本,从这个角度而言,我认为人生无需量化。

生活变幻莫测,适应再突破是不二法门。在感受中传递真实,才是生活的本质。量化无疑可以使生活具有目标感、掌控感,可它缺乏对不断变化的现实的适应。为了完成一个被量化了的目标,我们不得不时刻紧张,即使有其他突发事件,也不能调整节奏。这样反而容易失去比原定目标更有价值的事物或情感。

电影《小王子》中,小女孩每天对着量化了的日程表作息,这让她感到压抑和窒息,然而当她将日程表放下抬头看窗外时,发现生活真正的快乐不应受制于日程安排。感受生活,抚摩花朵,比在家中读一百本有关春天的书有用得多。席慕蓉曾说:“我教学生多少种绘画技巧,教他们多少种写作手法,都不如带他们到野外去触摸真实的树皮,去聆听脚踩落叶的声音。”这种真实的感受是不应被量化的。

量化生活会带来富有目标感的繁忙。《无问西东》中有一句经典的台词:“把自己交给繁忙,得到的是充实而不是踏实。”用各种各样固定的事情填充生活,每天都在忙碌中度过,会产生“自己认为自己很努力”的错觉。但事实上,我们失去了理解和体味生活的能力,如同一只装满沙子的桶,不管看上去还是提起来都很重,可实际上毫无用处。人生需要的是淡定从容,而不是将自己变成一个执行任务的机器。

量化生活,过犹不及,但计划生活不可或缺。计划是人生前进的助燃剂。作为一名高三的学生,如果生活和学习中没有计划,便如同一盘散沙,那又如何能实现自己的理想与抱负呢?制订具体计划,灵活地去完成,才能助力我们脚踏实地地进步和发展。

《论语》有云:“虽覆一篑,进,吾往也。”一切外部的环境、机遇、标准都不是我们前进的决定因素。我们要自己去创造、去感受、去修炼。如此,我们每天都在进步,无论多少;每天都在向前,无论远近。我们要成为一个自律的人,但是不要成为一个机械的人。

生活多姿多彩,人生不应虚度。陌上花开宜多赏,小桥流水需静听。在计划中感受生活,在感受中理解真谛。不要沉迷于“量化生活”带来的“成就”,生活自有本味,人生无需量化。

佳作展示三

拒绝量化,道法自然

◎李赵琨

清人张潮在《幽梦影》中有言:“春听鸟声,夏听蝉声,秋听虫声,冬听雪声,白昼听棋声,月下听箫声,山中听松风声,水际听欸乃声,方不虚生此耳。”古人的生活是闲适的,我们要是从量化的角度去看,便失掉了一切生活意趣。

与其在量化中生活,不如道法自然。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中华文化并不追求对某一個体的极致量化。纵观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古人生活大多道法自然。李太白仅凭一人一马一长剑,在畅饮中将山河览遍。他走向了山河,山河也走向了他。一旦被量化,他便要计算今日要行多少路,今夜要饮多少酒。这显然和李白那浪漫潇洒的气度是不符的,反倒像“摧眉折腰事权贵”一般。假使人的生活被彻底量化,那么生活中怎会有乐趣,突如其来的小美好又怎能令人欣喜?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在这样一个复杂多变的世界,有目标固然是值得褒扬的。李贺云:“少年心事当拏云,谁念幽寒坐呜呃。”可见,未被量化的生活并不影响人们向上向善,但凡事都应有度。“若不过焉则不及”,是柳宗元给我们的提醒。我们的一切活动,既要有一定程度的量化,保持目标的实现,又不能失去道法自然的理念。唯有让生活富有人文情怀,个体的积极性与创造力才能最大限度地被调动,才能立足于这不断变化的世界中。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始终保持着道法自然的态度,是应对当下的一剂良方。伴随经济全球化,许多事物都在量化。也因此,人们的生活总被打乱。彻底量化,能解决世界发展中的问题吗?这样的量化发展真的能让人们掌控一切吗?这一系列问题都导向一个答案——不能。而换到道法自然这一角度,一切问题便迎刃而解。只要“接受现状,保持发展”,我们便不会被时代的浪潮所吞没。

身处这样一个时代,生活彻底量化是不现实的,唯有回归自然运转之中才能与时代拥抱。此刻的我决不愿意成为彻底量化的人,而愿在道法自然中接受时代的改变。我相信,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真正有目标感、有掌控感的人生。

【本版作文作者系安徽池州市第六中学学生,指导老师:方文飞】

猜你喜欢

云卷云舒人生时代
山水归途
往年
《云卷云舒》
岁月的脸
人生中的某一天
人生悲喜两字之间
HANDS OFF THE WHEEL
e时代
e时代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