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晋“雨果奖”得主海漄
2024-01-01
人物事迹
2023年10月21日,有科幻界诺奖之称的“雨果奖”在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会上揭晓。来自深圳的“90后”科幻作家海漄凭借小说《时空画师》获得最佳短中篇小说奖。他也成为第三位获得雨果奖的中国作家。
《时空画师》创作灵感源于央视节目《国家宝藏》,并不长的篇幅里,围绕北宋名画《千里江山图》的古今故事展开推理与想象,其中主人公能透视时空,用画笔描摹出自己从未到访过的大好河山,令人称奇。小说中传统文化、历史、科幻、推理等元素交叉运用,为读者展现了一个如纪录片般真实、历史般厚重,但又天马行空的幻想世界。这部作品是此次入围该奖项的唯一一篇中文作品。“历史+科幻”是海漄一系列作品的鲜明特征。通过人物在历史旋涡中的挣扎和奋起,来衬托个人、集体、文明的意义,是他擅长的叙事方式。海漄说:“某种意义上,历史科幻不是为了寻找一块新异域去探险,而是从这生于斯长于斯的文化中重拾那些可以打动我们、打动全人类的东西。”
相较于写作领域所获得的傲人成就,作家海漄的跨界身份或许更令人津津乐道:他本职为金融从业者,而写作只是出于兴趣。海漄工作较为繁忙,经常要加班到晚上11点才能回到家,双休日也需要不定时加班,通常只能利用夜晚和零碎休息时间写作,保持着每年创作两三部中短篇小说的速度。“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英国作家毛姆的名言似乎完美地贴合了海漄的生活。热爱与梦想支撑着他创造出属于自己,也属于所有科幻爱好者的瑰丽世界,也再次让生命深处的光芒照进逼仄的现实。
关键词
传统文化 文化底蕴 保持热爱 追求梦想
人”为我用
1.保持热爱。在高强度的日常工作之余,海漄如何描绘出的科幻世界?两个毫不相关的平行世界,又如何在海漄这里完美融合?答案或许并不复杂:正是永恒的热爱,让他跨越了多元宇宙。他不让梦想褪色、仰望星空的追逐精神激励我们:点燃生活的热情,追寻人生的真义。面对日常生活的“内卷”、疲累,我们不妨像海漄一样,用热爱为自己建一座精神的隐蔽所,向着头顶的灿烂星空踏歌而行。
2.文化自信。如何把民族记忆、民族故事转化成全球通行的“科幻语言”,值得创作者们深入探索;同时,这也是一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再发现的过程。事实上,我们所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所需要的正是这样的过程。科幻,也恰恰是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一个连接点,通过海漄匠心独运的安排、书写,传统文化便成为创作源泉、源头活水,为作品提供了充足养分。无论是刻意為之的选择,还是顺其自然的结果,闪烁其间、值得称赞的不仅有文化自信,还有文化自觉、文化自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