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2024-01-01刘应福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23年46期
关键词:表现手法题干友人

刘应福

考点概述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是高考诗歌阅读命题涉及最多的考点,有单独考查的,也有结合形象、思想情感考查的。表达技巧大体上是指作者在创作时运用语言、塑造形象、营造意境、表达思想情感、反映社会生活的各种艺术手段。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就是要准确判断作品所运用的各种技巧,并赏析其表达效果。一般来说,表达技巧主要包括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篇章结构。这四个方面的内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比如描写与抒情里面的一些表达方式可以是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中的比喻、夸张等也是表现手法,而表现手法中的对比、衬托、用典等也可以看作是修辞手法。

考生在具体鉴赏时,要根据题干对诗歌的内容或形式作出初步的解读,找准切入点和角度,否则会“驴唇不对马嘴”。如果题干有明确要求,那就必须按题干的要求作答;如果题干没有明确要求,考生则可就其中的一个方面进行鉴赏。此外,考生要掌握一些常用的术语,措辞要准确、规范。

知识链接

诗歌的表达技巧实际上包含了诗歌创作活动中所用的四个方面的艺术手法:

1.表达方式:主要有记叙、说明、描写、议论、抒情五种,后三者用得多,前兩种用得少。描写可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等。抒情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就是直抒胸臆,通过对某个事物、某个问题的叙述、描写、议论来直接抒发作者的情感或表达作者的观点。间接抒情分四种,分别是因事缘情、借景抒情、咏物抒情等。

2.表现手法:主要有赋、比、兴,抑扬变化、象征、衬托、对比、想象、联想、托物言志、借古讽今,讽喻、换位、以乐写哀等。

3.修辞手法: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借代、设问、反问、反复、双关、双头、对偶、互文、用典等。

4.篇章结构:主要有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过渡、铺垫、伏笔、照应,承上启下、起承转合、以景作结、卒章显志、以小见大、重章叠句等。

考题连线

(2023年全国甲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临江仙

◎晁补之

身外闲愁空满眼,就中欢事常稀。明年应赋送君诗。试从今夜数,相会几多时。

浅酒欲邀谁共劝,深情唯有君知。东溪春近好同归。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

词的结尾两句被后代评论家称赞为“绝妙”,请简要分析其妙处。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以及炼句的能力。“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一句选取春日的“柳影”和“梅花”作为意象,用动词“垂”“谢”赋予景物动态的美感,写出杨柳的婀娜多姿和梅花绽放后的零落之态。运用虚写的手法,想象在秀丽的春季邀约友人同去东溪岸边,去观赏依依杨柳映在水面的倒影和枝枝梅花在白雪中纷纷飘落的美景,表达了对即将再会的期盼。此句以春光美景收束全词,既安慰了即将远离的友人,也表达出对友人离别的不舍之情,将离别的伤感融入一片春光之中,伤感中又透露出乐观豁达。

【答案】

(1)运用了虚写的手法,用动词“垂”“谢”赋予“柳”“梅”动态的美感,想象在春季邀约友人同去东溪岸边,去观赏秀丽的春景。(2)以景结情,含蓄委婉。作者以春光美景收束全词,通过想象未来再聚之景,安慰即将远离的友人,表达出对友人离别的不舍之情以及即将再会的乐观豁达。

拓展延伸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小题。

酒泉子

◎〔宋〕潘 阆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1.下列对诗歌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潘阆到杭州亲眼看到了涨潮的壮观宏伟,后来多次梦见涨潮的情形。这首《酒泉子》是他回忆观潮盛况而作。

B.词的上片描写观潮盛况,写杭州人倾城而出,拥挤在钱塘江边,万头攒动争看江面潮水上涨,为下面潮水的涌现营造了气氛,作好了铺垫。

C.下片开头两句采用白描手法,描写弄潮情景,表现了弄潮健儿面对壮观的钱塘江水喜不自胜的情状。

D.结尾由回忆转为现实,写词人虽离杭已久,但那壮观的钱江涌潮仍频频入梦,以至梦醒后尚感惊心动魄。

2.柳永《望海潮》中也曾写到钱塘江的胜景,“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这两句和《望海潮》中描写钱塘江水的诗句相比,表现手法有什么异同?请简要分析。

答: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小题。

风入松·寄柯敬仲①

◎〔元〕虞 集

画堂红袖倚清酣,华发不胜簪。几回晚直金銮殿,东风软、花里停骖。书诏许传宫烛,轻罗初试朝衫。

御沟冰泮水挼蓝,飞燕语呢喃。重重帘幕寒犹在,凭谁寄、银字泥缄?为报先生归也,杏花春雨江南。

〔注〕①陶宗仪《辍耕录》记载:“吾乡柯敬仲先生,际遇文宗,起家为奎章阁鉴书博士,以避言路居吴下。时虞邵庵先生在馆阁赋《风入松》词寄之,词翰兼美,一时争相传刻,而此曲遂遍满海内矣。”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片开头将女子的娇艳欲滴和自己华发不胜簪的老迈进行对比,引出下文对往事的回忆。

B.词人和柯敬仲深得皇帝厚爱,每次起草完诏书,皇帝都让宫人用宫灯照引着他们回去休息。

C.“御沟”句和“飞燕”句写眼前的景色变化,冰白水蓝,颜色鲜明,“又”字与上片“几回”照应。

D.“杏花”句运用写实手法,将江南春色描绘得有声有色,和“枯藤老树昏鸦”有异曲同工之妙。

2.这首词是如何表现词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关心之情的?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

答: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小题。

四月二十三日晚同太冲、表之、公实野步①

◎〔宋〕洪 炎②

四山矗矗野田田,

近是人烟远是村。

鸟外疏钟灵隐寺,

花边流水武陵源③。

有逢即画原非笔,

所见皆诗本不言。

看插秧针欲忘返,

杖藜徙倚到黄昏。

〔注〕①太冲、表之、公实:太冲、表之,其人未详;公实,指郑湛。野步:野外散步。②洪炎(1067~1133):宋代诗人。字玉父,豫章(今江西南昌)人,宋元祐末年登进士第,南渡后官至秘书少监,乃黄庭坚外甥,被列入“江西诗派”。③灵隐寺:佛寺名,在杭州。武陵源:地名,见陶渊明《桃花源记》,盖假托以为乐土者。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暮春的傍晚与友人游杭州近郊所见,山峦、田野、人烟和村庄,远近高低,种种意象交织,绘就了一幅迷人的郊野黄昏图景。

B.颔联写诗人当时所见所闻,鸟语、晚钟、花和流水,有动有静,有声有色,谱写出一曲赏景流连的动人诗章。

C.颈联进一步描写所见之景,如画如诗,天然而无须点染,美丽到不能言说,诗人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D.尾联更添旨趣,“看插秧”似忘归,“杖藜徙”至黄昏,寥寥数语,余音袅袅,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2.本诗内容丰富,意象纷呈,耐人寻味,这得益于诗人采用了一系列的对照写法。请对此作简要分析。

答:

猜你喜欢

表现手法题干友人
数字算式
致友人(组诗)
试探通用数字语言符号的同构图形创意表现手法
《戏答友人》
《友人伤足有赠》
厚重感
《戊戌元日与友人通话》
浅析低碳园林营造原则及表现手法
室内园林绿化装饰布置原则及主要表现手法
提纲挈领 拨云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