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肃清“台独史观”流毒
——《日本殖民统治时期台湾共产党再研究》一书的贡献

2024-01-01黎海波韩潇潇

学习月刊 2023年8期
关键词:中国台湾地区共产国际台湾地区

●黎海波 韩潇潇

作为中国共产党党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发生在中国台湾地区的中共党员(简称台共)反抗日本殖民统治、为人民解放事业英勇斗争的感人事迹鲜有被记载,即使是在专门的党史书籍中也较少看到。宋帮强教授独立撰写的《日本殖民统治时期台湾共产党再研究》一书,历经十五个春秋的积累和打磨,于2022 年8 月由九州出版社正式出版。该著作共33 万字,是国家社科青年项目“日据时期台湾地区共产党研究”的最终成果,该项目以优秀等级结项。

该书揭开了尘封已久的台共历史,是研究中国台湾岛内革命斗争史的重要史料,为百年光辉党史增添了宝贵内容,为诠释伟大建党精神增加了生动素材。书中呈现了主要由台籍党员组成的中国台湾地区共产党团结带领广大台湾同胞为摆脱日本殖民统治而浴血奋战的光辉历史,展现了革命先辈为实现初心使命不怕牺牲、英勇奋斗的光辉事迹,揭示了革命先辈的坚守与忠诚、流血与斗争、奉献与牺牲,对于肃清“台独史观”流毒、激励两岸同胞为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与促进祖国统一继续奋斗具有重要意义。

一、开拓新史源

该书在史源的开拓上有新发现。作者除了寻找前人已用资料外,还特别留意搜寻前人未用到的有关资料,使研究史料更加丰富。如俄罗斯国立政治档案馆的《台湾地区共产党》档案、《台湾日日新报》和《蔡孝乾档案》。同时,还专门研究了诸多台共领导人的回忆录,包括庄春火的《我与日据时期的台共》和《一位老台共的心路历程——庄春火访问记录》《庄泗川先生访问记录》,由谢雪红口述、杨克煌笔录的《我的半生记》,杨克煌的《我的回忆》,《王万得回忆录》和苏新的《未归的台共斗魂》等珍贵史料。

二、研究内容有新意

该书充分运用新挖掘的俄文和日文档案等资料,着重对学界薄弱之处,即未展开和未涉及领域(如台共的成立、坎坷历程、政治大纲中的焦点问题,台共在台湾文化协会、农民运动和工人运动的作用,台共与中共、共产国际、日共的关系,台共的组织结构)进行了深入、翔实、系统的学理性研究,使研究内容更全面又富有新意,深化和丰富了中共党史研究。

宋帮强教授在研究过程中凸显问题意识。他对新史料反映出的新问题,即以前鲜为人知或知之甚少的问题,尽量去搞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填补以前的研究不足;对以前有争议的问题,通过运用新史料,提出自己的见解;对以前由于资料缺乏造成的史实上的谬误和错误的结论,根据新史料给予修正。由此,该书出彩的内容主要有三点。

一是详细地阐述中国台湾地区共产党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1921 年7 月,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后,十分关注台湾地区同胞为摆脱日本侵略者的殖民统治、争取台湾回归祖国的斗争大业,把指导台湾反日革命运动纳入中华民族解放事业的战略全局之中,台共的创立就是我们党努力工作的结果。在党的指导与全力支持下,台共党员组织革命团体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开展反日斗争。台共反日革命运动已经融入了中华民族争取独立与解放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洪流之中,为祖国的反帝爱国运动增添了丰富的内容。虽然台共存在的时间较短,但是中国共产党对台湾革命前途的关心,并为此付出的巨大心血和各种努力,是客观存在的,是不能被遗忘的。1945 年8 月15 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一批顽强生存下来并先后出狱的旧台共人员如谢雪红、杨克煌、林良才等,立即投入到反抗国民党暴政的政治运动中。台湾光复后,谢雪红不仅秘密成立中共台湾省委员会筹备会,为中共台湾地下党输送革命人才,而且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了一系列的革命活动。

二是厘清了台共从成立到失败的历程。由于台共史料缺乏,既往研究对此不甚明了,有鉴于此,笔者立足新发掘的史料,对台共从成立到失败的来龙去脉进行了非常翔实的论述,弥补了学界这方面研究的不足。为了摆脱日本的殖民统治,20 世纪二十年代,台湾的爱国青年抱着“若要救台湾,非先从祖国着手不可,欲致力于台湾地区革命运动,非先致力于中国革命成功不能”的理想,纷纷投身于祖国大陆波澜壮阔的反帝反封建革命运动;与此同时,他们也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传播到台湾地区,进而推动台湾地区的新文化运动和革命运动的发展,并在斗争中诞生了中国台湾地区共产党。作者运用共产国际“第三时期”理论,对台共的内讧进行了科学合理的阐述。1928 年11 月,台共在谢雪红的领导下,采用借助合法组织(如农民组合、文化协会)掩护党的力量成长的策略路线。虽然谢雪红的合法斗争路线在台湾地区的革命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农民组合和文化协会中发展了一批新党员并建立了台共支部,成功地将农民组合、文化协会转化为台共的外围组织。但是对共产国际来说,谢雪红的做法属于“关门主义”,过于保守,背离了共产国际“左”倾的进攻路线。为了确保此路线的贯彻,一方面忠实于共产国际的台共“改革同盟”领导人王万得等人被扶植上台,而不听从共产国际指示的台共“旧中央”领导人谢雪红等人被开除出党;另一方面还照搬共产国际“第三时期”理论,通过了台共新的政治纲领,将共产国际“第三时期”理论及相关指示进一步目标化、具体化和行动化。台共二大以后,台共出现严重的“左”倾错误,导致台共遭到日警的完全破坏。

三是详细地阐述台共对台湾民众运动的影响。在20 世纪二十年代末,台湾地区文化协会、农民和工人在台共的领导和组织下,一度掀起了台湾地区民众运动的高潮,给日本殖民者以沉重的打击,在近代台湾史上写下了辉煌的篇章。

三、研究方法有创新

既往研究偏重陈述史学的传统,而该书把重点放在台共组织结构研究上,侧重考察党员数量与成分、组织内部结构和党务经费运作情况,突破了陈述史学的传统框架,使结构史框架得以体现,从而获得新的学术认知。与此同时,该书以问题为导向,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历史学、政治学、民族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使研究视野更加开阔。

四、肃清“台独史观”和历史虚无主义的流毒

肃清流毒,一是正本清源,二是夺回台共历史话语权。“台独”分子陈芳明等人利用台共政治纲领中的“台湾民族论”“台湾独立”等斗争口号,将台共革命活动曲解为“台独”的前期历史,并把这些斗争的口号加以断章取义的篡改和歪曲,妄图以此为他们分裂祖国的罪恶图谋寻找历史依据。对此,该书不仅厘清了被“台独”分子歪曲的台共史实,而且科学诠释了台共政治纲领中的“台湾民族论”和“台湾独立”的真实内涵。台湾同胞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分子,无论过去或是现在,都不是所谓的“台湾民族”。所谓的“台湾民族论”是日共生搬硬套列宁的民族殖民地理论而制造出来的,并不符合台湾的社会实际。日共提出“台湾民族论”的本意,是为了帮助台湾同胞争取民族(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台湾地区的中华民族)解放,是针对殖民宗主国日本帝国主义而不是中国,“台独”分子有意套用日共的“台湾民族论”来鼓吹台湾独立、分裂祖国,显然是对历史的歪曲和虚无。台共政治纲领中所涉“台湾独立”的真实内涵是指中国台湾地区摆脱日本帝国主义统治的“独立”,并非主张要从中国“独立”出去,也不是将中国台湾地区置于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之下,而是希望借此先实现地区的解放,待中国共产党在大陆的革命取得胜利之后,再回归祖国。以谢雪红、林木顺、翁泽生、苏新、杨克煌等为代表的台共领导人,用自己的言行明确地证明了这一点。

总之,这本书是既往研究成果的集大成者,不仅具有很强的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而且也是一部生动、厚重且充满精神力量的英雄史诗,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该书对于深化和拓展中共党史研究具有较为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猜你喜欢

中国台湾地区共产国际台湾地区
我国台湾地区社会工作参与家事审判机制及其启示
20世纪30年代 共产国际眼中的毛泽东
中国台湾地区选举制度改革的探讨
从“一党独大”到“两党制”——日本与中国台湾地区选举制度改革效果比较研究
再思资本维持原则之放宽与债权人保障机制:新加坡法之改革及与中国台湾地区“法”之比较
论第三人撤销之诉的适格原告——以法国及我国台湾地区的规定为参照
中共中央党校创办与共产国际
台湾地区拟修订车辆容许耗用能源标准
台湾地区食品标签标准及其管理机制研究
孙中山创立革命军队中的共产国际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