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教学创新探讨
2024-01-01于志明张敏
于志明 张敏
学生需要发展良好的阅读能力,进而为他们的语文学习、其他课程学习乃至日后成长发展奠定良好根基。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意识到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并在实践中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创新路径,全方位推动教学水平提升,致力于打造新颖而适合学生的高质量教学模式,进而为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提供引导与保障。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概述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学生学好语文、发展思维、丰富情感、养成习惯乃至综合成长影响巨大。全面加强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已然成为广大语文教师必须重视和落实的基础任务。学生发展良好阅读能力,意味着他们能更加轻松地完成阅读学习任务,从而在语文学习中获得良好阅读体验,丰富收获,有助于改善语文教学效果。同时,阅读能力往往与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索、思考能力有着密切关联,学生需要自行完成文本的阅读任务,并在阅读过程中探索其中蕴藏的知识点,思考文本的主题、词句、写作结构与方法、思想情感等,联系生活经验展开联想,最终既深化了文本理解,又实现了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此外,提高阅读教学水平,加强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能让学生在课外自主进行阅读尝试与探索,促使学生在阅读海量、丰富文本的过程中进一步实现多维度的综合成长与发展。
二、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教学创新策略
1.创新教学内容
内容层面的创新能为阅读教学带来新的活力与支持,进而推动教学效果改善,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发展。教师需要重视阅读教学内容的创新,尽可能做到从学生实际出发构建合适的优质内容。
首先,以教材内容为基础。语文教材是学生进行阅读学习与训练的基础内容来源,学生在教学活动中需要完成大量的阅读任务,进而实现阅读能力的逐步提升。教师在对阅读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创新时,也需要以教材内容为基础,从教材出发对具体内容进行适当补充、拓展与优化,从而确保教学内容始终与教学大纲、教材内容紧密联系,防止出现课堂内容出现偏离与误差。
其次,关注学生阅读基础。小学生正处于不断学习与成长的重要阶段,他们的阅读基础往往较为薄弱,对阅读方法的掌握水平尚在不断提升。教师要动态关注与掌握学生阅读基础构筑情况以及阅读能力提升情况,进而针对性地调整与优化教学内容,确保阅读内容的复杂度、难度等与学生实际相匹配,以此保障教学的有效性。
再次,关注学生兴趣喜好。多数学生往往对阅读缺乏足够兴趣,主要原因在于文字本身抽象而不契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导致学生难以在阅读活动中体会到充足的乐趣。小学生的行为受兴趣驱动影响较大,只有浓厚的兴趣才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各种阅读活动之中。教师在充分考虑学生兴趣喜好的前提下对阅读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创新与优化,能通过内容本身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进而改变学生缺乏阅读兴趣与动力的现象。
最后,创新内容表现形式。新时期背景下的语文阅读教学内容创新需要通过内容的表现形式展开。充分考虑学生实际情况并积极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手段,对传统阅读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加以创新,通过更新颖、有趣、直观的方式引导学生对阅读内容进行探索,能在进一步激活学生兴趣的同时以适合学生理解的方式引导他们阅读,从而降低阅读难度,帮助学生更加轻松而有效地掌握和运用各种阅读方法。
例如,教学《爬山虎的脚》一课时,教师便可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创新与优化。考虑到学生已具备一定阅读基础,同时对学生的兴趣喜好进行充分考量,教师课前可通过互联网等渠道搜集大量适合学生的优质资源。课堂上,教师借助图片、动画、文字等呈现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一边观看图片与动画,一边完成文本阅读任务。通过直观、生动而有趣的内容,教师激活了学生主动阅读的兴趣,带领学生通过易理解的方式进行阅读和学习,依靠内容改善了教学效果,最终促使学生在自主阅读与探索中理解了爬山虎是怎么爬墙的,也使学生于不知不觉间产生了对爬山虎坚韧不拔精神的深刻认同。
2.创新方法传授
掌握科学且合适的阅读方法,是学生提高阅读能力的关键。教师需要对阅读方法的传授进行合理创新,引导学生在学习、探究、尝试、掌握和运用各种阅读方法的过程中逐步提升阅读能力,构建高质量、高效率的阅读教学模式。一方面,教师需要从整体上创新阅读方法的传授,强化和凸显阅读方法的系统性,有条不紊地通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由浅到深、由简到繁地掌握阅读方法;另一方面,教师应重视阅读方法传授形式的创新与优化,践行以生为本理念,引导学生在充满趣味的教学活动中自主探究并掌握各种阅读方法。
此外,教师需要了解、研究和掌握不同的阅读方法,根据自身经验进行提炼和总结,构建系统化的阅读方法结构,按照从简单到复杂、从一般到特殊、从具体到宏观的顺序,引导学生逐步学习各种阅读方法。同时,教师还需要综合分析与提炼阅读方法本身的特点,思考不同阅读方法适合的呈现形式,进而在阅读教学中充分考虑学生实际情况,以新颖、有趣的形式向学生传授科学的阅读方法,带领学生在快乐阅读、良好阅读中逐步掌握各种科学有效的方法。
例如,教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时,教师便可传授思维导图法这一阅读方法。课堂上,教师带领学生一边阅读课文,一边绘制思维导图。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作为中心,围绕字词、主旨、结构、名言积累等作为一级标题,结合课文内容绘制出与之对应的导图即可。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既对生动有趣的图文结合形式产生了浓厚兴趣,又掌握了将思维过程直观呈现出来的方式以及导图绘制方法,最终掌握了借助导图进行阅读和思考的方法,切实实现了阅读能力的提升。
3.创新教学活动
合理创新教学活动能有效改善学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的体验,有利于阅读能力培养效果的提升。教学时,教师需要合理设计具体教学方案,从学生角度出发进行考量,思考学生的阅读期望和实际体验,尽量在充满乐趣的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充分体会阅读乐趣。要积极创新教学活动,结合教材内容以及学生实际情况设计丰富多样的活动,应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持续带给学生新颖而有趣的体验,让阅读教学过程变为学生自发参与、踊跃探索、积极实践的活动体验。此外,熟练掌握各种教学方法的应用要点,是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也是教师对教学活动加以创新的基本前提。包括游戏法、情境法、思维导图法、小组合作法、角色扮演法、传统文化展示法等在内的各种方法,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实践性的教学方法,能为新颖、有趣而高效教学活动的构建提供重要支持。
例如,教学《白鹅》一课时,教师便可对教学活动进行合理创新。课堂上,教师先组织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分享他们对各种动物的认知、想法以及与动物发生的故事。动物本就是学生十分感兴趣的话题,他们不由得产生了主动参与课堂实践活动的兴趣,学生相互间积极展开讨论,一起分享关于动物的话题。在此基础上,教师再组织学生参与游戏“看动作猜动物”,引导学生通过表演与猜谜的形式参与到阅读活动之中。
总之,全面创新阅读教学是促进学生阅读能力有效提升的重要举措。教师需要从实际出发,对目前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各种缺陷、不足与问题进行综合剖析,探究其具体原因,进而从源头尝试运用合适而有效的措施与方法对教学过程进行全面创新及优化,从而改善教学实践效果,助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