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L理念下主题式小微培训模式应用研究
2023-12-30景艳艳
[摘 要] 本文以PBL理念为指导,旨在从教师成长的问题出发,通过“基于问题—聚焦主题—寻求解题—生成课题”四步骤切实改变以往“通俗+专业”等面面俱到的‘大杂烩式教师培训模式,实现精准培训。
[关键词] PBL;主题式;训研赛;教师培训;问题驱动
传统的县域教师培训往往不是以“学员”为中心,而是以“师资”为中心,能请到什么专家就培训什么,有什么专家就培训什么,培训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教师因此参训动力不足、热情不高。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增强培训效果,有针对性地解决教师教育教学的各种问题,最大限度地满足教师培训需求,自2021年始,丰城市教师培训以PBL理念为指导,“以问题为导向,以课堂为指向,以学员为中心”,大胆实践,精心打造“主题式训研赛一体化培训模式”。
一、PBL教学模式简述
问题导向学习法(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即基于问题的学习方法,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医学领域,后由美国Barrows教授引入教育领域。PBL教学模式面向特定情境下真实问题的解决,以专业领域中的各种问题为学习起点,以问题为核心规划学习内容,遵循“问题提出—信息搜集—讨论研究—制定解决方案—总结反思”的循环原则,分为“问题的设计、问题的细化和分组解决、成果的展示与评价”三个主要阶段。
相比传统的教学模式,PBL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主体作用。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推进,PBL教学模式逐渐渗透在各个学科领域,逐步显示出其优越性,并取得良好的实际效果。
二、PBL教学模式与教师培训的结合点
教师是立校之本、兴教之源。教师培训是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途径,是新时代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保障。作为一个人口大市、教育大市,江西省丰城市主动作为,不断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师培训模式,以期改变以往请几位专家、开几天讲座、听几节优课、访几所名校、写几篇心得的应景式、任务式、过场式、碎片化、拼盘化、理论化的低效教师培训模式。
PBL教学模式主张问题是教学活动的起点,以问题为主线来组织教学,并以此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动力。基于PBL理念的主題式训研赛小微培训模式,以问题为导向,从教师成长的问题出发,经过调研、设计后形成培训主题,通过“理论渗透、示范实践、主题研讨、在岗研修”等形式聚焦主题,着力攻克教师专业成长中的某个共识性难点,经过多轮实践检验后最终生成课题,将实践成果进一步推广、应用。
三、基于PBL理念的主题式小微培训模式的实施路径
PBL理念下的主题式训研赛小微培训模式聚焦教师教育教学普遍存在的各种问题,依托本土学科研训团队,聘请省、市名师专家,靶向开展有针对性的主题培训,通过专题讲座、在场示范、实践指导、交流诊断、在岗研修、竞赛展示、总结提升等环节,将“训、研、赛”三个环节紧密结合,让教师在训中研,在研中训,在赛中悟,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与方法。同时,以问题为课题,生成一批课题研究成果,真正做到举办一期培训,解答一个问题,收获一串成果,绽放万紫千红。
(一)基于问题,量身定制教师专业成长培训体系
PBL的本质是“问题的解决”,因此问题的设计就成为决定一期教师培训是否有效的关键因素。丰城市在实施主题式培训中,把解决学校具体问题放在第一位,对教师按照“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培训什么”的原则进行培训。在实施教师培训前期,各校长、师训干事、研训团队成员从教育观念、专业态度和动机、专业知识、教学能力、职业发展需求等方面积极开展训前调研,多次深入教学一线,通过调查问卷、师生访谈、基本功测试、联片教研、课堂观摩等方式收集一线教师普遍性教学难题;然后,根据教材内容、教学方式、学生认知基础等对调研结果进行整合,凝炼出教学主题的本原性问题,由本原性问题引出学科内在的问题串,并提示解决问题的方法,搭建培训体系;最后,由教师进修学校组织研训团队提出培训计划,分主题、分阶段统筹推进。
(二)聚焦主题,精准发力补足教师专业短板
为凸显区域教师研修的主体性,丰城市教师培训以《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课程指导标准》为参照,积极探索“专题式、菜单式、互动式”的教师培训方式,根据地方教育发展要求及教师培训需求制订教师培训五年规划及学年教师培训计划。培训分层次、分需求进行,如针对新入职年轻教师基本功薄弱,开展“备课、上课、评课”“粉笔字”“朗诵”“信息技术”“师德修养”等“教学基本功”专题研修;对处于职业倦怠期的成熟教师,开展“课题研究”“教学技能提升”等“走出高原,迈向高峰”主题培训;“如何成为教育家型教师”等专题则为有更高诉求的专家型教师量身定做。除此之外,教育改革中的热点也是培训的重要主题。聚焦问题的专题式培训以主题为引线,将教师的研修活动与教学实践及课题研究结合在一起,能有效激发教师的参训热情,提升参训实效。
1.理论渗透——找准链接点。PBL教学模式为传统的学科教学理论知识和实践性知识架起了桥梁。主题式小微培训针对调研问题集,以入题讲座的形式链接学科知识,找到相应的理论支撑及对应的学科素养,并延伸生活资源,将生活中真实、生动的素材融入教学。例如,在中小学班主任“主题班会”专题培训中,以全国名师杨坚校长的《教育是心灵的艺术》专题报告为引领,在明确主题班会要素等基本内容的前提下,结合爱国教育、劳动教育等时代热题进行班会设计、评价。
2.示范引领——瞄准实践点。入题讲座是魂,示范引领为根。结合每期学科入题讲座,丰城市在实施中设置了相应的示范课堂,既有来自省内外一线名师的优质课例展示,也有本地各教龄段教师的示范课堂。例如,在小学语文青年教师“阅读能力提升”专题培训中,本地教研员先进行《统编教材中高段阅读教学策略》专题讲座,而后请全国名师和本地教师进行现场示范课展示,参训学员结合所学分别对两堂示范课进行点评,最后由首席导师对参训学员的认知进行点评。通过对比,参训教师既可以看到自己与名师、与同行的差距,也可以找到正确、有效的参照点,总结提炼出适合自己的教学风格。
3.主题研讨——澄清困惑点。主题研讨是在学科专家的指导下,参训学员围绕某一个主题进行交流研讨、相互启迪的培训方法。在专家与研伴启发下的主题研讨,能有效开拓参训教师的思路,引发参训教师独立思考、自觉应用教育理论去细致分析问题。丰城市以“世界咖啡屋”为主要研讨形式。首先,在培训实施前通过问卷调查等形式收集学员共同的疑惑点,由本期培训首席导师进行问题凝炼,形成研讨主题。其次,在研讨实施中,邀请学科专业素养高、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做研讨主持人,对学员进行类别分组,比如城乡分组、年龄分组,在围绕主题进行第一轮发言后换组,参训教师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小组话题加入,在交流本组话题的基础上积极收集其他小组意见,最大化摄入信息。最后,进行成果展示。培训后,参训教师将培训所学与自己在教学中的收获、感悟与困惑,以及遇到的难点、痛点,特别是教研组的普遍问题,通过培训小结或者学习心得的形式呈现出来。基于以上信息,培训机构(教师进修学校)再组织相关专家对这些问题进一步整理、归类,为下一步参训教师之间的合作探究式学习做好准备工作。
(三)寻求解题,连续推进教师专业实践
布鲁纳认为,学习、了解一般的原理、原则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是发展一种探索新情境的态度,即做出假设、推测,凭自己的能力去解决新问题或者发现新事物的态度。如果说问题解决是主题式训研赛一体化小微培训模式的雷达,那任务驱动则是其侧翼。丰城市在推进该模式实施中,以任务为导向,每期培训结束后都会布置相应主题的示范课展示任务,要求参训学员回校后通过座谈交流、主题汇报等形式进行二次培训,连续内化所学,设计新课,勤于磨课,把问题糅合进培训理念,寻求答案。同时,在本地学科研训团队选拔优秀指导老师,对参训学员实施在岗研修指导,培训结束三个月后分片区进行主题课例展示,并进行奖项评比,由内而外提升教师学习内驱力。
(四)生成课题,助力地方教育发展
在PBL理念下的主题式教师培训模式中,课题研究是明线,是目标,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暗线,校本研修、培训引领、个人实践反思等多种教师培训形式是支撑。为进一步提高参训教师学习获得感,提升师训工作学术含量,丰城市实践总结出“师训课题化”,通过培训内容“四化”(即培训内容系列化、培训手段科学化、培训对象差别化、培训模式多元化)和培训实施“三性”(即激发教师能动性、突出教师主体性、强调成果实效性)将“训研”紧密结合。通过组织参训教师撰写学习心得、教学设计、教育叙事、学科论文等,生成一系列培训成果,如案例集、教学反思集、教学叙事集、教学设计集等,组织学科研训团队在审核中诊断教育教学问题,生成课题,作为学科研训团队小课题。“一场培训,围绕一个问题,聚焦一个主题,解决一个难题,生成一个课题”,这样的培训才真正落地生根。
四、不足与反思
(一)调研主体单一,培训实效不强
在主题式培训中,问题调研是第一步。在实际操作中,调研主体往往以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或培训机构(教师进修学校)为主,管理主义倾向较为严重。现有调研人手有限,專业覆盖面不足,导致调研不够深入,未完全结合教学过程,问题浮于表面。同时,所发现的问题更倾向于某一大块,没有落到细节,调研信度不足,导致后期培训实效不强。
(二)解题过程过松,后续衔接不紧
集中培训时间较短,专家短时间内并不能完全解答学员的疑惑。培训后,大多数培训组织方重点关注培训资料全不全、培训满意度高不高、培训宣传广不广,对学员的跟踪问效不足,对学员教学是否改进、改进是否有效关注不够。
(三)成果参差不齐,课题开展困难
培训后收集学员教学案例、教学反思、教学设计等相关材料,但呈交的内容参差不齐,部分存在抄袭的现象;课题研究以教师培训机构(教师进修学校)为中心,人员不足,无法深入,以学员为中心,则分布太广,难以召集。
总体而言,基于PBL理念的主题式训研赛一体化小微培训模式是教师培训工作的一种创新,“精细化、具体化、混合式”的培训模式,有效调动了参训学员的积极性,完成了由“抓壮丁”向“抢指标”的转变,改变了传统“单一式、拼盘式”的培训结构,培训形式更加多样,培训成效更加明显,培训真正成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起到引领教师专业素养提升、推动地方教育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林亚.定向施策,精准发力,开启基础教育教师培训新局面[J].河南教育(教师教育),2023(3):4-7.
[2]武长亭.“研训一体化”教师培训模式的探索[J].北京教育(普教版),2021(5):66.
[3]陈晓彤,武丽志.国内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研究综述(2010-2019)[J].中国成人教育,2020(10):74-78.
[4]刘赣洪,张希丽.近三十年来我国教师培训模式变迁之知识图谱分析[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8,34(8):83-88.
[5]吴伦敦,葛吉雪.中小学教师主题式培训方法:选择与实施[J].教师教育论坛,2016,29(7):79-84.
[6]沈伟. “研训一体”有效性的行动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6.
[7]王北生,任青华.“国培计划”教师培训模式的优化及创新[J].中国教育学刊,2014(9):91-93.
[基金项目]2022年度江西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PBL理念下主题式小微培训模式应用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2PTYB194)。
[作者简介]景艳艳(1987— ),女,甘肃泾川人,丰城市教师进修学校,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学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