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篇教学中践行英语学习活动观
2023-12-30王佳柳明明
王佳 柳明明
摘要:英语学习活动观为教师在语篇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提供了有效路径。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教师可以从“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三个维度开展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完成由走进语篇、走实语篇到走出语篇的转变,从而实现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以牡丹江市第四中学柳明明老师How do you get to school?Section B 2a-2e的示范课为例展开分析,为其他一线教师提供借鉴。
关键词:初中英语;语篇教学;学习活动观;思维品质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明确提出:思维品质指人的思维个性特征,反映学生在理解、分析、比较、推断、批判、评价、创造等多方面的层次和水平。语篇教学对于思维品质的提升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能够丰富学生思维方式,提升其思维品质。英语学习活动观是一种组织和实施英语教学的理念和方式。就其理念而言,它强调促进学生在语言、文化、思维和学习能力等诸方面的融合发展,重视在体验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在迁移中创新;就其倡导的方式而言,活动观采用一系列相互关联、循环递进的活动来组织英语课堂教学。开展英语学习活动的前提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主题为引领、以语篇为依托,教师践行英语学习活动观,引导学生在主题引领下,围绕真实语境和真实问题,激活已知,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等一系列循序渐进的学习活动,形成正确的态度和价值判断[1]。以人教版初中英语七年级Unit 3 How do you get to school?Section B 2a-2e语篇教学为例,探讨如何在语篇教学中践行英语活动观,提升学生思维品质。
一、开展语篇研读,促进思维创新
语篇研读是语篇教学的必备过程,语篇的主题和内容,即What;语篇传递的意义,即Why;语篇具有的文体特征、内容结构和语言特点,即How[2]。
针对这三个基本问题,柳老师在示范课中进行了如下分析。
[What](语篇的主题和内容):该语篇是新闻类文本,属于“人与社会”的主题语境下“过河上学”的子主题。阅读材料第一段从几个疑问句开始,引出村庄里孩子上学的艰难;第二段详细叙述了名叫亮亮的小男孩虽然上学路很艰难,但他并不害怕;第三段介绍了村民们的梦想,并提出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他们的梦想会实现吗?”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就是通过这则新闻让学生了解了过去十年中国贫困地区孩子的上学方式。
[Why](作者的意图、情感态度、价值取向):通过文本阅读,学生可以了解贫困地区孩子的上学方式,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同时,通过对亮亮上学的故事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探讨,学生可以从中学到亮亮不畏困难、勇往直前的优秀品质,并能够深刻领悟到,在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困难和挑战时,他们需要勇敢面对,毫不畏惧,坚韧不屈,持续努力和学习,这样才能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通过学习亮亮的优秀品质,不仅能够有效提升自己的人生价值,还能够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去尽力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和繁荣进步做出积极的贡献。
[How](文体特征、内容结构、语言特点):语篇的第一段作者抛出3个关于上学方式的问题,运用对比的方式,巧妙地将“坐索道过河上学”的方式作为切入点,展现了贫困地区孩子上学的不容易。第二段作者呈现了亮亮的上学故事,说明虽然上学很难,但他没有放弃的原因,学生能够深刻地体会到亮亮坚持梦想的毅力和勇气。第三段介绍了村民们的梦想,并设问“他们的梦想会实现吗?”这一问题旨在引导学生对于贫困地区教育现状进行深入思考,并鼓励他们批判性地思考问题,为解决贫困问题提出切实有效的建议。
二、创设有效情境,推动思维发展
在英语阅读教学课堂中,精心设计有价值的教学情境,巧妙地激活学生原有的丰富背景知识,为其迅速进入到良好的学习状态提供了便捷的通道。这样的举措,不仅有助于促进学生对全新知识的理解掌握,还能够有效激发他们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如此一来,整堂英语阅读教学课程的质量必定在无形中得到明显提升,为构建高效愉悦的课堂教学环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本节课的阅读材料是关于乘索道过河上学的新闻故事,语篇属于新课标提出的“人与社会”范畴的“社会服务与人际沟通”主题,涉及到上学方式,还包含一些细节描述的句子。在进行材料的阅读过程中,学生需要仔细阅读文章,并对其中的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和理解。本節课导入环节,柳老师播放了一段“中国交通方式变革”的视频,生动直观地呈现了本节课的主题,让学生了解了四十年来我国交通方式的变革,并对这种变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探索欲望,成功地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了学生的家国情怀,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通过对比引出乡村的背景,自然地导入本节课学习的新单词,学生可以在情境中学习新单词,对于接下来的阅读语篇有重要作用。本语篇属于新闻故事,具有真实性,但由于学生生活在城市里,对十年前的乡村了解很少,有些自然情况学生很难理解,所以柳老师在对文本进行解读时,设置了很多学生易理解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语篇。同时,新闻语篇具有主题性,柳老师提供了一些图片素材和简单的词汇可以辅助学生加深对主题的理解。
在语篇教学中,我们应当紧紧地把握住生活的现实脉搏,以生动形象、具有启发性的情境让学生参与并融入其中,这种紧密联系现实生活的教学方式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精神要求,同时对于一节课程的顺利开展以及最终达成预期的教学目标和单元目标都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教师在导入新的教学内容时,一定要有清晰的思路和明确的目的,导入环节的时间不宜过长,并且要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不能是为了导入而导入,而是要在导入的过程中,起到引导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的作用。如果导入环节设计不合理,时间过长,很容易让整节课的教学内容变得“头重脚轻”,失去了导入环节和情境创设应有的作用和效果。
三、践行英语学习活动观,培养思维品质
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教学设计是一种“以终为始”的逆向教学设计,从结果出发,学生在教师精心设计的真实情境中进行沉浸式的学习体验,然后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的知识,最后在迁移中创新。而能够在语言学习中发展思维,在思维发展中推进语言学习,逐步发展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也需要有层次的学习活动,而这一点也恰好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核心理念不谋而合。
本节课是基于课标、忠于教材、立足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着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而进行的教学设计。柳老师在课堂上,以明确的主题为指导方向,以深度探究语篇为主要手段,采用了PWP阅读教学模式,并在这个过程中,严格遵循了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三个层次的要求,精心设计了一系列高质量的教学活动,完全符合教学目标的要求。更为重要的是,教学评价在课堂上贯穿始终,以保证英语学习活动观的顺利实施和落地。
(一)走进语篇的学习理解类活动
学习理解类活动包括“感知与注意、获取与梳理、概括与整合”三个核心组成部分。在这类富有挑战性的活动中,教师应采取策略性的方式,有意识地引入语篇的主题,以此激发学生潜在的背景知识,并进一步引导他们对语篇内容进行关注。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有效地关注语篇中的各个细节,从中获取大量具有详实内容的信息,让学生在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地整合和梳理知识,从而构建起全新的知识结构,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活动1(感知与注意):学生在教师播放的导入视频中说出交通工具的名称,如bike,bus,train,car,plane等。通过视频和图片将学生带入到真实生活的情境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学生在“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年交通方式发展变革”的视频中,对国家的迅速发展形成一种油然而生的自豪感和幸福感。
活动2(获取与梳理):学生在教师创建的主题情境中获取并学习本节课新单词;读前阶段,学生通过教师提供的图片和一系列有逻辑性的简单问题“Where do they want to go?Why do you think so? So how do they get to school?What do you think of this special way?”形成的问题链对乘索道上学这种方式进行简单的评价,从而获取文章主题;再观察文章细节,获取文章体裁,梳理文章结构。学生在此步骤中可以了解新闻语篇的文体特点,把握文章大意,培养逻辑思维。
活动3(概括与整合):学生快速阅读语篇,概括语篇各段大意,了解语篇结构,促进学生对语篇整体逻辑的把握。
(二)走实语篇的应用实践类活动
应用实践类活动涵盖“描述与阐释、分析与判断、内化与运用”三个重要方面,教师会围绕特定的主题进行深入探索和分析,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基于学习理解类互动中形成的全新知识结构的探索和构建中去,逐步展开一系列语言实践活动。这些活动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还能有效提高他们的语言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活动4(描述与阐释):学生分段阅读语篇,通过表格填空、判断正误和回答问题,深入了解语篇内容。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思维导图复述语篇,通过个人描述、小组描述和班级阐释的方式,进一步加深对语篇的理解,训练语言表达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活动5(分析与判断):学生结合上下文,判断“run”的熟词生义。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猜测词义,培养了学生推理判断的能力。
活动6(内化与运用):学生运用深入理解和熟练掌握的各种语言知识,精细研读并提炼出语篇中的有效信息,再通过悉心构思和规划,将这些高质量的语篇转化为访谈稿,这一转化的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对新知识结构的深入内化和有效运用。
(三)走出语篇的迁移创新类活动
迁移创新类活动包括“推理与论证、批判与评价、想象与创造”三个方面,学生在对语篇进行深入把握,内化知识结构后,对语篇隐藏的价值取向进行推理、论证或评审作者意图,通过批判与评价语篇,加深对主题意义的理解,最后综合性地运用语言,实现在真实语言环境中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实现深度学习,促进多元思维的发展。
活动7(推理与论证):课堂讨论中,学生聚焦在“村民们的梦想会实现吗”这一问题上,借助教师之前精心创设的现实情境,结合自身的背景知识,运用逻辑严密的思维,展开激烈讨论,努力提出各种有力的论据,以支撑自己的观点。这种积极参与讨论的活动不仅让学生的思想得以碰撞,还能锻炼他们的逻辑思考能力,让他们的思维更加活跃,同时,还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让他们在共同讨论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倾听他人的观点,不断修正自己的思想。因此,开展这样的讨论活动是非常有益的,有助于培养学生卓越的辩证思维。
活动8(批判与评价):学生们根据教师展示的图片以及英文提示,选择最合适、有效,也是最为实际的方式来帮助那些生活在偏远地区的村民。选择的过程中也要有足够的勇气,敢于将自己的想法大胆地表达出来,坦诚地展示自己最真实的一面,学生选择的方式也能够体现出他们的个性。此外,学生也可以对同伴的想法进行简单而中肯的评价,互相探讨、互相切磋、互相琢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全面性,也能够锻炼他们的沟通表达能力,增加彼此之间的友谊。
活动9(想象与创造):教师播放一个十年之后同村孩子的变化视频,展示国家脱贫攻坚的成果,同时创设了情境“如何感谢社会”?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图片和简短的词汇作为语言支撑,学生之间进行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真正实现学生知识的迁移创新。
四、加强知识内化,引领语言输出
语言学习不仅需要广泛且精准的语篇输入,也需要通过大量的语言输出来检验学习成果。语言输出作为检验学生语言学习效果的最为准确有效的手段,备受教育者的青睐。教师通过各种循序渐进的活动为学生搭建适合的语言支架,帮助学生掌握语言输出的方法,从而保证学生语言输出基于深度思考,有质量、有高度[3]。
读后环节,教师除了设置思维导图进行文章内容的复述之外,还通过视频的形式为学生創设了语言输出的情境,并提出了思考题,让学生自由表达,推动知识的迁移创新。为了让学生可以更加顺畅地表达,教师特意采用了丰富多样的视觉图像和简短有趣的英语单词或短语形式,为学生构建了一个循序渐进、逐层攀升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坚实阶梯,引导学生能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勇敢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从而提升语言表达能力。为了实现教学评一体化,柳老师将评价贯穿课堂始终,在课堂的结尾设置了学生自我评价和生生互评环节,进一步保证了语言输出的质量和效果,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提升自我,得到更好的成长。
值得一提的是,柳老师还不失时机地进行德育,培养学生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学生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中,经常会有一些新奇的想法和观点,与教师的指导提示并无直接关系,呈现出许多让教师都感到意外的惊喜。教师精心设计了分层探究性作业,这些作业不仅具有实践应用的性质,也鼓励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迁移创新,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勇于尝试。这些新颖的设计,无疑将实践应用和迁移创新进行到底,使得学生能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真正掌握和运用,这对于学生的学习成长是非常有益的。
初中英语语篇教学要坚持以主题为引领,践行学思结合、以创为本的英语学习活动观,要采取科学有效的阅读策略,引导学生学会阅读技巧,指导实践,在语篇的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让核心素养真正落地。
参考文献:
[1] 毛浩然,刘艳芹,林杏.《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拐点、难点与奇点[J].教育评论,2022(5).
[2] 徐诗瑶.例析融入思维品质培养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J]. 校园英语,2022(8).
[3] 高欢,贺娟,杨秀艳.中学英语教育与教学[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9,33(5).
课题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学会2021年教育科学研究规划一般课题“基于大观念的初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的实践研究”(kt2021042923483058622)
编辑/王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