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患者阴道微生物的分布分析
2023-12-30高玲
高 玲
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郑州 450064
女性阴道微生态作为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主要涉及阴道解剖结构、免疫及内分泌调节功能、微生态菌群等组成部分。阴道微生态中寄生有大量的微生物菌群,研究表明,阴道中尤以乳酸杆菌为主要优势菌,其在微生物菌群中的占比可达到约90%,在维持阴道微生态平衡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宫颈肿瘤的发生与乳酸杆菌减少、阴道微生物环境失调是否存在关联,一直以来都备受人们的关注。致使阴道微生物环境失调的因素有很多种,包括阴道清洗护理不当、滥用抗生素、性生活不正常等,同时这些因素也是引发宫颈癌前病变的危险因素。有研究指出,维持阴道微生态平衡是防治女性生态系统失衡的一项重要手段[1]。对此,本研究选取50 例健康体检女性、50 例CIN 患者以及50 例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宫颈癌患者阴道微生物的分布情况与宫颈癌的关系,现作出如下研究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我国2021年3月—2022年3月范围内接收的50 例健康体检女性(健康体检组)、50 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CIN 组)以及50 例宫颈癌患者(宫颈癌组)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疾病患者均符合相关诊断标准;2)均为已婚女性;3)入院前1个月内没有服用抗生素及引导冲洗药物干预;4)年龄在18 岁以上;5)均知悉本次研究,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1)近期有性生活、阴道分泌物异常及流血者;2)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病变者;3)合并泌尿生殖器炎症者;4)存在长期使用皮质类固醇及免疫抑制剂史者。健康体检组,年龄在25~41 岁之间,平均年龄(29.1±3.3)岁。CIN 组,年龄在27~43岁之间,平均年龄(29.7±3.1)岁。宫颈癌组,年龄在28~40 岁之间,平均年龄(29.8±3.5)岁,其中,分别有鳞状细胞癌29 例,腺鳞癌13 例,腺癌8 例。3 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可进行临床研究对比。
1.2 方法
乳酸杆菌检测:使用蘸有0.9%氯化钠溶液的棉拭子于阴道侧穹隆处采集阴道分泌物,平行滚动后平铺在载玻片上,自然晾干,经革兰染色处理后,于油镜下对乳酸杆菌进行检测计数。
真菌与滴虫检测:采用悬滴法将阴道分泌物悬浮于0.9%氯化钠溶液载玻片上,迅速展开镜检,对每张载玻片随机观察10 个高倍视野,若观察到真菌或滴虫就将结果记为(+),没有观察到则记为(-)。
细菌性阴道病相关菌检测:采集宫颈口分泌物,选用BV 快速诊断试剂盒进行检测,观察反应体颜色转变,呈绿色为阳性,呈深黄绿色为弱阳性,呈蓝色为强阳性。若观察到绿色、蓝色就将结果记为(+),其他则为(-)。
人乳头瘤病毒检测:引入HPV16、HPV18 型PCR 荧光检测法,HPV16 反应液检测Ct 值不足37,表明HPV16 型DNA 阳性;HPV18 反应液检测Ct 值不足37,则表明HPV18 型DNA 阳性。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三组病原体感染情况,依据检出结果进行判断,两种或两种以上病原体感染即为混合感染,连续计算5 个高倍视野乳酸杆菌数量,并将平均每个高倍视野下乳酸杆菌的数量计为其定植密度(个/HP)[3]。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处理软件对本次研究各项观察指标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计数资料用[n(%)]表示,计量资料通过T 检验,计数资料通过χ2检验,统计得出P<0.05,就表明研究所得结果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乳酸杆菌在阴道黏膜分布情况
宫颈癌组乳酸杆菌定植密度中位数为106(70~184)个/HP,CIN 组乳酸杆菌定植密度中位数为202(104~280)个/HP,健康体检组乳酸杆菌定植密度中位数为294(164~388)个/HP。由此可见,宫颈癌组乳酸杆菌定植密度明显低于CIN 组和健康体检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三组阴道分泌物病原体检出率比较
宫颈癌组真菌检出率为52.0%,滴虫检出率为38.0%,BV 相关菌检出率为68.0%,HPV 检出率为94.0%;CIN 组各检出率分别为42.0%、30.0%、44.0%、56.0%;健康体检组各检出率分别为20.0%、8.0%、18.0%、10.0%;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宫颈癌组BV 相关菌检出率、HPV 检出率均高于CIN 组(P<0.05),如表1 所示。
表1 三组阴道分泌物病原体检出率比较(n/%)
2.3 3 组HPV 感染者阴道黏膜乳酸杆菌分布特征比较
在3 组HPV 感染者中,宫颈癌组乳酸杆菌阳性率为31.9%,CIN 组乳酸杆菌阳性率为42.9%,健康体检组乳酸杆菌阳性率为80.0%,宫颈癌组、CIN 组乳酸杆菌阳性率均明显低于健康体检组(P<0.05),如表2 所示。
表2 3 组HPV 感染者阴道黏膜乳酸杆菌分布特征比较(n/%)
3 讨论
微生态系统中宿主、微生物及微环境之间始终处于一种平衡状态下,并且彼此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关系。相关研究指出,阴道微生态与阴道疾病的发生存在一定的关联[4]。乳酸杆菌作为一种生物应答调节剂,不仅可用于抑制各类病原菌的生长繁殖,还可有效阻滞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
本研究结果得出,宫颈癌组乳酸杆菌定植密度为106(70~184)个/HP,明显低于CIN 组202(104~280)个/HP、健康体检组294(164~388)个/HP,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组、CIN 组的真菌检出率、滴虫检出率、BV 相关菌检出率及HPV 检出率,均高于健康体检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宫颈癌组的BV 相关菌检出率和HPV检出率均高于CIN 组(P<0.05)。在3 组HPV 感染者中,宫颈癌组乳酸杆菌阳性率为31.9%,CIN 组乳酸杆菌阳性率为42.9%,健康体检组乳酸杆菌阳性率为80.0%,可以看出宫颈癌组、CIN 组乳酸杆菌阳性率均明显低于健康体检组(P<0.05)。结合研究结果来看,阴道微生态的诊断主要通过观察阴道微生物菌群的多样性、密集度、优势菌群等来进行评定,尽管病毒感染还没有被纳入微生态评价指标,但现有研究表明,菌群失调与HPV 感染存在一定的关联[5]。HPV 作为女性阴道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病原体,一般来说感染时间短暂,凭借阴道黏膜自净功能就可迅速消灭。但倘若阴道一直存在HPV 感染,就容易致使宫颈上皮异常增生甚至癌变[6]。基于理论视角,以乳酸杆菌为主的阴道黏膜微生态失衡可能与宫颈癌发病由关。乳酸杆菌有助于维持阴道pH 稳定,抑制某些致病菌的生长,并有助于提升免疫系统活力,代谢形成一系列细菌抑制物,增强阴道局部抗感染能力[7]。如果因某些因素使得乳酸杆菌数量减少、活性下降,其他厌氧菌群就会不断增多,进而产生大量有害代谢产物,同时在合并致癌因素如HPV 感染的影响下共同作用于宫颈上皮,引发CIN,并可能进一步发展成宫颈癌[8]。
总而言之,宫颈癌发生可能与患者阴道黏膜乳酸杆菌减少、阴道微生态失衡存在一定的关联,维持阴道内乳酸杆菌比例正常,对于防范生殖系统癌前病变、阻断癌变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