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凡动皆属火”辨治恶性肿瘤

2023-12-30张甘霖赵维哲张博然潘元灿王笑民

世界中医药 2023年20期
关键词:素问病机肿瘤

王 玥 张甘霖 赵维哲 张博然 陈 星 潘元灿 王笑民

(1 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 2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北京,100010)

恶性肿瘤在世界范围内的发病率、死亡率逐年攀升,最新研究显示,恶性肿瘤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死因,严重危害人类的生命健康及生命质量[1]。由于现代医学对于恶性肿瘤的治疗手段有限,且无法彻底根治,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应用中医药手段治疗恶性肿瘤。中医古籍关于恶性肿瘤的最早记载见于公元3世纪的《脉经》,随后不断有医家对其进行深入的理论探讨与临床实践,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恶性肿瘤病机复杂,目前大多医家认为其病机属正虚邪实,病理因素无外乎虚、痰、瘀、毒,但其善动、易侵袭等特性也与“火邪”有共同之处,现结合“凡动皆属火”理论对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及治疗综述如下。

1 “凡动皆属火”的内涵

“凡动者皆属火”出自河间学派朱震亨论著的《格致余论》,“火内阴而外阳,主乎动者也,故凡动皆属火”。指出了火热之性所具有的内在物质基础和火性主动的特征。《景岳全书》曰:“火者,阳气也,天非此火不能生育万物,人非此火不能生养命根。”由此可知火是生命的原动力。《新编火疫论》提到:“夫人何以生?生于火也……火,阳之体也。造化以阳为生之根。人生以火为生之门。”人的生命活动也靠火的能量推动,万物由此生、长、化、收、藏。火的外在表现为动,内在主静而不妄动,内藏不外露,故称其内阴而外阳[2]。

朱震亨将人身之火分为君火与相火,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协调,密不可分。相对来说,君火主静,主内藏,相火主动,主外阳,为人身之动气,反映人体功能活动。《素问·气交变大论篇》曰:“天地之动静,神明为之纪。”生、长、化、收、藏皆由君火为之察。君火在人体为神志之火,为生长之始动。《素问·天元纪大论篇》“君火以明”,意思是有君火澄澈清明则万物始生,脏腑有所主。关于相火,《格致余论·相火论》曰:“所谓天主生物,故恒于动,人有此生,亦恒于动,其所以恒与动,皆相火之为也。”《黄帝内经》提出相火是少阳,主天地间初生之气,主万物之生发,是万物生长生发的原始动力。尽管火中之相火主动,但应动之有节,即相火之动应该遵循一定规律,有节制有节律地动,才可以存续生命,生息不灭。《素问·天元纪大论篇》曰:“君火以明,相火以位。”强调了固守本位对相火的重要性。朱震亨则称之“五火之动皆中节,相火惟有裨补造化,以为生生不息之运用耳”。君火奉天宣行,相火守位禀命,这种维持人体生化的生发之火,切忌妄动,反成贼尔。

关于“火”的理论记载首见于《黄帝内经·素问》五运六气学说,该理论的提出对于中医学的理论研究具有深远意义[3]。随后河间学派刘完素首创火热论,提出各类疾病都存在火热病机,火是六淫邪气之源。《素问·至真要大论篇》曰:“夫病生之类其有四焉,一者始因气动而内有所成者,谓积聚徵瘕瘤气瘿起结核癫痫之类也。”气动即火动,君火主静,一旦妄动,则生积聚等大病。火中之相火属阳易动,相火之动可以维持生命的存续,但也更容易受到体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进而失节、亢奋、妄动,“相火易起,五性厥阳之火相煽,则妄动矣”。情志失调等情况会导致阳气厥逆,厥逆之阳火煽动,相火异常运动,人体正常的生化就会受到影响。但《景岳全书》中也提到“随怒随消者,未必致病”,也就是说并非任何波动都会煽动厥阳,相火妄动的重点在于过极,若情志等波动可迅速恢复,相火也可随之平复。一旦相火妄动,朱震亨称之“暴悍酷烈,有甚于君火”“火起于妄,变化莫测无时不有,煎熬真阴,阴虚则病,阴厥则死”。《慎斋遗书》中提到“火之毒莫甚于命门相火”。李杲则直言“相火元气之贼”。即妄动的相火侵害脏腑,劫夺真阴与元气,对人体是极大的危害。

2 “凡动皆属火”是恶性肿瘤形成的病机之一

恶性肿瘤的主要生物学特征有细胞分化异常、增殖生长失控、出现浸润性和转移性等,是一种机体正常细胞在相关致癌因素的作用下过度增生或异常分化而形成的新生物。目前中医探讨肿瘤的病机大多认为是痰、虚、瘀、毒等病理因素或产物纠结于体内日久形成癌瘤[4]。该看法可以很好地解释癌瘤的物质本质,但是不能很好的解释其无限增殖、代谢旺盛和易于侵袭和转移的功能特性。尽管癌瘤居所隐匿,较难察觉,但实际上其一直处在高速代谢与增殖的状态中,一刻不停地在侵袭与扩张[5]。这种特性恰好符合朱震亨所说“所动皆属火”的范畴。从火邪的角度去分析恶性肿瘤,可以更好地解释恶性肿瘤的功能特性,有助于对其内在病机的更深层次研究和探讨,进一步指导治疗。

2.1 火邪妄动,导致异常增殖,癌变形成 《易经》曰:“乾知大始,坤作成物。”说明万物的产生,都是以属阳属动属功能的部分作为先导,属阴属静属形的随后。“夫病生之类其有四焉,一者始因气动而内有所成者,谓积聚徵瘕瘤气瘿起结核癫痫之类也”(《素问·至真要大论篇》)。朱震亨提出“气有余便是火”,认为人体内正常的气若是有余或妄行,则会引发火动,火动则易生癥瘕积聚等现代医学认知中的实体瘤类的疾病。在正常组织形成癌变的过程中,其最核心的变化是出现细胞的失控性增殖,其相关病理机制主要是由于正常细胞接收到了异常的信号通路及周期性蛋白的刺激,如异常增强的Ras信号可以阻碍细胞凋亡,RTKs活化则可导致细胞周期失控性紊乱。得到异常增殖的信号,获得足够的生长动力后,开始逃避生长抑制信号、抵抗细胞程序性死亡、形成失控性增殖[6]。这种趋向于无限更迭的变化主动,属阳,属火,其不受控制的特性更像是一种异常亢盛,生命力极强的邪火,正是君火妄动,心神失控,给予了机体这种异常的增殖信号,而相火妄动,失其本位,本应主正常生发的生命原动力错误地维持了机体无限增殖的能力。妄动的相火蔓延传导至正常生长的组织细胞中,也一同传递了这种异常的增殖信号,妄动之邪火大量吸纳周围组织的气血津液,并粘聚成团,形成癌瘤。邪火沿周围络脉四处蔓延,灼烧津液,阻碍气血及津液输布,迫血妄行,血不循经,造成局部癥瘕积聚。妄动的相火将生化之力混乱,影响脏腑正常的生理功能,导致气血运化失司,则水湿、痰饮、瘀毒生,日久相互纠结,肿瘤乃生。恶性肿瘤的火邪妄动,有别于导致其他疾病的一般的相火妄动,其亢进的程度更高,造成的结果更恶劣,形成之癌瘤可最终导致正气大衰,五脏俱损,直至阴阳离决[7]。

2.2 火邪妄动,促进炎症及代谢,癌症进展 癌细胞是一种增殖亢进,生长旺盛的特殊细胞,其与炎症反应相互依存,并且具有独特的代谢特征。火邪能燔灼脏腑,消烁津液,“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妄火在局部聚集形成血败肉腐以及癥瘕积聚,许多癌症发展过程中可见癌肿疮疡,红肿焮热,如临床常见的乳岩溃破翻花、肾岩翻花以及瘿瘤破溃等,《卫济宝书·痈疽五发篇》更是将癌症归为火热疮疡的范畴:“一日癌,二日瘰,三日疽,四日痼,五日痈。”火邪导致痈疽等炎症反应,炎症细胞分泌的生长因子与肿瘤细胞上的受体结合,上调抗凋亡基因的表达,从而促进肿瘤细胞生存和增殖[8]。火主温煦,曰炎上,可维持体温及机体的正常代谢[9],即为“少火之气壮……少火生气”(《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有研究发现“阴虚火旺证”与内分泌激素代谢异常、氧化应激反应异常等关系密切[10],这些内神经分泌调节异常必然引起机体细胞能量代谢和功能异常。火邪妄动,推动癌症细胞能量代谢模式异化,即在有氧环境下,癌细胞优先进行糖醇解,并产生大量的乳酸,称之为“有氧糖酵解”,亦称“War-berg效应”,这种机制可能与葡萄糖转运载体(Glucose Transporter,Clut)的表达活跃,己糖激酶(Hex-okinase,HK)、磷酸果糖激酶1(Phosphofructokinase,PFK-1)等糖酵解关键酶活性上升相关[11]。

2.3 火邪妄动,生风动血,癌症转移 《素问·玄机原病式·火类》曰:“夫水数一,道近而善;火数二,道远而恶。”“暴病暴死,火性急速故也”。所以火易升腾,蔓延,火邪妄动,其致病性质较恶,病势急迫,且传变快。火邪蔓延至其他临近脏腑,则造成癌症转移。同时张景岳在《景岳全书·血证》中提到“动者多由于火,火盛则迫血妄行。”《伤寒贯珠集》曰:“因火而动,必咽燥唾血,此火邪迫血。”即火邪容易动血,推动血脉运动,同时也容易迫血妄行,加快血流速度,导致火邪更容易随着妄动的血液血性转移至机体各处。《素问·六微旨大论篇》云:“厥阴从中则为少阳,少阳之上,火气治之。”厥阴以肝为主脏,肝为风木之脏,火与风二者关系密切,且火盛易生风,风可助火势,《素问·风论》曰“风者,善行而数变”,火邪旺盛引发风动,风病的共性特点是“变”“动”,即其证侯表现异常动态,且可发生于内外任何部位。火邪催风动,在肿瘤患者机体表现为局部原发肿块出现远隔器官、组织的转移及扩散[12]。

图1 火既是生命之源,又可为六淫邪气之源

3 “凡动皆属火”指导恶性肿瘤的治疗

基于“凡动皆属火”理论,可以认为“火邪妄动”是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移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病理因素,是对癌毒的高度精炼。恶性肿瘤的根本病机在于“火邪”过亢,在论及治疗时,宜分清其虚实。《本草经疏·治法提纲》中提到“病之热也,当察其源。火苟实也,苦寒、咸寒以折之;若其虚也,甘寒、酸寒以摄之”。故治疗火证当分虚实,因势利导。

3.1 火盛正不虚——清热解毒直折火势 《医宗必读·积聚》云:“初者,病邪初起,正气尚强,邪气尚浅,则任受攻;中者,受病渐久,邪气较深,正气较弱,任受且攻且补;末者,病魔经久,邪气侵凌,正气消残,则任受补。”肿瘤患者亦然,肿瘤早中期患者或术后稳定期患者,正气强盛,邪毒初起,应以祛邪为主,用清热解毒法直扑火焰,直折火势,如以水克火,以寒对热,遏制火邪癌毒发展,防其走注。现代研究表明,炎症反应与恶性肿瘤关系密切,且可促使肿瘤发生发展与转移。中医药应用清热解毒法直折火势,消火祛毒,可以有效控制肿瘤进展,延缓转移[13-14]。经过对3 000余种常用中药的抗癌药理学筛选,发现对癌细胞有直接抑杀并经临床验证有效的中药大部分为清热解毒类中药,如半枝莲、白花蛇舌草、山慈菇等[15]。清热解毒中药的抗肿瘤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细胞失控性增殖、诱导癌细胞凋亡、抑制新生血管形成、调节人体免疫水平等多种途径相关[16]。癌毒火邪常与痰、瘀、湿等病理产物互生互助,临床应用上多以清热解毒法为主,配合活血化瘀、除痰散结等治法,同时应用时注意顾护脾胃,结合不同癌瘤的病理特点和脏腑辨证因地因人制宜。实际临床应用经验上,王笑民教授认为恶性肿瘤为“火邪客体”,应用大剂量清热解毒中药,强调“重剂启沉疴”[17],多用半枝莲、白花蛇舌草药对,在清热解毒消癌的同时,兼具利尿化瘀通淋的功效,令邪有路可出,剂量上最大可用到300 g,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18]。孙桂芝教授[19]提出“五脏六腑皆能化火生毒说”及“内生之邪郁滞化火说”,采用清热解毒类方剂藤虎汤治疗胃癌,疗效甚佳。刘鲁明教授[20]临床治疗胰腺癌应用大剂量清热解毒药物,佐以温热之干姜,甘缓之大枣、白蜜等,有效抑制病情进展并兼顾脾胃。

3.2 水火未济——滋阴降火,引火归元 《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曰:“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癌毒之性向上发散,居上则火愈加壮烈,恶性肿瘤之壮火在癌的不断生长过程中也在加快人体物质消耗,伤阴耗气,居下之肾水不足,无以上济,则火邪燔灼为病,进一步损伤人体真阳,水中真火不旺,难以蒸腾肾水上升,致火不能归位。刘完素论火邪亢盛者,认为“当以味补肾真阴之虚而泻其火邪,以封髄丹,滋肾丸,地黄丸之类是也”[21],朱震亨则认为:“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以苦补之。”此时应调济水火,引火归元,清火为治标,引火乃治本[22]。临床可应用大补阴丸、交泰丸、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等方,药可用熟地黄、鳖甲、龟甲之类大补肾水,以潜降相火,少量配伍肉桂引导火邪归元。《四圣心源·六气解》中指出“土降而金敛之,相火所以下潜”,提出下潜相火需要先降胃敛肺。故滋阴降火临床应用时可搭配补脾胃与泻肺之法,补脾胃可选黄芪、党参、甘草等,泻肺火则用桑白皮、地骨皮等[23]。使虚火不升而下潜入水,而阴阳平调[24]。同时健运中土、畅通上下左右道路合而为治。国医大师周仲瑛[25]认为癌毒是肺癌发生和发展的关键,其火热之象多见于阴虚火旺,治疗常用北沙参、麦冬、南沙参、炙鳖甲、天花粉等以养阴清热。治法还需区分养阴生津、滋阴养血和滋阴补肾的不同,具体用药选择上,养阴生津常用麦冬、天冬、沙参、栝楼根、百合、生地黄、玉竹等;滋阴养血用仙鹤草、鸡血藤、当归等;滋阴补肾常用墨旱莲、女贞子、鳖甲、生地黄等。肿瘤患者多以此方法滋阴降火,收效甚佳。胡凯文教授[26]认为肿瘤患者多为“上热下寒,阴阳两虚”,故在临床上多应用“引火汤”去麦冬五味子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张青教授[27]临床常用“潜阳封髓丹”引导浮越之火归潜于肾,使肿瘤患者达到水火既济,阴平阳秘的状态。现代研究证明,引火归元法可以通过调节免疫、减少肿瘤血管的形成和肿瘤微环境中的黏附因子等角度实现抗癌作用[28]。

4 结语

本文基于“凡动者皆属火”这一火邪病机特点,从火邪角度对癌瘤在疾病发生发展以及转归中的功能特性进行了阐述。基于本文所述,“凡动者皆属火”是对火邪功能特点的高度概括,也是中医辨治肿瘤的新启发与指导,对肿瘤的中医临证辨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是在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移中,癌瘤火邪与机体本身的正气状态是相互影响,不断变化的。肿瘤患者早、中、晚期病机有明确的特点,所以临床应用除了重视对癌瘤火邪属性的辨别之外,还要以整体观的思维去看待疾病,兼顾人体正气存护。

猜你喜欢

素问病机肿瘤
与肿瘤“和平相处”——带瘤生存
Discussion on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 from “Cold-dampness and Insidious Drynes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on Efficacy and Safety of Electroacupuncture on Oral Oxycodone Hydrochloride Prolonged-Release Tablets Related Constipation
试论多纪元简对金漥七朗《素问考》的借鉴和袭用
ceRNA与肿瘤
床旁无导航穿刺确诊巨大上纵隔肿瘤1例
《肿瘤预防与治疗》2015年征订启事
老年痴呆病中医病因病机及治疗
高血压病中医病机探讨
气虚发热病机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