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智能时代绿色低碳工程建设管理探究

2023-12-30戴霖波

广东建材 2023年10期
关键词:建设工程绿色智能

戴霖波

(厦门海沧城建开发有限公司)

0 引言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绿色低碳工程建设成为了当今社会的一大发展趋势。智能时代的到来为绿色低碳工程建设管理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信息技术的普及和不断创新,使得工程建设管理手段不断升级,为绿色低碳工程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本文将探讨智能时代绿色低碳工程建设管理的相关理念、技术与实践,以期为推动绿色低碳工程建设管理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1 智能时代绿色低碳工程管理基本概述

1.1 特点

⑴利用先进技术实现环保目标:通过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型技术手段,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资源消耗,减少碳排放,实现绿色低碳的可持续发展。

⑵注重工程全生命周期管理:从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到运行维护,实现工程管理全过程绿色环保,确保工程各阶段的低碳目标得以实现。

⑶人才培养与团队协作:加强绿色低碳工程管理人才培养,提高人才素质,同时通过团队协作,确保工程项目绿色低碳目标的顺利实施。

1.2 发展趋势

⑴政策支持与法规完善:政府将进一步加大对智能时代绿色低碳工程管理的政策支持力度,完善相关法规,为行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⑵技术创新的不断推进:科技发展将为智能时代绿色低碳工程管理提供更多可能性,如绿色建筑设计、可再生能源利用、智能建筑系统等。

⑶国际交流与合作加深:我国将与世界各国加强绿色低碳工程管理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1]。

2 发展绿色低碳建设工程管理的作用

2.1 促进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

绿色低碳建设工程管理注重在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内实现资源的节约与循环利用。从规划、设计、施工到运行维护等各阶段,都要充分考虑到资源利用效率的提升与废弃物的减少。例如,在建筑设计阶段,充分运用绿色建筑材料,提倡模块化与可再生能源技术等,从源头减少资源消耗;在施工阶段,实现建筑垃圾的分类回收与再利用,降低废弃物对环境的负担。通过这些举措,有助于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提高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2.2 减轻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

发展绿色低碳建设工程管理有助于减轻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采用环保型施工技术和设备,降低建设过程中的空气、水、土壤污染。同时,在工程设计与规划中,充分考虑生态保护与恢复,保障生态系统的完整与稳定。例如,通过绿色植被覆盖、生态廊道建设等手段,提高生态系统的抗扰动能力。另外,绿色低碳建筑还能降低建筑运行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废水排放等,从而减轻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2.3 推动产业升级与技术创新

绿色低碳建设工程管理的发展有助于推动相关产业升级与技术创新。随着环保政策的日益严格,绿色低碳产业将成为未来发展的主流方向,为此,各类企业需要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提升绿色低碳技术的应用能力。例如,绿色建筑设计、节能建筑材料、智能能源管理系统等方面的技术创新,将对建筑行业产生深远影响。随着技术的不断升级,绿色低碳建设工程管理将更加智能化、高效化,有力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2.4 提高国际竞争力与合作水平

发展绿色低碳建设工程管理有助于提高国际竞争力与合作水平。在全球气候变化治理的大背景下,绿色低碳产业已成为国际竞争的新高地。通过在绿色低碳建设工程管理方面的技术创新与成果应用,可以提升国家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同时,绿色低碳建设工程管理的发展也有助于深化国际合作,通过技术交流、项目合作等方式,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2]。例如,我国在“一带一路”倡议中,积极推动绿色低碳建设,与沿线国家共建绿色丝绸之路,提升全球绿色发展水平。

3 绿色低碳建设工程管理现状

3.1 绿色施工管理制度薄弱

虽然我国政府已经开始重视绿色低碳建设工程管理,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和法规,但在实际操作中,绿色施工管理制度仍显薄弱。首先,现行的绿色施工管理法规和标准主要集中在宏观层面,缺乏具体、可操作的执行细则。其次,部分地区对绿色施工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不够,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现象。再次,绿色施工管理制度在施工企业中的普及程度有限,很多企业缺乏对相关法规和标准的了解,导致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难以按照绿色施工管理的要求进行操作。

3.2 绿色施工管理理念不完善

在当前我国绿色低碳建设工程管理现状中,绿色施工管理理念尚不完善。一方面,部分施工单位对绿色施工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仍然把短期经济利益作为首要追求目标,忽视了绿色施工对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长远意义。另一方面,在施工现场,绿色施工理念的贯彻执行程度不高,建筑垃圾、废水排放等环境污染问题依然存在,可持续发展观念在实际操作中难以付诸实践。

3.3 监管工作不到位

在我国绿色低碳建设工程管理的现状中,监管工作的不到位是一个突出问题。首先,部分地区环保部门的监管力量不足,难以覆盖所有施工现场,导致一些违规行为难以及时发现与处罚。其次,部分地区存在监管不严、执法不力的现象,对于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不够,缺乏有效的震慑作用。再次,绿色施工管理的监管标准和方法尚不完善,导致监管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盲区和死角。这些问题都影响了绿色低碳建设工程管理的有效推进。

4 智能时代绿色低碳工程建设管理的策略

4.1 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工程管理的制度保障体系

⑴完善绿色施工管理法规和标准。针对现有法规和标准中的不足,政府部门应加强对绿色施工管理法规和标准的修订与完善。制定具体、可操作的执行细则,明确各项绿色施工管理措施的操作流程和技术要求。加强绿色施工管理法规和标准的动态更新,及时吸纳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3]。拓展绿色施工管理法规和标准的适用范围,覆盖更多类型的建筑工程项目。

⑵建立绿色施工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建立绿色施工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对施工企业在绿色施工管理方面的表现进行全面评价。评价体系应包括环境、资源、能源、经济等方面的多维度指标,使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公正。通过建立评价体系,激励施工企业积极采用绿色施工管理措施,提高绿色施工水平。

⑶加强绿色施工管理培训与宣传。政府部门应加大绿色施工管理培训与宣传力度,提高施工企业和从业人员对绿色施工管理的认识和操作能力。具体措施包括:组织专题培训班,教授绿色施工管理的理念、方法和技术;开展绿色施工管理宣传活动,普及绿色施工管理知识;推广绿色施工管理的成功案例,引导施工企业学习借鉴。

⑷利用信息技术提升绿色施工管理水平。在智能时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绿色施工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撑。政府和企业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升绿色施工管理水平。如:运用大数据分析,实时监测施工现场的环境数据,为绿色施工管理决策提供依据;引入物联网技术,实现施工现场设备、材料等资源的智能管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应用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实现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的绿色低碳设计、施工和运维。

⑸强化绿色施工管理监管。政府部门应加强对绿色施工管理的监管力度,确保相关法规和标准得到有效执行。具体措施包括:加大执法力量投入,提高执法覆盖面;加强执法过程的公开透明,接受社会监督;对违规行为进行严厉处罚,形成有效震慑;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监管效率,实现实时监控与远程处理[4]。

⑹鼓励产学研合作,促进技术创新。政府、企业、高校和研究机构应加强产学研合作,共同推进绿色施工管理技术创新。政府部门可以通过财政扶持、税收优惠等政策,鼓励企业投入绿色施工管理技术研发;企业与高校、研究机构合作,共同开展绿色施工管理相关课题研究,促进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的研发与应用;高校和研究机构可以依托产学研合作平台,培养适应绿色施工管理需求的人才,为绿色低碳建设工程管理培养合格人才。

4.2 推进绿色低碳工程建设管理理念

⑴树立全员参与的绿色施工管理观念,推广绿色低碳工程建设管理理念,需要将其深入人心,形成全员参与的氛围。企业应将绿色施工管理理念融入企业文化,通过企业内部培训、员工座谈等方式,使员工深刻理解绿色施工管理的重要性。此外,企业还应开展绿色施工管理知识竞赛、创意建议征集等活动,鼓励员工提出绿色施工管理的优化建议,不断提升全员的绿色施工管理意识。

⑵引入循环经济理念,将循环经济理念融入绿色低碳工程建设管理,倡导在项目设计、施工、运维等各阶段采用节能、低碳、环保的技术和方法。具体做法包括:在设计阶段选择可再生、可循环利用的建筑材料;在施工阶段重视建筑垃圾分类处理、废料回收和再利用;在运维阶段关注建筑能耗控制,提高设备设施的运行效率。通过引入循环经济理念,有助于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降低工程建设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⑶倡导绿色供应链管理,绿色供应链管理是推进绿色低碳工程建设管理的重要方面。企业应注重与绿色、低碳、环保的供应商建立合作关系,确保建筑材料、设备设施的环保性能。同时,企业还应与合作伙伴共同研究绿色施工管理创新方法,建立绿色施工管理的互动交流机制,共同提升绿色施工管理水平。

4.3 实现智能管理,增进绿色低碳工程管理的科学性

实现智能管理,增进绿色低碳工程管理的科学性,需要将现代信息技术与绿色低碳工程管理相结合,优化管理过程,提高管理效率。以下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智能管理如何增进绿色低碳工程管理的科学性:

⑴应用BIM 技术优化工程设计。在某房屋建设项目中,项目团队通过运用BIM 技术,实现了对建筑全生命周期的绿色低碳设计。BIM 技术帮助设计师在设计阶段就对建筑的绿色性能进行评估,优化建筑外观形态、建筑材料、能源系统等方面的设计方案[5]。通过BIM技术,项目团队成功将建筑的碳排放量降低了20%,并实现了建筑能源效率的提升。

⑵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智能施工。在某绿色建筑项目中,项目管理人员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了对施工现场资源的智能监控与管理。项目团队通过安装传感器收集施工现场的环境数据,自动监控温度、湿度、噪音等参数,确保施工过程符合绿色施工要求。同时,通过对施工设备、材料库存等资源的实时监控,项目团队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降低了施工过程中的资源浪费。

⑶使用大数据分析提升绿色施工管理决策水平。在某地铁工程项目中,项目团队通过收集并分析大量施工数据,实现了对绿色施工管理的科学决策。项目团队将各个施工现场的环境数据、设备运行数据、材料消耗数据等汇总为大数据,通过分析这些数据,发现存在的问题和隐患,及时调整施工方案,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此外,项目团队还利用大数据预测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采取应对措施,降低工程风险。

4.4 在绿色低碳建设工程管理中注意合理利用资源

⑴优化建筑设计,提高资源利用率。在建筑设计阶段,应充分考虑到建筑材料、能源等资源的高效利用。例如,在我国绿色办公楼项目中,设计师采用了绿色建筑设计原则,合理布局建筑空间,提高了建筑的空间利用率。此外,项目还利用太阳能光伏板、节能窗等技术,实现了建筑能源的高效利用。

⑵创新施工方法,降低资源浪费。在施工过程中,采用创新的施工方法可降低资源浪费。以模块化建筑为例,该建筑方式是采用模块化建筑技术,将建筑部件在工厂预制,然后在现场进行组装。这种方法减少了现场施工过程中的建筑材料浪费,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

⑶采用绿色建筑材料,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在绿色低碳建设工程管理中,应注重绿色建筑材料的应用。例如,生态住宅项目主要采用的是循环利用的建筑材料,如废旧木材、回收混凝土等。这些材料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较低,且可以循环利用,有利于降低建筑对环境的影响。

⑷引入绿色供应链管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通过建立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可以确保工程项目在各个环节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如,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与绿色建筑材料供应商建立合作关系,确保项目使用的建筑材料具有环保、低碳特性[6]。同时,公司还与供应商共同研究建筑材料的循环利用方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⑸实施施工现场资源管理,减少资源损耗。在施工现场,应加强对建筑材料、设备等资源的管理。例如,项目管理人员需通过实施严格的现场资源管理制度,确保建筑材料按需配送、减少库存损耗。此外,项目还采用智能化技术,如物联网和大数据分析,实现对施工设备的实时监控,提高设备运行效率。

5 结语

总之,在智能时代,绿色低碳工程建设管理不仅需要关注传统的管理理念和方法,还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BIM 技术、物联网技术、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等,以提高工程建设的绿色性能和资源利用效率。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可以看到智能管理在绿色低碳工程建设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助于实现工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创新,智能管理将在绿色低碳工程建设管理领域发挥更加广泛和深入的作用,为推动全球绿色低碳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猜你喜欢

建设工程绿色智能
绿色低碳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的实践与探索
BIM技术在现代建设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关于建设工程监理发展趋势的探讨
电网建设工程通用造价管理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