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晴隆县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

2023-12-30杨德志许珍勇

农技服务 2023年11期
关键词:晴隆晴隆县香菇

杨德志,杨 靖,李 婷,代 雨,许珍勇,伍 燕*

(1.兴义民族师范学院 生物与化学学院,贵州 兴义 562400;2.晴隆县农业农村局,贵州 晴隆 561400)

晴隆县地处云贵高原中段,位于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东北角,全境海拔543~2 025 m,因受北盘江及其支流的强烈切割,垂直落差达1 482 m,属深切割岩溶侵蚀山区。险峻的“山高坡陡谷深”地理特点凸显晴隆县立体海拔气候条件,温凉湿润的高原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使得当地气候温和、光能资源好、雨水充沛,年平均气温14°C,总降水量在1 500~1 650 mm,高山峻岭常年云雾缭绕,良好的气候条件为食用菌产业发展提供了适宜条件,使晴隆产的香菇、花菇在菇型、菇面、菌盖、口感品质方面的表现较好,以香菇为代表的“晴隆菌”在2022年贵州省农业博览会上得到好评。依托良好的食用菌产业发展基础,晴隆县高度重视食用菌产业发展,坚定不移地把食用菌产业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效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点产业来抓,通过“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等模式,逐步形成以制种、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食用菌产业链,大力发展夏季香菇补足国内、国际市场的短板,有效提升了食用菌产品的附加值,带动当地群众增收。食用菌产业成为晴隆县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民致富增收的重要特色产业。为促进晴隆县食用菌产业发展提供参考,对晴隆县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进行总结,分析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发展建议。

1 晴隆县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

1.1 种植基地建设

按照“盘活存量、做优增量;适度规模,做大总量;集群发展,现代高效”的原则,结合“山高坡陡谷深”立体海拔气候特点,围绕“一园三区多点千户”的总体发展思路,一个重点园区即腾龙食用菌综合园区(发展平菇种植);三区指普晴国有林场区(林下经济夏季种植香菇、冬季种植平菇)、碧痕食用菌产业园区(香菇)、大厂食用菌产业园区(花菇);多点(香菇)指花贡镇、中营镇、东观街道、莲城镇、安谷乡;千户(庭院木耳、灰树花、黑皮鸡枞)指长流乡、中营镇、花贡镇、茶马镇、光照镇、莲城镇、碧痕镇、安谷乡、鸡场镇、紫马乡、大厂镇。同步发展庭院经济、地下车库、林下种植等模式,还充分发挥中海拔地区(800~1 200 m)水稻田等优势,以稻—菌轮作模式进行羊肚菌种植。全县食用菌种植品种主要有香菇、平菇,适度发展羊肚菌、黑木耳、姬松茸、红托竹荪、黑皮鸡枞菌等。

1.2 市场主体培育

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充分发挥企业在市场、技术和资金方面的优势,着力推动食用菌和林下菌药产业全链条发展。一方面,大力培育农业企业,目前全县共有食用菌产业龙头企业6 家。脱贫攻坚时期,为迅速推动产业落地,通过整合资源要素和兼并重组等方式,组建贵州二十四道拐农业园林公司,以国有普晴林场为核心,集中连片发展食用菌和林下菌药产业。脱贫攻坚巩固及全面进入乡村振兴时期,按照“民进国退”的思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进市场化转型,着力将二十四道拐农业园林公司发展成为规模化、集团化、整体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另一方面,发挥农民主体作用,调动农民积极性。通过反租倒包等形式,引导农民在土地流转、统一配套、龙头企业带动的基础上,自主承包经营。通过利益共享、风险共担,让农民与产业发展同进退、共成长,让农民真正成为职业农民、产业工人。

1.3 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采取外引内培的方式壮大食用菌产业的技术力量。一是将食用菌产业人才引进纳入规划,县委组织部、县人力资源保障局通过人才引进的方式强化行政线技术力量、农业现代化管理人才。二是由龙头企业按照市场行情,结合南北地域差异,引进菌种分离、大棚栽培、工厂化管理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三是通过晴隆县职业院校培养一批食用菌方向的专业技术人才输送到各食用菌企业工作,为产业发展提供持续动力。四是将食用菌技术纳入县级培训范畴,定期组织企业、菇农等进行培训,强化技术保障。

1.4 市场销售

采取保底回收、实体销售和电商自媒体营销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多渠道拓展销售市场。由贵州二十四道拐农业园林公司(国有平台公司)牵头组建的食用菌销售团队,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推动食用菌产品市场流通,持续深化“七进”(进学校、进机关、进医院、进企业、进批发市场、进社区和进超市)机制,巩固深化“七进”市场;利用好东西部帮扶资源,已在京东、拼多多、一码贵州、“大数据农业+直播带货”等多个网络平台进行销售,进一步拓展食用菌产品销售渠道及市场,逐步增加销售能力,打通产品销售“最后一公里”。

1.5 品牌打造及宣传推介

为打造菌味品牌,成功注册多个食用菌品牌,目前已获“二十四道拐”“菌味佬”“贵润晴农业”食用菌产品商标。围绕“晴隆菌”开展食用菌产地认证及品牌打造,提升产品附加值。同时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已在京东开设晴隆菌特产馆,另在黔东南州州府兴义市商业地带汇金中心着力打造的“晴隆菌”餐饮店已开业,进一步提升了晴隆林下菌知名度、体验度,未来将在贵阳、晴隆—大亚湾共创产业园打造晴隆菌体验店,提高晴隆菌知名度。

1.6 综合成效

以腾龙街道食用菌产业园为核心,打造集冷链、菌种加工及推广、种植、精深加工、贸易为一体的食用菌综合产业园区,按照农业现代化要求,高标准打造碧痕镇新坪社区、大厂镇高岭村、沙子镇三合社区3 个种植示范区,辐射带动全县多点适度规模种植,同步发展庭院经济、地下车库集中出菇房、林下种植等模式,产业分布11 个乡镇(街道)16 个村(社区),实现“千户分散,家边就业”。目前全县现有食用菌大棚1 637 个,其中香菇大棚1 556 个,姬松茸大棚80 个,地下车库集中出菇房4.6万m2,普晴林场0.19万hm2种植区。现有规模化菌棒加工厂5个,年产4 500万棒。食用菌产业的兴起,推动晴隆县各乡镇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促进农民收入的大幅攀升,全县食用菌产业提供固定就业岗位1 000 余个,解决灵活就业8 000余人,2022年至今带动务工2万余人次,发放务工工资1 000余万元,户均增收2.4万元以上。

2 晴隆县食用菌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菌种质量不高

菌种是食用菌产业经济效益的重要保障,对于食用菌产业发展至关重要。晴隆县食用菌种业科技研发起步晚、起点低,缺乏系统的科学研究,技术支撑严重不足,突出表现在食用菌菌种以非专业化的生产方式、育—繁—推相互脱节、品种更新极慢、基础研究薄弱、技术支撑不足等方面。作为核心技术(产业“芯片”)的菌种,除平菇、香菇等品种外,其他品种极少,珍稀菌类研发与应用缺乏。

此外,目前晴隆县菌种市场呈现较混乱的状态。首先,菌种厂设立缺乏合理规划。食用菌产业利润丰厚,不少企业纷纷投资设立菌种厂,但制作工艺匮乏,菌种质量不佳,导致食用菌产量较低;其次,菌种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菌种培育需要专业知识,在经严格的工序后才能产出合格菌种,但现有育种人员中有不少未接受严格的专业培训,影响育种成效。

2.2 生产方式粗放

随着产业发展环境的变化,用地、用工、原料等成本的上升,需进一步研究更加高产、高效的生产技术,并将生产技术和工艺进行标准化,以实现资源产出率、土地利用率的提高。但目前晴隆县食用菌生产仍以传统农法栽培为主,生产技术不规范,缺乏标准化的工艺和流程,属于粗放型的生产经营方式,产品质量得不到保障。

2.3 精深加工不足

晴隆县食用菌仍长期以鲜食为主,加工率较低,且加工产品多为简单的干制品或腌渍制品,精深加工率不足总加工产品的10%,加工技术落后造成产品更新慢、产业链条短、高值化利用度低等问题。近年来,随着食用菌加工技术的推广应用,初加工产品种类不断丰富,但过度集中在香菇等少数种类,同质化问题突出。在加工方式上,仍以干制、腌渍等初加工形式为主,基于功能活性因子的精深加工不足,创新水平较低,产业链条较短,外延加工规模有限。

3 晴隆县食用菌产业发展建议

3.1 强化产业链延伸

首先,加大食用菌深加工招商引资,谋划食用菌产品深加工项目,同时加强与晴隆县肥菇公司对接,深入开展食用菌深加工,依托当地康养产业发展的大趋势,大力打造食用菌主题系列餐饮,宣传食药用菌的保健功能,加强研发食用菌衍生食品,如香菇面条、香菇麦片、香菇无糖饼干、香菇拌饭酱、香菇开袋即食小吃等,提升食用菌产品附加值[1-2]。其次,由贵州二十四道拐农业园林公司牵头,围绕“晴隆菌”食用菌品牌,开展县内食用菌产地认证及品牌打造工作,进一步提高晴隆食用菌知名度和产品附加值。最后,贵州二十四道拐农业园林公司加快废旧菌棒加工厂建设速度,提升废弃菌棒再利用水平。

3.2 强化庭院经济示范引领

围绕“千户”发展规划,加大食用菌庭院经济发展支持力度,重点在碧痕、沙子、大厂等乡镇(街道)发展千家万户种植,以碧痕镇东风村、光照镇者布村为中心,打造全县庭院经济种植示范点,示范带动全县庭院经济种植,进一步增强食用菌产业发展内生动力,品种选择以香菇为主、吊带黑木耳为辅,争取2023年培育示范点3~5个。

3.3 强化发展要素支撑

重点从金融、政策、人才、基础设施等方面,出台涉及金融、投资、地价、电价、菌棒、人才等一系列的产业发展扶持、补助政策,配齐产业发展要素,为食用菌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3.4 强化利益联结

按照“政府(园区)+科研院所+合营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采取“八统分户三定两保证”方式合作,即统一年度规划、统一供种、统一培训、统一技术、统一标准、统一收购、统一品牌、统一销售、分户种植、定向投入、定向指导、定向收购、保证产量、保底收购,以国有企业为利益分配杠杆,通过“强两头”(强降成本、强销售)确保菇农最大收益,促使企业不断进行技术更新和管理创新降低成本,注重市场培育提高生存能力。同时,将带动农户参与率高且成效好作为给予企业(合作社)政策支持的首要条件,通过奖补激励,强化企业、合作社、菇农等各方利益衔接。

4 结束语

乡村振兴的首要素是产业振兴,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食用菌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具有种植周期短、劳动强度小、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高等经济优势,是典型的高效循环农业产业[3]。食用菌产业是贵州省确定的重点山地农业特色产业之一,是乡村振兴战略重要组成部分。晴隆县在巩固扶贫攻坚成果的大环境下因地制宜发展乡村产业,其食用菌产业战略部署紧紧围绕扩总量、提质量、标准化、规模化和品牌化,扎实推进食用菌产业发展,注重在加强食用菌产业发展精深度的同时,需在快速发展过程中注意寻求消费升级的新增长点,探索食用菌与其他行业如康养业、旅游业等新兴产业相融合,增强食用菌产业发展后劲。

猜你喜欢

晴隆晴隆县香菇
Modeling and Verification of a Sentiment Analysis System Using Aspect-Oriented Petri Nets
晴隆县2021年老干、老教、关工委工作培训会
香菇接种三招
青春无悔 爱我晴隆
姜仕坤:鞠躬尽瘁的县委书记
山城晴隆:旅游振翅起飞
晴隆县关工委到三合村举办科普知识培训班
晴隆县老年羽毛球队参加全省比赛获奖
晴隆县委离退局进行“慈善一日捐”活动
香菇皮炎二例施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