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倪英群副主任医师运用“内外兼治法”治疗痤疮经验总结

2023-12-30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痤疮健脾患者

卢 芹

(安徽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安徽 合肥 230038)

指导 倪英群

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单位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多见于15~30 岁的青年,其西医发病机制仍未阐明,遗传、雄激素诱导的皮脂大量分泌、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痤疮丙酸杆菌繁殖、免疫炎症反应、内分泌、情绪及饮食等因素都可能与之相关。本病好发于面颊、额部、胸背部等部位,初起多为白头、黑头粉刺,皮损加重后可形成炎症丘疹,继续发展可形成大小不等的红色结节或囊肿,甚至可化脓形成脓肿,破溃后常形成窦道和瘢痕,严重时可损伤患者容颜[1]。

倪英群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哈佛大学医学院访问学者,中华中医药学会内分泌委员会委员。倪师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工作数十年,熟读经典,精研医术,在痤疮诊疗方面具有灵活的诊疗思路和方法。笔者有幸跟诊其左右,受益匪浅,现特将倪师运用“内外兼治法”治疗痤疮的临床经验总结如下,以供同道参考。

1 病因病机

痤疮属于中医学“肺风粉刺”“酒刺”“面疮”等范畴。早在《黄帝内经》就有关于痤疮的记录,《素问·生气通天论》曰“汗出见湿,乃生痤疿”“劳汗当风,寒薄为皶,郁乃痤”。王冰在《黄帝内经素问注》注释中载:“时月寒凉,形劳汗出,凄风外薄,肌腠居寒,脂液遂凝,蓄于玄府,依空渗涸,皶刺长于皮中,形如米,或如针……俗曰粉刺……痤,谓色赤,脂愤内蕴血脓,形小而大,如酸刺枣。”倪英群副主任医师指出本病多因素体热盛、饮食不节、情志不畅、感受外邪等所致。临床多见三种证型。肺经风热证:素体阳热偏盛,肺经蕴热,复感风邪,致肺热熏蒸,蕴结于肌肤而发病。脾胃湿热证:饮食不节,过食辛辣油腻之品,损伤脾胃,脾胃运化失司,内生湿热,随经上蒸肌肤而成。冲任不调证:因肾精不足、肝血亏虚致冲任失养,或因情志不畅、肝气郁结、郁久化热等致冲任不调,胞宫邪热循经上行,发为痤疮。

2 诊疗经验

2.1 司外揣内,内外兼治 《黄帝内经》言:“有诸形于内,必形于外。”倪英群副主任医师指出痤疮虽发于皮肤,但与脏腑、经络受邪密切相关,治疗本病切不可单治内或单治外,应从整体着手,司外揣内,内外兼治。其在长期临床工作中总结了治疗痤疮的内治基础方及外治基础方,在临证时常在基础方上加减运用。

内治基础方药物组成:连翘12 g,金银花12 g,地肤子10 g,白鲜皮10 g,丹参10 g,陈皮10 g,大枣8 g,甘草3 g。方中连翘清热解毒,消肿散结,被喻为“疮家圣药”;金银花芳香透达,轻清气浮,可清热解毒,疏散风热,亦被称为“疮痈之要药”,连翘、金银花二药合用力专效捷,具有“透热转气”之效,能使营分热邪从气分转出而解。地肤子清热除湿,祛风止痒,白鲜皮清热燥湿,祛风解毒,二者合用加强了清热除湿止痒的功效。丹参活血化瘀,凉血消痈,清心除烦,其所含成分丹参酮具有抗雄性激素作用,并能有效抑制痤疮丙酸杆菌的生长,使皮损炎症消退而愈[2];陈皮理气健脾,气行则营卫通畅,邪气无滞留,丹参、陈皮合用可使瘀去肿散痛止。倪英群副主任医师指出:治疗痤疮的常用药物多为寒凉之品,遣方用药时要注意防药物过寒伤阳。方中大枣甘、温,甘草甘、平,二者合用既可顾护脾胃、平衡阴阳,也可调和诸药。全方具有清热解毒、祛风止痒、行气活血功效。

外治基础方药物组成:白蔹10 g,白术10 g,白芷10 g,白芍10 g,白僵蚕10 g,蒲公英10 g,凌霄花10 g。此方是将《太平圣惠方》所载七子白散中有毒之白牵牛、白附子去掉,加入蒲公英10 g、凌霄花10 g。七子白散乃美白经典方剂,具有美白、祛斑、润肌肤、祛痘等功效。现代研究表明,酪氨酸酶是黑色素合成的关键酶,而七子白水提取物具有较强抑制酪氨酸酶的作用,能美白淡斑、减轻色素沉着[3]。蒲公英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善治一切疔疮肿毒,其所含抗微生物成分、氨基酸等成分对治疗粉刺及黑头有效,还能滋养皮肤,促进皮肤新陈代谢,防止皮肤色素沉着[4];凌霄花性寒入血分,能活血通经,凉血祛风,是治疗皮肤瘙痒、风疹发红、痤疮的常用药。外治基础方使用方法:将药物打成粉末,加入开水溶解后,加入适量鸡蛋清或者蜂蜜、牛奶调成糊状,清洁面部后,涂敷于面部,15~20 min后洗净。

2.2 内治法

2.2.1 清肺泻火,凉血养阴 肺在体合皮,对皮毛有着濡养、滋润作用,痤疮的病位在皮,其发病与肺的脏腑功能失调关系密切。肺经风热,上蒸颜面可发为痤疮。《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记载:“此证由肺经血热而成,每发于面鼻,起碎疙瘩,形如黍屑,色赤肿痛,破出白粉汁。”此类患者痤疮多为红色丘疹,伴有痒痛或脓点,口渴喜饮,大便干结,舌红、苔薄黄,脉浮数。治疗宜以清肺泻火、凉血养阴为法。方药组成:桑白皮15 g,连翘12 g,金银花12 g,酒黄芩12 g,地肤子10 g,白鲜皮10 g,丹参10 g,陈皮10 g,麦冬10 g,玄参10 g,大枣8 g,甘草3 g。倪英群副主任医师指出:此方为内治基础方加桑白皮、酒黄芩、麦冬、玄参。方中桑白皮味甘、性寒,主入肺经,长于泄肺中火热,因桑白皮直泄肺热,连翘气血双清,二药合用可奏表里双清之效。黄芩可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常用于治疗热毒疮疡。方中选用酒黄芩,是取酒炙药物可引药上行之性,使黄芩更长于清上焦肺热,药性也更易到达颜面部。肺与大肠相表里,肺经之热可循经下移大肠,热伤津液,糟粕难解,邪热难出,加重痤疮病情,大便干结者可加入麦冬、玄参,麦冬养阴润肺,润肠通便,玄参滋阴降火,解毒散结,二药合用起到增水行舟、润肠通便之功,给热邪以出路。倪老师在治疗肺经风热证痤疮时强调表里双清,使肺腑之热与肌肤之热同退,可缩短病程。其组方选药精良,重视药物炮制,使药性直达病所,可快速减轻症状,重视肺与大肠的表里关系,表里同治,使脏腑调和。

2.2.2 健脾除湿,清胃泻火 脾主运化,为胃行其津液,饮食不节,致脾运化失司,湿热内生,循经上蒸颜面,可发为痤疮。《外科正宗》载:“粉刺属肺,酒渣鼻属脾,总皆血热郁滞所致,又有好饮者,胃中糟粕之味,熏蒸肺脏而成。”此类患者颜面皮肤多油腻,皮疹红肿疼痛,或有脓疱,多发于口鼻周围,伴有口干不欲饮水、口臭、便秘、小便色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治疗宜健脾除湿,清胃泻火。方药组成:薏苡仁15 g,茯苓12 g,白术12 g,连翘12 g,金银花12 g,白花蛇舌草12 g,地肤子10 g,白鲜皮10 g,赤小豆10 g,生大黄5 g(后下),大枣8 g,甘草3 g。倪英群副主任医师指出:此方为内治基础方去丹参、陈皮,加薏苡仁、茯苓、白术、白花蛇舌草、赤小豆、生大黄。方中薏苡仁甘、淡、凉,归脾胃肺经,可健脾渗湿,解毒散结、排脓、除痹,现代研究表明:薏苡仁具有抗氧化、抗衰老、美白、镇痛抗炎、调节糖脂代谢、增强免疫等作用[5]。白术、茯苓是益气健脾、利水渗湿的常用药对,茯苓健脾利水渗湿,白术补气健脾利水燥湿,二药合用可增强健脾利水渗湿之效,脾气健运,则湿邪可祛。白花蛇舌草入胃、大肠、小肠经,可清热解毒消肿、利湿通淋、治疗痈肿疮毒。小便色黄者可加赤小豆,赤小豆性味甘、酸、平,能解毒排脓、利水消肿,使湿热之邪从小便排出。便秘者可加入少量生大黄,大黄性味苦、寒,可泻下攻积,凉血解毒,利湿退黄,使肠腑通畅,湿热之邪有路可出。倪老师在治疗脾胃湿热证痤疮时强调治病求本,脾胃湿热多由于脾虚失于运化,治疗时以健脾为本,加入健脾化湿药物,使脾健湿除;湿性趋下,故顺从湿邪特性,从二便祛湿,使湿邪易祛;重视药物归经,多采用归脾胃经之药,最大程度地发挥药效。

2.2.3 调肝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 许多女性痤疮患者病情变化与月经周期密切相关,现代研究也表明女性痤疮与月经周期有着明显关系[6]。若脏腑功能失和,致冲任失调,胞宫火热之邪循经上行于颜面,可发为痤疮。经期前阳气攀升,易生火热,火热之邪循经上行于颜面,故痤疮易发生或加重,经期热随经血而泄,则经期后痤疮可缓解。故此类患者痤疮多于月经前发生或加重,月经后好转,皮损部位以口周或下颌多见,可伴有月经不调、小腹胀痛等不适,舌红,苔薄黄或少苔,脉弦或细数。治疗时需调理肝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方药组成:熟地黄15 g,连翘12 g,金银花12 g,醋柴胡10 g,白芍10 g,地肤子10 g,白鲜皮10 g,牡丹皮10 g,丹参10 g,陈皮10 g,益母草10 g,大枣8 g,甘草3 g。此方为内治基础方加熟地黄、醋柴胡、白芍、牡丹皮、益母草。方中熟地黄性味甘,微温,归肝、肾经,可补血滋阴,益精填髓。牡丹皮性味苦、辛,微寒,归心肝肾经,可清热凉血,活血化瘀,治痈肿疮毒。牡丹皮中所含丹皮酚成分具有明显的抗炎、镇痛活性,并在皮肤炎症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7]。熟地黄与牡丹皮合用,二药同入肝肾经,一补一泄,对肝肾阴虚生热导致的冲任不调型痤疮效佳。柴胡辛、苦、微寒,归肝、胆、肺经,其味辛能行,力主疏肝,能条达木郁,舒畅气血,醋制增强疏肝解郁能力。白芍味酸入肝经,可养血调经,敛阴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阳。柴胡、白芍同用一散一收,相得益彰,使疏肝不伤阴,敛肝而不郁滞气机,对肝郁化热导致的冲任不调型痤疮效佳。益母草性味苦、辛,微寒,其苦寒能清胞宫热,味辛能散热消痈,可用治热毒疮疡。益母草具有双向调节子宫收缩活动、调节子宫肌电、保护子宫内膜等作用[8],可以缓解月经不调、小腹胀痛等不适。若痛经明显,舌暗,苔白腻,脉弦者可加小茴香温经散寒、延胡索行气止痛。倪师在治疗冲任不调之痤疮时指出:女子以肝为先天,且肝肾同源,因此在“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的基础上,提出了调理“肝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的治疗思路,临床运用,疗效甚好。其遣药常喜用对药,可增强疗效,平衡药性。如:熟地黄配牡丹皮一补一泄,补泄平衡,醋柴胡配白芍,一散一收,散收有度。其强调治疗时还注意兼顾次症,调理月经,使冲任调和。

2.3 外治法

2.3.1 扬长避短,古方新法 痤疮病情易反复,病程较长,皮损多在颜面部,影响患者容颜,局部外用药物可以直达病所,减轻局部症状,同时外用药物亦可循经入内,与内服药物相辅相成,共奏良效。古方七子白方为散剂,不易携带,且未经煎煮,有效成分相对难以溶出。倪英群副主任医师在治疗中扬长避短,传承使用经典方剂,但在选择药物剂型时采用现代中药单味颗粒剂,其制作通常需经历中药材的前处理、提取、纯化处理、药液浓缩、制剂成型、包装等过程,具有使用方便、起效快、易保存、配方灵活等优点[9]。

2.3.2 因人制宜,灵活用药 痤疮患者,因其自身体质及证型的不同,皮损特点也不一样,治疗时在外治基础方上灵活用药:痤疮色红伴有疼痛者,加薄荷10 g、天花粉10 g,薄荷清热透疹,天花粉清热泻火,消肿排脓;痤疮红肿,或伴脓肿者,加苦参10 g、皂角刺10 g,苦参清热燥湿止痒,皂角刺消肿托毒、排脓;痤疮见结节或囊肿以及黑色素沉着者,加桃仁5 g、红花5 g以活血化瘀散结。

3 验案举隅

患者,女,31岁,2022年10月22日就诊。主诉:面部反复出现粉刺、丘疹3 年,加重伴疼痛1 周。患者3年前因嗜食辛辣、油腻食物以及长期熬夜,面部出现粉刺、红色丘疹,多次于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痤疮,予外用药物治疗(具体药物名称不详),病情缓解,停药后即复发,因工作繁忙,未再系统治疗。此后病情反复,时轻时重,未系统治疗。1周前,患者因食辛辣、油腻食物后,面部出现大量红色丘疹,以唇周为甚,部分丘疹可见脓疱,并伴疼痛感,面部皮肤散在痘印、色素沉着,以额部及下颌部尤甚。大便干结,2~3 日一行,小便略黄,饮食可,睡眠一般,因工作原因长期熬夜,多凌晨入睡。舌质暗红,苔黄腻,脉滑数。西医诊断:痤疮。中医诊断:粉刺(脾胃湿热证)。治法:健脾除湿,清胃泻火。内服方药如下:薏苡仁15 g,茯苓12 g,白术12 g,连翘12 g,金银花12 g,皂角刺10 g,地肤子10 g,白鲜皮10 g,赤小豆10 g,生大黄5 g(后下),大枣8 g,甘草3 g。10 剂,水煎服,每日1 剂,分早晚服用,每次150 ml。外敷方:白蔹10 g,白术10 g,白芷10 g,白芍10 g,白僵蚕10 g,蒲公英10 g,凌霄花10 g,薄荷10 g,苦参10 g。采用中药颗粒剂,加适量开水融化后加适量鸡蛋清调成糊状,涂敷于皮损部,20 min 后清洗。嘱患者清淡饮食,避免熬夜,避免面部浓妆。

2022年11月1日二诊,患者面部大部分痤疮消退或结痂,未见明显脓疱,皮肤有淡红色瘢痕和色素沉着,唇周有少量新生淡红色痤疮,轻度瘙痒,大便干结较前好转,1~2 日一行,舌质淡红,苔腻微黄,脉弦滑。内服方:一诊方去皂角刺、生大黄,加火麻仁10 g。继服10 剂,用法同前。外敷方继用前方,用法同前。并嘱患者勿抓挠皮损处,避免留下瘢痕。

2022 年11 月12 日三诊,患者面部无明显新发痤疮,皮肤无发红,皮肤色素沉着较前略减轻,仍有瘢痕,大小便正常,舌质淡红,苔白微腻,脉滑。内服方:薏苡仁12 g,茯苓12 g,白术12 g,山药10 g,白扁豆10 g,连翘8 g,金银花8 g,地肤子8 g,白鲜皮8 g,大枣8 g,甘草3 g。继服7剂,用法同前,以巩固疗效。外敷方:二诊方去薄荷,加桃仁5 g、红花5 g,20 剂,用法同前。并嘱坚持合理饮食、避免熬夜。

2022 年12 月13 日电话随访,患者自诉面部痤疮未再大面积复发,偶尔熬夜或进食辛辣食物后有少量痤疮,多在一两日后自行消退。面部色素沉着明显好转,瘢痕较前略有好转。

按语:患者平素喜食辛辣油腻食物,损伤脾胃,脾失健运,湿浊内生,郁久化热,湿热困于脾胃,循经上行于面部,发为痤疮。大便秘结,浊气不下,更助长湿热,致皮损较重。患者长期熬夜,损伤气血,正气不足,无力抗邪,故病情反复。倪师在内服基础方中加薏苡仁为君药,清热燥湿并健脾。加茯苓、白术健脾渗湿,赤小豆解毒排脓,生大黄泻下攻积,凉血解毒。患者初疹脓疱明显,故加皂角刺消肿排脓。外用方在基础方上加薄荷清热解毒,苦参清热燥湿止痒。二诊患者热邪较前减轻,大便较前好转,故改生大黄为火麻仁,润肠通便,皮损脓疱好转,故去皂角刺。三诊患者病情明显好转,湿热明显消退。将方中清热药药量酌减,加山药、白扁豆健脾益气和中,脾气健运,水液输布正常,则疗效可固;患者面部皮肤遗留瘢痕、色素沉着,久病多瘀,故三诊时外敷方去薄荷,加桃仁5 g、红花5 g以活血化瘀。经内外兼治,疗效显著。

4 结 语

痤疮多反复发生,病程较长,部分患者皮肤遗留红色痕迹、色素沉着、肥厚性或萎缩性瘢痕,损伤容颜,常常令患者苦不堪言,甚者可能出现容貌焦虑,严重影响身心健康。中医治疗痤疮历史悠久,方法众多。治疗时应辨证审因、司外揣内、灵活选择治疗方法,同时还应注意生活习惯、情绪管理等综合调理,从而提高痤疮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痛苦。

猜你喜欢

痤疮健脾患者
怎样和老年痴呆患者相处
老年健脾操(一)
老年健脾操(二)
老年健脾操(四)
老年健脾操(三)
甲减患者,您的药吃对了吗?
认知行为治疗在酒精依赖患者戒断治疗中的应用
三子汤配合放血疗法治疗痤疮病150例
医改如何切实降低患者负担
消风清热散治疗面部痤疮6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