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与生活质量的研究进展

2023-12-30覃婷婷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依从性血糖糖尿病

覃婷婷,黎 琴

(1.广西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广西 南宁 530200;2.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广西 南宁 530011)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导致的视网膜微血管病变,其发生率达49%~58%,是DM 患者致盲的主要原因[1-3],其致盲率比正常人高25 倍[4]。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和饮食结构发生改变,DM 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DR 的患病率随之升高[5],而DM患者和家属的视网膜病变知识知晓率及掌握率低[4],在出现明显的视力损伤前很少主动求医就诊[6],对治疗过程不够重视或不能长期坚持治疗,加剧疾病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丧失劳动能力,给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3]。DR 是终身性疾病,致使患者的视觉功能出现不可逆转的损害,严重影响患者完成日常基本任务的能力[7],使得其自理能力、社交能力受限,漫长的病程导致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降低,加速并发症的发展,显著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8]。研究发现[9],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水平与社会支持密切相关,加大社会支持的力度能够帮助患者规范疾病的自我管理行为,从而提高治疗的配合度以及遵医嘱的积极性,改善疾病带来的不便,提高生活质量及治疗满意度。

1 影响DR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与生活质量的因素

有研究发现[10-11],年龄、文化程度、治疗过程所需费用支付方式、疾病病程、社会支持、疾病知识的知晓率、自我管理能力、合并症等是造成DR 患者生活质量低下的主要因素。社会支持水平与DR 的发生率有着紧密的联系,社会支持水平低的地区DM 患者发生DR的风险高于正常水平的三倍[12]。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DR 患者的社会支持水平较低或不佳,长期的治疗过程会导致其自我管理缺陷[13-15]。

1.1 个体因素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多发生在5 年以上病程的糖尿病患者中,漫长的病程导致患者各器官功能低下,出现多种并发症,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影响DM 患者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DR 患者多为老年人,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获取、理解能力有限,再加上老年人的记忆力下降等生理特征,导致患者遵医嘱积极性不高,或自我监测方法不正确,自我管理水平降低,血糖控制不稳定,加重病情[16]。视力的损害导致DR 患者的社交减少,使得患者的社会支持系统度不足,对抗疾病的信心不足,降低了治疗的依从性,从而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7]。

1.2 家庭因素 DR的病程长,患者视力下降,对照护者的依赖性增强,空巢老年人缺乏子女的督促,经常忘记监测血糖[9]。由于照护者缺乏疾病相关知识,在照护过程中不能正确协助患者对疾病进行规范化管理,造成不良反应的发生,加重病情变化,导致住院次数增加,治疗费用增多,给照护者造成时间、经济等方面的压力,加重照护者的身心压力,也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18]。亦有患者由于经济等原因,拒绝后期的随访与治疗,导致病情得不到合理的控制[19]。

1.3 社会因素 我国社区医疗卫生服务资源缺乏及相关政策的不完善,导致慢性疾病的管理存在院内院外的脱节,使疾病不能得到有效的管理与控制[20-21]。疾病防治的相关知识多以发放宣传手册或群体讲座为主,患者容易产生学习偏倚[22]。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慢性疾病的管理结合电子产品进行,但由于管理平台是智能系统,存在操作繁琐或其他问题,导致使用群体以中、青年患者为主,老年患者难以独立使用[19,23]。

1.4 心理因素 长期的治疗过程容易使患者出现沮丧、易怒、多虑、孤独感、挫败感等不良情绪,且病情好转速度缓慢,使得患者的用药依从性降低,进而造成治疗达标率降低[24]。研究表明,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的应激反应会使胰岛素敏感性降低或分泌不足,导致血糖控制不稳定,加速病情进展,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25]。

2 改善DR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与生活质量的干预措施

构建完善的社会支持网,通过医疗保健措施、家属参与护理等,满足老年慢性病患者的需求,能够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10,26]。及时关注DR患者的个体变化,提供恰当的医疗手段,可以降低视觉的损伤和致盲率,减轻医疗成本和患者的负担,改善生活质量[6,27]。远程医疗可提高DR 患者独立生活的能力,降低成本,提高生活质量[28]。通过媒体、报纸、互联网等宣传糖尿病相关知识,可提高患者的知晓率和依从性,改善生活质量[29]。在中低收入的患者中,开展面对面的同伴支持教育,能改善慢性疾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30]。生活质量受到社会、政策、环境等影响,通过精神、身体和社会健康内容等多层面进行评估,有助于提出针对性的措施以提高DM患者的生活质量[31]。

2.1 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健康宣传教育,提高疾病的知晓率 健康教育在DR 管理中具有显著效果,可提高患者对疾病的知晓率,提高患者遵医嘱的依从性及复查率,缓减症状,提高生活质量[32]。运用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平台进行DM 全程健康教育,可有效提升DM 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33]。以俱乐部管理模式、微信群、微信公众号等形式,对患者实施线上线下的同步教育,促进患者与患者、医护人员的交流,增强患者对抗疾病的信心,有效改善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22,34]。制定个体化的管理方案,将思维导图结合图片、视频对患者及家属进行不间断的健康教育,及时纠正患者及家属的认知,有利于家属正确辅助患者进行疾病的管理,提升对健康促进行为的依从性,坚持合理锻炼,保持积极的心态[25,35]。

2.2 规范DR 管理团队的建设,鼓励多学科联合管理 糖尿病医务工作者在糖尿病护理方面具备广泛的知识和技能,能够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36]。实施医生-护士-患者三人行血糖管理项目,能够对患者进行个体化管理,从健康教育、心理疏导、饮食指导、眼部护理、视力训练等方面进行专项干预,提高患者参与自我管理的积极性[37-38]。多学科联合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视功能、代谢功能,以提高机体功能,从而提高治疗效果[39]。延续性护理联合智能管理系统可以改善社区DM 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提高社会支持力度,提高生活质量[40]。汪鹏程等[41]采用“互联网+医疗”的模式,运用移动互联网血糖监测技术对院内外的患者进行管理,结果表明,移动互联网血糖监测技术对糖尿病社区管理的优化效果显著。加大对DR管理服务团队的建设力度,由多学科人才联合组建,采用导向式健康威胁行为扭转延续护理,协助患者识别健康威胁行为,并提出专业实用的扭转建议[42]。全科-专科团队严格控制血糖、血脂等影响DR 发展的因素,对患者实行“院前-院中-院外”的闭环式管理[23,43],以增强其自我管理的积极性。

2.3 中医综合护理,为患者提供多层次的护理方案 中医情志护理以七情病因学说、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等为指导对患者进行护理,能够帮助慢性疾病患者改善心理状态,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改善生活质量[44-46]。可根据患者的不同证型,运用中医手段对患者进行情志、饮食、生活、运动等护理[47]。对患者进行穴位贴敷、中药离子导入、中医按摩及耳穴贴压、针灸等护理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的眼底病变情况,增加其护理的满意度[48]。

3 小 结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疾病的治疗与康复更加重视。提高对患者及家属的社会支持,可以帮助其提高自我管理能力,从而改善生活质量。目前,我国慢性病的联合管理体制尚不完善,管理团队的人员不足等,影响了患者的后续治疗与护理,导致DR 患者的社会支持水平较低,自我管理能力存在缺陷,生活质量较低。因此,应实施全方位、多层次的个体化护理,优化医院-社区-家庭的联合管理结构,积极帮助患者保持血糖的稳定水平,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作为今后的护理及研究重点。

猜你喜欢

依从性血糖糖尿病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品管圈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改善中的作用
妊娠期血糖问题:轻视我后果严重!
猪的血糖与健康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