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类专业大学计算机课程思政教学全过程建设探索

2023-12-29王晨齐惠颖

大学教育 2023年17期
关键词:大学计算机课程思政

王晨 齐惠颖

[摘 要]为落实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文章提出了面向医学类专业的大学计算机课程思政建设路径,并分别从课堂讲授、实验训练、自主学习、团队项目、研讨展示、参观体验的教学环节给出具体实施策略和示例说明。通过在教学各环节设计贴合专业背景的思政元素并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全方位地融入思政教育,使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能有效活跃课堂氛围,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从而潜移默化地达成医学类专业大学计算机课程思政教育要求,为面向医学生的信息技术类课程思政教学全过程建设与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医学类专业;课程思政;大学计算机;教学全过程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3)17-0108-04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把思政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教育部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也提出,要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1]。课程思政是对高校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深入挖掘,教师在传授知识同时,要注重在课程教学各环节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引领作用。

伴随社会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及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现代医学研究需要信息技术和方法与之融合并提供支持。医学生迫切需要信息技术与医学相结合的课程帮助其培养创新思维、提高信息素养以及了解掌握前沿技术。医学类专业大学计算机课程是面向医学生开设的第一门信息技术基础课程,其中基础部分以计算机基础知识和程序设计为主,扩展内容包括智能医学、医学大数据分析、医学信息管理等。该课程通过一系列医学应用案例的讲解与分析,帮助医学生在信息社会的背景下提升信息素养、培养分析解决医学专业问题的计算思维、掌握前沿交叉学科知识及培养跨学科综合能力,对于医学生在后续临床和科研工作中运用信息科学能力、适应医学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信息时代,医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仅影响其个人发展,还影响其对医学领域各类信息的理解使用,且医学类专业自身要求从业人员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这就要求高校教师在面向医学生的信息技术类课程教学中要有效开展课程思政教育,使医学生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严谨负责的职业操守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激发其利用前沿技术促进国家医药卫生领域发展的热情。

一、大学计算机课程思政现状

近年来,高校大学计算机课程思政研究受到高度关注,学者从多维度多视角开展了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相关成果集中于实施大学计算机课程思政的意义和必要性[2-4]、建设基本原则[5-8]、思政元素挖掘[6,9]以及教学实践等方面,其中教学实践聚焦了实施大学计算机课程思政的路径与策略,包括改进教学方法[10-12]、丰富教学手段[13-15]、构建评价方式[16-17]、提升教师素质[18-20]等。以上研究为实施大学计算机课程思政建设以及计算机知识和思政教育的有效结合提供了重要参考,但仍存在以下问题:首先,贴合各专业背景的大学计算机课程思政的研究较少,忽略了不同专业学生的特定专业背景和职业需求;其次,忽略了除课堂和实验外其他教学环节的思政教育,削弱了课程思政教育效果;最后,教学方式与相关教学活动较为单一,容易造成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融合不够。

医学类专业大学计算机课程面向大一年级医学生开设,其具备医学类课程、工学类课程、实践类课程、公共基础课程等多种课程的特征,并且除了课堂讲授和实验训练,还包括自主学习、研讨展示、团队项目、参观体验等多个教学环节。在该课程教学的各环节中,采用贴合专业背景的多种教学方法全面融入思政教育,不仅能够满足具备专业特点的思政教育要求,还能全面反映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激发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类课程的兴趣,最终增强大学计算机思政教育效果。

二、医学类专业大学计算机课程思政教学各环节建设思路

基于医学类课程、工学类课程、实践类课程、公共基础课程等多方面的思政元素挖掘维度以及课程思政教学全过程理念,面向医学生的大学计算机课程构建了线上与线下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输入与产出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在课堂讲授、实验训练、自主学习、研讨展示、团队项目、参观体验等教学各环节,利用多种教学方法融入思政教育,形成全方位的医学类专业大学计算机课程思政建设思路(见表1)。

一是课堂讲授多采用案例教学法,在介绍各章节知识点时,选择蕴含思政教育元素的相关案例,從中学习专业知识,无形中开展课程思政。

二是实验训练采用问题启发式教学法,编程实验问题选取含有思政元素的实例,在编程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严谨细致、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

三是自主学习以翻转课堂形式开展,依托多种在线资源,让学生在课外学习知识,这样不仅能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还能培养学生努力钻研、不畏困难的科学精神。

四是发布团队任务,使学生在分工合作完成特定任务的过程中,提升实践能力和团队精神,并为学生提供培养创新思维的机会。

五是关注时事与行业热点问题,利用研讨、辩论和展示等互动方法,提高学生在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中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同时基于讨论展示结果,帮助学生树立科技强国的理想信念和责任使命。

六是通过实际情景呈现方式,为学生提供一个知识和实践相结合的平台。让学生实地参观体验信息技术在医学行业中的相关应用成果,培养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使其认识到自我在社会中的价值。

三、医学类专业大学计算机课程思政教学各环节实施策略

根据表1的建设思路,医学类专业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各环节的思政建设具体实施策略如下:

(一)课堂讲授环节

理论知识主要通过课堂讲授完成,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教师可从历史、科技、行业、生活中选择适当的蕴含思政元素的相关案例,设计好融入方式、时间和程度,将医学背景、先进技术与国家发展相联系,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其学科知识,同时实现隐性的思政育人功能。课堂讲授作为主要的教学环节,有大量的思政元素挖掘与思政教育达成空间,例如,介绍学科发展史上我国的科技成果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讲解双盲临床随机试验所用的相关函数以树立学生的职业精神,在信息技术专业知识讲授中加入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介绍(如二进制与八卦)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等。

(二)实验训练环节

在编程的实验训练环节,教师可针对编程问题选取相应的思政素材,在学生针对问题进行分析思考的同时,帮助学生剖析问题理清脉络,实现学生编程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同时启发学生探索针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解法,在编程实践过程中,锻炼学生严谨审慎的编程规范能力,同时培养其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例如,以疫情防控期间人群的体温监测为切入点,编程求解需要隔离的人员名单以及隔离天数,学生在编程过程中只有认真细致,保证算法和语法的正确性,才有可能正确解答问题,同时思考大量体温数据的存储与筛查方式,不断钻研尝试不同的数据类型、函数等,以提升算法效率。

(三)自主学习环节

教师可通过内容丰富的在线教学资源,包括讲解专业知识的MOOC、微课及与知识点相关的线上优质思政教学资源,如电影、短视频、时事、人物故事等,以翻转课堂的形式让学生在课外通过自主学习方式正确理解并使用相关知识,从而锻炼学生面对问题不断探索的意志,提升其信息获取、辨别与分析的能力。例如让医学生首先通过微课学习一个特定的疫情数据分析程序功能,之后利用给定程序处理疫情数据文件并生成图表,同时在海量信息中搜索、查找、评估并使用疫情防控相关信息,撰写数据分析的结论、理由与建议,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培养医学生的信息素养以及不断钻研的科学精神。

(四)团队项目环节

教师可利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方式,选择与信息技术主题密切相关的医学领域真实问题或任务作为团队项目的内容,在调研项目、分析需求、划分功能、分解任务、设计实施等多个环节,让学生主动利用现有知识和经验进行分工合作,理解、分析并解决问题,以培养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为学生的探索与创新提供支持。例如发布设计医药信息管理系统的团队项目,让学生综合利用医学背景知识,所学的函数、组合数据类型、流程控制等编程内容以及模块化设计的编程思维,分工合作完成项目实践,为学生创造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学习氛围。

(五)研讨展示环节

教师可利用主题探讨式、多维思辨式等多种互动式教学方法,围绕医学与信息技术交叉领域的相关主题,或为医学生提供行业热点问题的结论和解决问题的经验等,开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帮助医学生从多角度思考分析问题,为课程注入思辨性、人文性、时代性和开放性等特点。例如,以人工智能医生有助于疾病的辅助诊断与预测,但需考虑大量患者治疗数据泄露会造成风险这一问题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研究、讨论并展示人工智能在医学领域应用的优势与弊端,帮助学生了解与医学领域密切相关的先进科技,以探寻科技强国之路,同时使其在医学数据隐私保护等方面意识到医学类专业的责任与使命。

(六)参观体验环节

教师可利用體验式教学方式,组织医学生参观并体验信息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实际应用场景,以实际工程、项目为主题进行讲解,将课堂抽象的知识转换为对知识的具象认知以及对知识的应用,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提升,并激发其专业认同感和使命感。例如通过参观体验可穿戴医疗设备、大型运动健康评估设备等,既能让医学生了解现代医疗设备对于大量医学数据的获取、传输、处理方式以及学习医学大数据分析方法,又能使其感受到现代医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如何服务于人民和社会,提升其职业认同感和荣誉感。

四、结语

医学类专业大学计算机课程融合了医学类课程、工学类课程、实践类课程、公共基础课程等多种课程的特点,对于该课程的思政建设不仅要贴合医学生的专业背景和职业需求,还要考虑在课程教学的不同环节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全面且灵活地融入思政元素,以拓宽面向医学生的大学计算机课程思政建设路径。

医学类专业大学计算机课程思政教学全过程建设思路为:在课堂讲授、实验训练、自主学习、团队项目、研讨展示及参观体验等教学各环节深入挖掘思政元素,以全面涵盖该课程的思政教育要求,同时在不同环节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结合新闻、电影、短视频、游戏、讨论、参观等多种素材或活动,将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以有效活跃课堂氛围,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从而潜移默化地达成医学类专业大学计算机课程思政教育要求。本研究为面向医学生的信息技术类课程思政教学全过程建设与实践提供了参考。

[ 参 考 文 献 ]

[1]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2020-06-01)[2023-03-23].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

[2] 李丹,夏浩,汪德刚,等.“程序设计”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22(12):161-164.

[3] 熊茜,利节,向毅,等.推进计算机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思路与五维途径[J].计算机教育,2022(7):122-125.

[4] 苏晓丽.《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课程思政建设[J].办公自动化,2021,26(14):40-41.

[5] 岳斌,孙玮,汪美霞,等.计算机组成原理与设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22(7):117-121.

[6] 陈志勇,叶桦畅,张笑钦.计算机类专业的课程思政:核心元素、基本原则与实施策略[J].中国大学教学,2021(4):34-38.

[7] 方娟,蔡旻,高明霞,等.“计算机系统结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1(39):124-127.

[8] 徐翠娟,陆璐,闻绍媛.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践[J].软件导刊,2022,21(7):151-156.

[9] 那俊,李丹程.课程思政在计算机类课程中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21(3):48-51.

[10] 王金凤,张猜,张丽霞,等.计算机类专业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以操作系统课程为例[J].软件导刊,2022,21(7):103-108.

[11] 郁晓庆,柴晓芳,韩慧妍,等.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思政案例探索:以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为例[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2,18(19):172-174.

[12] 秦书婷.“数据与计算导论”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改革探索[J].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22(1):93-96.

[13] 曹一鹏,潘琢金,吴昊,等.课程思政视角下的“单片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研究[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22(5):47-51.

[14] 王敏,杜少光.基于VR的计算机技术基础课程思政教学探索[J].计算机教育,2021(10):60-63.

[15] 刘倩.智慧教学模式下课程思政教育在《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2,21(1):136-137.

[16] 高云,殷晓春,王利钢.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1,17(32):187-188.

[17] 章曙光,孙巧云,袁碧贤,等.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高教学刊,2022,8(3):127-129.

[18] 杨丹,曹勇.课程思政在《计算机应用基础》中的研究与实践[J].办公自动化,2022,27(10):40-42.

[19] 蒲云.高职计算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究:以《Python程序设计基础》为例[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1,17(18):148-149.

[20] 陈莉,严商,唐玄玄,等.“计算机基础与应用”课程思政建设实施路径探析[J].科教导刊,2021(16):94-97.

[责任编辑:刘凤华]

猜你喜欢

大学计算机课程思政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大班教学环境下基于SPOC的混合教学设计与效果分析
以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大学计算机”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学习风格对大学计算机课程MOOC学习的影响
独立学院“大学计算机”实验课程教学改革
民办高校以NCRE为指导的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