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龄养老社区的代际交往空间体系建构
——以西安空港康养为例

2023-12-29季贵斌JIGuibin张宸瑜ZHANGChenyu

住宅科技 2023年12期
关键词:全龄楼栋组团

■ 季贵斌 JI Guibin 张宸瑜 ZHANG Chenyu

0 引言

目前,我国老龄化进程加快,《“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提出要坚持政府、社会、家庭、个人共同参与、各尽其责,弘扬中华民族孝亲敬老传统美德,巩固家庭养老的基础地位,打造老年友好型社会。在老龄事业发展和人口发展变化的背景下,社区内的社会代际关系变得尤为重要,社会代际支援将会成为养老托幼的重要力量。

全龄养老社区是老龄化进程中出现的新型养老模式,指以老年人为主,覆盖全生命周期人群共同居住的社区,有利于解决老年人群体孤立问题,促进不同代群间资源共享、互惠互利。然而在建设过程中,全龄养老社区沿用了地产项目的开发模式,在公共空间设计中未针对性地考虑各年龄段居民的归属感、邻里感、交往需求等,缺少对各自活动模式的了解,以及对代际关系的考虑,不利于不同代群的相互交流、互惠互利,难以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因此,本文以促进全龄养老社区代际融合为出发点,在分析代群特质的基础上,建构代际交往空间体系,营建促使不同代群交流互融的交往空间,并提出交往模式,实现不同代群在文化和物质资源上的互通共享,同时充分利用社区资源,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和家庭结构变迁的双重压力,从而推动我国老龄化事业的进程。

1 相关概念

1.1 代际交往空间

“代际”从字面结构来看,由“代”和“际”2 个字构成,“代”指出生在同一年代的人,“际”指彼此之间,“代际”指社会不同代人之间的关系[1]。代际交往拓宽了普通交往的维度,增强了居民之间的联系,使居民之间普通的交往变成了不同代群之间的交融,以达到互帮互助、互动互惠的凝聚状态。代际交往空间体系的构建,为全龄人口的交往提供了平台,有助于社会文化和物质资源的互通共享,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资源的合理调配,实现代际互惠。

1.2 代际融合

代际融合指不同代群之间的积极相互依附、资源互通共享、生活互动互惠的内在凝聚状态。社区内的代际融合指在社会和家庭范围内,不同代人之间融洽交往、互帮互助和相互融汇的关系稳态,有助于降低代际矛盾和冲突,具体可表现为混龄居住、交流联系、平等尊重、功能互惠、情感支持、共识一致等多层面融合状态 [2]。

2 代际差异及代际交往空间需求

2.1 代群年龄划分

代际存在着亲缘关系和年龄层次等自然属性的差异,以及观念、生活方式、情感方式等文化属性的分化[3]。因此,代群的年龄划分应以年龄因素为主导,综合考虑身体状态、认知能力、家庭情况等方面因素。

基于我国国情考虑,将不同年龄人群划分为3 个代群大类,包含少儿代(0~18 岁)、中青年代(19~59岁)和老年代(60 岁及以上),其中老年人按照年龄划分可以分为低龄老人(60~70 岁)、中龄老人(71~80岁)和高龄老人(80 岁以上),按照身心状态划分又可分为自理老人、介助老人和介护老人[2],具体的类别划分如图1 所示。

图1 代群年龄划分

2.2 代际差异与交往行为特征分析

在3 个代群类型中,每个代群均有其各自的特质,这些特质影响其代际交流行为。通过分析代际差异,综合考虑不同代群需求,整合空间功能,为社区交往空间的构建提供理论基础。

2.2.1 少儿代

婴幼儿时期,无法自理,主要代际融合行为是被动的生理抚育,需要其他代群的协助。在儿童时期,儿童注意力容易分散,难以长时间保持静止状态,相同年龄段的儿童易产生聚集活动。

2.2.2 中青年代

中青年代在社会代际关系中,常作为代际交往行为的组织者,扮演社区志愿者、管理者等角色,提供社区服务和组织活动。在家庭代际关系中,由于中青年代处于少儿代和老年代的之间,承受着更多的家庭压力,如抚养子女、赡养老人、接受隔代育儿等。

2.2.3 老年代

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体力下降,感官系统灵敏程度下降,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减弱且多患有慢性疾病。退休后老年人具备更多可支配的时间,然而,随着社会与家庭角色的转变,老年人容易产生孤独、落寞、自卑等情绪,更倾向于生活在熟悉的环境里。在代际融合活动中,老年人更多的出现在公共空间,相比其他代群更积极的参与邻里活动,如帮助子女料理家务、隔代育儿的现象十分普遍。此外,老年人的出行目的性弱,在公共空间中常进行闲逛、晒太阳、随机交谈等活动。因此,老年人的代际融合活动需要更多的社会理解和正向激励,以及代际交往空间的通用适宜性设计支持。

2.3 代际交往空间需求分析

代际生理差异是代际交往空间设计中要关注的首要问题,应基于对老幼弱势群体感知、行动能力的考量,注重易达、易识别的空间设计。其次,代际差异的本质是文化属性差异,代际交往空间的设计应综合考虑不同代群的心理需求和代际关系,营造适宜的空间尺度、归属感、私密感、安全感等(表1)。

3 全龄养老社区中代际交往空间体系的构建

在代际交往体系的构建中,设计者不仅要创造多代群适宜的交往空间,还需要对交往模式进行设计,真正发挥代际互惠的作用。

3.1 代际交往空间设计

从空间构成层面来看,全龄养老社区的交往空间包括楼栋居民的交往空间、居住组团间的交往空间,以及全社区居民的交往空间[4],以下对3种类型的交往空间设计展开讨论。

3.1.1 楼栋级交往空间

楼栋内邻居间的交往需要具体的空间作为支撑,既需要不同层面公共空间的随机扩展,也需要集中的邻里共享空间。因此,对楼栋内部的交往空间设计,建立适用不同功能的邻里共享空间,丰富空间形式,促进交往活动的发生。

(1)楼栋内固有空间。交往空间可以结合楼栋内固有空间进行设计,如单元入口空间、入户空间、开放式楼梯平台等,都是楼栋居民必经且短暂停留的交往空间节点,可在入口、入户空间设计休息场所,如增加座椅、增设绿植等,形成柔性的空间边界,有利于邻里交往(图2)。

图2 单元入口处休息空间

(2)邻里共享空间。邻里共享空间为居民提供室内交往场所,可以结合楼栋内走廊、屋顶平台等空间集中布置,或利用楼栋内配套用房,其功能由居民的共同商议决定,如共享厨房、共享客厅、老幼活动室等(图3)。

图3 共享厨房

3.1.2 组团级交往空间

组团级交往空间是邻里交往的主体空间,细分为开放空间、微聚落空间、邻里交往空间等,承载着社区居民大部分户外交往活动。因此,需要更多的关注不同代群的心理感受和生理需求,从而让多代群获得归属感、掌控感、安全感。其空间设计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1)空间领域层次划分原则。对公共活动空间进行明确的结构划分,明确空间的领域边界可扩大居住空间的感受范围,使公共空间成为居住空间的一部分。可按照空间领域层次将空间划分为:公共空间、半公共空间、半私密空间、私密空间(图4)。这种清晰的划分将有助于加强社区居民的安全感、领域感、归属感和集体责任感。

图4 公共空间的层级划分

(2)社区空间结构分级开放。在“居室—邻里—社区”的空间圈层中,空间领域逐级开放,缩减空间封闭层级,有利于实现社区交往空间的柔化开放(图5)。在邻里层面,适当降低组团空间的开放程度,保证居民在居住组团内的安全感,有利于促进交往活动的发生;在社区层面,积极与周围社区联合互动,可以有效防止社区孤岛现象,扩展代际融合的对象范围。

图5 社区空间结构分级开放示意图

(3)围合式的空间布局原则。建筑的布局方式直接影响组团间的空间尺度,基于老年人与儿童行动能力弱、中青年代群生活压力大等特征,交往空间尺度不宜过大,可采取围合式的空间布局构建向心积极空间,并重视空间之间的联通状态,提升空间体验及居民对空间的掌控感。

(4)交往空间易达、易识别性原则。基于对老幼人群的空间感知能力差,交往空间应保证易达、易识别。空间易达性包括视线可达和身体可达,首先要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由室内观察室外自然环境的视觉通廊,同时完善公共空间的无障碍设计,为老年人创造室外活动的条件;其次,对到达交往空间的步行路径进行规划,应尽可能缩短居室到交往空间的距离;最后,还应设置室外连廊,连接组团间主要活动节点,便于居民在雨雪天气下的正常出行和室外活动。空间易识别性设计首先应该考虑单体楼栋的外部形态,在满足空间适用性的同时,体现外部形态的变化;其次,建立完整的标识系统,给多代群居民连贯的空间提示。

(5)步行空间的交往扩展原则。安全、舒适的步行空间能够满足老年人无目的的出行活动需求,在设计时应注重步行空间与组团空间的联系,并结合步行空间设置休憩停留、儿童玩耍的步行节点空间,利用散点穿插、转折退让、相邻布置、整体贯穿等方法,营造多元化的步行节点交往空间。

3.1.3 社区级公共服务空间

在社区层面,综合分析社区中多代群居民的需求,结合社区便民服务、办公管理用房,合理配置复合性社区公共设施,并借鉴德国“多代屋”的经验,增加具备育幼和养老功能的老幼复合实施,通过对活动的合理组织,使社区的公共服务空间成为代际交往空间。

3.2 代际交往模式设计

3.2.1 自发交往活动的引导

不同代群的交往活动需要依托日常生活空间产生,如社区居民自发性创造的棋牌空间、闲聊空间、游戏空间等。可通过空间预留和弹性设计,返还给居民自主空间改造权,根据各代群需求,对楼栋内交往空间、步行节点交往空间等进行自主改造,引发多样性的交往活动。

3.2.2 邻里交流活动的组织

不同代群在邻里交流活动中各取所需,是拓展代际融合深度与广度的重要途径。以不同代群的兴趣点和需求为基础,通过组织各类的邻里交流活动,可以促进不同代群的互相交流,丰富社区文化生活[5]。

3.2.3 与周边社区联合互动

基于上文中社区空间结构分级开放原则,将一部分公共服务设施对外开放,打开社区边界,重新组织社区的管理模式,在完善社区内活动管理的基础上,组织社区间交往活动,破解社区间相对隔离的问题,扩展代际交往的空间和人群范围。

4 应用案例分析

4.1 项目概况

空港康养项目地处西安市空港新城都市生活以及服务片区,位于俊采大街与天宇六路交汇处,地块面积为78 913.7 m2。该项目位于空港新城核心区位,周边市政配套齐全,且毗邻空港医院,医疗资源丰富,提供了全龄化的医疗保障。基地东南侧规划有城市生态公园,周边住宅区密集,一方面便于老年人走出社区,享受自然环境,另一方面,周边社区扩大了全龄养老社区的辐射范围,有利于社区层面的代际融合(图6)。此外,项目交通便捷,靠近地铁线和城市主干道,为老年人生活出行提供极大便利。

图6 空港康养项目周边市政配套

4.2 功能分区

项目总建筑面积为99 000 m2,社区居住产品包括普通住宅、多代混居住宅、养老公寓,并设有便民超市、餐厅、复合型老幼活动机构、室内健身房、活动室,以及护理院等配套设施(图7)。在地块内分设南、北两个区域,北区为普通住宅,南区为多代混居住宅、独立养老公寓及护理院。受日照和规划限制,建筑层数控制在10 层以下,高度控制在33 m以内(图8)。

图7 空港康养总平面图

图8 空港康养轴测图

4.3 设计原则的体现

4.3.1 多样化的交往空间

项目通过布置组团内部邻里交往空间、聚落式交往空间、社区公共服务空间等多层级空间结构,创造种类丰富的代际交往空间。例如:在居住组团内部设置公共生活轴,布置静心庭院,打造邻里交往空间;围绕开放式的社区中心庭院设置生活配套设施,形成聚落式交往空间;结合主要步行空间布置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形成社区生活轴,营造活力街区(图9)。

图9 多样化的交往空间

此外,在社区入口空间,结合社区活力中心,打造社区公共客厅。社区活力中心为Z 字形平面的2 层建筑,建筑在社区入口处进行架空,形成开放式社区客厅,并穿插布置内庭,形成通透的景观连廊,大大丰富了入口的空间序列,有利于促进不同代群的交往行为(图10)。

图10 入口处空间序列

4.3.2 多层级的空间结构

项目通过对各组团的空间组织,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公共空间、半公共空间、半私密空间等多层次的交往空间,实现了社区分层级开放,促进了代际交往。社区西侧和南侧广场,以及入口空间对外开放,形成服务于社区及周边居民的开放式交往空间;社区西侧建筑利用裙房相连,形成了空间尺度适宜的围合式半公共空间,为社区内部居民服务;组团内部庭院则形成了半私密空间,保障组团内居民交往活动的私密性(图11)。

图11 交往空间的层级划分

另外,为保证各交往空间的易达行,在每个组团与社区活力空间之间加设风雨连廊,将各组团紧密连接,以减少恶劣天气对居民出行的影响,为老年人和儿童出行提供便利(图12)。在西侧立面设计中,通过室外观景平台和屋顶花园的设计,搭建社区与西侧城市景观绿地间的视线连接,为老年人提供良好的观景视线,同时使西侧立面易于识别(图13)。

图12 风雨连廊设计示意图

5 结语

每个人都会老去,不同年龄人群的代际融合属于必然,代际交往空间的设计是发挥全龄养老社区代际融合优势的重点。本文通过分析不同代群的行为特征,总结全龄养老社区代际融合空间设计的要点,设计代群的交往模式;在此基础上,结合空港康养项目实践,从代际融合的视角建构多层次的交往空间。论文存在局限性,实际项目开发与设计中会受到客观因素的影响,在设计过程中也有一些妥协,希望研究内容对今后全龄养老社区的建设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猜你喜欢

全龄楼栋组团
全龄友好社区开发建设及展望
原蚕全龄一日二回育试验初报
推行“楼栋工作日”提升城市社区治理能力
“快递阿姨”组团送快递
喜欢组团捕猎的恐爪龙
句容市崇明街道:“楼栋党员”引领基层治理能力提升
高军 幸福美丽花都,打造最强全龄宜居之地!
“楼栋自管”为何行之不远
家蚕全龄1日2回育饲养方式与效果试验初报
兵器组团“打雪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