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家专业社的融合发展破局之路

2023-12-29张艾宁辞书社的融合出版走过了一条从内容直接授权到单一数据库建设到App委托开发再到场景式应用产品自主开发的创新探索之路

出版人 2023年12期
关键词:辞海辞书工具书

记者|张艾宁 辞书社的融合出版,走过了一条从内容直接授权,到单一数据库建设,到App 委托开发,再到场景式应用产品自主开发的创新探索之路。

日前,2023 年度出版融合发展工程着重实施的出版融合发展示范单位遴选推荐计划入选名单公布,共有30 家单位入选。其中,上海辞书出版社(以下简称“辞书社”)荣获“出版融合发展特色示范单位”称号。同时,在近日公布的2023 年出版业科技与标准创新示范项目拟入选名单中,辞书社亦作为8家“科技应用示范单位”之一位列其中。

从1958 年成立中华书局辞海编辑所,到1978 年成为我国首家工具书专业出版社,辞书社发展至今已然成为全国工具书出版重镇。这一路,“上海辞书人”走了60 余年。而在知识内容获取方式日渐多元化的数字时代,更多读者逐渐习惯于用网络检索代替翻阅厚重的纸质辞书,传统工具书的出版市场因此受到很大冲击。

但辞书社没有就此停止开拓的脚步,而是积极克服现实困难,投身数字化建设,在新型辞书生产与服务模式的创新中,探索出了属于自己的一条荆棘路。可喜的是,自2020 年开始,辞书社的主要数字产品已形成稳定收入,2022 年数字业务收入达1397 万元,融合出版物的码洋已突破1 亿元。

漫漫探索之路

作为一家工具书专业出版社,辞书社的出版资源主要集中在综合性辞典、语文词典、专科辞典及手册、年表、索引、年鉴等方面,拥有国家级重大文化工程《辞海》《汉语大词典》等权威工具书资源和品牌。然而,如何运用好这些珍贵的,甚至是独一无二的文化结晶,让其不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为广大读者所用,始终是困扰辞书出版人的课题。

据上海辞书出版社社长秦志华透露,事实上,辞书社从20 世纪90 年代开始,就在不断探索大型工具书数字化之路,先后开发了《儿童辞海》光盘版及《辞海》综合查询系统(内网数据库)等。2010 年3 月,在上海世纪出版集团统筹指导下,世纪创荣和辞书社联合推出了一款数字阅读终端——辞海悦读器。该产品以《辞海》(第六版)为基础内容,并内置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旗下出版社的百余种优秀图书。这是我国大型辞书的第一款便携式数字阅读器,后获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电子出版物提名奖。

但由于硬件产品快速迭代等因素,数字阅读器后续发展遇到瓶颈,辞书社“数字化转型”又回到“借船出海”即内容授权的阶段,如授权同方知网开发《汉语大词典》数据库,授权网易有道收录一些语文词典等。“这种交付内容的授权模式,从出版社作为内容供应商的角度而言,固然定位明确、风险较低,但从严格意义上说,还不能算是数字化转型,不仅产品形态不受自己掌控,更得不到终端用户的使用反馈,无法推动自身产品的更新升级。”秦志华坦言。为打造自己的数字出版品牌,辞书社又采取自行设计数字产品并委托技术公司开发的模式,推出《辞海》历版数据库、《大辞海》数据库等,但因没有专门的运营团队,产品上线后的服务能级和销售数据都未达到预期。

2015 年5 月,《辞海》(第七版)编纂出版工作启动,主编陈至立要求同步开发建设《辞海》网络版,并明确“整体设计、分步实施”的总原则。围绕这一目标,辞书社开展广泛调研,深入分析论证,先后走访国内十多家互联网企业,还专门组团远赴不列颠百科、爱思唯尔、圣智等国际出版企业调研,举办“数字出版与知识服务”国际论坛,共同探讨数字出版的发展路向。在此基础上,梳理短板弱项,分解阶段任务,组建技术团队,加强系统推进,辞书社的融合出版开始迈向新阶段。

如今,在出版融合发展方面,辞书社已形成以优质知识生产为中心,以数字技术为支撑,以市场为导向,以核心产品、服务为抓手的基本格局和可持续演进迭代的良好态势。

破釜沉舟的魄力

回望辞书社20 余年的融合出版探索之路,做好融合出版的关键离不开人力资源的布局和产品的突破创新。

首先,人力资源的储备为传统出版企业向融合出版企业转型奠定了基础。据辞书社副总编辑童力军介绍,近年来,辞书社有针对性地培养和引进了一批既掌握编辑出版知识,又对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有一定了解的复合型人才,并为此专门设立了数字出版中心。该中心依托辞书社丰富的内容资源,通过对内容的收集、整理和加工,创造出可供各种数字终端输出的数字内容,并对其进行产品开发和商业运作,以强化辞书社的品牌并获取收益。目前该中心在职员工31 人,其中技术部18 人,内容部5 人,运营部3 人,销售部5 人,覆盖内容策划、技术开发和产品运营全流程,形成了良好的人才格局。

然而,人员规模的扩大,意味着较高的人力成本。秦志华告诉《出版人》,辞书社数字出版团队一年的人力成本超过800 万元,的确是不小的压力。“但是,工具书出版必须走数字化道路,我们已没有退路。在这个过程中,所有的阵痛都必须亲身经历,才能看到希望。”秦志华语重心长地说。在一定程度上,这更展现出辞书社转型破釜沉舟的魄力。

基于数字化开发人才队伍的独特优势,目前,辞书社在后台端和产品端均研发出一定的成果。童力军介绍道,在后台端,针对大型工具书数字化开发,辞书社目前已建设完成协同编纂、资源管理、内容审核、运维支持四大业务系统。而在产品端,《辞海》网络版、《汉语大词典》App 等可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受到各界好评。“聚典数据开放平台”作为一款赋能B 端应用进而满足C 端用户知识查检需求的互联网知识服务产品,开创了传统工具书数字化转型的新模式。该产品自2020 年8 月上线以来,已向近40 家机构提供数据服务,如以微信读书、掌阅、得到等为代表的数字阅读产品,以学习强国、沪学习等为代表的在线学习平台,以中国搜索、百度、搜狗等为代表的搜索引擎,以上观新闻、澎湃新闻等为代表的新闻资讯平台,还有小度词典笔、小寻词典笔、阿尔法蛋词典笔等智能硬件产品。如今,该平台用户数超5200 万,总收录条目430 万,总调用次数突破11 亿次。未来将力争成为全国数据量最大、学科最齐全、内容最权威、服务最广泛的数据开放平台。

此外,辞书社还开发建设了“《辞海》历版数据库”“《大辞海》数据库”“中国近代教育资源(中小学教科书)数据库”“中华古诗文数字阅读平台——问道国学App”“清华简电子书平台”等,形成了数字出版产品矩阵。

坚定不移走向未来

辞书社的融合出版,走过了一条从内容直接授权,到单一数据库建设,到App 委托开发,再到场景式应用产品自主开发的创新探索之路,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对融合出版理解的逐步深化。秦志华说:“从我有什么就提供什么,到用合适的形式呈现现有资源,再到从用户角度出发,打破自身产品形态,无缝嵌入各种应用场景,为用户提供随时随身的知识服务,其间并非简单的线性迭代关系。”

未来,辞书社将不断推动权威、准确的知识更好地占据互联网主阵地,同时立足自身的资源优势,拓展更多的产品领域。如为智能词典笔、学习机等硬件产品提供知识内容;联合开发智能审校系统,着力解决知识性差错审校痛点;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挖掘知识关系,组合生成新的知识产品等。

“目标是到2027 年,在持续加强内容建设、提升技术能力的同时,通过产业链整合、软硬件联动等方式,有效对接知识服务重要应用场景;到2035 年,建成具有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内容、技术、服务先进,全面对接、支持各类数字化知识应用和服务,实现通用知识在线供给一站式解决,有广泛传播力、影响力的高标准知识体系和知识服务体系。”秦志华对此充满信心。

猜你喜欢

辞海辞书工具书
赵国春与《辞海》的故事
大型辞书疑难字考释七则
《辞海》的创新之路
好风凭借力伴我泛书海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使用工具书的指导
科举干禄与语文辞书编纂
我国最大综合性辞典《辞海》启动第七版编纂
网络时代工具书阅览室的建设
あたらずといえどもとおからず
《辞海》编纂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