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乡融合背景下数字乡村建设的实践困境与突破路径

2023-12-29羊中太周伟亮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基础设施城乡数字化

羊中太,雪 蒙,周伟亮

(青海民族大学,青海 西宁 810007)

乡村治理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乡村振兴的主要内容之一。“没有乡村的有效治理,就没有乡村的全面振兴”[1]。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既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当前,数字乡村建设正加速推进,随着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开展,互联网在乡村的深入发展促进了乡村电子商务的兴起,实施数字乡村的战略已成为乡村“弯道超车”的必然选择。以“数字化”为核心,推进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化技术手段的推广与应用,并将其嵌入乡村治理体系中,实现乡村治理的现代化[2],能够推动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升级提档,缩小城乡的“数字鸿沟”,促进城乡深度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一、城乡融合背景下数字乡村建设的现实意义

数字乡村建设作为一种治理理念,以人为本、开放共享、整体协同,是一种以数字技术为工具,对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等方面进行数字化重塑的建设模式[3]。为农业农村发展赋能增效、激发农民创新能力,为乡村的变革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推动乡村网络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有利于提高乡村生产效率,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丰富乡村文化生活,从而为城乡一体化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探索出一条新的治理途径。数字乡村建设有助于提高乡村治理水平,推动创新,促进乡村经济发展。

1.数字乡村建设有益于提高乡村治理水平

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数字技术大大提高了乡村教育、医疗和养老等公共服务智慧化的普及性[4]。一是推动了乡村治理的信息化进程。数码资讯科技为乡村居民或团体提供资讯;通过综合规划数据、信息和技术等资源,搭建线上平台,拓宽了农民利益诉求和信息反馈的渠道,实现农民“足不出户,掌上办理”,农民与乡村各级管理组织的沟通更为便捷,有效提升了农民满意度;通过线上和线下平台的联动,能够广泛动员农民参与乡村治理,有利于打造多元主体参与,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二是丰富了乡村治理的手段与形式。在乡村自治方面,依托智能化平台推行微组织、微服务等形式,丰富了互动手段,有利于推动乡村自治;在乡村法治方面,实现全面覆盖村民公共法律服务平台等,帮助村民学习法律知识,增强其法律意识;在乡村德治方面,通过数字化手段,开展新时代“一村一品”全国文明实践试点,推广道德文化馆、名人堂、志愿服务中心建设等经验,有利于加强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提高乡村治理水平,加快数字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2.数字乡村建设有利于推动乡村践行新发展理念

乡村的建设与发展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以“以质取胜”“以优取胜”为发展目标,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创新、协作、绿色、开放、共享”的内涵。一方面,科技创新激发了乡村各项事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成为乡村振兴的“加速器”。数字技术在乡村的生产、生活中起到提质增效、节本增收、保护生态等多方面的作用,推动农业农村生产绿色高效。同时,数字技术的发展倒逼农业产业标准化,有助于培育“智慧农业”品牌,倡导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进而实现数字乡村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数字技术在乡村的广泛应用,有助于推动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改造升级,逐步补齐乡村数字化建设的短板,缩小城乡数字建设之间差距,进而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3.数字乡村建设有助于促进乡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数字乡村的发展给乡村注入了新的活力,其产生的普遍效益对乡村的发展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数字乡村的建设会吸引广泛的社会资本参与其中,同时也会吸引优秀的专业技能管理人才参与乡村建设,为乡村经济发展提供重要的保障。一是促进农业产业提质增效。通过数字化技术,对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等全过程进行数据监控,能够有效地促使农业生产的规范化,提高农业生产的精确度,推动农业生产的规范化、精细化、组织化。二是有效推进乡村三产深度融合发展。借助数字乡村,能够实现资金、技术、人才、物资等多种资源的集中,并通过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参与到农业生产中来,以利用新型的信息技术为重点,积极推进种植业、畜牧业、农产加工业等深度融合应用的常态化,进而打造特色农业,发展创意农业、观光农业、都市农业等新型业态,促进了智慧养生、绿色休闲等新产业的发展,带动发展乡村共享经济和数字经济。

二、数字乡村建设在城乡融合中的现实困境

2019 年5 月,中央印发了《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明确了数字乡村建设的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各地在实施数字乡村建设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效。然而与当前数字城市建设发展相比,数字乡村的发展还存在着若干问题,其中包括乡村数字化基础设施存在短板、乡村科技创新力度有待进一步提升、乡村数字人才相对缺乏等问题,这都成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城乡一体化的不利因素,不利于乡村振兴的发展后劲。

1.城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不平衡

乡村的“数字化”建设是数字乡村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目前乡村的“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已初见成效。但与数字城市发展相比,乡村新型的基础设施建设仍存在很大差距,有待进一步提升[5]。首先,各地对如何建设“数字乡村”尚处在摸索阶段,缺乏全面的规划和设计。由于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存在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技术、人才、理念、配套设施以及政策支持也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其次,城乡之间的互联网普及率和数字环境也存在差距。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6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到2020 年6 月,乡村地区的互联网普及率只有52.3%,而城镇地区比例则达到76.4%,体现出城乡数字环境和信息使用的明显差距。最后,数字乡村的基础建设也缺乏多样性与多元性,各地电子商务、智慧农业、特色农业、休闲农业等发展不够充分,缺乏相关的人才,影响数字乡村的建设进程。

2.乡村产业“数字化”转型难,缺乏创新

乡村产业的“数字化”转型,离不开技术支持,要通过数字化技术将乡村产业资源等转化为现实动力,从而推动乡村经济增长。在数字乡村建设中,虽然数字经济与农业产业融合催生出数字化新兴产业形态,但是其应用幅度较低。首先,农业信息化、智能化技术的运用不足,软硬件投资不足,导致数字化难以融入现有乡村产业。其次,虽然目前在农产品中使用了一些数字化技术,但总体上还处于初级阶段,并没有发挥出数字农产品的应有效能和促进效应,使得乡村产业与数字化联动质量不高。最后,我国的农业产业创新创业服务系统不健全、体制不健全、缺乏高层次的科技成果转化和评价机制,导致数字技术渗透农业产业时与产业融合的过程中受到阻碍,难以产生合理的经济效益。

3.数字乡村建设缺乏人才振兴体制机制

建设数字乡村,迫切需要具备高素质、懂技术的人才深入乡村、建设乡村[6]。首先,数字乡村建设需要大量掌握信息技术的专业人才。但是由于数字乡村建设的基础发展较为薄弱,乡村本就缺乏各类人才,即便是能“招来”,却难“留住”,这是数字乡村建设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之一。其次,在城乡融合背景下,乡村缺乏人才培养机制,相关的专业型人才培训基地建设和项目实施较为滞后,多方资源的合理利用也未能充分体现。最后,数字乡村建设在过程中存在着缺乏人才激励机制等问题,因相关奖励激励政策的缺乏,导致现有参与数字乡村建设的人员动力不足,不利于发挥人才在数字乡村建设中的作用。

三、数字乡村建设与城乡融合的目标导向

1.对接乡村振兴和数字中国的发展战略

随着网络化、信息化和数字化在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持续嵌入与应用,加之农民对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掌握及相关技能的提升,内生出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和转型进程即所说的数字乡村,不仅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7]。2018 年,国家发布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中,就已明确提出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其实施有利于提升农村信息化水平,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十四五”时期,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步伐,这些战略和举措为乡村发展提供了新机遇、新动能。乡村振兴目标的实现,数字乡村建设是重要途径和推动力量,因此发展乡村数字经济,对于激发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以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可谓意义重大。数字乡村建设是我国打造数字强国的关键一环,更是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条件。随着科技进步、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已初见成效,而数字乡村建设的推进速度相对缓慢,数字经济在第一产业中的占比也低于其在二、三产业中的占比,这也是实施数字中国战略亟需提升的短板。因此,要加快数字乡村建设,打造乡村新业态、新模式,为实现农村信息化和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2.促进城乡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2022 年,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要求统筹推动新型智慧城市和数字乡村建设,协同优化城乡公共服务”,以推进数字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数字乡村建设是国家赋予社会公平、公正的神圣任务,也是体现国家意志的一项重大战略。一方面,数字乡村建设目的是为了城乡融合发展能够快速推进,实现双向互动融合。虽然在近几年,我国的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由于基础设施建设、人才队伍培养以及资金投入等方面的差距,城乡之间存在着“数字鸿沟”,只有不断加大数字乡村建设的力度,尽快缩小弥合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二者之间的融合发展才能持续向前推进。除此之外,城乡之间在公共服务、基本权益以及居民收入等方面存在明显差距,要通过数字乡村建设,打造数字化平台,促进城乡各要素能够无障碍地双向流动,从而为缩小以上各方面的差距作出贡献。数字乡村建设的技术提升与融合将大力推动城乡融合,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因此,数字乡村建设要紧紧围绕城乡融合发展这个目标不断努力。另一方面,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有助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无线遥控等新型信息化技术在乡村产业发展、乡村治理中被广泛应用,新技术的应用在带给农民高效、便捷的同时,也改变了其工作和生活的方式,促使农民按照新标准规范生产工艺,培育“绿色”农产品品牌,规范乡村基层组织的办事流程。同时,为适应这种变化,农民不得不进行学习,而信息化的培育模式有助于提高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质量。因此,乡村振兴与数字乡村建设之间有着高度的耦合性,是新发展阶段推动有效解决各种问题的重要举措,更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助推器”,数字乡村建设的根本,就是要推动“三农”问题的有效解决,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乡村振兴。

四、数字乡村建设在城乡融合中的突破路径

在城乡融合的背景下,数字乡村建设应以继续加强数字乡村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和加大数字创新融合应用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主要突破路径,围绕农业农村生产生活的实际需求,打造“农业产业标准化”“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公共服务现代化”,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助力城乡发展融合。

1.加强和完善数字乡村基础设施建设

据《中国数字乡村发展报告2020》显示,乡村电信基础设施全面升级,全国行政村通光纤率和4G 覆盖率超过98%,乡村数字化建设初见成效。而乡村各项基础设施的完善对于推动乡村经济一体化发展至关重要。一是各级政府要继续加大对乡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农业基础设施是乡村各项事业发展的“社会先行资本”,要把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升级作为今后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继续给予强力支持。同时,建立跟踪管理维护机制和基础设施管理快速反应机制,完善专向资金使用机制,切实以高标准监管基础设施的维护管理,提高其规范化和精细化水准。二是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积极参与数字乡村建设。由政府出面牵头或搭建平台,创新合作模式、发挥政府的资源整合与协调优势,通过投融资解决资金问题,缓解财政压力,加快数字乡村的建设步伐。三是因地制宜,统筹协调推进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及时协调和推动重点项目工程的实施,突出试点示范区建设投资,加强对其指导和评估,做到乡镇有重点、有特点、有新意,从而推动数字乡村基础设施建设。

2.鼓励创新和产业“数字化”融合应用

城乡融合发展中,乡村的发展对比城市而言相对弱势,要想实现乡村振兴,促进城乡融合,需要依靠科技创新、城乡产业融合、城市资源下沉,激发乡村发展的活力和动力。数字乡村建设基于乡村现实的服务需要,以乡村当前存在的问题为着力点,涵盖生产经营和销售、产业监管、公共服务、乡村管理等诸多方面,促使科技各个方面的运用,进而促进其生产力的提升。一方面,以“数字乡村”为核心的乡村发展方式,提倡5G 技术的创新运用,为乡村经济发展提供技术和技术支撑。在当前乡村新基础设施建设中,5G 技术作为牵引,推动农业产业的赋能增效,要依托5G 技术推动科技创新要素推动产业创新,促进乡村的数字化乡村快速发展[8]。另一方面,乡村数字化发展的内在动力在于农村信息化的普及以及广泛应用,推动乡村基层治理现代化、公共服务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在此基础上,依托数字化的发展方式,促进乡村电商、乡村电子政务平台等发展,以适应人们对信息化和现代化管理的需求,不断提升农民生产生活的品质。最后,以数字化技术支撑数字乡村建设,推动乡村水利、电网、医疗、教育、交通、物流、文化服务等全面融合发展,促进数字乡村创新融合应用。

3.加强数字乡村人才队伍建设

推进数字乡村建设中,人才资源是关键[9]。要鼓励数字技术人员下乡,加强数字技术人员队伍建设。乡村现阶段数字化建设存在人才紧缺的问题,为解决该问题,一是各级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以吸引各类数字乡村建设所需求的专业人才为主要目标,并结合乡村发展的现实需求,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鼓励各种人才下乡。二是发挥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大对数字人才的培训。由政府牵头,积极引导高校和科研院所以及乡村企业等积极参与到数字人才的培育中。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探索城乡人才联建培养机制。三是创新学习模式,组织村民线上学习现代信息技能,提升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加强线下具体应用场景的实际操作,从而达到整体提升数字乡村的人才队伍专业能力,并扩大人才队伍培养的普及范围,在返乡新乡贤中培养乡村数字化建设的专业人才。

猜你喜欢

基础设施城乡数字化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望加速
公募基础设施REITs与股票的比较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城乡涌动创业潮
振动搅拌,基础设施耐久性的保障
充分挖掘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潜力
数字化制胜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