赓续金融支农初心 倾力助推乡村振兴
——重庆农商行坚守主责主业 引金融“活水”润泽巴渝乡村
2023-12-29谢文辉
谢文辉
近年来,重庆农村商业银行(以下简称“重庆农商行”)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及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积极落实市委、市政府推进乡村振兴各项工作部署,着力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倾力构建和完善“三农”金融服务长效机制,举全行之力倾情服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助推农业农村现代化。截至2023年6月末,重庆农商行涉农贷款余额超过2200亿元、约占重庆涉农贷款总额的30%,农户贷款余额超过1300亿元、约占重庆农户贷款总额的50%,服务重庆70%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0%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三农”业务指标居重庆市银行业前列。
一、聚焦党建引领“定盘星”,深耕“三农”金融服务责任田
近年来,重庆农商行坚持将党的全面领导、党的建设融入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工作各级组织、各个环节,通过开展“三项行动”强化党建引领作用。
(一)实施党建引领行动
总行党委充分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重要作用,党委书记出任全行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组长,党委班子成员牵头定点联系42家分支行和17个市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乡镇。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明确各级党委书记为本级行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第一责任人;全行45个党委、540个党支部发挥联系群众紧密的优势、带领7000余名党员发扬“走千山万水、进千家万户”优良传统,走进群众、贴近农村,将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责任扛在肩上、落在脚下,在推动发展、服务群众等工作中起到先锋骨干作用。
(二)实施网格化服务行动
推行“党建+金融”网格化服务,出台专项工作指引,建立分支行党委班子包片、网点负责人分格、客户经理入户的网格化服务机制,推动全行基层党组织与村社党组织结对共建,以定格、定员、定责网格化服务,深入乡村一线,开展“三农”政策宣传、金融知识宣讲、信贷产品推介等活动,为乡村客群提供更加精准化、专业化的金融服务;积极推动在酉阳县设置党员教育实践基地,鼓励全行到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地区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工会活动、员工培训等,抓好助农兴农与业务推进的融入结合。
(三)实施争先创优行动
出台《2023年服务乡村振兴先进基层党组织及先进个人考评方案》,设置“振兴乡村先进基层党委”“振兴乡村党员突击队”2个组织类奖项、“振兴乡村党员标兵”“振兴乡村青春建功标兵”“振兴乡村巾帼建功标兵”“振兴乡村驻村帮扶标兵”4个个人类奖项,通过“业绩评比+党委评价”,评选表彰一批政治素质高、党建基础好、服务意识强的先进党组织及先进个人,教育引导全行员工厚植“三农”情怀,在新时代新征程“三农”服务工作上作表率、当模范。
二、聚焦产业发展“新业态”,把准乡村产业振兴着力点
近年来,重庆农商行紧跟重庆市农业产业发展规划,主动适应乡村产业发展新形势、新要求,聚焦乡村产业发展重点领域和新兴业态,助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紧跟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围绕重庆市“四千行动”及区县“一主两辅”涉农产业发展规划,积极融入重点农业产业链“一链一策”专项行动,聚焦主导产业,制定了超100个“见贷即保”乡村振兴专项金融服务方案;紧扣重庆市委、市政府推进“三社”融合发展的工作部署,成立“三社”融合发展专班,出台专项考核方案、配置专项绩效资源纵深推进“三社”融合发展。创建“三社融合通”平台,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建档评级,对经营正常的合作社实现走访率、建档率均达100%。2020年以来,投放“三社”融合贷款超过400亿元,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农企业等经营主体超过6万户;落实重庆市关于升级打造5000亿级食品及农产品加工支柱产业集群工作要求,将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作为金融支持乡村产业振兴、助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着力点,持续加大对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信贷资源投入,目前该项贷款余额超过60亿元。
(二)支持农文旅融合发展
推动“农业+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赋能农村闲置资产资源价值提升,全力支持农文旅融合发展项目,如:支持秀山川河盖乡村振兴示范区项目建设,带动周边餐饮、住宿等乡村旅游相关产业发展,截至2023年6月末,已为该项目授信2.75亿元、发放贷款超过1亿元。又如,支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南川区龙泉村建设,为当地乡村振兴旅游开发项目授信7.5亿元、发放贷款超过3.8亿元;助力“网红打卡地”品质提升,倾斜支持城口、巫溪、彭水、酉阳等14个重点帮扶区县,联合开展户外观光、时令采摘、手工体验等活动,动员客户积极踊跃消费;持续用好各类信贷工具,满足“土特产”、庭院经济、民宿、观光农业等产业发展融资需求,截至2023年6月末,信贷支持14个重点帮扶区县贷款余额超过1300亿元,有力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
(三)帮扶绿色农业产业发展
持续加大绿色金融产品创新,为企业客户推出绿电贷、绿信贷、“碳达峰、碳中和”绿色债券、碳排放交易收益权融资租赁、碳排放配额质押跨境融资等金融产品,为个人客户推出绿色理财、绿色主题信用卡等金融产品。截至2023年6月末,绿色贷款余额近580亿元,有力推动了全市绿色经济发展;持续加强绿色金融创新,已实现多个“首笔”业务:落地行内首笔绿色票据贴现业务,支持企业节约用水、用煤2800余吨;落地全市首笔跨境碳排放配额质押融资业务,为企业引入美元境外融资;落地首笔知识产权质押增信绿色租赁业务,获评重庆市金融学会2022年度绿色金融创新优秀案例等。同时,自2023年起,被中国人民银行纳入碳减排支持工具金融机构范围,并积极争取碳减排支持工具落地使用,持续做好减费让利,助力风电、光伏、生物质发电等绿色低碳产业发展。
三、发挥科技赋能“新优势”,构建数字乡村金融新生态
近年来,重庆农商行立足金融科技创新赋能,充分运用数字化手段打造数智金融服务,着力提升“三农”金融服务可得性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助力数字乡村建设。
(一)打造1个创新平台推进服务“上云”
打造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管理平台,根据当地产业规划,精准产业画像、绘制产业地图,通过“点线面”结合主动授信。“点”上致力于提升无纸化、全线上的信贷服务能力,1分钟内完成申请、签约、支用全流程;“线”上提供服务产业的标准化采集模板、精细化评级模型和差异化授信策略,10分钟完成产业客群身份、家庭、经营、品行等信息采集及评级授信;“面”上实现零售业务批量做,充分运用金融、产业、征信等数据主动批量授信,把农户“信用”变“资产”。
(二)依托1部智能手机推进金融到家
依托本行自主研发的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管理平台,为基层分支机构定制近1500台智能工作手机。在此基础上,联合基层党组织,组织专门团队深入村社一线,开展进村入户走访、信息收集、金融服务,采取先进加密技术对设备数据严格管控,提升金融服务的便利性和安全性;创新“金融+网格”的信贷服务模式、“线下信息采集+背靠背评议+数据风控模型”的服务路径,出台“整村授信”工作操作指引,明确农户建档、村镇干部建联等8项工作标准,在全市各区县推进“整村授信”工作,以点带面深化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实现信贷服务线上化、智能化,农户足不出村即可完成贷款全流程。截至2023年6月末,已在全市近4000个村开展“整村授信”,为75万户农户预授信超100亿元,持续拓宽金融服务到家覆盖面。
(三)构建1个生态闭环推进数字共享
加快建设数字乡村服务管理平台,推进“金融+政府+村民+涉农主体”共商共建共享,形成区域农村数字金融服务生态链闭环,该平台支持政府智能化审批,实现脱贫人口小额信贷、渝快助农贷等政策性贷款三级(村、镇、区县)线上审核,免去线下环节,提升申贷效率;推行乡风文明积分模式,通过数字乡村服务管理平台实现积分可量化、可视化,村民凭积分可在农商行线上商城兑换物品;创新推出手机银行乡村版、方言银行、空中银行等助农服务,为广大农村客户提供助农贷款、民生服务、兴农资讯等更广泛的线上化、适农化、适老化金融服务。
四、抓住特色金融“关键点”,打造为农支农惠农新样板
近年来,重庆农商行立足地方特色,着力打造特色机构、丰富特色产品、畅通特色渠道,推进金融助力乡村振兴“见服务、见产品、见成效”。
(一)打造专营化“特色机构”
围绕柑橘、柠檬、榨菜、畜牧等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打造80家乡镇级乡村振兴特色机构,形成专门机构、专职团队、专属产品、专有授权、专项考核、专业风控的“六专”特色服务模式,推动人员、产品、资金等要素,与产业发展和农户需求精准对接,为当地产业提供专业化、特色化、品牌化的服务。截至2023年6月末,全行投放特色农业产业贷款余额超过194亿元,支持6万余农户发展生产经营。
(二)构建全链条“特色产品”
围绕乡村振兴产业链产、供、销各环节需求,创新推出巫山脆李贷、江津花椒贷、涪陵榨菜贷、云阳面业贷、渝北金果贷等特色产品,定制渝快助农贷、渝快乡村贷等“政府+金融”“互联网+金融”信贷产品,推动特色产品线上化、流程化、标准化;探索挖掘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牲畜等“沉睡”资产抵押融资价值,成功发放重庆市首单生猪、活羊抵押贷款,首笔肉牛活体抵押跨境融资贷款等,有力破解“三农”抵押融资难题。
(三)畅通全方位“特色渠道”
在重庆设立1750余个营业网点,实现38个涉农区县全覆盖;保持县域及镇街乡村的机构、员工不低于全行的80%,建成并上线运行农村便民金融自助服务点450余个,打造1067个普惠金融服务基地;创新推出“流动银行服务车”服务,把金融服务送到村民家门口;手机银行用户数突破1400万户、县域地区客户占比超过80%,有效建成“乡镇有实体网点、村社有自助服务、家有手机银行”的乡村金融服务体系。
五、开创消费帮扶“新路径”,打好普惠金融服务组合拳
近年来,重庆农商行充分发挥“点多、面广、当地情况熟”等优势,持续深化消费帮扶,助推酉阳花田贡米、巫溪冬桃、城口腊肉等特色产业品牌提升价值,倾情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一)建好服务平台
搭建直播带货平台,创新“引导消费+提供补贴”电商帮扶模式,借助“乡村有好物·渝快助振兴”直播带货活动,开设“农民丰收节”“渝快消费节”“三·八妇女节”等多个专场活动,提升消费帮扶影响力。截至目前,全行已累计开展39场直播带货活动,覆盖消费者超过120万人、带动特色农副产品销售额近1100万元;搭建商户合作平台,通过“金融+场景+权益+线下生态”金融服务模式,打造手机银行APP“渝快生活”商户生态圈,聚焦“吃住行、游购娱、医学养”九大生活场景,引入农家乐、采摘园、农特产品加工、非遗手工艺品生产等乡村振兴合作商户60万户,有力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搭建积分商城平台,建设积分商城并开设乡村振兴积分兑换专区,构建新型地方优质特色农产品营销体系。
(二)擦亮帮扶品牌
打造“美丽乡村打卡”活动品牌,收录各区县特色好景、好物,上线“美丽乡村打卡指南”小程序,截至2023年6月末,收录特色商户120户、推荐商品100余款;开展“美丽乡村打卡”线下摄影活动,因地制宜支持地方特色产业、乡村旅游发展;打造“助农公益行”服务品牌,构建“农业+科技+金融”的融合、政产学研协同的长效机制,持续开展“渝快乡村行”“五走进”“农技下乡”“健康义诊”等惠农活动,让农村客户享受“家门口”的优质金融服务和农技支持。
(三)催化消费需求
聚焦消费需求,常态开展“纳福迎春”“纳凉消暑”“纳秋丰收”等系列品牌营销活动。引进3000余家超市入驻“渝快付”,覆盖重庆38个区县、超过700个乡镇;创建“商户让利+银行补贴”模式,拉动乡村帮扶消费近1000万元;通过升级消费帮扶场景,开创全链条、无间断的消费帮扶新格局;探索“互联网+电商平台+消费帮扶”新模式,打造“乡村有好物”线上专营店,直接与商户、农户对接,免去中间环节,甄选不同区县农特好物,现已上架超30余款“土特产”,有力拓宽当地农特产品销售渠道。
六、筑牢机制保障“压舱石”,当好服务乡村振兴排头兵
2021年,重庆农商行专门设立乡村振兴金融部,牵头推动全行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工作,并持续强化人才培育、考核激励、政银联动等制度建设,为全行金融助力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机制保障。
(一)强化人才培育机制
坚持把作风正派、本领过硬的年轻同志派往乡村振兴一线,为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配强乡村振兴客户经理队伍,组建乡村振兴信贷直营团队,当好乡村金融帮扶专员;全行优选30余名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支援乡村一线,与村民共谋振兴之策、共商发展之路。优选支行副行长级年轻党员干部为驻村第一书记,派驻位于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酉阳县的黄连村、木坪村,把先进工作经验带到乡村,倾力支持全面推进振兴乡村。
(二)强化考核激励机制
采取“年度方案+专项方案”形式,加大乡村振兴金融资源配置力度,设置涉农贷款考核指标,给予普惠型涉农贷款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优惠等,并围绕重庆对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质增效“1456”架构配置绩效和费用,竭力提升分支机构服务乡村振兴积极性;单列信贷规模,切块专项资金,推出专属政策,开辟信贷审批绿色通道,全力保障涉农贷款投放;积极构建兴农有责、兴农尽责、兴农免责的激励约束体制,适度提高涉农贷款风险容忍度,充分调动基层一线服务乡村振兴主动性。
(三)强化政银联动机制
积极搭建政银企对接合作平台,打造“政府搭台、企业及农户参与、金融助力”服务模式。如,与市农业农村委、市乡村振兴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明确在发展壮大乡村产业等七方面重点工作加强合作;与市乡村振兴局、市供销合作总社协同联动消费帮扶工作;先后与奉节、万州、秀山等区县政府签订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合作协议,以“政策+金融”激活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内在效能。同时,根据政府风险补偿金扩大贷款放款比例,推行“见贷即担”“批量授信”等模式,引导推动更多金融资源投向乡村振兴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倾力推动“三农”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