蹄疾步稳启新程 奋楫笃行谱新篇 努力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贡献大渡口力量
2023-12-29余长明
余长明
大渡口区地处重庆主城都市区中心城区西南部,背倚中梁,长江环抱,是重庆最早的主城区之一,是南部人文之城核心区,也是成渝双核联动联建重点区。面对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与挑战,大渡口区凝心聚力、乘势而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及重庆市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会议精神,坚持以“一号工程”为统领,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作为全区工作的总牵引、总抓手,加快建设“公园大渡口、多彩艺术湾”,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和全市发展大局,在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历史进程中贡献大渡口力量。
一、完善功能、提升品质,构建现代化建设的城市格局
城市品质提升是现代城市发展重要内容。大渡口着力推动成渝都市区骨架路网一体互联,聚焦“公园城市”建设,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城乡融合发展,打造高品质生态宜居公园城市。
(一)构建内畅外联、便捷高效的交通运输体系
交通建设是城市发展的血脉与未来。构建主城都市区“1小时通勤圈”道路体系,推动成渝地区“双核”快速通道建设,着力打造畅行交通、品质交通、生态交通、平安交通互联互通的便捷之城。一是加快铁路通道建设。推进成渝铁路改造项目、渝昆高铁大渡口段项目建设,协调推动渝昆高铁联络线大渡口段、渝贵高铁大渡口段前期工作有序开展。二是提速轨道交通建设。推动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布局一体化衔接,加快建成轨道交通18号线,推进轨道21号线、12号线、29号线前期工作,推动成渝铁路站和轨道站无缝换乘。三是优化城市道路体系。加快贯通嘉南线连接道、九滨路与大滨路连接道、三纵线双山隧道至金家湾立交段、五横线陶家隧道等重要出区通道,加快推进快速路八横线白市驿隧道至黄桷坪长江大桥段、小南海长江大桥等项目前期工作,积极谋划华岩隧道东接线。四是加快水路航运建设。落实共建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实施方案,推进义渡古镇水上巴士停靠点建设前期工作,推动长江客运码头建设,招引水上客运企业,规划水上巴士航线,完善长江航运交通系统。
(二)绘制绿色发展、优质宜居的公园城市底色
生态建设是城市品质提升的重要内容。以“公园大渡口”为引领,开展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行动,高标准推进公园建设、城市绿道、城市节点和生态治理等重点项目,促进城市空间和公园形态有机融合,加快城市更新建设,提升成渝城市品质能级。一是加快呈现公园城市图景。加强川渝两地公园城市建设经验互学互鉴,共享城市公园、绿道建设方面优秀设计方案和先进施工技术,实行“一园一特色”,2023年新建改造综合公园9个、社区公园4个,新增口袋公园、街头游园2万余公顷,已建成钢铁公园、香涛公园等城市公园70个,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24.85平方米,高出全国平均水平67%。二是开展“两江四岸”治理行动。运用“三多三少”生态治理模式,加快“艺术休闲水岸”葛老溪段、“生态音乐博览园”钓鱼嘴滨江段建成投用,提速长江渔鳅浩段、茄子溪段建设施工,建成连接城市腹地和江岸线的生态绿廊10条,修复重钢崖线生态带11公里,重钢崖线山城步道项目荣获2022年巴黎设计奖国际环境艺术类别金奖。三是推动城市更新改造。坚持“一项目一特色,一街道一亮点”原则,改善群众居住品质、丰富社区服务供给,全面启动改造片区24个137万平方米,完工沪汉片区、大堰三村(东正)片区、月光片区等改造片区15个113万平方米,惠及居民26542户,群众满意度高达98%。
(三)打造城乡融合、生态康养的都市乡村振兴新范式
乡村振兴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坚强力量。加快推进成渝都市型乡村振兴,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成片整治,高标准打造巴蜀美丽庭院示范片。一是推进城乡公共基础设施一体化。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乡村延伸覆盖,加快伏牛溪片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推动茄子溪等片区排污设施改造升级,推进小南海片区保障性住房燃气管网更新改造,织密“八纵八横”骨架路网,推动城乡道路系统无缝衔接,在全市率先实现农村自来水、天然气、宽带、5G网络全覆盖。二是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推进农村厕所改造、污水治理、垃圾治理、村容村貌提升四项重点任务,实现城乡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一体化;开展宜居宜业最美乡村创建活动,改造农房、院落400余户,打造“小微生特”宜居村庄示范点5个,创建“无废村庄”3个、“无废田园”1个,市级“美丽宜居村庄”4个,石盘村荣获“2022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称号。三是构建“农业+”新发展模式。发展农耕研学产业,开展“亲子采摘”等特色农耕研学项目,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发展田园康养产业,创办“共享民宿、互助养老点”,引进蒲公英成长酷玩营地,打造中心城区生态康养高地;发展体验式乡村旅游,启动金鳌“撒欢田园”建设,开展系列农耕文化体验日活动,建成投用江上云栖、鼎元居等中高端民宿农家乐,推动乡村旅游示范建设,营造宜业宜居环境。四是构建多元乡村治理格局。探索“以治理促建设、以建设促发展、以发展促共富”机制,实行“自治、法治、德治、智治”融合治理,推广基层群众积分管理模式,拓展爱党爱国、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移风易俗等56项积分应用领域,调动群众关心、支持、参与乡村振兴和全国文明城区创建工作,成功创建国家级乡村治理示范村1个、市级乡村治理示范村2个。
二、狠抓项目、壮大实体,夯实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根基
产业发展是提振经济的根本之策。深度融入成渝地区产业圈和全市产业分工体系,推动五大百亿级产业集群迭代升级,加快科技创新协同发展,推动招商引资提档升级,强化产业链协同对接、开放合作。
(一)推动特色产业集群发展
围绕五大百亿级产业集群,推动两地产业协作延链补链强链。聚焦大数据智能化产业,以海康威视、萤石基地为龙头,推动四川劲德兴、长虹技佳、铭利达等川企为海康威视配套,打造“西部视谷”核心产业集群;成功引进重庆市现代产业链服务中心、重庆市华韶智算中心重点项目,已纳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2023年度“四张清单”。聚焦大健康生物医药产业,累计引进四川大家、亚中、哈瑞,成都欣金奥体外诊断仪器PCBA研发生产项目、四川蒋汉东团队、唐小宇团队、陈娅团队等项目,推动成渝生物医药产业协同发展。聚焦生态环保产业,构建以固废资源循环利用为特色的生态环保产业体系,成功引进飞灰等危废等离子体熔融处理技术研发总部项目,推动三峰卡万塔与成都兴蓉再生能源共建亚洲最大垃圾协同焚烧处置单体项目。聚焦新材料产业,支持国际复合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合作,充分利用国家级、省部级科技研发平台与四川大学共同研发粗粒径聚氨酯乳液制备,推动宝武特冶航研与成飞、成发等企业开展合作,风渡新材料与四川东方电气对接合作。聚焦重庆小面产业,制定《重庆小面生产技术规范》地方标准,建设重庆市小面产业园生产基地,成功引育辣来主义、金牌干溜、孟非的小面、井谷元等重点企业,发布“重庆小面·重庆造”品牌IP形象——“渝面侠”,合力打造“重庆小面”区域品牌。
(二)科技创新赋能协同发展
获批国家第三批双创示范基地,加入西部双创示范基地联盟,联动推进两地创新创业改革实践探索。一是深化产学研用合作。与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重庆医科大学等高校及科研院所开展校地合作,发挥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联盟作用,推动重庆体外诊断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共享两地科创研发和产业创新资源,加快“产学研”成果转化应用。二是开展科技研讨交流。举办成渝双城(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重庆)产学研国际交流研讨会、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城市轨道交通科技创新高峰论坛、医美产业互融发展研讨会,围绕中外人文交流、城市更新、医养结合等方面研讨,共促大渡口南部人文之城建设。三是加快创新创业发展。联合举办“义渡杯”海峡两岸(成渝地区)融合发展创新创业大赛、“近悦远来·渝创渝新”大渡口区音乐创新创业大赛、成渝青年“音乐+”创新创业大赛,助推两地创新创业协同发展。四是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宏美科技有限公司、长征重工有限公司、三峰卡万塔环境产业有限公司、塞领科技有限公司4个商标入围第一批川渝知识产权合作重点保护名录。
(三)招商引资全面提档升级
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抓项目壮实体,推动两地招商引资提档升级。一是建立扁平化招商机制。建立标准化、扁平化招商机制,实行“专业+联动”招商模式,聚焦五大百亿级产业,推动招商部门统筹服务,行业部门牵头培育,产业部门精准招商,不断拓展延伸国内外招商链条,形成“大招商、招大商”新格局。二是制定全行业招商产业图谱。健全招商引资产业图谱,开展两地差异化、精准化、特色化招商,梳理“高效节能”“固废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新能源综合利用”等产业链10条重点企业100家,不断丰富上下游招商业态。三是实行“保姆式”服务。建立两地长效沟通与招商信息共享机制,全面摸清招商资源底数,加大项目策划力度,靠前服务,做好已签约项目资金到位、前期手续、开工竣工等“一对一”跟踪服务工作,促成项目投产达产。四是营造全民招商氛围。建立党政“一把手”联系走访招商落地企业机制,加强全域招商项目落地服务和培育工作,着重挖掘企业招商信息渠道,大力实施“以商招商、全民招商”,形成人人都是招商主体,人人都是营商环境良好氛围。
三、以人为本、为民造福,提升现代化建设的幸福温度
创造高品质生活是现代化新重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渡口聚焦社会民生需求,推动两地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促进社会事业共同进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推动民生福祉持续增进。
(一)培育发展“巴渝新消费”
加快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打造现代产业和特色消费发展新业态,积极建设百亿级商圈。一是打造高质量消费载体。积极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核心承载区,加快“九宫庙—金桥核心消费带”建设,推进川渝商旅企业互联互动。集中打造雾都耍市、富士达风情街等一批有品质、有特色的商业街区、夜市,举办大型商业文化主题活动,特色促销展、文创美食市集、品牌汽车展等系列活动,促进消费提质扩容。二是激活城市夜间经济。加快推进智慧商圈建设,大力发展夜间经济、假日经济,编制《重庆市大渡口区重点夜市街区升级改造规划设计方案》,围绕“夜味、夜赏、夜玩”等夜间生活业态,打造富士达风情街、中交公元时光夜市等一批有品质、有特色的商业街区、夜市,有效激活商圈活力。三是创新发展消费新业态。以“公园式智慧商圈”为核心,打造“公园商圈、多彩生活”消费IP,推进公园文化延伸、项目探索、科技赋能,植入影院书店、运动场、亲子项目等消费载体,支持华润万象汇—大渡口公园联合打造公园MALL消费新场景,发展“消费+人文”“消费+艺术”“消费+体育”等新业态,丰富大众消费体验。
(二)促进文旅体融合发展
推动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推进川渝两地文旅体融合发展,加快文化旅游公共服务事业提质增效,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一是丰富文旅融合载体。挖掘“古镇、老街区、老建筑”等历史文化资源及堰兴剪纸、麦草艺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协同发展“都市+乡村”旅游,推动川渝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联合举办“巴賨探源·武乐飞扬”巴文化文物展及专家论坛,积极参与“成渝地·巴蜀情”等系列活动,组织策划两地文体赛事展演活动,联合培育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共同打造川渝文体艺精品。二是培育城市音乐文化IP。构建“艺术湾”产业体系,推动“音乐+”产业补链成群,联合举办成渝双城音乐文化周,共建成渝音乐产业园,参加“成都市音乐产业招商推介会暨成都音乐文化产业基金发布仪式”,积极对接中国唱片、网易音乐、咪咕文化、成都葫芦文化等优质音乐企业,共同打造“穿越二号”“花开的声音”等音乐文化IP,推动音乐文化产业融合发展。三是打造高质量文创园区。充分借鉴成都市成华区东郊记忆等文创园优秀经验,聚焦工业设计、文化传媒、影视动漫等领域,促进“文创+”产业集聚发展,推动重庆艺度创文化创意产业园与成都梵木文化产业园签订合作协议,依托各自平台优势,整合资源、优化配置,培育和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四是推动体育产业集聚发展。加快推动重庆国际小球赛事中心、李雪芮运动学校等一批高标准体育场馆设施建设,以体育赛事、体育培训、体育产品为重点,不断完善“体育+”产业生态链,持续办好全民健身运动会等品牌赛事活动,建设中国小球运动人才与产业服务高地、创新潮玩文体消费目的地、打造美丽山水运动休闲打卡地。
(三)推动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推进两地公共服务优质均衡发展,围绕教育、就业、税务等民生领域加强交流、共享资源、互学互鉴,协同打造一体化公共服务体系。一是推动教育协同发展。推动“双城古道教育协同发展联盟”建设,探索成渝地区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协同发展;共享两地优质教育资源,推动与电子科技大学、重庆理工大学等高校合作,加强人才吸纳、学科辅助、“3+2”对口上升渠道等方面协同发展。二是促进两地就业创业。建立川渝就业创业协同机制,发布紧缺急需人才目录,出台《大渡口英才服务管理办法》,做强“义渡就业列车”品牌,实施“才聚大渡口·智汇艺术湾”人才工程,开展“义渡菁英”“义渡科创”“突出项目贡献人才”行动,赴川渝高校开展毕业生专场引才系列招聘活动。三是织牢民生保障网。深化实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第一批、第二批便捷生活行动事项,顺利实施第三批101项“川渝通办”事项。落实公积金异地缴存使用、养老保险资格认证就近认、灵活人员参保试点等政策,推动两地社保数据共享、退休资格互认,实现养老关系转移网办,流动人员档案管理、社保业务转移一体化服务。四是推动税务合作升级。推行“非接触式”办税,提高办税效率,设立“枫桥式税费争议调解室”,提升纳税人获得感;与成都市龙泉驿区税务局联合打造“驿口同声”纳税服务品牌,持续开展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电子发票推广等纳税人学堂项目,做实做细纳税服务,构建税务宣传辅导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