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化川渝合作 突出惠民有感 努力在创造高品质生活中展现人社新作为

2023-12-29

重庆行政 2023年5期
关键词:双城经济圈成渝

黎 勇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始终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不断地、逐步地解决好这个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指出“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对“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专章作出部署。市委部署实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十项行动”,明确开展“高品质生活惠民富民行动”。重庆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和部省市三方战略合作协议为统领,坚持全领域合作、全方位对接、全系统联动,川渝两地合作模式渐入佳境,124项合作协议掷地有声,43项川渝人社“跨省通办”接续实施,人社部门“惠民服务”日渐升温。三年多来,川渝两地累计城镇新增就业超过510万人;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9071万人、1793万人、2298万人;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约618万人;技能人才总量达约1580万人。

一、融入大局,融合力量,凝聚川渝人社协同发展“新合力”

川渝两地人社部门长期合作,迄今已有13个年头,山水相连、手心相牵、发展相向的共识深植于心。如何紧紧抓住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战略机遇,确保川渝人社合作走深走实,是时代赋予我们“盘根共生、协同发展”的重要命题。

(一)条抓块统促机制“联通”

一方面,以部省市战略合作协议高位引领,以川渝人社合作协议、成渝双核人社合作协议等114项合作协议聚势赋能,构建起“1+1+N”的部、省市、市区县三级联动合作模式,推动就业创业、社会保障、人力资源、劳动关系、公共服务等人社主要业务领域协同发展模式。另一方面,川渝两地分别成立人社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和8个专项工作组,每年固定召开厅局联席会议2次,各专项工作组按业务需求不定期召开座谈会议,形成了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分管负责同志具体抓的“8+2+N”工作机制。目前,已召开川渝人社合作联席会议8次。

(二)协同联动促任务“贯通”

谋划川渝两地人社合作的“任务书”“作战图”,采取“清单制+责任制”方式,形成《部省市战略合作协议任务分解表》《成渝双核人社合作三年行动计划》《川渝人社合作年度重点工作任务清单》等“六张清单”的任务矩阵,以全方位协同、全系统联动,积极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区域协作高水平样板。目前,部省市战略合作协议97项目标任务已完成63项;成渝双核人社年度重点任务完成18项。完成川渝人社合作年度重点工作任务240余项。

(三)集智聚力促发展“畅通”

协同编制两地人力社保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设置专门章节对就业协同、社会保险协同、人力资源高效配置、政策协同等方面进行明确。组建联合调研组赴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学习经验,赴万达开等川渝毗邻地区把脉问诊,开展川渝人社事业协同创新发展、人才协同发展等课题研究,探索川渝人社事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径。出台《人社领域支持高竹新区改革创新发展实施方案》《人社领域支持四川省广安市融入重庆都市圈若干政策措施实施方案》,以30条硬核举措聚力打造川渝人社合作高水平样板。

(四)破立并举促政策“融通”

打破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养老保险的户籍限制,推出参保“网上办”,实现两地人社APP在线办理新参保、续保、停保等业务。放开川渝两地创业担保贷款户籍限制,累计为川籍劳动者发放创业担保贷款等政策资金1.4亿元。出台养老、失业保险转移政策,实现川渝两地养老、失业保险关系无障碍转移接续,互办养老、失业保险关系转移累计约8.5万人次。统一人力资源市场管理,实现两地职称和人力资源服务资质互认。共同编制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急需紧缺人才目录,促进高层次人才双向有序流动。协同调整最低工资,川渝最低工资标准首次实现协同一致。共建共享劳动能力鉴定专家库,在库专家3000余人,相互委托开展劳动能力鉴定,实现鉴定结果互认。共同推进人社行政许可事项清单化管理,合作覆盖两地60个市区(县)。

二、聚焦重点,聚合优势,走出“双核”引领、“双圈”互动“新路径”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提升重庆、成都中心城市综合能级和国际竞争力,处理好中心和区域的关系,强化协调辐射带动作用”,突出双城引领、双圈互动,赋予我们做强“双核”、联动“双圈”的重要使命。

(一)全面实施川渝人社合作“十大专项行动”

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六届二次全会上提出的“在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上干出新业绩”具体要求,依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十项行动》目标任务,川渝两地人社部门深入实施高品质惠民“十大专项行动”。一是实施高质量就业先行区创建行动,构建高质量充分就业指标体系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就业形势预警指标体系。二是实施公共就业服务协同行动,搭建招聘对接平台,联合发布市场就业岗位需求,今年为两地2.1万家企业发布招聘岗位141万个。三是实施养老保险政策协同行动,争取国家对两地养老金水平的倾斜支持,持续扩大川渝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等方面合作成果。四是实施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提升行动,推动养老保险关系转移全程网办,实现“零材料”受理、“数字化”办理,惠及两地8.7万跨省流动人员。五是实施川渝毗邻地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共建行动,加快推进川渝毗邻地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共建共享,着力推动遂潼、泸永江、万达开人力资源服务市场一体化发展。六是实施“巴蜀工匠”共育行动,联合举办首届“巴蜀工匠”杯乡村振兴技术技能大赛,协同备战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七是实施事业单位人才发展协同行动,推动招聘、遴选事业单位人员实现同城化,人才评价结果互认共享。八是实施和谐劳动关系改革创新行动,率先试点建设市级劳动关系公共服务综合实体驿站,专班推动收入分配工作,开展企业薪酬调查和工资指导价位分析。九是实施人社法治建设协同提升行动,推进社会保障卡“一卡通”协同立法,全力推进川渝普法宣传,精准推送政策法规惠及川渝710万人次。十是实施社会保障卡“一卡通”协同应用行动,推动川渝两地人社领域养老参保登记、失业保险申领、人事考试报名、技能证书查询等应用全覆盖。

(二)加快构建成渝双核人社“四大体系”

完善成渝双核人社合作工作机制,建立定期互访调研、双核人社数据共享机制,围绕构建就业、社保、人才、劳动关系人社公共服务“四大体系”,明确了5个方面、28项重点工作。一是构建自由流动、高效配置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推进重庆、成都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深化合作,联合开展就业服务专项活动,加大成渝双城创业孵化器交流合作;二是构建共育共用、精准协同的人才公共服务体系,包括7项专业技术人才合作事项、6项技能人才合作事项、3项人才公共服务合作事项;三是构建便捷均等、普惠共享的社保公共服务体系,持续推进社会保险异地欺诈案件协办,推动成渝两地社保卡“一卡通”应用;四是构建联防联控、共处共治的和谐劳动关系治理体系,推进人力资源市场专项清理整顿检查协作,开展劳动保障监察案件协查协调联动。

(三)重点服务成渝中部崛起“起势成势”

始终把成渝地区中部崛起作为推动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的重要突破口,加快推动人社事业发展重庆西扩、成都东进,为两省市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注入新动能、拓展新空间。有效助力区域人才就业,渝北、大足等地与四川联合举办创业创新大赛、创业项目推介会等活动。泸州、永川、江津等地实现招聘信息数据互通。大足依托“大足雕刻”劳务品牌,积极打造川渝雕客创业孵化园。拓展“智汇巴蜀”“才兴川渝”等人力资源服务品牌影响力,荣昌建成渝西川东人力资源信息共享平台并与内江共建人才库,大足、都江堰共建人才服务工作站,潼南、遂宁、铜梁等地共同开展人才一体化协同发展招聘和互派创业导师活动。泸州、永川、江津、荣昌联合建立仲裁工作联席会议机制,江津与合江共建劳动保障监察守法诚信等级评价结果信息共享机制和劳动维权一体化服务机制。璧山积极落实社保公共服务川渝通办,完成养老、工伤待遇资格核查等24项服务5500余人次。合川主动与广安、遂宁、南充、岳池、广元等四川毗邻地区对接,建成村级就业创业服务超市178个,为川渝城乡劳动者提供方便。

三、把准时机,把握先机,抓出改革求变、惠民有感“新成效”

在区域协同发展的时代洪流中,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市人力社保局始终坚持“一体化”发展理念,以争先进位的意识、敢闯能试的劲头,不断刷新川渝人社合作的深度、广度和亮度。

(一)在人社协同“先行先试”中推动“首试首成”

重庆承接的川渝标准化区域协同试点是全国人社标准化试点7个省市中唯一跨省(市)试点项目,围绕社保领域公共服务要素的互联互通、共建共享,统一就业、社保、人才3个方面的32个服务事项,制定川渝公共服务统一要素表,32项试点事项实现“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在高竹新区建成首个跨省域共建社银一体化网点。推进试点服务事项在“渝快办”和“天府通”APP上实现“线上通办”。全国率先施行养老保险关系转移资金定期结算,办理时限压缩2/3以上。开展川渝社保卡“一卡通”协同立法,先行探索遂·潼社保卡在交通出行等4个领域23项功能实现互认互通、协同共享。共同获批国家区域和谐劳动关系高质量发展改革创新试点;两地和谐劳动关系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经验被中组部选编为典型教学案例。

(二)在平台基地“多维发力”中推动“多点开花”

在全国率先建成就业大数据中心和就业预警监测体系、“就在山城·职等您来”网络直播招人招才公共服务基地,在全国分设直播分中心7个,累计开展直播招聘163场次,累计观看量超7500万次,其中,川渝联动直播招聘近20场。协同建设川渝人社西部数据实验室,依托“一库四联盟”,完成技能人才可视化、人才图谱等大数据应用。启动千名科研人员顶岗培养计划,两批集中选派顶岗培养科研人员392名,川渝两地互派科研人员105名。建设全国首个“智能+技能”数字技能人才培养试验区,构建“一城、双核、三区、多点”雁阵格局,建成“巴蜀工匠”协同培养融合区2个,培育数字技能人才8.5万人。在重庆文理学院建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首个乡村振兴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入驻4个国家级、11个市级、12个校内外联合专家服务团队,常态化开展技术指导服务、干部联训,并在内江市挂牌成立基地东兴工作站。中国重庆数字经济人才市场获批投入运行,重庆、成都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均获批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出口基地,成为全国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的头部梯队。

(三)在主题品牌“活力倍增”中推动“效力倍增”

川渝两地以“唱好就创双城记、建设成渝经济圈”为主题,聚力打造“高质量就业先行区”,连续举办两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就业创业活动周,配套开展“会、展、赛、论、训”等品牌活动20余项。开展“健全常态化就业联动机制”等9项就业重点合作项目,吸引川渝超2000万群众关注。首次以部省市名义联合举办2021重庆英才大会,开展“会、展、论、谈”共20余场系列活动,集中引进紧缺急需人才3319名、项目407个,为历年最高。川渝两地联袂打造全国首个跨省市高端智力服务品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专家团,累计组织528名专家川渝走进两省市26个市、区(州)、县,开展技术指导1079次,解决“难点”“堵点”问题459个,407名专家受聘基层,惠及基层干部群众近7万人。

(四)在公共服务“数字变革”中推动“数智惠民”

围绕打造高品质生活宜居地目标,紧扣“数字化变革”要求,聚焦两地企业群众办事现实需求,突出“实事办好、好事办实”,推出人社信息化“两地通”等五件大事,博士后服务“全共享”等十件实事,数字技能人才“共培养”等六项举措,两地企业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显著提升。一是人社业务“一网通办”,构建“互联网+人社”服务平台,148项服务实现网办,网办率达到95%。二是高频事项“一键直办”,推动69项社保、人才等服务事项实现“指尖办”“掌上办”;打造农民工就业创业服务“一键办”平台,覆盖就业失业登记、求职招聘、培训报名、劳动维权等11项服务。三是助企惠民“精准免办”,发挥“一库四联盟”数据中枢作用,推动失业保险稳岗返还等7项惠民政策“免申即享”、社会保险补贴和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直补快办”,惠及约110.3万人、14.8万户企业。

四、同心而进,同向而行,打造川渝两地高品质生活“新范例”

川渝人社合作不是一日之功,既需要有历史耐心,又要有只争朝夕的紧迫感,既谋划长远,又干在当下。我们将聚焦重点、聚焦共性、聚焦共赢,拉高标杆、奋勇争先,推动川渝人社合作取得更大突破性进展、打造更多标志性成果。

(一)聚焦经济中心建设,在项目支撑上取得新突破

围绕做大经济总量、提高发展质量,立足人才和民生工作的职责定位,推进重庆市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提质扩容,共建川渝毗邻地区人力资源一体化发展先行区,持续深化“数字人社”建设,建设全国首个“智能+技能”数字技能人才培养试验区、川渝毗邻地区博士后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全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示范城市、“数字人社”等重大项目,更好支撑引领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

(二)聚焦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在人才强链上取得新突破

紧抓新一轮科技革命机遇,主动把自身发展融入重庆新征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新篇章中,围绕汽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工业互联网等重点产业,汇聚各方面智力资源,深入实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专家服务基层品牌活动、千名科研人员顶岗培养计划,高水平、高质量办好重庆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卓越工程师大赛、“巴蜀工匠”杯等赛事活动,争取推动“一带一路”国际技能大赛影响扩大、成果转化,联合培养输送产业必需、市场急需的技术技能人才,以人才引领各类创新资源要素在经济圈内加速集聚和高效运用。

(三)聚焦改革开放新高地建设,在创新试点上取得新突破

协同共建人社优质服务样板工程,深化区域人力资源协同发展和开放合作,在重点产业、企业和项目中探索建立人才资源共享机制。实施一系列稳就业、促就业计划,共同建设全国高质量就业先行区。持续推进社保政策协同,积极探索川渝养老保险政策相融机制和措施。共同开展个人养老金试点、新就业形态职业伤害保障试点、社保卡“一卡通”应用试点、和谐劳动关系高质量发展改革创新试点,实现以人社先行先试促进各种资源高效汇集、高端要素加快汇聚。

(四)聚焦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建设,在公共服务上取得新突破

持续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推动就业服务协同联动,开展成渝就业创业活动周、西部农民工返乡创业大赛等活动。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稳步提高社会保险待遇。持续促进工伤预防、工伤认定和工伤保险待遇政策协同。拓展人社业务“川渝通办”覆盖范围,研究推出更多川渝“自选动作”。协同推进社保卡“一卡通”立法,深入实施“一卡通”应用行动,拓展社保卡更多应用场景,以便民之策、惠民之事推动川渝人社合作更具成效、更有质感。

川渝两地靠得越“近”,人社合作走得越“远”。重庆人社将保持推进川渝人社协同发展的历史耐心和坚定不移的信念,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不断释放发展新动能、民生新红利,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壮美蓝图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猜你喜欢

双城经济圈成渝
“双城剧汇”共促戏剧发展
青年共建“双城圈” 摄影同话“巴蜀情”
中国双城发展模式
首都经济圈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成渝双城到同城
基于Shift-share的成渝产业结构效益与竞争力研究
双城和一周
论兰州经济圈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立的必要性
首都经济圈京津冀分产业区位优势研究
成渝复线璧山段全线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