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徐悲鸿的“马”之艺术风格分析和鉴定思考

2023-12-28严小蝶

艺术大观 2023年33期
关键词:画马徐悲鸿笔墨

严小蝶

摘 要:艺术品流通是连接艺术生产与艺术消费的纽带和桥梁,是艺术产业发展的先导,但市场中藏家往往很难鉴定书画作品的真伪。徐悲鸿作为中国现代著名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他的书画作品在拍卖市场受到极大的关注。通过综合分析和总结徐悲鸿绘画的艺术风格特点,可以为其艺术品的辨伪提供鉴定思路,以点带面,辅助藏家鉴定其他绘画作品,并为有意收藏徐悲鸿作品的藏家提供借鉴。

关键词:徐悲鸿;马;艺术风格

中图分类号:J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3)33-00-03

徐悲鸿,原名徐寿康,是中国现代著名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一生致力于中国画的改良与复興,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徐悲鸿因擅长画马而名满天下。马是徐悲鸿绘画的重要题材之一,现存徐悲鸿画马作品数量多、题材广、分布范围广,留下了很多传世巨作。目前考证为徐悲鸿绘画真迹的作品大多收藏在北京徐悲鸿纪念馆,其中比较著名的有《九方皋》《群奔》《奔马》《天马》和《立马》等作品。通过分析和对比徐悲鸿纪念馆现存真迹,笔者发现他画奔马具有鲜明的艺术风格特征。本文将以徐悲鸿纪念馆收藏的绘马真迹为依据,通过综合分析和总结奔马真迹的艺术风格特点,为徐悲鸿绘画作品的鉴定提供思路借鉴,也能为有意收藏徐悲鸿绘画作品的藏家提供一定的参考,推动艺术品市场良性发展。

一、徐悲鸿画马的造型特点

徐悲鸿爱画马,尤以马入画。徐悲鸿曾教导学生:“画马以真马为师,画鸡以鸡为师。”[1]纵观徐悲鸿的画马名作,可以看出徐悲鸿画马都是以真马为师。徐悲鸿在《徐悲鸿覆问学者的信》中说过:“我爱画动物,皆对实物下过极长时间的功夫。即以马论,速写稿不下千幅,并学过马的解剖,熟悉马之骨架肌肉组织,然后详审其动态及神情,方能有得。”[2]由此可见,徐悲鸿不仅精于马的解剖,还熟悉了解马的骨架和肌肉,并能观察详审其动态及神情。宗白华评述徐悲鸿观物取象的绘画手法:“认定一切艺术当以造化为师,故观照万物,临摹自然,求目与手之准确精练。”徐悲鸿的学生也曾提到“徐悲鸿在素描教学中提出了‘宁方勿圆、宁拙勿巧、宁脏勿洁的要求,所谓‘宁方勿圆,即在分面造型时要明确肯定,宁可见棱见角,绝不模棱两可,趋向圆滑,要在圆中见方,以方求圆,以便达到目的”。这些话语都佐证了徐悲鸿所画之马是从自然界中真实的马中汲取绘画养料。

徐悲鸿画马具有写生造型的基础,写实主义是徐悲鸿绘画的最大特征。徐悲鸿在法国留学八年,深受法国学院派的影响,提倡写实主义。这一点在徐悲鸿文集中均有提及,如《中国画改良之方法》言:“画之目的曰:惟妙惟肖。妙属于美,肖属于艺。故作物必须凭实写,乃能惟肖。”[3]又如“素描为一切造型艺术之基础,但草草了事,仍无功效,必须有十分严格之训练,积稿千百纸方能达到心手相应之用……”。[3]由此可见,徐悲鸿重视研究绘画对象的结构,所以他在画马时能掌握马的造型结构,如《马夫与马》(见

图1),这是徐悲鸿纪念馆收藏的徐悲鸿早期写生作品,从画中我们可以看出徐悲鸿画马具有写生造型的基础,他在画马时注重用线条交叠、粗细和深浅来表现马的体积感。图中所画的马形象矫健,肌肉比例得当,用交叠的线条来表现马的腹部与背部的块面转折与空间感,形象生动栩栩如生。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徐悲鸿画马时,重视马的形体结构,为以后画马打下坚实的基础。

徐悲鸿注重对马的真实形态的刻画。徐悲鸿主张中国画的创新,他曾赴法国留学八年,留学期间他不仅学习西方油画和素描等绘画知识,而且利用闲暇时间游历欧洲各大美术馆和博物馆,这些经历都为徐悲鸿此后的创作汲取了营养。纵观徐悲鸿的绘画作品,可以看出徐悲鸿画马是以真马为师,将奔马的造型结构融入中国画的创作中,在绘画中注重用素描表现物象结构。他曾有言:“最切要之工作乃为对真马作速写或者素描,注意骨骼、骨节之记号,日久必能熟练。”[1]也曾说:“艺术家能精于素描,则已过第一种难关,往往自身即成卓越之作家。故曼特尼亚、丢勒、伦勃朗,皆千古之最大画师,而近世戈雅、倍难尔、佐恩、白朗群、康普,亦皆不可一世之大画师也。”[4]比如《马的速写》(见图2),这是徐悲鸿纪念馆收藏的徐悲鸿早期的速写作品,从中可以看出徐悲鸿在画马时,注重表现马的体面和立体感,图中马的身形矫健,比例结构准确,用线条来表现马的腹部与背部的块面转折与空间感,形象生动自然。

马在中华文化中有很高的地位,马象征着奔放潇洒、生命力强和热情是人类最忠诚的朋友。徐悲鸿以画马闻名于世,骏马已经成为徐悲鸿的人格象征。唐代画家张璪曾有言:“外事造化,中得心源。”艺术家在进行绘画创作时,要以客观物象为师,又要结合自己的内心感悟。艺术作品的绘画风格通常会受到时代风格的影响,徐悲鸿也不例外。如徐悲鸿纪念馆收藏的《奔马图》题款:“辛巳八月十日,第二次长沙会战,忧心如焚,或者仍有前次之结果之,企予望之,悲鸿时客槟城。”[5]徐悲鸿创作此作品时正值抗战民族情绪高涨之时,徐悲鸿运用拟人化的手法来表现奔驰的骏马,目的是激发中国人民的爱国情怀,奋起反抗外来侵略者,以霍去病抗击匈奴那样勇于抗争、敢于拼搏!因此徐悲鸿画的马皆为四足腾空、身姿矫健、所向睥睨的奔马,是身形健硕、结构严谨的瘦马。徐悲鸿自己也曾说过:“我画马多年,画的都是野马……。”[3]艾中信也曾提到过徐悲鸿绘画讲究“妙属于美,肖属于艺”。[6]从此段话可以看出,徐悲鸿绘画注重造型,注重对物象的把握,但又不是学院主义公式化的处理方式,而是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的绘画方式。徐悲鸿在画马时是不打底稿的,但却能掌握到要点,马的结构比例合理、身姿动态得当、身形瘦长、体格健壮。徐悲鸿纪念馆所藏40年代的画马作品主要有《奔马》《群奔》《双奔马》和《天马》等,通过对比徐悲鸿纪念馆所藏的徐悲鸿画马作品可以看出:由于特定的时代风格,徐悲鸿在40年代以后所画的马多以奔马为主,画中之奔马身形健硕、四足腾空,象征着奋起反抗的中国人民。

二、徐悲鸿画马的笔墨特点

笔墨是艺术家个人风格的集中体现。明代李开先在《中麓画品》云:“画有四病:一曰僵。笔法无度,不能转运,如僵仆然。二曰枯。笔如瘁竹槁禾,余烬败秭。三曰浊。如油帽垢衣,昏镜浑水,又如厮役下品,屠宰小夫,其面目须发无复神采之处。四曰弱。笔无骨力,单薄脆弱,如柳条竹笋,水荇秋蓬。”[7]徐悲鸿对于笔墨的态度是非常暧昧的,一方面,他致力于革新中国画中陈陈相因的画风,主张创立中西结合的新画风,另一方面,他又用传统中国画的绘画工具笔墨纸砚进行创作。虽然他本人很少讨论笔墨,但是笔墨对于鉴定徐悲鸿书画作品来说是一个永远绕不开的话题。通过总结徐悲鸿的绘画作品,可以看出徐悲鸿画马的笔墨具有以下特点。

首先,徐悲鸿40年代以后画的奔马都有明暗体面变化。很少有学者关注到徐悲鸿国画作品中的笔墨元素,但细观其作品会发现他的作品以墨当色,用光影表现马的体积感。尚辉认为“徐悲鸿善于通过明暗交界线捕捉人体的动态和节奏,并兼及关键部位的刻画,辅以中间色调的渲染,其边缘线虚实、松紧的处理,展现出形体的过渡、转折和深度”。[8]如徐悲鸿纪念馆所藏的40年代徐悲鸿画马作品,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这几幅40年代的奔马作品都有明暗体面变化,马的肌肉块面转折清晰自然,將西方的古典绘画技巧和素描原理运用到画马中,符合徐悲鸿绘画中以墨当色,没骨与勾勒相结合表现奔马明暗体面变化的特点。

其次,用笔墨表现明暗,以光影显示体积与分量感。在1926年的《古今中外艺术论》中,徐悲鸿已经明确地提出对于中国笔墨的关注,这说明徐悲鸿虽然提倡中国画改良,但也注重中国画的笔墨问题。徐悲鸿的学生张安治也曾对徐悲鸿的笔墨实践评价道:“笔法豪迈雄健并服从内容需要,在用墨用色上注意干湿浓淡的结合,以墨为主,又充分发挥了色彩的作用。”[9]徐悲鸿提出了新七法,分别是“位置得益、比例准确、黑白分明、动态天然、轻重和谐、性格毕现、传神阿睹”。[1]其中,黑白分明,徐悲鸿定义为明暗也,其实就是将墨色表现作为明暗的表现方式,他认为在中国画中同样讲究立体感和空间感的运用,而实现立体感与空间感的手段就是用笔墨的变化来表现马的形体结构。纵观徐悲鸿的画马作品很容易发现其在画马时所用的笔墨特点:笔墨服从于物象轮廓与形质的要求,用焦墨来表现马体的明暗交界线,用浓墨表现马体的暗面,用留白来表现马体的受光面,并辅以光影的处理,使马的正侧面的转折清晰,体积感十足。

最后,以奔放的笔触抒发抗战救国情怀。任何的艺术作品都是在特定的时代大背景下创作的,徐悲鸿的作品也不例外。徐悲鸿生活在中国风雨飘摇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徐悲鸿借以画马来表现自己的爱国之情,他笔下的各种形态的马,如奔跑的、站立的和跳跃的马等,都是不受束缚且没有马鞍的马,作品寄托鼓励中国人民要冲破帝国主义的压迫,追求自由的美好生活的情感,所以他在绘画时多以奔放的笔触和大胆的线条来表现奔马。比如,徐悲鸿纪念馆收藏的《奔马》(见图3):在马的鬓毛刻画上,运用了枯笔与浓墨相结合的方式,笔触大胆飘逸,在马的尾巴和颈部也是运用大笔触来表现立体感,作品透露出徐悲鸿高昂的抗战情怀。

综上所述,徐悲鸿的画马作品,在造型上注重表现马的形体结构和体积感,以形写生,以线造型;在笔墨表现上把明暗与笔墨相结合,以光影的明暗变化显示马的体积感与分量感。这些造型和笔墨特点都为奔马作品的辨伪提供了极具意义的鉴定思路。

参考文献:

[1]徐冀.徐悲鸿[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徐悲鸿.悲鸿画集(第一册)[M].北京:中华书局,1939.

[3]王震,徐伯阳.徐悲鸿艺术文集[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94.

[4]徐悲鸿,徐庆平.奔腾尺幅间[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

[5]范迪安,徐庆平.徐悲鸿画册第四卷中国画动物花卉[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20.

[6]艾中信.徐悲鸿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4.

[7]卢辅圣.中国书画全书(十二)[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9.

[8]范宝文.世纪丰碑新世纪首届徐悲鸿学术研讨会论文集[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

[9]王震.徐悲鸿的艺术世界[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4.

猜你喜欢

画马徐悲鸿笔墨
元人画马图中的政治隐情
在宜兴徐悲鸿故居
画马的孩子
笔墨童年
徐悲鸿&吴作人:爱徒,随我来便是!
笔墨厨神
徐悲鸿与一幅古圆的悲欢离合
笔墨厨神
宫春虎作品
电视剧《徐悲鸿》精彩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