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下中国山水画艺术的现代化传承
2023-12-28刘娱忻
刘娱忻
摘 要:本文旨在探讨中国传统山水画在数字时代的传承与创新。首先,分析了山水画在中国艺术史中的地位及其哲学意蕴,详细探讨数字技术如何帮助山水画保留传统元素同时实现现代转型。文章重点研究了数字工具如增强现实(AR)和虚拟现实(VR)在创作和山水画展出形式方面的应用,以及这些工具如何促进山水画艺术的全球传播。其次,评价了数字化对于山水画美学、市场和收藏方式的影响;最后,探讨了艺术家和观众在数字环境中的新角色。虽然数字化为山水画带来了新的表达形式和可能性,但在创新的同时保持其文化精髓仍是未来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数字化;山水画;艺术创新;美学变革;文化保存
中图分类号:J2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3)33-00-03
中国山水画不仅在艺术形式上独具风格,更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山水画通过艺术家的笔墨技巧和表现力,以及对自然、情感和哲学的把握,传达了中国人对于生命、宇宙和人性的思考和理解。作为中国文化遗产的珍贵资源,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具有独特的艺术审美价值和艺术鉴赏意义。然而,传统山水画需要探索现代化发展,数字技术的应用为其注入了新的创新元素,为艺术家提供了更多的表现手法和创作空间。本文将探讨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在保持中国山水画传统精神的同时,利用数字技术进行艺术创新,以及这一过程中艺术家、观众和市场的角色变化。通过这一探讨,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字时代下的艺术变革,也能为传统艺术的现代传承提供策略。
一、中国山水画的传统精髓与现代价值
中国山水画不仅是一种视觉艺术,更是哲学和文化的表达。它的哲学基础植根于道家的自然观和儒家的和谐理念,特别是“天人合一”的思想,这一点通过画家追求的自然和谐、精神寄托与超然物外的情怀得以体现。道家哲学中,老子有云:“道法自然”,在山水画中,这一哲学思想体现为对自然景观的逼真描绘,以及对自然规律的尊重和顺应。儒家思想则强调“仁爱”和“和谐”,在画中则表现为对自然景象的审美化处理和对人文情怀的融入。
在中国山水画的创作中,“气韵生动”是一种至关重要的审美追求。这一概念最早由北宋时期的画家、批评家郭熙在其著作《林泉高致》中提出,并被后世视为评价山水画的标准之一。郭熙在《林泉高致》中阐述了“气韵生动”的重要性,他认为:“艺术作品之所以能感动观者,是因为其内在的‘气和‘韵。”在郭熙看来,“气”指的是画作中透露出的生命力和动感,而“韵”则是指画面上的节奏和韵律,是一种超越形象本身的艺术魅力。他强调,优秀的山水画不应只是简单地模仿自然界的形式,而应当通过艺术家的内心体验来表达对自然的感悟。南宋时期的画家马远是“气韵生动”理念的又一伟大实践者。他的作品如《溪山行旅图》,以淋漓尽致的墨色和隽永的笔触展现出山水之间的动静相宜,将观者的情感引向无穷的想象空间,充分体现了“气韵生动”的艺术境界。元代画家黄公望也深受“气韵生动”影响,他在《富春山居圖》中通过细腻的笔法和淡雅的墨色,表达了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高洁的艺术追求。黄公望在其作品中追求的是一种超越物象的神韵,他的画作不只是对山水的再现,更是对自然精神的深刻描绘。至于现代的继承和发展,“气韵生动”同样是现代山水画家追求的核心[1]。
在现代社会,山水画作为一种文化象征,不仅承载了民族的记忆和文化身份的认同,还提供了对快速现代生活的一种反思和平衡。它提醒人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寻找精神的宁静和自然的安慰。此外,随着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推进,山水画也成为中国文化对外交流的桥梁,增进了国际社会对中国哲学、艺术和文化的理解和欣赏,促进了跨文化对话。在艺术创作方面,山水画的传统技法和美学原则激发了现代艺术家的创新。许多艺术家在继承传统的同时,结合现代艺术表现手法和新媒介,创作出新颖的作品,这些作品既反映了传统艺术的韵味,也符合现代审美。因此,保护和发展山水画的传统,不仅是文化遗产的保存问题,也是文化自信和对话的现代表现。
二、数字技术在山水画传承中的应用
数字技术为山水画的传承带来了新的生命力。这些工具和技术包括数字绘图板、高分辨率扫描仪、图像编辑软件以及3D建模和打印技术,它们使得艺术家能够以高精度复制经典作品,为学习和研究提供便利。增强现实(AR)和虚拟现实(VR)技术能够创建互动的展览,让观众沉浸在仿佛亲临其境的山水画景致中。
在创作实践中,数字工具已被用来模仿传统的水墨画效果,使得不具备传统绘画技巧的艺术家也能够尝试山水画创作。一些艺术家采用数字绘图软件,结合传统绘画元素和现代设计理念,创作出新颖的山水画作品。例如,通过数字化技术,艺术家可以在虚拟环境中“绘制”山水画,这些作品可以是三维的,甚至是动态变化的,为传统的山水画增添了时间和空间的新维度。这样的实例不仅保留了山水画的传统韵味,同时也拓宽了艺术表现的边界,体现了传统艺术与现代技术的融合[2]。
杨泳梁是一位善用城市影像拼贴成水墨山水画的多媒体视觉艺术家。他的数字山水作品是将国画与摄影、影像、虚拟现实(VR)等多种媒介结合,将城市建筑变为万卷山水,是当代与传统的交互融合。其作品《伏虎》(见图1),并未简单地复制自然界的形象,而是通过艺术微喷技术,将现代城市的元素与传统山水画的风格巧妙融合,创造出一种独特的现代山水视觉语言。他运用拼贴的手法,将城市的结构转化为山水画中的山峰和石林,这种转换既保留了山水画追求的自然精神,又反映了世界与虚拟世界之间的模糊界限,为现代都市人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文化反思。杨泳梁的另一部虚拟现实的作品《不朽之境》(见图2)中,虚拟现实技术的运用不仅扩展了观众的感官体验,更将山水画的传统美学推向了一个新的维度。杨泳梁巧妙地将传统山水的意境与虚拟现实技术相结合,为观者提供了一个互动的、沉浸式的艺术空间,使得每一位观者都能在虚拟的山水世界中游历,体验到古代文人遨游山水的意境。这种技术与艺术的结合,杨泳梁作品中的虚与实的融合,以及传统与现代的对话,展示了其作为当代艺术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创新精神。这幅作品是对“气韵生动”这一传统美学原则的现代诠释,也体现了艺术家在传承与创新之间寻找平衡的智慧。
三、数字环境下的山水画展览形式革新
在数字化的推动下,山水画的展示已经突破了传统的物理界限。虚拟展馆运用了先进的三维建模技术,允许观众通过网络浏览和体验高仿真度的山水画作品。2022年5月18日,“元视界—水墨与未来”在雅昌数字美术馆开幕,这是雅昌文化集团推出的虚拟与现实交互语境下的系列艺术展首展。通过元宇宙空间与水墨作品的结合,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只需要一部智能手机,观众可以仿佛置身于展馆中,观摩体验到山水画的每一笔每一墨,感受艺术家的情感和意境。这种创新的展示形式不仅为山水画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也极大地拓宽了其受众范围,让更多人更容易地与中国传统文化产生共鸣。而线上的各类教育平臺通过提供学习材料和视频教程,使得对山水画感兴趣的人士能够在世界任何地方学习这门艺术。这些平台不仅为学习者提供了从基础到高级技巧的教程,还能让学习者与艺术家直接互动,提供个性化指导[3]。
数字技术极大地提升了山水画展示的互动性和可访问性。通过互动式应用和游戏化的工具,观众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山水画的历史、文化和技术细节。此外,数字化作品的复制和分享变得简单,有助于吸引更年轻的观众群体,激发他们对传统艺术的兴趣。艺术机构和教育者可以通过数据分析来了解观众的偏好,从而调整展示和教学策略,使山水画的传播更加符合现代社会的需求。通过这种方式,山水画不仅在全球范围内保持了其文化的影响力,而且还在不断拓展其受众基础。
重庆观音桥的裸眼3D数字艺术山水画卷《流动粒子·山水》,由东方初晓传媒集团的数字内容制作团队DIGMEGA,联合数字艺术家高阳共同创作。以3788“亚洲之光”地标巨幕为载体,利用三维技术粒子特效,将传统的山水画艺术推上了一种全新的交流平台。这种展示形式打破了传统艺术展览的空间限制,让创新的山水画跃然于现代都市的街头,与公众的日常生活融为一体。艺术不再局限于博物馆和画廊的四壁之内,而是以一种生动活泼的方式出现在大众视野中,吸引了各个年龄层和社会背景的观众。这种立体的展示不仅仅让山水画的美感更加直观,也极大地扩展了其受众范围。裸眼3D技术所带来的视觉冲击力,使得观众无须任何辅助设备即可享受到沉浸式的观赏体验,这种无缝的互动体验,让现代观众能够更加直接地感受到山水画的韵律与神韵[4]。
四、数字时代下的山水画市场与收藏
在数字时代,山水画市场与收藏领域经历了显著的变革。数字化不仅为艺术品提供了新的展示和销售渠道,还改变了收藏者的行为模式和市场的运作机制。首先,线上平台的兴起扩大了山水画的市场范围,提供了一个全球性的展示窗口,这使得艺术家无须依赖传统的物理画廊系统,即可触及更广泛的潜在买家和收藏家群体。数字化的营销和社交媒体策略为艺术家带来了更高的曝光度和互动性,从而激发了市场活力。其次,数字化促进了价格透明度和交易便利性的提升。艺术品的在线展示和交易平台使得价格信息公开透明,买家可以更容易地比较不同作品和艺术家的市场价值。此外,数字支付和物流服务的整合进一步简化了购买过程,加速了艺术品的流通速度。
在收藏方式上,数字化也导致了一系列变化。艺术品的数字复制品和高质量印刷品越来越受到收藏家的欢迎,这不仅为传统收藏提供了补充,也为更多人提供了欣赏和投资艺术品的机会。同时,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虚拟收藏和展示空间开始出现,这为收藏家提供了一种新的展示和体验艺术品的方式。然而,这些变化也带来了一些挑战,如数字复制品的版权问题、艺术品真伪鉴定的复杂性增加,以及艺术品的物理质感与数字展示之间的差异。这要求艺术市场的参与者——艺术家、买家、收藏家、画廊和拍卖行不仅要适应技术变革,还要共同发展新的规范和标准,以确保市场的公平性和艺术品价值的长期稳定[5]。
数字化的介入,不仅极大地拓展了山水画的传播途径,实现了艺术的全球性共享,同时也为艺术家提供了新的表现工具和创作领域。这种技术的融入,促使山水画可以更加多元化地呈现,吸引更广泛的观众群体,包括新一代艺术消费者和数字时代的收藏家。同时,这一过程也带来了挑战,尤其是在维护山水画传统精神和艺术价值的过程中。对于艺术品的版权保护、真伪鉴定以及艺术教育和市场规范的建设,都需要跨学科的合作和综合性的策略。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演进,增强现实(AR)、虚拟现实(VR)以及人工智能(AI)等工具的应用将为山水画创作和体验带来更多革新。
五、结束语
展望未来,山水画的数字化道路充满了潜力。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数字山水在应用上一定会有所创新,如通过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技术来体验山水画,或是利用人工智能来分析和创作山水画。但在追求创新的同时,坚守艺术的传统核心价值至关重要。山水画作为一种根植于民族文化体系的传统文化,在当代语境下延伸出了不同的表达形式。在文化传承中利用不同的载体,将传统文化基因与当代艺术融合,使山水画在全球艺术舞台上既能保持其独特的文化身份,又能不断发展和繁荣,是一条值得探索的长路。在这一过程中,维护传统艺术的核心价值和促进艺术的可持续发展仍将是一个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刘保良.数字媒介在绘画创作中的应用与探讨[D].湖北美术学院,2022.
[2]张义宾.中国古代气论文艺观研究中的问题及对策[J].文史哲,2006(01):102-107.
[3]高迎刚,王潇.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当代文艺美学理论体系的多元结构[J].东岳论丛,2023,44(05):64-69.
[4]李雨昊,李泽华.电视内容生产应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价值逻辑与风险防范[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23(10):17-21.
[5]王健.传统水墨艺术在数字媒体艺术作品中的运用研究[J].美术大观,2014(12):11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