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浮针联合医用臭氧水阿是穴注射治疗肱骨外上髁炎临床观察

2023-12-28杨天颖

光明中医 2023年24期
关键词:浮针前臂肘关节

杨天颖

肱骨外上髁炎是因前臂伸肌总腱起始部损伤退变而引起肘外侧疼痛、肘关节功能受限的疾病。该病好发于需反复伸腕、伸肘、旋转前臂的人群,发病初期以肘外侧疼痛为主要表现,拖延或治疗不当可发展为慢性疼痛,出现握力下降、肘功能受限,严重影响工作生活。此病的治疗多采用非手术疗法,常用针刺、注射疗法、物理疗法等单独或联合应用[1]。为了满足当今快节奏的生活,需要进一步研究、发现疗程短、治疗频次低、疗效好的治疗方法。研究选取70例肱骨外上髁炎患者,旨在研究浮针联合臭氧水阿是穴注射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21年2月-2022年8月开封市中医院颈肩腰腿痛科门诊患者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剔除2例),共有68例患者完成了本试验,其中治疗组35例(男16例,女19例),平均年龄(46.43±9.29)岁;平均病程(3.33±1.66)个月。对照组33例(男15例,女18例),平均年龄(47.12±8.45)岁;平均病程(3.34±1.63)个月。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参照2012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中肱骨外上髁炎相关诊断标准拟定如下:①多见于需前臂高频伸展的特定职业、运动爱好者或有肘部损伤病史。②表现为肘外侧疼痛,疼痛可呈渐进性加重并向前臂放射,甚者出现前臂无力、握力下降,休息时疼痛可缓解或消失。③肱骨外上髁局部压痛,前臂伸肌牵拉试验(Mills试验)阳性。

1.3 纳入标准①符合以上诊断标准;②年龄25~65岁;③在1个月内未口服或局部注射非甾体抗炎药,未经其他针刺、注射及物理疗法治疗;④自愿参加此试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①因颈椎病、肩周疾病、风湿免疫疾病、外伤、骨折等其他疾病引起的肘外侧疼痛及前臂功能受限者;②患侧肘关节处皮肤破损或有严重疤痕粘连者;③凝血功能异常、肝肾功能异常、严重心脑血管及器质性病变者;④妊娠及哺乳期女性;⑤可能影响此研究临床观察的其他情况。

1.5 剔除与脱落标准①依从性差,不能配合完成治疗者;②对治疗方法不能耐受或出现不良反应,不宜继续接受试验者;③试验期间接受其他治疗方法或药物治疗者;④研究过程中要求退出、无故自行退出、失访者。

1.6 方法

1.6.1 对照组①患者坐位,前臂放松置于治疗床,在前臂伸肌群体表投影区域,选取肱骨外上髁局部阿是穴远端6~8 cm处为进针点。②常规消毒后,单手持浮针(医疗器械注册证编号:豫械注准20212200642 型号1.0 mm×37 mm)针座,针尖朝阿是穴方向快速斜刺入皮下约5 mm,缓慢将针尖退至皮下,调整进针角度,将针体平推入皮下疏松结缔组织层。如患者在进针过程中感局部刺痛或针座后方出血,可退针少许、调整进针方向继续进针,若仍感疼痛,需取针重新选取进针点。③手持针座,以腕关节发力、进针点为支点,扇形扫散针体,以100次/min的速度扫散1 min后,拔出针芯,用胶布固定进针处,将软套管留置体内24 h,如留针过程中出现局部疼痛、出血等情况,提前取针。隔日治疗1次,共治疗5次,10 d后观察疗效。

1.6.2 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医用臭氧水阿是穴注射治疗,操作如下。①患者坐位,选取肱骨外上髁局部阿是穴并标记。②常规消毒后,用5 ml一次性无菌注射器从臭氧治疗仪(济南三氧科技有限公司,型号SYZ-80A)中抽取20 μg/ml的医用臭氧水3 ml。③阿是穴处垂直进针,感针尖抵达骨膜后稍退针,回抽无回血,推入1ml臭氧水,退针至皮下,针体呈45°向进针点上、下、左、右4个方向斜刺,感针尖抵达骨膜后稍退针尖,回抽无出血后各点推入0.5 ml臭氧水。治疗后用胶布贴敷针眼。每次治疗间隔4 d,共治疗2次,10 d后观察疗效。

1.6.3 观察指标①VAS视觉模拟评分:治疗前后,使患者在0(无痛)~10分(剧痛难忍)之间标记能表达自身疼痛程度的数字。②网球肘患者评估问卷(patient-rated tennis elbow evaluation questionnaire,PRTEE):包含疼痛及功能两方面评估[3]。疼痛量表让患者对日常5种情况下的手肘痛感进行自评,分值相加为疼痛量表分值。功能量表包含对6项指定动作和4项日常活动完成困难程度的自评,各项分值相加除以2为功能量表分值。 总分=疼痛量表分值+功能量表分值(最佳分值0,最差分值100)。

1.6.4 疗效判定标准参考《骨科临床疗效评价标准》[4]中该病疗效评判标准,结合疼痛及肘关节功能改善程度拟定。采用尼莫地平法,VAS疼痛疗效指数(R)=(治疗前VAS评分-治疗后VAS评分)/治疗前VAS评分×100%。治愈:肘外侧疼痛完全消失,肘关节活动正常,R>90%;显效:肘外侧疼痛明显减轻,肘关节活动明显改善,90%≥R>60%;有效:肘外侧疼痛轻微改善,肘关节活动稍受限,60%≥R>30%;无效:肘外侧疼痛无缓解或缓解不明显,肘关节活动无明显改善或无改善,R≤30%。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6.5 统计学方法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 27.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疗效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VAS及PRTEE评分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VAS、PRTE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VAS、PRTEE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VAS及PRETT评分比较 (分,

2.2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 (例,%)

3 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肱骨外上髁炎的病理基础为前臂伸肌总腱起始部的退行性改变[5]。前臂伸肌总腱附着于肱骨外上髁处,前臂伸肌群在运动中不断被牵拉、收缩是其损伤的主要原因。损伤早期局部呈急性炎性改变,进一步发展出现肌腱变性、结构破坏,最后出现纤维化、硬骨质钙化等一系列改变[6],治疗当以抗炎、镇痛、促进损伤组织的修复为主。

浮针或联合其他疗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临床应用较多,且疗效显著[7]。浮针通过行针扫散,将机械力作用于前臂伸肌群上方的皮下疏松结缔组织,使其空间构型及细胞组织的微观电生理发生改变,可降低体内致痛物质含量[8],减缓肌肉及软组织的痉挛[9],提高患处血流量及组织液代谢速度,促进疼痛缓解及炎症修复[10]。近年来,医用臭氧水的镇痛、抗炎功效已逐步应用于脊柱、关节类疾病的治疗中,臭氧水可促进脑啡肽的释放、抑制致痛物质的合成与释放、清除自由基[11,12]来缓解疼痛。研究表明,浓度为20 mg/L的医用臭氧水在该病的治疗中镇痛效果更显著[13]。同时,臭氧水可拮抗炎症因子的释放、促进血管扩张、加速局部水肿及炎性物质的代谢以发挥其抗炎作用[14]。在浮针的基础上,将臭氧水直接注入病变局部,强化了镇痛、抗炎的功效,同时,臭氧水分解为氧气,可提高局部组织的氧含量,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及自体修复能力[15,16]。

肱骨外上髁炎属中医“肘劳、筋痹”范畴,发病初期肘部气血滞瘀、筋脉拘急,不通则痛,病久气血不足,筋肉失于温煦、濡养,不荣则痛,治疗当行气活血、通络除痹。《素问·长刺节论》中有:“病在筋,筋挛节痛,不可以行,名曰筋痹。刺分肉间,不可中骨也”。浮针浅刺于皮下疏松结缔组织,行针过程中对局部筋肉进行牵拉,可行气活血、舒缓筋脉拘急。行针后将软套管留于体内,随着日常活动中肌肉的收缩与放松,可在局部产生长效刺激,起到了一定的再灌注作用。《针灸集成》中提出治疗“肘腕酸痛重”“若筋急,刺天应穴,无不即效”。其“天应穴”即阿是穴,类同于现代医学中的肌筋膜触发点,是气血瘀滞之处。臭氧水直刺注入阿是穴处后,再向其上、下、左、右斜刺注入,在局部产生液压波,使患者感到局部酸胀,增强了针感。

此试验治疗组将现代医学与中医针刺理论结合,臭氧水直接作用于肱骨外上髁病变局部,浮针留置于前臂伸肌群走形区域,扩大了治疗面积,延长了留针时常,发挥了臭氧水、浮针及腧穴的协同功效。二者联合应用,在镇痛和肘关节功能改善方面疗效均优于单纯浮针治疗,发挥了臭氧水在抗炎、镇痛及促进组织修复方面的积极作用,同时减少了治疗频次,通过10 d的短期治疗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治疗过程操作简便,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浮针前臂肘关节
基于DFAD-FBS的自适应前臂骨折外固定护具设计
肩关节、肘关节及前臂活动范围
前臂完全离断再植术后持续康复护理对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浮针治疗面神经麻痹的研究进展
浮针治疗产后股外侧皮神经炎验案
浮针联合自拟通便方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临床观察
肘关节镜治疗肘关节僵硬手术技巧
全肘关节置换的临床应用
肘关节术后医源性骨折伴僵硬
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手部及前臂皮肤缺损47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