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蕴含在绍兴会计文化里的财会职业精神

2023-12-28郝晓春

交通财会 2023年11期
关键词:师爷财会人员绍兴

郝晓春

(绍兴市公路与运输管理中心,浙江 绍兴 312000)

一、财会职业精神之源

司马迁《史记•夏本纪》有言:“自虞夏时,贡赋备矣。或言禹会诸侯江南,计功而崩,因葬焉,命曰会稽,会稽者,会计也。”贡赋备矣(贡是纳贡,赋是税赋),表明会计工作基础上的贡赋制度就此生成。禹(会计人)会诸侯(会计活动),在会稽山上计功(计是计算、审核,功是功绩或可指贡赋)则形成了会计功能的雏形;“命曰会稽”(会是综合计算,稽是审计监督),使得“会稽山会计文明”成为了会计审计萌芽的根据。

大禹以会稽山为中心的一系列重大活动,与绍兴结下了不解之缘。禹娶妻于涂山,辛壬癸甲而去,生子启,呱呱啼,不及视,三过家门而不入室(出自《华阳国志》),其公而忘私、爱岗敬业的精神为后世所称颂。禹登衡山(今绍兴宛委山),梦苍水使者,授金简玉字之书,得治水之要(出自《吴越春秋》),并在治水过程形成了“任土作贡”(出自《尚书•夏书•禹贡》)的贡赋制度,后毕功了溪(今绍兴嵊州),于会稽山会诸侯,爵有德、封有功(出自《越绝书》),因防风氏后至,禹杀而戮之(出自《国语•鲁语》),体现了尽心善思、毋忘立信、严明法度的职业态度。

治水功成后,大禹提出:“德惟善政,政在养民。水、火、金、木、土、谷,惟修;正德、利用、厚生、惟和。九功惟叙,九叙惟歌。戒之用休,董之用威,劝之以九歌俾勿坏。”(出自《尚书•大禹谟》),将“正德、利用、厚生、惟和”的职业道德教育纳入治国理政的原则之中。(一)“正德”为“匠道”精神的培育,修身之本,器中见道,要求财会人员遵守会计职业道德,坚持会计职业操守;(二)“利用”是对“匠术”精神的培育,勤俭节约,以利而用,要求会计人员重视基本职业技能和实践操作能力的提升,帮助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模式,使财务殷阜;(三)“厚生”可看做是“匠心”精神的培育,轻赋税、衣食丰足以养民心,要求财会人员在理想信念、知识、能力和素质上协同发展;(四)“惟和”则是中庸之道在会计精神中的重要体现,要求财会人员遵守客观规律,用科学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二、财会职业精神之范

“绍兴师爷”作为明清时期的产物,不仅活跃在封建政治体系的各个环节,且成为了治理国家政务必不可少的职业群体。他们与政府官员之间,建立的是一种广义的受托责任关系,承担的是某方面的治理权利,遵守的是契约精神。依据职能,可将其分为刑名师爷、钱谷师爷、书启师爷、挂号师爷、征比师爷、账房师爷、知客师爷等,其中以刑名师爷和钱谷师爷的地位是最高的,称之为“大席”。清代潘杓灿在《未信编》中有云:“钱谷之务事重绪纷难为综理。自度支、方伯。以至仓场、税、务、之职。”著名国学大师南怀瑾在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所题为《大会计》的演讲中,将彼时的钱谷师爷比作“官府的账房”,形象地说明了钱谷师爷与会计的关系。许家林、徐跃(2013)提出,“绍兴师爷”的胆剑精神可为强化现代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基本理念所汲取。

(一)匠心:尽心为本,自正自省。汪辉祖在《佐治药言》中谈师爷时说到:“心尽于事,必竭所知所能,权宜轻重,顾此虑彼,挽救其已著,消弭于未然,如后之检更、省事、息讼、求生、体察俗情、随几杜弊诸条皆是也。”如果没有真挚、坚定的信仰和信念,则容易陷入贪欲、浮躁、虚伪的境地。作为财会人员应立品正心,自在洁守。注重事实,保有专注执着,不沉溺于物欲、名利、权势,坚定对真理和人的自由、平等、幸福等价值观的追求和信念,把真理和信仰统一起来。唯有如此,才能在推动经济和社会的繁荣发展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焕发出会计职业本该有的光彩。

(二)匠道:合则留,不合则去。鲁迅先生曾说:“我们绍兴师爷的箱子里总放着回家的盘缠,合则留,不合则去,这是绍兴人傲岸自尊的丹气。”绍兴安昌古镇中仍建有明清师爷文化博物馆,博物馆房门柱子上写的是“尽心尽言、仁恕求生”八个大字,石雕馆中的獬豸石像也象征着师爷们一生追求明辨忠奸、清平公正。“品端学醇,人忠厚恕之士”为良幕,若为了生计,一味迎合幕主,则有辱圣人门道。故忠于职守,不做假,有原则,是重要的职业准则。财会人员只有保持公正客观的职业态度,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才能为利益相关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服务于企业财务战略的实施。

(三)匠术:沟通协作,创新进取。清代龚未斋在《答韫芳六弟》中提到:“缘幕虽较于读书为易,然亦须胸有经济,通达时务,庶笔有文藻,肆应不穷,记诵难忘,举一隅而三反。更须天生美才,善于应酬,妙于言论。”从中可以看出,做师爷要胸有经济,通达时务以及整个政治,能写出各个方面的一流文章,思想敏捷举一反三,还需生得好皮囊,善于交际,能说会道。会计职业发展历程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不断革新,除了构建更为完备的知识体系,在“大智移云物区”时代,财会工作是在一个复杂的环境中进行的,需在方方面面构成的关系网中进行,沟通协调能力应作为一种精神被提炼出来。面对新组织、新业态、新模式的创新,财会人员还需与时俱进,才能适应环境、应对变革。

三、财会职业精神之承

绍兴作为名士之乡,涌现出了范蠡、计然、黄宗羲、马寅初、尹锡章、杨时展等一大批会计名家。单观“中国当代会计学泰斗”娄尔行,其祖籍浙江绍兴,毕生从事会计学研究工作,论著宏富,见解精深,影响深远;他长期坚守在教学岗位并积极推动会计教育改革,推广现代实证和定量研究;纵使晚年患上帕金森病,他依然笔耕不辍,思虑着中国会计的未来。通过对众多会计名家的研究,我们看到了财会人员诚实守信、专业专注、精益求精以及开拓创新的工匠精神。

《辞海•工部》说:“工,匠也。凡执艺事成器物以利用者,皆谓之工。”《说文解字•匚部》说:“匠,木工也。从匚,从斤。斤,所以作器也。”《考工记》说:“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工匠精神对于会计从业者的要求,实则是提倡一种“道技合一”的境界。

(一)匠心:心有信仰,胸怀理想。人文素养层面上,财会人员应具有广阔的视野和坚定的信念,热爱自己的岗位并坚守诚信的底线。马克斯•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探讨了“对上帝的信仰-理性—职业—会计”的逻辑关系,他认为会计人员具有计算、理性、勤俭、不断积累财富的精神气质。常叶青(2006)提到,会计艺术化生存的基石,是培养一种会计文化,从而使会计人产生坚定的对“诚”的精神信念和道德追求。商思争(2011)讲到,会计职业者独特的精神信仰主要指对具体经济活动本质、规律的信念,会计人员应该坚信并遵从客观、存在、本质和规律这些基本范畴,坚信通过人们的生产实践活动是可以认识客观存在的;坚信通过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理想世界是可以实现的。

(二)匠道:敬业有为,精益谨慎。职业素养层面上,财会人应保有敬业、严谨的工作作风,准确、高效、妥善地解决问题。秉持诚实守信、自我约束、敬业有为的职业理念,遵守会计职业道德、坚持会计职业操守(唐衍军,2017)。朱元午(2012)认为,只有在具备了谨慎精神之后,才有可能在工作中体现出足够的谨慎稳重态度,这个态度将会有效影响其他管理者的决策。甘泉(2021)指出,会计工作繁琐细致,心态上需要耐心、仔细,工作上需要追求精确且高效。

(三)匠术:全面提升,融合创新。社会素养层面上,财会人应加强职业技能的培育,并注重社交能力、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的提升。甘泉(2021)谈到,伴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在会计职业中的渗透,“财务机器人”面世,“数字财务”时代已经到来,会计职业正处于深度变革中,社会对会计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在“业财一体化”背景下,社会更加需要“诚信有操守、胜任能发展、专业勇创新”型的会计人才。

工匠精神是会计人的安身之本,亦是我们的生命尊严所在。“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心在一职,其职必举。”弘扬财会职业的工匠精神,需有“择一事终一生”的执着专注,“干一行爱一行”的精益求精,“偏毫厘不苟安”的一丝不苟,“千万锤成一器”的卓越追求……引用伊藤博文用汉文说中国文化的两句话:“计利须计天下利,求名当求万世名”,财会人员作为会计文化的载体,亦当以此为目标,“锻造中国会计精神”,秉持以民为本、胸怀天下的匠心;敬业守信、谨慎精益的匠道;全面提升、协作创新的匠术,使得会计超越数字语言而实现艺术化的生存。

猜你喜欢

师爷财会人员绍兴
绍兴
在绍兴,与你不期而遇
绍兴大闯关
明清衙门的师爷
明清衙门的师爷
发力提高企事业单位财会人员的综合素质
人文绍兴
对高校财会人员队伍建设的若干思考
《少年师爷》观后感
农村财会人员财政支农政策培训工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