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表演专业数字化人才培养新型教学模式探索
2023-12-28赵超范妮
■赵超 范妮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表演专业数字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是高等学校戏剧与影视学教育改革的重点和方向。改革的重点在于将信息技术手段与戏剧影视学教育教学内容深度融合,改革的方向要求表演专业师生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信息化教学等重要资源,利用智慧教学系统的开放性与交互性,满足表演专业课程教学对群体协作、学生深度参与课堂、丰富学生信息获取渠道等方面的要求。本文旨在探索高校表演专业数字化人才培养理论与实践新型教学模式,为今后的课程教学改革提供思路参考。
一、高等教育数字化人才培养改革的契机
2020年教育部号召各类学校“停课不停学”,要求统筹整合国家、有关地方和学校相关教学资源,提供丰富多样、可供选择、覆盖各地的优质网上教学资源。戏剧影视学高等教育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信息化为主导,面向教育和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的需要,要求师生充分利用信息网络、数字资源智慧校园、创新应用且可信安全的新型基础设施体系。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变革了传统课堂模式,这有助于推动课程教学的信息化,同时能够有效激发学生自主式、参与式、探究式、合作式的学习,践行“以学为本”的教育理念。线下传统表演专业教学模式以教师口传心授为主体,师生通过面对面的互动方式来完成实践教学,学生缺乏主动探究表演理论与知识内化的推动力。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课堂的教学模式发生了变革,转变为线上线下混合式。各种智慧化教学平台为智慧课堂的构建提供了技术支持。中国高等教育智慧课堂相对于欧美等国家起步较晚,师生又在疫情下急需转变教学模态。
二、表演专业如何打造“智慧课堂”
据统计,从2020年春季学期到2022年春季学期之间,线上课程比例达到50%~70%之间,以实践和应用型见长的表演专业教学面临着机遇和挑战。戏剧影视学科下的表演专业教学基本遵循元素训练、观察模拟、剧本改编、排演剧目的步骤。无论是师生、生生还是观演都需要面对面的交流和互动,这种身临其境的教学和演出模式是长期以来该专业所遵循的教学规律。而云端授课就存在着明显的弊端,学生注意力无法长期集中,教师不能口传心授地讲解知识,学生学习热情下降,无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等。
面对种种不利因素,教师应主动利用智慧教学平台探索智慧课堂的教学模式及教学实施的具体步骤,着力在课前预习、课中互动和课后复习三个环节探索新的教学模式。第一,科前预习环节。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教学计划和课程内容在智慧平台创建云课程,将教学大纲和课前阅读资料上传到云端,供学生预知、预习课程。在章节目录中,教师还可以上传录课视频、文本音频、教学课件、图片等与课程单元相关的资料,并根据教学需要,设计不同难度的话题讨论、章节检测等任务考察点。教师要根据线上教学的特点来进行教学计划的制定,将表演理论和实践教学的比例进行合理分配。表演专业教师应加强自身理论知识的架构,将经典表演流派和当代具有影响力的戏剧影视作品融合进教案。这种教学课前预习的教学模式在伦敦大学戏剧表演课堂中已经成为教学惯例,学生带着思考和问题进入课程参与讨论,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究的积极性,提升了教学效果,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第二,课中互动环节。上课前教师利用智慧课堂的签到功能,统计教学班级的考勤情况。教师可通过平台上的点名、抢答、投票等多种形式来发起课堂提问,形成热烈的课堂气氛,防止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发生。另外,教师还可以引入名校大师课来补充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为课堂教学提供多样的探究话题。教师发布主题讨论之后,学生可以留言、讨论和点赞,从而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课堂上所进行的活动都可通过移动端的投屏功能在教室的屏幕上显示,学生可通过视频资料了解世界经典表演理论和作品赏析,从而开阔艺术视野,为自身的创作积累理论和经验指导。
第三,课后复习环节。表演专业传统的课后复习需要学生通过排练来完成作业,而转变为线上教学模式后更应强调学生的内化学习能力。学生需要吸收知识点,进行相对独立的思考和实践。为了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采取分解教学任务,并加强过程管理等办法。教师可以将班内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通过选举方式任命学生组长督促组员课后完成作业情况。在此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组长保持联系,及时补充教学遗漏点和填补学习盲区。教师通过了解学生课后作业完成情况考查其课堂学习效果,并利用课上时间再次讲解学生尚未掌握的共性问题,同时通过作业点评对学生进行个性化辅导,帮助学生消化吸收知识点。
三、表演专业数字化人才培养的目标
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什么叫“数字化人才”,数字化人才广泛存在于企业内部的各个岗位或者角色,既包括传统信息技术部门的技术人员,以及业务部门中精通信息系统、并熟练操作的专业人员,也包括在数字化转型中新兴的、横跨各种组织职能的角色,合格的数字化人才,其技能和素质不仅有信息技术、数据分析的“硬技能”,还包括成长性思维、批判性思考、创意、敏捷适应性、设计思维等思想“软技能”。企业内数字化人才组织划分为领导层、技术层、赋能层和操作层。除了每层中岗位特定要求的数字化相关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外,共性的数字化相关的特质,提炼出来就是“数字化领导力”,它是评价数字化人才的标准,构建并使用数字化领导力的素质模型分为四个步骤:识别环境、提炼行为、评价对象、实施发展。表演专业数字化人才培养的目标可以借鉴这四个维度来进行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与考察。首先是环境要素,数字化转型给学校和师生带来了新的课堂氛围、新的工作和学习方式,这样的环境背景是教学组织的变革和工作学习方式的创新。表演专业在数字化人才培养转型中,倡导创新的氛围和学习方式。比如:明确教师走进云端课堂授课的使命感,要讲授表演理论和经典流派,为有志从事科学研究的学生提供知识储备;调动学生对新模态下精彩课程的期待,使其通过专业教师的讲授分辨海量影视戏剧作品资源的优劣;强化小规模教学组织的协作,学生可通过小组学习而提升协作和沟通能力等;注重培养对信息技术和网络海量资源的敏锐感知力,营造平等、轻松的交流氛围等。
第二是提炼行为,特定的网络环境塑造特定的行为方式。相比较日常授课,网络教学也显示出了一定的优势。例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反复观看老师准备的录播课程或视频资料,真正将知识点弄懂吃透,这在线下授课模式中难以实现。同学们有了更多查阅戏剧影视资料的机会,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更快捷地查找知识点以及相关覆盖面,由此可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改变其学习行为,使理论知识更容易被接受和掌握。
第三,评价对象,传统表演专业基础理论课程的教学考核一般采用平时出勤与期中、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传统评价维度相对单一,很难全面系统的评价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和实践运用能力。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混合式教学考核评价,应用大数据技术,将学生运用云课堂学习的每一个环节记录在云端,使教师能准确及时地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点、重点的掌握和难点易错点的分布,帮助教师及时完善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有效实现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统一。
第四,实施发展,依托云平台,混合式教学模式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课堂的热情,增加了师生间的交流互动,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体现了“以学为本”的教育理念。混合式教学模式对教师信息化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能够在传统教学中及时、高效、灵活地融入线上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将学生培养成集理论与实践、戏剧与影视表演技能于一身的复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