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封书信话名伶

2023-12-27张晓东

世纪风采 2023年12期
关键词:赵一曼梅兰芳京剧

张晓东

去年仲夏,我去北京天桥印象博物馆参观了一个十分独特的展览:中轴的红飘带——百名文学艺术界中共党员手迹展。展品由文化名人方继孝收藏的100位各个时期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文学艺术家的真迹组成,内容以书信为主。在目不暇接的展品中,有一封短信令我驻足。信中文字不多,不足百字,全文如下:

丹菊同志:

我已买好二十四日飞机去京,参加梅先生纪念演出,不知届时你可在京?很希望能在京见面,进行艺术交流。

我住在什么地方,还不知道,可能由剧协安排。

不多写,代问你公公和爱人好。

此祝快乐!

芷苓

二十日

信虽简短,但内容丰富;信虽普通,但内涵深邃。

一是,通过信封落款“上海童缄”,可知写信人“芷苓”,乃童芷苓。我虽不是京剧票友,不了解童芷苓,但身为经历过十年“文革”的人,没人不熟悉她弟弟童祥苓,曾出演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中的杨子荣。那年月,人们虽然不追星,但崇拜英雄,杨子荣是那个时代最受男孩儿崇拜的英雄。

二是,收信人住址“北京东四八条”,但凡了解一点老北京历史的人,都知道这可不是一条普通的胡同,而是一条承载厚重历史文化的“名巷”。

三是,信中说:“很希望能在京见面,进行艺术交流……代问你公公和爱人好。”由此可见,收信人宋丹菊也是梨园高人,且与童芷苓关系不一般,不仅彼此情深,还与家人熟悉。

四是,通过信中简述:“参加梅先生纪念演出……可能由剧协安排。”可知童芷苓此次进京乃应中国剧协邀请,与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大师梅兰芳有关。

俗话说:爱屋及乌。由于崇拜杨子荣,从而喜爱童祥苓;由于喜爱童祥苓,从而关注童芷苓。那次参观后,激起我对这封短信背后故事的探寻。

一、写信人——坤伶皇座童芷苓

童芷苓是童祥苓的大姐,比童祥苓年长13岁,1922年8月生于天津。父母都是读书人,父亲童汉侠畢业于天津政法学院,母亲陈倩颖毕业于天津女子师范学院,是典型的书香门第。父母都酷爱京剧,耳濡目染之下,孩子们也从小成了戏迷。

童芷苓7岁那年,她父亲到山东威海一家报社任主编,于是举家迁往山东。借着父亲工作的便利,童芷苓经常出入戏园子,对京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0岁时,父母为她延师在家学戏。她天资聪颖又刻苦勤奋,11岁首次在天津春和戏院登台演出《女起解》,就一鸣惊人。14岁时,“下海”做了职业演员。15岁时,应邀加入著名的“奎德社”坤班,自此名扬津沽大地。

1939年4月,有童芷苓这样的当红名角领衔,加上其他几位兄弟姐妹辅助,童家拥有了挑班自立的资本,父亲童汉侠组建了家族戏班——童家班,取子女名字的最后一个字“苓”为名,称为“苓社”。苟慧生看了她演的《金玉奴》,赏识她是难得的人才,欣然于1939年5月3日在天津将童芷苓收为门生、义女。自此,年仅17岁的童芷苓便挑起童家班的重担。

1940年8月,18岁的童芷苓初闯上海滩,一出现学现卖的《纺棉花》,让童芷苓红遍申江。1946年,童芷苓以梅之《凤还巢》、程之《锁麟囊》、苟之《红娘》和尚之《汉明妃》在上海天蟾舞台掀起一股“童旋风”,从而奠定自己在京剧界的地位。

1947年,童芷苓又拜梅兰芳先生为师。她艺兼苟梅两派,却不拘一格,在师承的基础上,又加入了程尚两派的元素。她主工苟派,也擅演梅、程、尚派剧目,戏路宽广,多才多艺,在舞台上特别有灵气。由此开启了兼收并蓄、博采众长、不拘一格、自成一家的艺术风格。对此,电视专题片《童家班》制作人曹可凡撰文这样评价:“童芷苓天资聪慧,痴迷京剧,同时博采众长,表演与唱腔融梅、程、苟、筱等各家之长,又旁及京韵大鼓、河北和河南梆子、时代歌曲,几乎无所不能。上世纪40年代,京剧名家林立,童芷苓靠《纺棉花》和《大劈棺》脱颖而出,更以荀派戏独步天下,但绝不亦步亦趋,总会融入自己的表演特色。”被誉为“坤伶皇座”。

童芷苓有与生俱来的表演才华,在投身京剧表演之外,还尝试涉足拍摄电影。她曾与同为天津出生的影界名人黄佐临、石挥、魏鹤龄等合拍过许多电影,例如1947年与张伐、石挥、周旋合拍《夜店》,1948年她与魏鹤龄主演《粉墨筝琶》,1949年她与乔奇合拍《女大享》等等。1979年,岁望花甲的她还主演了电影《傲雷—一兰》。

上世纪50年代初,童家举家南迁,加入上海京剧院。1958年下半年,上海京剧院在哈尔滨演出现代京剧《赵一曼》。这天戏刚演完,有个须发如银的老人家在观众席里泣不成声。他是95岁的“抗联之父”、东北烈士纪念馆馆长李升,过去曾假借父女关系掩护过赵一曼,和赵一曼有着深厚的革命友情。消息传到后台,演员们全都顾不得卸妆,涌向前台去拜望这位老人家。演赵一曼的演员一把拖住老人家,也说不出别的话,只哽咽着叫了他一声“老爸爸!”老人家拍拍她的肩头,对她说:“谢谢你塑造了赵一曼的英雄形象,让千千万万的青年,通过你们的戏,来学习她吧。”扮演赵一曼的演员就是童芷苓。为了演好赵一曼,她仔细阅读了赵一曼的传记,具体了解赵一曼在对敌斗争中的大无畏精神和高贵品格,从而深深地爱上了她,把她作为自己的榜样。向赵一曼学习的决心,成为推动她艺术创作的巨大动力。

童芷苓成功出演了《赵一曼》,不仅对广大观众起到了巨大的教育和鼓舞作用,而且对她本人也是一次极其深刻的思想教育。1959年,童芷苓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上世纪60年代初,童芷苓的事业达到巅峰。然而在攀至人生顶点时,国家陷入十年动荡,她被迫离开挚爱的舞台。

改革开放后,童芷苓已年过半百,最好的年华已然逝去。但为戏而生的她凭着惊人的毅力,迅速恢复练功排戏,不仅没有一蹶不振,反而更上一层楼。上世纪80年代,童芷苓的一对儿女,先后到国外留学、工作。从此,童芷苓开启了频繁往返国内外的生活。虽身在异国他乡,她却经常参加演出。1991年,在境外演出时,曾遇到张学良先生。那天是张学良生日,童芷苓为他唱《红娘》,谁都看不出,此时的童芷苓已身患绝症。1995年,73岁的童芷苓在美国病逝,一代坤伶陨落。

二、收信人——武旦名伶宋丹菊

宋丹菊是京剧世家出身,1942年9月出生于北京。父亲是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宋德珠,擅演刀马旦、武旦,兼演花旦,在上世纪40年代,被誉为“四小名旦”之一,开创了“宋派”这一武戏流派。

宋丹菊幼承家学,并师从苟慧生、筱翠花、魏效苟、刘韵桐、冀韵兰、李慧芳等习艺。1958年进入北京京剧团。她第一次上场演主角,是为裘盛戎的《铡美案》救场,饰演“皇姑”。宋丹菊当时并没有学过这出戏,而是在场上扮演宫女时看会的。这一救场让宋丹菊一炮而红,从此得了一个雅号——“宋大胆儿”。由于救场之缘,后来裘先生排现代戏《大木匠》时,他演木匠,特意安排宋丹菊演木匠的女儿。

1986年,宋丹菊拜王瑶卿大弟子程玉菁为师,学习王派表演艺术,并先后向王玉蓉、邓德芹、李慧芳、于玉蘅、童芷苓、陈永玲、邹慧兰、崔荣英等学青衣、花旦。1987年,将其父上世纪40年代的创演剧目《蝶恋花》改名《改容战父》,经原剧作者翁偶虹整理加工,重排上演,同年荣获第五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成为首位获得中国戏剧“梅花奖”的京剧武旦。

1997年,宋丹菊离开舞台,到中国戏曲学院任教。从此,她便把全部心血都用在了学生身上,把京剧艺术传承下去。

宋丹菊的公公是北洋政府时代曾任交通部总长、内务部总长、代理国务总理朱启钤的儿子、曾当过张学良少校副官、后来成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的朱海北。他一生酷爱京剧,是位小生名票,跟梅兰芳、马连良、盂小冬、叶盛兰等名家交谊甚深。

宋丹菊的爱人朱文相,自幼接触戏曲名家,青年时代就喜欢戏曲。1962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1978年至1981年就读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部,获硕士学位。1987年调人中国戏曲学院,相继担任副院长、院长。不知是受爱人宋丹菊的影响,还是因童芷苓表演魅力的感染,朱文相对童芷苓的演技十分推崇、倍加称赞。

1983年4月,《戏剧报》和中国戏剧学院联合邀请童芷苓来京参加京剧表演艺术交流演出。期间,童芷苓在京演出了《宇宙锋》《杀惜》《坐官》和《樊江关》四出传统老戏,朱文相和宋丹菊夫妇观摩了童芷苓的全部演出。童芷苓演出获得了巨大成功,赢得了新老观众的一致欢迎。为此,交流演出结束后,《戏剧报》专门举办了童芷苓表演艺术座谈会,朱文相受邀参会。

发言中,他谈了为什么童芷苓的戏会“老少咸宜”的看法:“青年观众爱看,是因为他们不仅看懂了,而且深受艺术的感染;老观众觉得耐看,是因为他们从老戏新演中得到耐人寻味的美感享受。”他对童芷苓的表演艺术用了八个字概括:“深入浅出,雅俗共赏”。为了说明自己的观点,他讲了三点:“首先,童芷苓的表演之所以是深入的,是因为她对于流派的继承和发展,对于话剧、电影表现手法的借鉴和化用,都是从戏情戏理以及人物的性格、内心世界出发来取舍扬弃的,既博采众长,又精研善择,并使之融会贯通。其次,童芷苓的表演之所以是浅出的,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她在把握住人物的分寸感的同时,极为注重突现人物的内心节奏。最后,我认为童芷苓的表演能做到深入浅出、雅俗共赏,是由她的修养所决定的。这里所说的修养,兼指思想修养、文化修养、戏剧理论修养而言。修养好比是水,艺术好比是船,水涨船才能高。”

三、收信处——京城名地东四八条

东四八条是北京千百条胡同中的一个。据记载,该胡同建于明万历间,呈东西走向,东起朝阳门北小街,西止东四北大街,全长717米。清朝时,称八条胡同,因在东四北大街东侧诸胡同中排序第八而得名。新中国成立后,改称东四八条。别看这条胡同不长,然而它的名气却很大,因为有不少名人显贵或曾在这里居住,或曾来这里访友。

东四八条23号曾是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者、九三学社创始人之一张西曼的寓所。1995年,张西曼被中共中央称颂为“抗日民族英雄”,是文化战线唯一获此殊荣之人。东四八条71号是著名教育家、作家、新文化运动先驱叶圣陶的故居,谢冰心、臧克家都曾在海棠花开的时候到这里看望叶圣陶。上世纪20年代北平市市长周大文也曾在东四八条居住,他特别喜欢京剧,是当时有名的票友。他的女儿、家喻户晓的京剧名角、苟慧生的学生、《红灯记》里李铁梅的扮演者刘长瑜就是在东四八条出生的。末代皇帝溥仪的最后一任妻子李淑贤也曾在东四八条居住。

东四八条111号则是宋丹菊爱人朱文相的爷爷朱启钤的寓所,朱启钤1953年搬人,直至仙逝。朱启钤,祖籍贵州开阳,1872年生于河南信阳,1964年卒于北京,享年92岁。一生经历了晚清、北洋、民国、新中国等多个时期,曾任北京城内警察总监、津浦路北段总办;北洋政府交通总长、内务总长兼京都市政督办、代理国务总理。退出政界后,开办中兴煤矿、中兴轮船公司等企业,创办中国营造学社,规划改造北京旧城,研究古代建筑,被誉为中国传统建筑学理论的奠基人。民国时期,他曾亲自主持京城的改造,如改建正阳门、打通皇城、开放中央公园(今中山公园)、改建新华门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央文史馆馆员、全国政协委员。周恩来总理称他为著名实业家、爱国老人。

新中国成立前夕,朱启钤寓居上海。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总理派朱启钤的外孙章文晋到上海将朱启钤接到北京,便定居在东四八条111号。周恩来总理曾几次前来东四八条11 1号看望朱启钤,并在朱家做客。东四八条111号不仅留下了周总理的足迹,还留下了他的欢声笑语。

1949年,民主人士章士钊作为李宗仁政府和谈代表团正式成员,从上海来到北平,参加国共谈判,住在六国饭店。和谈破裂后,应周恩来总理挽留,章士钊留在北平,曾长时间借助在老友朱启钤东四八条111号居所的后院。后来,周恩来总理在了解情况后,报请毛主席批准,将章士钊一家安排到史家胡同51号院居住。

四、进京事——献艺梅兰芳诞辰

1984年10月22日,是中国戏曲一代宗师、京剧四大名旦之首梅兰芳先生90周年诞辰。为了纪念这位世人景仰的京剧艺术大师,文化部和中国文联等6个单位在北京联合举办梅兰芳诞辰90周年纪念会和演出活动。童芷苓此次进京,就是应邀参加梅兰芳诞辰90周年纪念会和演出活动。中央书记处书记习仲勋出席纪念会并讲话,他说:梅兰芳对京剧艺术精益求精,形成了一个别具风格的艺术流派;梅兰芳有高度的爱国热情和政治觉悟,为繁荣文化艺术事业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为国家为人民作出了有益的贡献;梅兰芳是优秀的共产党员。

10月30日19时,在北京人民剧场,梅兰芳诞辰90周年纪念第五场演出开启,童芷苓登台献艺,演出了中国戏曲的传统剧目、梅兰芳代表作、梅派高难度经典剧目《宇宙锋》。

四、结语

我虽无缘观赏童芷苓的精彩技艺,但透过这封写于39年前的短信,我能感受到她高贵的品格。她已是年过花甲之人,为了纪念恩师诞辰,她不仅远道而来,而且还要登上舞台演出恩师的代表作。如此感恩,不能不令人感佩。她是上世纪40年代的“坤伶皇座”,她是苟慧生的早期弟子,她比宋丹菊整整年长20岁,然而她却请求宋丹菊能与自己见面“进行艺术交流”。如此谦和,不能不令人感嘆。她是梨园名伶,她是友人长者,然而在不足百字的信函中,她还不忘问候友人的“公公和爱人好”。如此细微,不能不令人感动。

(责任编辑:聂红琴)

猜你喜欢

赵一曼梅兰芳京剧
清唱剧 冰凌花 永远的赵一曼
梅兰芳评传
京剧表演开始了
我的京剧之路
民族英雄赵一曼之歌
梅兰芳家族:国重于家,德先于艺
创办少儿京剧班
她眼里只有京剧一件事
梅兰芳苦练基本功
看看赵一曼